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客家人?為什麼客家人南方最多?

哆來咪來哆100234586


客家人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的漢人。由於其到達南方的時間比廣府人和潮汕人及閩南人要晚,屬於客居他鄉的中原人,因此被稱之為客家人。

客家人大約在西晉“五胡亂華”時期第一次從中原南遷,然後是唐代“安史之亂”再次出現避難南遷的中原漢人,之後便是北宋“靖康之變”中原漢人再度南遷。不同時期的中原漢人因相同的命運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形成了相同語言文化來源的客居族群而有別於其他漢人族群。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也和中原其他南遷漢人一樣,也融入了南方百越民族的語言文化,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客家語言和文化習俗。

有一些人就廣府人和客家人進行了爭論,誰才是正宗的漢人?實際上,經過長期的民族融合,誰也不是上古時期的漢人。只不過從文化上誰更接近中原而已。

客家人與廣府人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先到南方,成為嶺南d主人,一個則是後到南方便是客人。廣府人融入到百越文化多於客家人,廣府人語言與中原語言差別較大。而客家人因後到南方,融入到百越文化較少,語言更接近中原。於是客家人的普通話好於廣府人,


若愚趣談


客家人的黃河流域新O2(舊O3)父系染色體全中國最高瀕,復旦大學嚴實教授就分析客家人的華夏基因是86.2%,而其他的民系都約50%左右,就是當中有一半的人不是炎子孫,所以任何一支民系都沒有資格論斷客家人!因為你們的華夏基因更低!網上沬黑客家人的先去驗了基因再來!

客家人稱呼廣府人為本地人,客家人就是與本地人相對的外地人之意,只是相信沒人會喜歡稱為外地人、外省人,而使用客家人這個較能接受的稱呼。

另外客家的英文是Hakka,在客家話發音「客」與「夏」同音,故亦蘊含著夏家人之意的學說,在古代中原人多自稱夏人、夏家、夏族,周天子分封的諸侯為諸夏。

來自四面八方互不相識的移民根本不可能都集中只去一個省份,一定會分散在南方數省,這是常識。

客家人分佈在南方的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臺灣、海南等省份,但他們的語言卻能相通,證明他們本來是一個區域的人而分散出去的外地人,近代客家人也已經漂洋過海遍佈世界各地,甚至有些已經回去陜西河南。

據宋代王存《元豐九域志》統計,宋代在廣東境內戶口數中,主戶佔61%,客戶佔39%,直到今天廣東客家人也的確佔了廣東約四成的比例。

而認為福建人八姓入閩說基本屬於杜撰的古代移民史權威,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的《中國移民史》和西南大學藍勇教授的大學本科教材《中國地理歷史學》都清晰可見在宋代今天的客家地區州份戶籍人口都是出現大幅激增,這明顯是外來移民造成的情況。

而汀州、贛州、梅州、惠州、河源、韶關等客家人聚居處也是建在平原上的,還有古書院、古城牆遺址和駐軍遺址。

《戰國策·楚策四》「汗明見春申君......春申君曰:'善'召門吏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見。」

清代作家洪楝園《後南柯·甲陣》「駙馬,司農,司憲等三人,均係客籍,手握重兵,殊為未便。」

清代文學家龔自珍《秋心》詩之二「曉來客籍差誇富,無數湘南劍外民」

孫中山《地方自治實行法》「其本為土著而出外者,其家族當為之代盡義務,回家時乃能立享權利,否則於回家時以客籍相待」

毛澤東《井岡山的鬥爭》「土籍的本地人和數百年前從北方移來的客籍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界限,歷史上的仇怨非常深,有時發生很激烈的鬥爭」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關,客籍人,在湖廣填四川時遷移四川儀隴縣馬鞍場」

在客家地區如在中原時一樣崇文興學蔚然成風,書院林立,許多客家縣被稱為文化之鄉、進士之鄉。

客家人的標誌就是崇文重教,耕讀傳家,史載宋代江西贛南地區共有文武進士293人,宋至清代廣東梅州地區共有文武進士234人,福建龍巖地區共有文武進士274人。

文臣提筆安天下,武將馬上定乾坤,國共兩黨中的客家人將軍就有一千五百多位,單廣東梅州一地就有近三百位大學校長,眾多中國社科院院士,英國皇家學院院士等等。

今天很多客家人仍像祖先傳統一樣入朝為官從政,現在大陸、臺灣、東南亞等政壇都有大量客家人。

客家話-古漢語的活化石

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說「國家對詩歌吟誦的傳承和發展很重視,吟誦是中國人傳統的詩作交流方式,也是一種文化傳承方式,客家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我第一次聽到了用原汁原味的中州方言 - 客家話吟誦的詩詞,南方的客家話,保留了過去的詩風,很有欣賞價值」

《集韻》吾,牛加切,音牙。

《說文》我自稱也。

《爾雅·釋估》吾,我也。

「吾」「我」的古音是nga/ngai

也是客家話「吾」「我」的讀音:牙、涯,符合古音

古音「他」為「其」,音同姬,客家話「他」也是叫「其」,也和姬同音

古音「你」為「爾」「汝」,客家話「你」也是叫「爾」「汝」

按照隋代《切韻》和宋代《廣韻》等韻書記載的發音來分析的話的確是今天的客家話,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就指客家話是千年前的中州音韻。

邱從容《唐朝官話的研究》也利用了日本保留的唐音詞彙來分析也的確是今天的客家話,因為發出的音一模一樣。

南宋慶元年間任汀州教授的陳一新《跋贍學田碑》有雲「閩有八郡,汀鄰五嶺,然風聲氣習頗類中州」

差不多同時代的詩人劉克莊《詠漳州風物》有雲「風煙絕不類中州」

兩者對比,可見宋人眼中境土相鄰的汀,漳兩州居民的方言和文化面貌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汀州居民語言習慣文化和中原一樣,漳州居民卻和中原有明顯差異,而在唐代建立的汀州府今天又稱為客家首府,今天的客家話中仍保留大量文言文的字眼。

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謝小東表示,中國已不存在純種漢族人。

他指出「根據研究,現在的客家人是比較純粹地繼承了古代中原人的文化傳統,如他們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們現在只能以少數族群的形式存在了」


醍醐的花見


客家人是因戰亂多次遷徙,從中原遷入南方以及海外的漢族中八大民系之一。

瞭解民族民系問題應從民政部門官方渠道去了解。而並非相信什麼自媒體,地攤文學。在文未我截圖了一部分官方傳媒對客家人的定義和一些客家名人。比如說孫中山和鄧小平、朱德、吳伯雄、馬英九等等。鄧小平雖不會說客家話,但其確是客家人。在他女兒鄧榕的作品《我的父親鄧小平》中有詳細的介紹。孫中山也是,國家已多次聲明,其直系後人也多次在公開場合用書面或語言表達孫中山是客家人的客觀事實。另外談一談毛主席。毛主席先祖毛太華是客家人,大概在明代時由江西遷徙入湖南。值得一提的是,同樣的,馬英九先祖以及毛主席岳父楊昌濟先祖也是這樣。後來毛主席祖上被當地逐漸同化,已經不會說客家話了。毛主席的夫人之一賀子珍則是地道的客家人。毛主席與客家的淵源確實深。

客家人人才輩出,但都是愛國愛鄉的,無論是近代還是現代,在重大歷史事件中均能看到客家人的身影。因為多年的儒家思想已經深深刻入客家人的骨髓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是祖國,我愛我的祖國。願祖國繁榮強大,盛世如華。無數的客家人都是在這樣的信念下,在那戰亂頻仍的歲月裡投身了報效國家,揮灑肝膽的旅程。其實每個中國人都是深深地愛著祖國母親,因為你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祖國母親,願你在新世紀裡如先輩心心念念那般,駛過險灘暗流,到達勝利光明的彼岸。











李134250861


一,什麼是客家人?

必須同時具備二個條件:

1.會說客家話。

2.長輩、祖輩出生客家聚居地說客家話。

二,為什麼南方廣東多?

客家話形成產生於西漢初年南越國時期。

三,如果遷移外地不會說客家話,只能稱為“客家籍後裔”或“客家籍人”。

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歷史小說連載《鬆口元魁塔傳說》。


客家夢550




南國春暖


客家人才是漢族人裡的精英,是古代中原文明的締造者!


不朽的紅旗


經過歷史上的幾次“南渡”,中原人開到南方,才是“客家人”。如果他們呆在中原,他們就是中原的本地人。


手機用戶52245655654


根本沒有講清楚什麼是客家人


思州才子


理論上就是避難的北方難民


vincent ¥3.0


客家人喜歡鳩佔鵲巢,每遷徙過一個地方就強行客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