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圍剿”紅軍的國民黨軍


1934年7月,紅軍第六軍團和第七軍團先後撤離蘇維埃區。1934年9月,蔣介石調集顧祝同、陳濟棠、何鍵等百萬大軍,配置新購置的空軍,分北、南、西三路,實行堡壘戰術與經濟封鎖,同時向中央蘇區和湘贛、湘鄂贛、閩浙贛蘇區發起第五次軍事“圍剿”。紅軍因受到左傾思想影響,抗擊失利。圖為1934年,向蘇區圍攏的國民黨軍第九十八師機槍手。

是年10月,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率中央紅軍撤出中央蘇區向湘西轉移,國民革命軍進入瑞金,紅軍則展開著名的“長征”。圖為1934年,國民黨第五次“圍剿”時擔任北路軍總司令的顧祝同。巧合的是,此時顧正奉命指揮第三十六師鎮壓“閩變”。

根據德國軍事顧問團針對紅軍的戰略戰術所做的建議,國民黨在作戰區域要道上廣築碉堡,實行所謂“堡壘戰術”,嚴格管制物資與人員的進出,目的在於切斷紅軍利用農村群眾組織進行補給,並步步為營,逐漸縮小包圍圈,造成紅軍後勤與行動的困難。不過,雖然紅軍面對國民黨軍事與經濟的雙重壓迫,仍能秉持堅定的鬥志,從百萬大軍的包抄中突圍而出。圖為1934年,國民黨在臨川至南豐的要道上修築的碉堡。


然而,受到左傾思想的影響以及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的錯誤指揮,紅軍採正面作戰方式強攻黎川、硝石、資溪,結果卻陷入國民黨軍的包圍,同時又未趁蔡廷鍇在福建興兵反蔣之時機趁虛突圍,反而繼續強攻永豐,使得蔣介石鎮壓“閩變”之後得以順勢完成對蘇區的總包圍。圖為1935年,追擊紅軍的國民黨部隊穿過湖南一城鎮,引來大批民眾圍觀。其中那位雄赳赳的少年兵引人注目。

紅軍轉移湘西時,蔣介石任命何鍵為“追剿軍”司令,指揮薛嶽、周渾元兩部負責“追剿”,又命陳濟棠、白崇禧等部進入粵、湘、桂邊堵截。圖為1934年,進入江西樂安縣的國民黨部隊。

由於撤出瑞金行動倉促,紅軍在連續突破四道封鎖線的過程中損失過半,許多來不及走的兵員被俘,國民黨藉此大事“宣傳”。圖為1934年,集結於湖南的國民黨軍一部出發前的情景。

1934年末,紅軍轉入貴州,攻克黎平、強渡烏江,進入遵義。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從此扭轉了被動局面。由於日本侵華日亟,蔣介石又遲遲未能取得勝利,戰事拖延,使得國內民心軍心均不利於蔣,種下了日後“西安事變”的遠因。圖為1935年初,國民黨軍政人員在湖南進行“追剿”紅軍行動的政治宣傳。然而,此時其作戰目標卻一再遭挫。

以上圖文選自《你沒見過的歷史照片》精裝合訂本,秦風老照片館編,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定格歷史,收藏記憶,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