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沒有科學依據,為什麼?

3737373清茶炊煙


我是文開石,我有其他角度的一些看法。

從現有的研究和已知條件來看,與其說《易經》有沒有科學依據,還不如說科學還不能確定是否能驗證《易經》。

現代科學觀念,才發展了幾百年。

它是我們現在能掌握的,相對來說最有助於解釋萬物的觀念和方法。

但是現代科學觀念,還沒有發展到無所不能,還有很多客觀存在,但暫時還不能用現代科學觀念解釋的例子。

科學的終極是哲學。

哲學能指導科學,但是反過來,科學能否驗證哲學、指導哲學?

我們能用一些科學的方法來幫助研究哲學,但是還有很多侷限。

《易經》它的屬性中是一種思想,是一種哲學,從這個角度講,用科學依據去驗證《易經》還是有一些困難的。

《易經》中現在能確定的,並能用科學驗證的內容

以陰陽為基礎,變化衍生八卦六十四卦象三百八十四爻。

科學中可參照的,0與1的計算機語言,大數據的表現。

今後可能的發展。

隨著科學的發展,隨著《易經》研究的發展,我想終有一天,我們能從科學的角度,對《易經》的研究得出一個相對有說服力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是什麼樣?證明科學的侷限性或者天花板?證明《易經》思想內容中的對錯?暫時不得而知,也不敢預言。

在現有的條件下,強行用把《易經》和科學做拉郎配;或者先入為主,一定要用一方面去證明或反證另一方面,都是錯誤的做法。


文開石


首先,要搞清楚啥是科學,啥是易經。

科學是探索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並建立相應知識體系的學問。說到底,科學注重實踐,要求理論和實踐的誤差不能太大。而且科學研究是不斷髮展升級的過程,後一代學者一定比前一代學者知道的更多,新一代的研究人總是在擴大人類的認知邊界。

易經是幹嘛的呢?說實在的,它的核心是在講求“變化”的規律,但要知道它誕生於農業社會,這當中的許多看法只適用於農業社會,而且誤差還極大。這裡的根本原因在於實踐和量化沒有做,而且易經不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的知識體系。更多人拿它來算命,也不知道這些人知不知道,易經最早可沒有這個功能....或許是封神榜看多了?所以,易經其實無法指導目前的科學研究,畢竟如果一本易經能幹到現在的科學水平,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也不至於一直掙扎在溫飽線上,直至近代才完全不愁吃穿了。其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文化的典籍,各國都把他們視為珍寶,並與科學對立起來,其實大可不必,畢竟都不是一個次元的東西,科學只在科學發展,易經更多應該在文化的軌道上。所以它也不需要講究什麼科學依據。

當然,我想肯定有人要拿萊布尼茨說事,說他受易經了啟發才提出的二進制。實際上,萊布尼茨的是易經和二進制有點像而已。但話說回來,萊布尼茲時代可是沒有科學的概念,要到一百多年之後才有,他在那個時代對於易經的看法更多的是偏向於哲學。而哲學現在已經沒有能力指導科學了,因為對於哲學家來說,科學現在的發展實在是太複雜,你讓哲學家去實驗室搞一搞,肯定全搞砸,連最基礎的科研都搞不了,何談指導別人?難道不是在搞笑麼?


鍾銘聊科學


《易經》是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天天運用。易就是簡單容易理解。但現在總有一些無知不學無術根本不知道《易經》是什麼內容的人,用破紙做一頂帽子上面歪歪扭扭寫上"封建迷信″的字樣,站在網絡上發現誰只耍一講國學易經就扣在誰的頭上,並以此為樂以此顯得自己高人一等。那麼為什麼講易經是科學呢?請看易經研究的什麼內容:(一)易經含有數學。經曰:“先需掌上排九宮,縱橫十五在其中。”易經中的八卦九宮的數字縱加之和是15橫加之和也是15。這不是很奇妙的數學嗎?(如圖後圖一)(二)易經研究是曆法。易經的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地支子醜寅卯申酉戍亥中國有史以來一直用來記錄農曆的年月日時,比如現在是己亥年丙寅月。現在出版的萬年曆用的都是《易經》天干地支的符號。我是專業易學工作者萬年曆就在腦海中,對任何一年的干支脫口而出。(三)《易經》是天文,易經講天是高是園,地是低是厚重靜止承載是方。每年從冬至到夏至天氣陽光明媚溫暖為陽,起卦為陽遁。從夏至到冬至天氣陰冷潮溼為陰起卦為陰遁。男人為陽人生殖器為陽具女人為陰人生殖器為陰道。(四)易經是天時地理。《易經》講坎卦為水、離卦為火、乾卦為大都方政府百腦機關、兌坎是沼澤溼地、坤卦是鄉村田野農民。離卦是火是結婚酒宴熱鬧地方。巽卦是風、震卦是雷,艮卦是山脈靜止不流動。這些內容那些不是真實存在的科學?(五)易經是透視宇宙空間萬事萬物發展規律。春天樹木發芽開花生葉夏天綠樹成蔭。易經講春天木旺夏天木相。夏天赤目炎炎易經講夏天火旺。九大行星運動易經講"天行健"大地厚重沉靜易經講“地造坤厚德載物。"還講"風散 之,雨潤之。"(六)易與醫相通中醫理論來之易經。八卦上離卦為頭,巽坤卦為左右肩臂、震兌兩卦為左右腰,中五宮為腹、艮乾卦為左右腿足、坎卦為水是人身生殖器。另外乙為中醫天心星為西醫天芮星為疾病這都是一套完整的理論。通過以上內容普及網友們評一下,《易經》是科學是迷信?現在大學有易經選修課,各大新華書店有易經書,國家有巜易經》研究會,易經與我們生活息息相,指導著我們趨吉避凶。我們應感恩上蒼感恩祖先留下已傳五千年寶貴文化遺產!我們有什麼資格拿一頂"封建迷信″的破帽子來汙滅它呢?







山中道人


看了所有的回答。我認為與其紙上談兵,不如真刀實槍的拿出真本領來,與其東拼西湊從百度上去尋找答案,不如潛心研學。



提問者所問的問題本身就不科學。請問易學是科學的一種嗎?科學是怎麼精準定位的?1+1為什麼等於2?數學和物理公式在不斷進步的精密設備中的測試為什麼會有偏差?現代的所謂的數學是統計學分析學等的不斷總結和驗證,請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易學何嘗不是這樣?從天空中星體的變化而知時節,而知事物變換。

易學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萬陰陽相對而又互相作用的。請問,西方的哲學家們的哲學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不是就是這樣的?



我認可科學,我更加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只要我們不要歪曲事實,不要恐嚇恫嚇,不要烏七八糟,學而致用,有何不可?


胤樸文學


古人樸素也就是幼稚的探索,如今還繼續相信就成了偽科學。

吹捧《易經》的一些錯誤思路。

1,易經比<strong>科學時間長,可是有毛用啊。

按這種思路,你老爹養羊,你就不能種地;你老爹是農民,你就不能進城。皇帝統治了兩千年,共和國就得解散。荒謬性顯而易見。

時間並不能自動糾正錯誤。所以我們才有改革開放,才需要科學創新。簡言之,需要發現錯誤,糾正錯誤。

2. 易經是哲學,哲學指導科學,這純屬YY。

易經不是哲學。哲學……也基本不能指導科學。

哲學是以理性和邏輯為基礎的方法論。中國古代恰恰缺少這些東西。易經、陰陽五行,頂多算是樸素模糊的理性萌芽,可惜還沒有長成,就又“被附魅”了。

哲學是對世界的質疑、提問,開放式提問。哲學家不崇拜任何權威。

中國古代學派,都是崇拜古代的,無論哪一家。

中國古代樸素之思想,沒有長成哲學,即又墮入易經之玄學,玄學是產生不了科學的。

哲學更無法指導科學。隨著科學成長和獨立,提出的新問題都是哲學以往解決不了的,甚至無法想象的。如今更是哲學追著科學跑。

總結,易經勢大,阻礙了中國文明發展

正如楊振寧先生指出的,阻礙中國文明發展的,是易經這樣的玄學。

比如數學,在中國被鼓搗成了數術之學,陷在了“神秘之學”裡無法自拔。

當然,責任並不都在孔子和儒家,但孔子推崇易經,顯然是要揹負一定責任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五四時打到孔家店,雖然全面否定是不對的,可推下神壇,把儒學降低到諸子之一,卻是必然應該的。

如今我們更不要盲目崇拜所謂國學,必須把包羅萬象的國學分解成各個現代學科領域,才能看懂古代學者們究竟在討論什麼,討論到了什麼地步。

如果盲目崇拜,就又墮落回到了封建時代的思路了。


松鼠老孫


科學在漢語典籍中,一直是科舉之學的縮語。近代日本學用於對譯seienec,意為知識、學問。現代人理解的科學是從準確性、可驗證性並能達到普遍公認的角度定義的。單從知識、學問的角度而言,易經是科學。但是從現代人的理解角度而言,易經不是科學。因為現代的科學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要能觀察,能進行驗證,要有個明確的可操作的標準和結果,是持續不斷細分的。以計算機編程類比,易經是屬於編程中算法範疇。科學是屬於應用程序一類。只要掌握了算法,然後精通一門語言,原則上能編出所有的程序。而掌握一門語言,掌握不了算法,則只能操作類似高級語言的編程,即那種所見即所得的編程軟件。所以即使不懂算法,依然可以編制出應用程序。不懂能做,只是不知道你是用現成的而已,並不是沒有算法。以此類比之,易經包含了科學,所以易經是科學的。科學只是易經的一小部分應用成果。個人觀點,如有不當,歡迎批評指正!


曹德春也


我追隨南師學習易經時,有思考過這類問題。簡單分享一下體悟。

易經是有科學依據的。這一點為什麼被質疑。因為大家都看《周易》這本書。

如果你只看《周易》這本書,你會很容易把易經理解成求籤問卜跑江湖的那套,因為它的文字太可疑了。整本《周易》就只是一條一條列述了六十四卦的每一卦、每一爻代表的意義。

比如“屯”卦這一章: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周易》這本書全篇都是這樣神秘的文字。實在太容易被當成寺廟裡求籤的籤文了。

加之幾千年的流傳、江湖上的算命風水、畫符唸咒、捉鬼拿妖、奇門遁甲、撒豆成兵、刀槍不入……都附會在易經之上。使得易經背鍋不小。

其實來說,

首先,《周易》不等於易經。易經不是一本經,而是一種“知識-思想”體系,按照古代的文字習慣,把這一套學術體系叫它“經”——“易經”。按照現代的習慣,則可以稱之為“易學”。

《周易》只是“易學”體系的一支,是周文王的著作,也代表了周代文化的體系。用現代的話說,周易只是一個派系,是比較偏人文的派系。易經還有別的派系呢,尤其還有具有原始科學思想的派系。只不過沒有文字整理成書流傳下來。這些易經派系的一鱗半爪還是在的,只是散藏在道家的學術著作中。

比如我們固有文化裡,基於天文星象而發展起來的命理、堪輿、擇日,以及奇門遁甲等原始科學理論的專科,其實包含了已經失傳的著作《連山易》《歸藏易》的一部分。

第二,易學是一種由科學而哲學的學術思路。中國古人的文化思想的發展和歐洲文明不同。中國文化一早就建立了科學哲學並駕齊驅的學術規模。

很多人學了歐洲人的眼光,以為我們中國祖先的文化起源也跟歐洲一樣,是先從部落酋長那樣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這樣下來,由技術而科學、從無到有的進步。其實不然。中國是跟歐洲是不一樣的。易經學術裡邊有很多指導科學發展的精粹。這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明白的。

這裡就簡單不展開了。有機會的話和大家一起探討。


南懷瑾五行術數


易經有沒有科學道理,這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層面不同的概念。

易經有道理,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超科學的,科學是通過科技體現的,現代科技還無法解釋易經。

開國元勳不會開車不會用電腦沒見過手機等現代工具,但是他們的智慧能力勇氣依然是普通人難望項背的。在解放戰爭中在生產建設上他們的功勞無可替代他們的影響千古不朽,他們在軍事實踐中從來不搞教條主義而是運用和發揮發展了隨機應變的指揮藝術。

易經創造了人類文明,它的社會價值主要是啟發人們的思維,是溝通先祖智慧的特殊方法途徑,具有靈魂般的內涵。

科學可以分析人的生命形態與組織元素,卻無法深層解釋靈魂或複製靈魂。

易經是什麼?易經注重的是對規律的認識與把握,是思想方面的辨證思維體系。

如果用現代醫學舉例,科是分支是末節,比如眼科耳科口腔科牙科呼吸科消化科皮膚科骨科神經科,這些分科的前提是人這種完整的生命體,如果沒有生命對象這些龐大細緻的科就形同虛設毫無意義。

易經是大道之源,很可能與上古文明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聯繫與淵源。把現代社會看作一棵大樹,易經就是埋藏在土壤深處的根,蒼勁虯髯它的功能不可或缺。科技是美麗嬌豔的花與香甜可口的果實,它是夢想的實現與希望的延續。





江山策劃191413


易經原本是巫術,後來進化為方術,再後來蝶變化作科學。易經之中就有著科學的種子,大量的謬誤。再有算命先生江湖騙子將它附會迷信造謠撞騙,易經八卦名聲很醜的。

易經的閃光✨思想就在易經二字。事物易而有其經,那麼人可以觀察其經而認知其事物的易,認知其原來將去。這就是中國傳統學說的認識論。認知之後,可以循其經依據其性,而有應變的人之易,人易經適應事物而捕捉其事物,把握其事物而加以利用。這就是中國傳統學說的方法論實踐論。

孔子作易傳,其中定有大謬。但也有學術的開發。八卦河圖洛書現代數學拆解後吸收而大發展。比如八卦,六十四卦,倍增,微積分,高等數學。河圖洛書,幾何學,數學矩陣等。

所以易經就在科學中,因為科學而新生了!有些國學大師要麼是老糊塗,要麼就是科學盲,要麼就是存心撈錢。

將科學算在內,易經經歷四次大修訂,第一次是伏羲。第二次是周文王。第三次是孔子。第四次近代科學家,哲學家,拿它作研究資料,創新出現代哲學,現代數學,等科學!孔子的貢獻是嘗試將易經引入社會學社會倫理學。對錯不管,學術開發意義重大。第四次,易經之名被科學這個學名取代。我們知道科學勇於自我否定,善於質疑,不斷地易經,也就不斷地發展,生命長存。科學即易經。反之,不見得。


東風別業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一(另有觀點:認為易經即三易,而非周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

那麼無論是在古時候還是在現代社會,易經所表現出的驚人預測令人十分震撼!例如古時候就有非常著名的推背圖!還有諸如明朝劉伯溫的燒餅歌,都以其獨有的形式預測了很多事情的走向!

如今的現代社會,人們對易經的學習熱度依然不減,臺灣就有位著名的易學家曾仕強,此人還上過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出版過很多關於易經人生哲學的書籍!

那麼易經千百年來為大多數人所不停的追捧,到底是由於它其中真的蘊涵真理,還是由被一些江湖騙子所吹噓拔高的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易經有種可以預測一個人命理的說法,叫做八字,就是所謂的人的生辰年月日。

實際上這種八字的推算更像是一種統計學,每個人的八字好像一個人的獨有ID一樣,古人將這些所有的ID樣本全部收集起來再進行歸納總結,得出一些彼此間的規律,於是便有了八字命理之說!

那麼八字在古人心中的依據是什麼呢?原來易經其詮釋的並不僅僅是人生哲學,它所說的是宇宙哲學,易經把人與宇宙間緊緊聯繫起來,認為每個人都與日月星辰,自然萬物密不可分!所以為什麼中國會有十二生肖,正是因為天上有十二星宿與其對應。所以每個人的出身時刻對應其所在的宇宙磁場,包括我們所處的地球!還有所謂的風水學和其它玄學,都大致是這個道理!

無論怎麼說易經是我們中國偉大的哲學著作,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寶庫,但是易經也並非是某些人所吹噓的那樣,不要過分的去拔高它!易經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古人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某些規律是可以認識的;還有就是要清楚的認識自己,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