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普通話與滿語高度接近,這是為什麼?普通話是不是以滿語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南廣府


普通話和滿語到底哪兒像了?

說這種話的人既不懂普通話,也不懂滿語,明顯缺乏基本的常識。

我經常見到這樣一種謬論,由於普通話的英語mandarin的讀音近似於“滿大人”,就認為普通話是以滿語為基礎發展的。其實,早在16世紀中葉,葡萄牙傳教士就以mandarin來描述漢語,它的真實含義是“官話”,這個詞的出現要遠遠早於滿族的形成。

另外,滿語的構詞、語法也與普通話存在很大的差異:

普通話擁有通行漢語的一般特點,包括SVO語序(主謂賓)、孤立語和有聲調。

滿語是阿爾泰語系的成員,特點則包括SOV語序(主賓謂)、黏著語和無聲調。

由此可見,滿語與普通話存在根本上的差別。

隨便給大家展示一份滿語文獻。

這是滿漢對照《西廂記》的序言部分,第一句話“龍圖既啟,縹緗成千古之奇觀”的滿語翻譯是:muduri nirugan be fukjin neime. bithe cagan minggan jalan i ferguwecuke tuwakū ome banjinaha. (龍圖初開,已將書卷變成千古之奇觀)。

對著這句話,請大家告訴我滿語和普通話到底哪兒像了?

當然,我同意漢語(主要是北京話)確實吸收了一部分滿語詞彙,畢竟17-20世紀北京都是清朝統治的中心,這不足為奇。例如,北京話中形容小夥子壯實,會說他“虎實”,其實這個詞是來自於滿語的hūsun,意思是力氣。

但是,這種文化的吸收,與斷言普通話的基礎是滿語相比,完全是兩碼事。


HuiNanHistory


1,滿語並非死語言,雖然用的人非常少,但滿語歌曲的視頻還是可以找到,瞭解一下去吧。

2,滿人都會滿語嗎?滿人不都會滿語,日常交流用滿語的滿族人只是極少數。

3,滿人為什麼大多不會滿語?因為滿族人絕大多數本來就不是滿族。滿清入關的時候,別說漢八旗,就滿八旗中,漢人的比例也高達71%。為什麼會這樣?皇太極掌權時期的五次入關劫掠 瞭解一下。少民政權不大量使用漢人根本無法統一中國的歷史事實,也瞭解一下。清朝都無法讓文人學會滿語,會讓佔絕大多數的滿族底層包衣原本是來自漢族的人學會滿語嗎?不可能。所以,灤平雖然是滿族自治縣,雖然滿族人口占灤平人口的67%。但灤平的滿族絕大多數祖上都是漢人。是屬於滿清入關前被掠走入關後又居於灤平的罷了。灤平調值的誕生源自各地不同方言的漢人口語融合而生。而並未受什麼滿語影響。

4,那英是葉赫那拉氏後人。佟大為佟麗婭是佟氏後人。祖上都是滿族。只不過不同的是,佟養正這一系,本是漢人。佟養正後人中出了多個清朝皇后,比如康熙生母 雍正養母。佟家,又被叫做佟半朝。看看那英的面相,再看看佟大為的面相。區別,找到了嗎?而且,參加過抗倭援朝的佟養正屬於早期主動投靠努爾哈赤資歷很老,鑲黃旗。

也就是當代滿族不會滿語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管是滿族底層還是高層,都有大量原本來自漢族的漢人。文人和旗人都不會滿語,讓滿語在滿族中都幾乎消亡,又如何影響漢語呢?


淡藍色榮譽02


一、哥們你懂滿語麼?

二、哥們你能不能告訴我,一個以漢字為核心的語言系統,怎麼跟完全的另一個語言“混合”?一個字,本來唸一個音,然後在清朝換用滿語發音?那這個音,還能用於人際交流麼?這需要官方統一校訂啊。滿清政府搞過這事?他要搞,直接全說滿語不就得了?

三、你的意思是不是,明朝的時候,北京那地的官話,跟你廣東是一個音?這河北話可是比滿清早多了。

四、不管這普通話是怎麼來的,現在就是字正腔圓語速適中發音宏亮,就是比粵語更適合大場景、更適合廣播。如果滿人在其中做了貢獻,那感謝他們還來不及呢。

所以,你要幹啥?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長風浩蕩


這個“有人”恐怕就是那些只有地攤書水平,慣於道聽途說、以偏概全、不懂裝懂、信口雌黃的鱉孫吧?!這個問題壓根兒就是個胡說八道的偽命題,回答這樣的問題本身就是對人類智商的侮辱,這就好比有幾個弱智在講“誒,據說雞叫跟鴨鳴實際上很接近,公雞打鳴其實是以鴨叫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你覺得有必要跟這樣的無知小兒講雞是雞鴨是鴨、那怕鴨學雞叫雞叫仍是雞叫嗎?如果按照提這個問題的人的邏輯,只因為現代漢語普通話有滿人當初學說漢語留下的些許痕跡漢語就變成了滿語的話,那麼中國人日本人越南人……學說英語英語豈不也因此不是英語了而變成了漢語日語越語不成?真是無知又無聊!對經常製造這類話題的人我只想說一句:去NMD,有多遠滾多遠!


188512105dt


這問題太好玩兒了………… 滿洲話是普通話的前身(*´◐∀◐`*) 咋想出來?

不可能的………

滿洲話是通古斯語>滿語支。普通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支>普通話(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北京音為標準音)。這倆從根兒上就不一樣。

滿洲話有明顯的黏著特徵,普通話有嗎?

目前中國境內與滿洲話最接近的是錫伯語。

滿族入關後逐漸與漢族融合,所以在語言上出現了互相借用的現象。這很正常,早期滿洲話裡還有不少蒙古話的東西呢。不能僅憑一些語言現象就斷定是,或不是。太草率了


yetas


普通話和滿語沒有什麼關聯度,滿洲話是阿爾泰語系,女真/通古斯語族,另外兩個語族是突厥和蒙古,朝鮮和日本是孤立語,但是和阿爾泰語系同屬於黏著語,歐洲的烏拉爾語系(芬蘭、匈牙利)也是黏著語。

漢語是漢藏語系,同藏語,緬甸語同源,而今天福建、廣東、廣西的漢人的百越祖先都是南亞語系的,今天的北京土話有不少的阿爾泰語藉詞,但是同滿語未必有直接關係,比如衚衕,站,不過像:胳肢窩,別介,界壁兒,都是滿語,今天保留古漢語詞彙最多的是福建廣東,但是福建廣東卻沒有多少漢人血統。滿洲語裡頭來自蒙古和突厥的藉詞最多,其次是漢語,比如滿洲人說的獅子和鮮卑、蒙古、契丹、柔然、匈奴、突厥一樣叫ASLAN,阿斯蘭,形容男子勇猛善戰,源自波斯語,今天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的男孩子不少名字都是以Aslan為名。

日韓的漢字發音最接近廣東福建,一百多年前歐美的傳教士就注意到了,日語福建人可以學的很快,但是中原古音同今日廣東福建的元音近似,輔音不同,廣東福建有大比重的百越人血統和語言殘痕,對一些大自然動植物的描述同菲律賓越南同源,日韓血統接近北方漢人,但是文化接近浙江福建,浙江福建廣東保留中原漢人的習俗最多,但不是血統DNA,國內絕大部分讀者混淆兩者的界線,語言宗教文化可以被征服者灌輸,血統慢得多,這點沒有疑問。


歐亞上空的阿波羅


可是現在連滿族人自己很少有人說滿語了,能說的只是一些高齡老者會那麼一點點,還有一些搞學術研究的人。可以說,幾乎沒有人聽到過兩個人用滿語對過話。為什麼呢?自從滿清入主中原後,統治者為了籠絡人心便於統治,也是對華夏文化的崇拜,也就學習了漢語,在宮廷中滿漢同用。但漢語實在是太強大,太有吸引力了,慢慢地滿族人也就被同化了。

要說普通話是以滿語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那一定是胡扯。滿語本來就是一種少數民族語言,連文字和讀音跟漢語都無相通之處,怎麼能是漢語普通話的基礎呢?比如滿語把爺爺叫瑪法,奶奶叫媽媽或太太,父親稱阿瑪,母親稱額瑪,公公稱阿瑪哈,婆婆叫額莫克,丈夫叫愛根,妻子叫薩利甘,岳父叫阿布哈,岳母叫額布喝。這些滿語中的稱謂跟外語一樣,誰看出它與普通話有半點聯繫?

如果一定要說普通話與滿族人有什麼聯繫,那一定是滿清入主中原後,朝廷裡的滿族人學中原漢話時把字音發偏差了。滿清作為皇家,他們帶著口音的漢話作為官話影響到民間語言,於是便流行開來了。但是,別忘了,清代的漢人也是數以億計的,如果滿族官方說的不是漢話,老百姓是聽不懂的。如果說普通話是受滿語影響了,那河南話、四川話、山東話等北方方言又是誰影響的呢?難道滿族人還有河南滿族人,四川話滿族人,山東滿族人專門去影響這些地區?


若愚趣談


普通話就是以河北承德滿人聚居地的滿語為基礎,並融入少部分漢語的一種語言。事實上,滿人的普通話比漢人說得還好就是這個原因了!現在漢人大部分已滿化了,很多都不會說漢語了。例如漢語中的吳語、閩語、客家語、粵語已沒落,滿人的普通話已成為漢人的主要語言。


珠三角廣府人


普通話屬於漢語,與滿語風馬牛不相及,沒有任何關係。

只不過是普通話帶有滿族人的口音,但和滿語沒有任何關係。如同外國人說的漢語,只不過是帶有外國人的口音,但和外語沒有任何關係,更談不上“高度接近”。


常行居士


粵語還是馬來語呢,,,,,,也是馬來人種,,,,,,,你聽聽滿洲語,就知道它們有沒有關係了,,,,網上多的是,,,,自己去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