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一文盲皇帝,一生創作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歷史上一文盲皇帝,一生創作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經歷了無數個朝代的更替,也誕生了數百位的皇帝,有的皇帝被人們稱為是聖賢、千古一帝,能夠名留青史,但也有的皇帝他們獨裁專政,肆意殺戮,在後世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可謂是“遺臭萬年”。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位皇帝,他出身貧寒,家裡都是農民,通過了大半輩子的奮鬥終於成為九五之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一生當中只創作的一首詩,卻成為了千古絕唱。從秦漢以來,中國一共有數百位皇帝,在這其中有三位被大家公認為最沒有文化的皇帝,都叫他們“文盲皇帝”,他們就是劉邦、成吉思汗、朱元璋。歷史上一文盲皇帝,一生創作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歷史上一文盲皇帝,一生創作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漢高祖劉邦在歷史山一直都是一位備受爭議的皇帝,有人說他是不世出的天才,但也有人覺得他就是一個沒文化的流氓。只是因為他的運氣好才能夠成為皇帝。莎士比亞也曾經說過,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每個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於劉邦的評價也是眾說紛紜。劉邦因為出身貧寒,所以從小就在家裡幫忙勞作,也沒有去讀過書,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學渣,當然也就不懂得什麼叫做吟詩作賦。

歷史上一文盲皇帝,一生創作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在《史記》中對於劉邦是這樣記載的,劉邦是個無賴,不是因為他是個遊手好閒的人,而是他說他不從事生產,不按照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我們舉個例子,現在的文藝青年,他們不好好找工作,準備買房子結婚生子,而是整天彈琴唱歌。這種人在今天也會被周圍人冠以“不靠譜”的稱號。但是無論他們成敗,說他們沒有志向那就好笑了。

歷史上一文盲皇帝,一生創作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話說這劉邦在做亭長的時候,為縣吏送犯人遷徙到驪山,途中很多人逃跑,到了豐西澤這個地方,一行人停下腳步尋找酒肆飲酒,夜間劉邦解放了所送的犯人,說:“你們都走吧,我也從這裡逃跑了。”其中有十來個壯士願意跟著劉邦。劉邦感念他們的忠義,就留下了他們。一行人繼續前行,有先行者回來通報,說前面有一條大蛇擋在了道路中間,勸說劉邦還是往回走吧。這時的劉邦已是喝的伶仃大醉,不知就裡,膽大的驚人,說到,壯士有什麼可以懼怕的!於是就拔起劍大膽往前走,果然有一條大蛇盤曲在路中央,說時遲,那時快,大醉的劉邦手起刀落就將大蛇的軀體一分為二。之後,劉邦的勇毅讓眾人欽佩,漸漸就傳說出劉邦有帝王之相,斬的蛇其實是白帝之子,這一下可了不得,劉邦從此變成了人們眼中的雲氣化生,終有一日能做帝王。這便是劉邦斬蛇起義的歷史傳說。

歷史上一文盲皇帝,一生創作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公元前209年,就幫在沛縣起義了,只有幾天的時間,他帶著自己手下三千人馬,一路攻城拔寨很快就成了起義軍的兩大勢力之一。雖然劉邦本來就沒什麼文化,但是他懂得廣招賢才,終於將項羽打敗了,建立了大漢王朝。在漢朝建立之後,他將身邊所有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人都封了王侯,公元前196年,淮南王發兵起義。因為他們驍勇善戰,所以劉邦不得不親自帶兵出征。打敗了英布後,劉邦順路回了一趟沛縣,宴請家鄉的父老鄉親。劉邦是地道的農民出身,他在中國歷史上一個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只有23個字,卻成為千古絕唱!這便是流傳後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歷史上一文盲皇帝,一生創作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此詩每句中皆帶有“兮”。劉邦故鄉沛縣原本雖為宋地,但已被楚國佔有百年,文筆自然不免沾染了些許楚風。楚辭又由於其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慘,而成為抒發憤懣的文體,且因楚地民風彪悍,楚辭便多了大氣磅礴。劉邦選取這種文體,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他對家國興亡的擔憂,又不失王者風範。

此詩全篇只有區區三句,卻包含了雙重的思想感情,且出現別具一格的轉折。其詩用大風、飛雲開篇,令人拍案叫絕。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他與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戰場上是如何殲剿重創叛亂的敵軍,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畫面。“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只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瞭各諸侯臣服於大漢天子劉邦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靡,天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但詩篇的著重點乃是後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最後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寫他的心情與思想,但這最後一句,劉邦沒有繼續沉浸在勝利後的巨大喜悅與光環之中,而且是筆峰一轉,寫出內心又將面臨的另一種巨大的壓力。這一句既是希冀,又是疑問。它顯露了劉邦的無奈不禁叩問天下,有誰能為他守住這片江山之感慨,昔日的功臣一個個謀反,獨留他這個老朽在此老淚縱橫。

歷史上一文盲皇帝,一生創作一首詩,僅23個字,卻成千古絕唱

很難想像,一個沒讀過書的人竟然可以寫下千古名句,可見劉邦的後天努力,是一個擁有何等格局的人才能做到這個?劉邦的經歷也是千古奇談,戎馬一生,從一個小小的農民做到了起義軍將領,再到自己擊敗了最大的敵人項羽從而一統天下,吃了多少苦也只有其自己知道吧。回想現在,或許一些有過親身經歷的人也能感受到這首詩的情懷,在社會上白手起家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不論自己最初身份是多麼的卑微,但是最後卻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被大家所銘記,這就是所謂的英雄不問出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