為什麼面積不大的韓國經濟卻很發達?

別人手牽手-我牽我的狗


韓國經濟發展是朴正熙時代政策的產物。

朴正熙對韓國經濟影響最大的政治遺產便是一手打造的財閥經濟。朝鮮戰爭後,美國對韓國進行相應的軍事經濟援助,但上世紀70年代,美國戰略調整,對韓國削減了軍事經濟援助。

為此朴正熙深切感到唯有依靠韓國的自身力量才能消除外來的威脅,其中發展重工業是不二選擇。

在朴正熙“大棒加胡蘿蔔”的政策下,一些大型集團如現代集團和浦項制鐵集團在這段時期幫助韓國實行了工業化。朴正熙採用行政手段,降低國有銀行對這些財閥集團的貸款利率,並仿造日本商社制度對這些財閥給予相應的國家特權。另外,日本財閥和韓國財閥進行相應的緊密合作,韓國從日本獲取技術和經濟,然後把商品出口到日本。

當然,韓國財閥的發展必須符合朴正熙的民族經濟主義,不然會遭到牢獄之災。

如今,在朴正熙培養起來的財閥集團佔到韓國經濟總量的50%以上。


五味社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說到了韓國,韓國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國家,但是,它比日本還有運氣。

在20世紀中葉,韓國經濟低迷,趕上了第一波運氣:

蘇美對抗,美國給予韓國大量的經濟援助、科學支持。十多年間,120億美元的援助金額,接近馬歇爾計劃的全部。正是這個東風,成為了韓國騰飛的第一個跳板。

然後,韓國的國家經濟策略也對了。

出口主導型的經濟策略。也就是made in korea!出現了“漢江奇蹟”的高速發展。

接下來,韓國又遇到了歐美髮達國家人力成本大幅度上漲的機遇,很多相對低科學成本、但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開始向亞洲轉移,西方和韓國關係好,韓國的就業率就蹭蹭上漲,國內也迎來了大批外資企業。

再之後,綜藝的迅速發展、三星等巨頭企業的崛起,都成為了韓國發展的契機。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韓國的GDP總量達到1.530萬億美元,超過俄羅斯,排全球第11位。人均GDP為29819美元,超過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發達國家,全球27位。

韓國是一個發達國家無疑。韓國經濟這麼發達,有這麼幾點核心原因。

首先是經濟政策原因。

1960年代初期,韓國的GDP只有幾十億美元,整個國家非常落後。這時候,韓國政治強人朴正熙上臺。朴正熙上臺之後,採取了大量的改革措施,出臺了大量經濟政策,將整個國家的發展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尤其是“出口主導型”開發經濟戰略,依賴外資、外援、外債,進口原材料和技術、出口產品的方針,創造了被稱為“漢江奇蹟”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並躋身“亞洲四小龍”之一。

一個國家的宏觀政策是否合乎國家實際,是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的核心原因。

其次是國際政治因素。

韓國經濟騰飛的時候,正是美蘇爭霸的時候,為了應對蘇聯的強勢,美國給予韓國大量的經濟援助。1953-1965年間,美國對韓援助總額高達120億美元,接近整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總和。馬歇爾計劃向整個西歐提供130億美元的援助,而韓國一個小國就獨得120億美元。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韓國這120億美元相當於2010年1200億美元。同時,美國軍方向韓國下來大量訂單,有效地促進韓國經濟的發展。美國的援助與支持,是韓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是產業轉移機遇。

韓國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恰好是西方國家人力成本大漲,要向外轉移低端製造業的時候。歐美髮達國家正在進行第一次產業轉移 將輕工業等勞動密集型工業向外轉移,韓國恰逢其時,抓住了這一個歷史機遇。

最後,國民素質使然。

韓國人傳承了中華民族唐宋以來勤勞團結的精神,非常勤幹、能幹、敢幹,積極奮鬥用於進取,這是核心因素。

所有的條件都是外來的,只有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韓國也是屬於大中華文化區的重要傳承之地,他們吃苦耐勞,得到發揚光大。

韓國人呢還很團結,比如在韓國街頭,很少看到外國車,尤其是日本車,幾乎絕跡,韓國都用國產車。因為曾經遭受日本侵略,只要國內能夠替代生產,韓國人就不願意買日本車。這有利的推動韓國本土製造業的快速發展。

多種因素讓韓國經濟突飛猛進,從而躋身全球最發達國家行列。


波士財經


韓國,領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200萬,首都為首爾。

歷史上,朝鮮半島一直屬於中國的附屬國家,上供天朝,受到天朝的封賞。

甲午戰爭,滿清被日本打趴下了,朝鮮半島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朝鮮半島被日本佔領後,一些有識之士始終沒有放棄民族獨立運動。一九一九年,韓國臨時政府在中國上海成立,李承晚被選舉成為臨時政府總統。抗戰期間,上海被日軍佔領,韓國臨時政府又跟隨中國政府遷移至重慶。

(PS:朝鮮當時作為日本的殖民地,不少棒子加入日本軍隊入侵中國,犯下了罪行。)

1945年,日本戰敗後,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三巨頭在雅爾塔會議決定了朝鮮的最終命運。朝鮮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美蘇軍隊接管,朝鮮正式分裂。

1948年,美國宣佈並承認李承晚為朝鮮總統,成立了大韓民國。蘇聯緊隨其後,宣佈金日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半島自從局勢愈發的緊張。)

1950年6月,朝鮮半島上爆發了軍事衝突。

1953年7月27日中美雙方簽署《朝鮮停戰協定》後,戰爭暫時結束了。

韓國此時已經滿目瘡痍,在日本殖民地期間,因為朝鮮北方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所以日本人多開發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資源匱乏。此時又經歷了數年的朝鮮戰爭,加上韓國高層的貪汙腐敗,韓國愈發的混亂。


1960年,韓國的人均GDP只有不到90美元。

1961年5月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李承晚政權,朴正熙上臺後便建立了專制軍政府。

1962-1972年,韓國政府實施了兩個五年計劃。這套發展模式源自蘇聯,作為後發國家,韓國迅速開始了工業化的道路。



韓國在此期間,大力發展經濟,韓國經濟依靠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獲得了成功。但是經濟高速發展下的惡果也隱隱開始浮現。

1970年,由於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收入差異過大,而且收入差距有繼續擴大的趨勢,導致了農村人口的大批流動。

農村人口的大量無序遷移,帶來了諸多的城市問題和社會難題,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弱質化,農業後繼無人,加上農業機械化發展滯後,導致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業瀕臨崩潰的邊緣。

新村運動

朴正熙在全國範圍內主導了“新村運動”。

搞任何思想道德教育,必須要有載體,否則大家只能空談而不會有實際行動。“新村運動”便是提高國民道德水準、文明程度和社會凝聚力的良好載體。人們參加“新村運動”,不僅能改變農村和國家的面貌,更能提高社會整體的思想道德水準。

韓國的“新村運動”既是農村城市化的動力,也是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潤滑劑。

朴正熙在發動“新村運動”的同時,大力打擊了腐敗,提升公民的教育,為以後的韓國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1979年,韓國人均約1500美元。


亞洲,香港,臺灣,新加坡,韓國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一起跨入了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之列,被稱作“東亞四小龍”。

1990年,韓國人均GDP約6200美元左右。


1953年-1996年間韓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因漢江貫穿了首爾的中心,將首爾分為江南和江北,故以漢江為名,被稱為“漢江奇蹟”。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韓國人均GDP就已經超過10000美元。但金融危機使韓國經濟遭受重創。

1998年韓國經濟竟破天荒地出現了負增長。在國難面前,韓國人表現出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韓國各地的獻金運動,各界民眾包括海外韓僑紛紛踴躍捐出美元、金銀首飾來充實外匯儲備,共紓國難,場面令人感動。

2005年,韓國經濟景氣正全面恢復。

韓國人均GDP約19000美元,既日本、新加坡之後,成為亞洲第三個發達國家。

2017年,韓國人均GDP約29000美元。

韓國產業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半導體、電子、汽車、造船、鋼鐵、化工、機械、化妝品等產業產量均進入世界前10名。

(1992年中韓建交,經貿關係迅速發展,兩國經濟關係十分密切。韓國現在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大陸的市場。)

韓國採用的是政府積極干預產業與經濟的發展模式。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支撐企業的發展。韓國政府用政策傾斜,大力推動大型企業的發展,成果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

韓國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

美國大量的資金、科技支持,是韓國崛起的關鍵。


最後,來一張我曾經喜歡的女神。


小猴子的趣味雜談


韓國地處朝鮮半島的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接壤,其全國面積不到10萬平方公里,還不如我國的江蘇省。可是在2017年全年,韓國的GDP總量達到1.530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的第11位,超越了北面的俄羅斯聯邦共和國。依靠著如此狹小的國土,韓國人是如何創造出這般經濟奇蹟的呢?



歷史上的李氏朝鮮(清朝的藩屬國)滅亡後,朝鮮半島曾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朝鮮才實現民族獨立。不過,由於隨之而來的美、蘇分區佔領,又導致朝鮮半島分裂出大韓民國(李承晚組建)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組建)兩個國家。在今天,韓國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經濟大國,而同時期的朝鮮卻還是個積貧積弱的封閉國家。


(朴正熙)

李承晚雖然是大韓民國的建立者,但真正對韓國經濟崛起有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朴正熙與其制定的經濟政策。李承晚政權垮臺以後,朴正熙上臺執政,他就是現在的韓國前任總統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時期的韓國雖然實行軍事獨裁,但卻創造了經濟的黃金髮展時期,創造了有名“漢江奇蹟”,更躋身進入“亞洲四小龍”。為了順利實現工業化,朴正熙不惜解散國會,集中一切力量用於經濟發展。在他的主導下,韓國從發展紡織、水泥等輕工業的貧窮國家轉變為發展鋼鐵、造船、化工等重工業的發達國家。


(韓國高速列車)

事實上,韓國在獨立之初的經濟基礎還不如朝鮮。因為在舊日本帝國主義殖民時期,朝鮮半島的大部分的重工業基地都分佈於半島北部,比如金屬工業、煤礦、鐵礦、化學工業、電器機器工業;而南部(韓國)則只有大量的農田和輕工業,比如紡織工業、印刷業、食品工業、農林水產業。因此在韓國成立初期,經濟水平遠遜色於朝鮮。

可是,由於美蘇冷戰格局的擴大,韓國作為美國在東亞的軍事陣地的作用日益凸顯。美國、日本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對韓國在資金、技術、物質等方面給予了相當的援助。從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政府就開始不遺餘力地對韓國進行扶持,這是現代韓國經濟崛起的開端。從1953至1965年間,美國對韓援助總額高達130億美元,相當於對整個歐洲的援助款,還不包括其他多方對韓援助。這些資金對於當時的韓國而言,無疑是助推本國經濟崛起的催化劑。



為了獎勵韓軍在越南戰爭中的表現,美國政府曾將大量的軍需訂單移交給韓國,韓國藉此賺得博盈盆滿。早在1964年左右,韓國就實行了出口導向戰略,將國內的工業產品銷往東南亞甚至是歐洲,直接參與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競爭。隨著越南戰爭的結束,韓國的對外貿易順利從軍用轉變為軍民兩用。從此,外貿出口成為了韓國經濟騰飛的標籤。

綜上所述,本土面積十分狹小的韓國卻能夠創造如此發達的經濟,離不開美國方面的大力援助。同時,朴正熙執政、越南戰爭等事件是韓國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但最重要的還是韓國幾代人為了國民經濟而艱苦奮鬥的過程。



歷史的荒野


首先來看一下韓國的經濟發展情況。1961年的時候韓國GDP是21.7億美元,2006年的時候是8771.9億美元,45年的時間增長了404倍。2017年,韓國的GDP是15458億美元,世界排名第11位。韓國作為一個國土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能夠有這樣的成績是相當了不起的。

第一,美國人的幫助。

韓國經濟能夠騰飛非常關鍵因素在於美國幫助韓國發展經濟。李承晚時期的韓國經濟其實還比不上朝鮮的。不過朝鮮戰爭結束以後,美國便開始援助韓國。特別是朴正熙政變成功以後,很多美國專業的工作小組進入了韓國政府的經濟部門,幫助韓國發展經濟。

美國不僅為韓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而且美國的援助直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騰飛。

第二、成功了進行了產業升級。

韓國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不足,市場是非常有限的。早期的韓國也是以出口為導向的,通俗點說就是靠著當時韓國廉價的勞動力來發展經濟。這也非常符合當時西方發達國家產業升級的需要。所以韓國從1962年到1970年,經濟增長了12.8倍,出口增長率達到了38%。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韓國生產這些低端的產品已經越來越沒有優勢了。這種情況下,韓國決定將自己的產業結構進行升級,迅速提高了自身的技術水平。

第三、韓國成功的走向了世界。

從1995年開始,韓國就推行了世界化戰略,希望能夠對韓國的體制進行改革,以便韓國能夠在各個領域走向世界。韓國首先是對自己的企業進行了有效的改革,以使得企業擺脫對政府的依賴,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

韓國畢竟有美國人的幫助,加上自身的獨特位置,使得他能夠同美國、歐洲,新興國家保持很好的聯繫。比如韓國積極推進世界一體化和亞太一體化,使得自身能夠佔據有利地位,利用國際機遇發展本國的經濟。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面積不大,經濟發達,韓國並不是個例。新加坡、盧森堡、瑞士、荷蘭、比利時等這些國家的面積不韓國還少,但是它的經濟也非常發達。面積比韓國大不了多少的日本、英國、德國、意大利等這些國家都是經濟強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韓國自上世紀60年代其經濟騰飛,1961~1997年37年間韓國實現了年均7.9%的經濟增速,與當時的臺灣、香港和新加坡並稱為“亞洲四小龍”。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的陸地面積都不如韓國,目前它們的經濟也很發達,臺灣省近年來的發展欠佳,顯得落後了。

韓國能實現經濟騰飛,得益於歐美日等國家的產業轉移。韓國通過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吸收來自歐美日等國家的資金、技術,大力發展經濟。韓國國土面積區區10萬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萬,國內市場狹小,所以韓國需要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韓國作為美國的盟友,這不僅為韓國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而且韓國進入歐美國家的市場就也方便得多了。此外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經濟發展比較迅速,對外投資大幅增長,因此韓國可以吸收來自日本的產業轉移、資金、技術等等。而且中國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韓國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國經濟的騰飛,也帶動了韓國的經濟發展。



當然韓國實現經濟騰飛,離不開韓國自身的努力,“漢江奇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韓國重視科技、教育、文化,近年來韓流在世界上也比較受歡迎。韓國每年的研發支出佔GDP的比重超過4%,研發強度位居世界前列。目前韓國有15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比如三星、現代、LG、SK等等,財團實力雄厚。2017年韓國經濟總量為15380億美元,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世界第11位,比俄羅斯還高,人均GDP29891美元,已經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錦繡中源


經濟是否發達,與面積大小、人口多寡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面積龐大、人口眾多的發達國家有美國。面積很小、人口不多的發達國家,有以色列、新加坡、盧森堡。因此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里的韓國能夠成為經濟發達的國家並不意外。

和西方國家普遍在19世紀啟動近代、工業化不同,韓國到二段之後,依然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傳統農業國家。韓國的現代化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比歐美國家晚了一兩百年。但是韓國僅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就已經較為接近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也算是一個不小的經濟奇蹟。


和南歐的一些國家相比,比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韓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水平並不落後於他們。

在產業競爭力上,2018年韓國有16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誕生了諸如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等世界知名製造業品牌。作為後發國家的韓國,500強企業的數量多於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荷蘭、瑞士等先發國家。

韓國的成功,與其採用了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有很大的關係。其實,包括日本、亞洲四小龍,以及現在的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都採用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都有很大的關係。製造業和對外貿易,是這個經濟戰略的核心。這些國家或地區和經濟發展對出口貿易都比較依賴。

2018年韓國進出口總額超過6000億美元,對外貿易依賴度接近40%。這個比例放在全球是屬於比較高的水平的。就拿三星電子來說,其營業收入的2/3都是來自海外。如果沒有對外貿易,三星電子規模會小得多。韓國的汽車業、造船業對外貿易依賴度也非常高。

在全球倡導自由貿易的時代,韓國能夠積極主動的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對於實現韓國經濟崛起,是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的。相反,那些固步自封,搞貿易保護的國家,經濟發展成果則小得多。


當然韓國除了製造業,在旅遊、娛樂產業的發展也是小有名氣的。尤其是韓國的現代娛樂,在東亞範圍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形成了韓流。


財經知識局


韓國最低工資委員會7月14日決定,2019年最低時薪標準提高10.9%,從今年的7530韓元上調至8350韓元(49.5元人民幣)。相比之下,中國的最低工資標準不足韓國的一半,有些城市連1/4都達不到,要知道中國五大城市北上廣深津每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也才接近20元。韓國收入水平高,同時吸引著眾多外國人士過來務工。據悉,有超過100多萬的外國勞工成這次調薪的最大受惠者。

1、與中國發展起步差不多,如今韓國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倍

另據韓聯社報道,2017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達2.9萬美元(約19.4萬人民幣),排在全球第32位,2018年很大可能突破3萬美元大關,而韓國人均國民收入於2006年突破2萬美元。按照國際慣例,達到12000美元就算是“高收入國家”,據此看來韓國很早就邁入經濟發達國家行列。目前中國中國人均年收入僅8800美元,還只能算“中等收入國家”。

回溯韓國的歷史,在開國之初(1945年),一窮二白,完全是個農業國,比我國都不如,一丁點工業基礎都沒有。為了發展工業,韓國遵循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則,修建了發電廠,公路,電線杆等一大批基礎設施,最早一批紡織、製糖、水泥、玻璃等行業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另外,韓國還進行了大規模的掃盲,1945年韓國人的識字率是22%,1961年上升到71%。

2、勞動生產率曾大幅超過美國,韓國:趁早邁向高科技行業

不得不說,這些前期準備為發展出口型工業奠定了可靠的基礎,韓國的經濟也得以快速騰飛。60年代,韓國開始制定經濟開發五年計劃,從技術含量最低的紡織業開始做起。時任的韓國前總統朴正熙,曾在此期間提出“對待工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做工廠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的口號,一度成為當時韓國人的精神力量,使得韓國工人以當時美國工人十分之一的成本創造出2.5倍於美國工人的生產率。

此後,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韓國不斷制定新的五年計劃,工業加快轉型升級,同時工業體系逐漸趨於完善。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韓國發展重工業、軍工和化學工業;90年代初,韓國發展電子和高科技行業。從人均GDP產值的變化,可以看出韓國的經濟成就:6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起步,人均GDP只有87美元/年,到1996年竟然增長了120倍,達到10548美元/年,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漢江奇蹟”。

3、韓國政府充當“保護傘”,舉全國之力扶持數家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採用的是政府積極干預產業與經濟的發展模式,相當於舉全國之力,培育民營企業,因此造就了一批經濟實力強悍的財閥集團。具體來說,韓國政府在各個行業領域選擇1~2家民間企業,在選址、公路、資金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前總統朴正熙就曾為財閥提供低息貸款和補貼,並幫助財閥獲得大量的外國貸款。可以說,韓國政府與財閥相互協助,振興了韓國的經濟。

這樣一來,發達國家用幾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完成的產業結構改造,韓國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因此得到了“亞洲四小龍”的殊榮。不過,財閥集團也給韓國經濟帶來了其他問題。財閥集團在韓國經濟佔據主導地位,像三星、現代、SK、LG等大企業集團創造的產值在其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超過60%,長久看來不利於韓國經濟的抗擊打能力;也不利於為企業提供一種創新競爭的商業環境。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1丶儒家文化涵養深厚,人民吃苦耐勞,勤勉奮進,一旦具備適當環境條件,經濟即會迅速發展起來。2戰後,東亞最先發展起來的“亞洲4小龍”之新加坡丶香港丶臺灣丶韓國等均為儒家文化圈內的地區或國家。其前期發展模式均為:權威主義+人民勤奮上進。

2丶強人政治驅動下的統制經濟。上世紀50年代末,韓國GDP僅有23億美元,人均GDP100美元/年。1961年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上臺。朴正熙為取得其軍政府合法性及國際上的認可,渴望將其治下的韓國快速打成工業化國家。他上臺後即採取了非常手段,拘捕了所有國內大企業(包括三星丶現代集團等)的老闆,協迫他們與軍政府達成協議,在軍政府指導下發展國民經濟。

3丶傾國家之力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向優先發展的產業及大企業傾斜。自1962年起,樸政府成立經濟計劃委員會,制定了多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據報道,朴正熙每月召開有內閣政府官員丶銀行家丶大企業家參加的經濟會議,對經濟問題進行研究,對政府官員及大企業進行業績考核。

4丶挖取3桶金,達成經濟起飛的最初啟動資本金。(1)樸政權通過與日本談判,雙方達成妥協,獲得1筆日本賠款,作為經濟發展第1桶金,投入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如漢城一釜山國內第1條高速公路建設)丶基礎工業建設等。(2)以反對共產主義為名,獲得美國大筆資金援助(約130億美元),是為第2桶金。(3)1968年,韓國積極派軍隊參加越南戰爭,作為回報,美軍將在越南建設軍營丶公路等合同給了韓國企業。韓國現代集團丶韓國航空等大企業從中取得鉅額收入,在政府指導下投入韓國工業發展,是為韓國挖到的啟動經濟發展的第3桶金(西方發達國家及日本的發展是靠掠奪殖民地資源和財富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

5丶韓國的產業發展,主要是依賴私人家族式壟斷大企業為牽引主體,由幾個巨無霸企業支撐起韓國經濟發展的大樑。(這種產業發展模型,有其效率高,節省資源,減少無效競爭的優越性,同時也有巨大缺欠)。

6丶注重頂層設計,抓住機遇,從基礎建設做起,承接產業升級,拓展海外市場,實現了階梯式發展。(1)韓國抓住了上世紀60年代,日本及西方國家產業升級的機遇,承接西方特別是日本轉移過來的上游產業,完成了初步工業化。(2)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國民收入丶公民社會福利丶全民教育水準有了較大提升,經濟發展大提速。通過舉辦漢城奧運會,使韓國經濟發展的“漢江奇蹟”,名揚世界。(3)實現了產業丶技術多次適時有序的轉型升級。完成了從紡織丶水泥輕工結構到鋼鐵丶造船丶化工等重工結構的過渡,尤其造船業曾達世界領先水準。又成功實現重工業轉型至電子等高端工業結構。(4)在西方國家市場飽合以後,韓國又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大舉擠進中國市場,成為中國重要貿易伙伴。如今韓國GDP達1.53萬億美元(2017年),人均GDP約2.9萬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