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滅商朝,也是外族入侵。為什麼沒人說牧野之後無中國?

鶴遊煙


誠邀,如題。最近在頭條裡“崖山之後無後座中華”的說法很是受寵,所謂崖山之後無中華,就是說當年崖山海戰,元朝作為外族消滅南宋最後的力量後,中華文明就此絕跡了。

實際上這種說法本就不對,因為元朝雖是北狄入主中原,漢化程度不高但是仍然沿用了一些宋朝舊制,文化的代表漢字也沒有消亡,與其說元朝滅亡了南宋,不如說南宋同化了元朝。

言歸正傳,為什麼周朝滅商朝沒人爭論華夏文明的延續性呢?因為這個時候,華夏文明的概念並沒有深入人心。

有好事者雲“商本華夏,周乃蠻夷。以周代商,是中國亡於外族,牧野之後無華夏”,實際上華夏一族雖在炎黃時期就已經產生,但是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概念。舉個例子,一開始華夏聯盟只是一個部落,周圍的部落都可以叫外族,後來部落不斷與外族通婚,發展壯大。有一天,部落首領換成了有其他部落血統的人,難道說這個部落就不叫華夏部落了??

周代商也是一樣。

周朝雖然相對商朝算是外夷,但是周朝建立後,周王繼承了商朝的規制,文化,並發展出新的制度和金文。再者中國禮儀文化都是從周代延續,事實上,商代根本沒有華夏的稱呼,周人才開始自稱“我夏”,周代的諸侯國稱作“諸夏”,周朝對華夏文明起到了定鼎之功,可以說沒有周就沒有華夏。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不請自來,佔位!

周朝滅商朝屬於外族入侵?看不懂什麼意思,夏商周屬於分封制統治,周朝前身西岐乃是商朝分封的國中國,也就是說他們是一家人,滅亡商朝說白了就是重新換個當家的。

至於牧野之後無中國此話延伸的是“崖山之後無中國吧!”這話是一個日本人說的,此話何解呢?本人以為無外乎幾點:



第一王朝交替的正統性質

自有史書記載的王朝交替除了元朝、清朝以為,其餘的新朝覆滅前朝大都是前朝權臣顛覆前朝,建立新朝,直說了就是大家推選了一個武林盟主,這個盟主可以世代相傳,當盟主出現昏庸無道之輩,那麼在聯盟之中大家在選一個人當盟主就好了。換來換去遊戲規則都掌握在一個圈子裡面,利益重新分配,大家皆大歡喜就好。

第二文化傳承有了民族之分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歷代帝王都扛著這面維護自己,維護家天下統治的大旗,使文化統一,不復先秦文化開放之風,儒術成了文化正統地位,所以我們有了一個民族稱謂——漢。而經過朝代更替儒學發展的畸形,使的所有不尊重儒術之人都會被稱為——夷。民族之分使國人更加團結有精神上的依靠,同樣也狹隘了國人的眼光,不復民風開放,包容世界的戰略眼光。



第三日本人狼子野心,妄圖竊取中國王權神器

自宋開端,中原武風遺失殆盡,蒙元竊據中原神器,一統中國,然強大如元朝都沒有徵服小日本人,使的經過隋唐學習中原文化,經過四百年發展的日本看到了中原大地的軟弱,公然以漢人後代自居,狼子野心意圖侵佔中國。



崖山之後無中國,請國人不要斷章取義,那是一種文化的流逝,絕不是人種的覆滅,不要讓野心的人、野心的話動搖自己的國,自己的家……

一元復始看歷史,學歷史,尊重歷史……


一元復始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遊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於渭河流域(陝西關中地區),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說文》雲“黃帝居姬水(一說是陝西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另一說位於陝西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上仍採用古漢字。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棄。父帝嚳,母姜嫄(“帝嚳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臺璽”)。《山海經》:帝俊生后稷,按照詩經記載為上帝之子。堯舜之相,司農之神。后稷生於崑崙,相與堯舜,封於有邰。后稷陵在氐國西,或說在陶唐都廣之野,《山海經》記載有二處,(皇甫謐曰:后稷之冢去中國三萬裡也。)道教中被尊為九地祖主后稷元真,神位在玄穹靈寶天尊昊天高上天皇大帝大道君右側(也做稷神或者農神),治九地九壘。后稷少年時,被父母所棄,但卻有神異一路保護,《詩經大雅生民》描述后稷是踏著上帝腳印生存出來的,後被唐堯提攜為相(晉語辰以成善後稷是相)。唐堯封后稷與有邰(古籍有三種說法:一說虞舜封后稷有邰,一說成湯封后稷有邰),曾在堯舜時代為相,是第一個建立國庫糧食儲備和畎畝之法,放糧救飢,(一說后稷周棄是始作解夢)賜給老百姓種子,教民耕種,被認為是上古時代功德最大的三公之一,拯救民眾免受饑荒滅種。

這樣算來,周是炎黃子孫中帝嚳一支。也是炎黃貴胄



占卜寶珠賈克斯


欲滅其國,必先滅其史。日本人比較擅長這一套。“崖山之後無中華”論發酵,應該是出自日本人之手。

所謂“崖山之後無中華”,又稱“崖山之後無中國”,與“明亡之後無華夏”一句並列,是一種文化和網絡論調。其認為標誌著宋亡的崖山海戰導致傳統的漢民族政權首次完全被北方遊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這句話被用來表示華夏文化在經歷蒙元滅宋後發生嚴重的斷層,古典中華文化遭到了摧殘。"崖山之後無中華"根據日本記載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以崖山海戰比喻南宋敗亡,哀嘆山河破碎,神州陸沉。崖山海戰是南宋末年宋元的最後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流亡朝廷的興亡,最終宋軍全軍覆沒告終。戰後宋朝隨之覆滅,元朝完全統一了中國。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將雲貴、青藏、蒙古高原和東北北部與傳統"漢地"一起納入統治範圍。

崖山之戰之後,日本人認為他們心目之中的中央天朝已經滅亡了,假裝出一幅痛苦流涕的樣子,假惺惺的裝出自己已經接過中央天朝的衣缽,自以為是的以小中華自居。

與之類似的還有“明亡之後無華夏”一句,清軍入關,關內漢地皆為胡佔,大明王朝的附屬國越南、朝鮮六神無主,也一直唱此論調,長期不承認清朝之承繼大統,“明亡之後無華夏”,朝鮮、越南穿漢衣,留大明傳統髮型,認為大中華已經滅亡了,自稱“小中華”。大致這麼個意思。


韓曉勇老師


崖山之後無中國?說元朝不是中國的完全是別有用心,同時代的朱元璋都認為元朝是正統是大中華。不知道這些個人幹嘛?忽必烈本人漢化程度深,依靠漢臣登基,學習中古時期中國史學制度,在元朝時期完成宋史 遼史 金史的編撰。官僚體制雖然有別於中古時期,但總體漢人體制文化未變,元小曲在文化上傳承於宋詞。元末還出現了上承於唐傳奇的小說。

就官僚體制而言,秦漢魏晉南朝成一體,是中國的第一王朝。北朝 隋唐 宋成一體,遼金皆帶有民族色彩,但同樣如此,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二王朝。元明清三朝為一體,是為第三王朝。

第二王朝的北朝是中國文化融入胡血,第三王朝的文化同樣是中華文化融入胡血。帶有明顯的少數民族色彩罷了。如果否認元朝,就等於否認明朝。甚至否認整個第二王朝和第三王朝!!!這怎麼可能?

整個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加強王權加強中央集權的歷史。這裡每朝每代聯繫緊密,源遠流長。

第一王朝在階級固化後,形成門閥,進而內耗嚴重。因此第二王朝有了科舉,進而可以瓦解門閥。但第二王朝,科舉瓦解了老門閥,但是唯軍工論讓唐朝五代出現了藩鎮割據,整個第二王朝都是在瓦解地方軍隊做大。以至於最後矯枉過正過於疲弱被元朝終結!第三王朝對於地方軍隊的做大也沒有停止!地方權力一分為三,已經不可能出現漢晉門閥,和關隴世家以及地方藩鎮割據了,比如清朝從咸豐年間地方擁有團練,這是很容易形成地方軍閥的,但是到了幾十年後的東南互保才敢不聽中央號令,再清末才敢徹底和中央對抗,不得不說第三王朝末期對於地方的疲弱是相對成功的。第三王朝總體做到了王權巔峰,元明清三朝不僅官員體制類似,其實就是內部改善微調罷了。地方威脅中央的情況也越來越少,而且中央軍隊一直能保證較強的戰力。其中清朝做的最好。因為他是最後一個王朝!就像削弱豪族和藩鎮宋朝做的最好一樣!但第一王朝最後的陳朝並不是抑制豪族最好的,所以做的不好和矯枉過正都是要滅亡的。

有人提出,元朝不是中國,提的最多的就是科舉。但是有沒有想過,我中華本沒有科舉,他只是一種工具用來瓦解豪族的工具!科舉不是為了提拔人才!而是瓦解對抗豪族!一定要清楚,科舉是工具。元朝的官員總體是有儒家思維的!大家可以看看脫脫和王保保,當然陳友定也可以。明顯的漢人風格。

民間文化有傳承漢文化,國家對於中央的集權類型也認可也在前朝教訓上改進,培養的官員也是漢官,也按照前朝體制編著歷史,推翻他的人也認可他的地位。不過確實有點少數民族色彩,這都是正常的。我就搞不懂,有些搞什麼鬼?否則這層延續性,真是居心叵測!

清朝為人詬病最多的是辮子,搞得剃個頭就有問題一樣?清朝和元朝明朝同屬一個體系,基本上就是升級版的前朝了。

為什麼上古時期周代商沒有這種說法?同樣的,因為周大體繼承了商的文化,並開啟了後來的文明!古人對於文化的認同,甚至比現在這幫分裂分子有見識!

很多人提到現在的人或者說明清的人精氣神不如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

這個確實是!

中國這個國家是越來越不民族主義化!

漢朝是中國民族主義的巔峰!但是由於不斷的民族大融合,加上主體民族並非統治民族,所以越來越不民族主義!

所以你會覺得中國人不那麼愛國,中國人不那麼自信!!因為我們和日本朝鮮越南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不是民族主義國家!!


11庭


又是一個別有用心的提問,想從根子上否定漢族,挖斷漢族的根。

要回答這種提問,必須先了解什麼叫外族,是種族還是民族區分?商周時期有沒有形成民族!中國人為什麼被稱自稱漢人?按小編提問方式,下次該考究人類是從哪個史前細胞進化來的了。

漢人的稱呼和漢朝有關,長期穩定的統一王朝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和統一,文化的高度認同和長期穩定的社會關係,才形成了統一的漢民族。

任何民族不是天生存在的,而是發展而來的,尤其在近代民族主義意識覺醒以後,人們才能直觀的感受到民族文化之間的對比和差異。漢文明偉大而又開放,其不用像伊斯蘭教用武力推銷自己的文明,也不像基督教實行黑暗統治,而周邊國家會自然而然的來學習和模仿。


oOo獨自傷神oOo


這就是每個中國人都需要弄清楚的一件事了,我們是誰?

周滅商其實是中國這片土地最後一次民族跟換,就是說商代人是被周人徹底跟換了。周秦兩代確立了漢民族的基礎。都來自西部民族的返回。為什麼說返回,而不是入侵。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從這片土地出去的,且是被迫出去的。他們就是被迫西遷的北三苗陶寺人。祖先足跡在山東濟南、山西陶寺的龍山文化體系。



今天的中國主要就是周秦兩代奠定的人口基礎,加上商代遺民,也就是楚國、宋國、越人遺留的O2a和O1就構成了漢民族。而O2a其實與北三苗屬於一個體系的苗蠻集團,今天的泰國人就是,O1則是夏人,都不能說沒有關係。周代造成了商代遺民中尤其是外族部分向南北潰逃,屈原《離騷》這個名字就是指在楚國的那部分白種南逃。這部分後來融入了泰族、形成了柬埔寨。北面則是山東境內的穢貊被趕到了東北。韓語其實怪怪的,裡面除了漢語、除了類似蒙古語和本身語音以外,還能依稀看到類似英語的成分。比如安尼I SEE YOU就是英語。也就是說,周代其實是重新締造了黃種中國。周代之後外族比之前任何一個時期都少。

周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白種就在西部,就在新疆,但他們不願意再進來了。至少那個時代是那樣。因為他們就是更早期時被打出去的。後來的白種基本都遠走了。而黃種或者與黃種有關的遊牧民系則圍繞著中國轉來轉去。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按理說白種可以遠走,他們也能,然而最後只有極北基因N系算是遠走了一部分。極北基因應該是匈奴的一種。這說明這些人其實還是有強烈的歸屬感的。漢民族祖先北三苗是去過埃及中東的,他們可能就是聖經里約瑟的另外一個子孫瑪西拿,也是古埃及阿蒙神和那個被汙衊的真正撒旦原型。他們離開中國可能一兩千年還能東歸,可見歸屬感之強烈。



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那是無稽之談,或者說言過其詞了。日本人說這話有日本人的目的,然而我們有的人為了渲染那段歷史不負責任的傳播,實際會造成後來的人誤以為真。就像五胡亂華並沒有說的那麼嚴重,至少人口上不至於。渲染危難的同時其實是把自己也給埋葬了。周秦之後鐵器普及,生產力條件提高,農耕絕對人口已經是遊牧人口的汪洋大海,不可能撼動了,秘密就在於此。什麼幾百萬胡人,胡說八道。能有幾十萬都是頂了天了。後世遊牧什麼情況難道不清楚嗎?滿清入關十萬人,其中還有蒙古人和漢人。現在那些地區也沒多少人,因為養不活。第二個原因,還有大量沒有返回的北三苗在西部。後來其實就是羌和偽鮮卑以及蒙古。後返回的和先返回的並沒有本質區別。包括回是什麼意思,其實現在很明顯了。只是某些人不知道而已。


國病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與夏、周並稱為中國的“三代”,在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據傳說,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後代之一。商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於商湯,終於商紂,共31帝,享國646年。因商朝都城(殷)(今河南省安陽市),所以商朝又稱殷商。商朝時奴隸制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並在文化,青銅冶煉等發麵達到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共有30個王——湯、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 、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紂,其中病死的28王,亡國自焚而死的1王,戰死的1王,經歷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子辛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

周部落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周部落興盛於周文王姬昌作首領的時候,他的統治使周部落勢力強盛。死後他的兒子武王姬發繼承王位。姬發趁著當年子辛東征同屬華夏的東夷期間,一舉奪得天下。而牧野之戰當時就是以姬發為首為聯合諸蠻族共同討伐殷商。周人最後一把火將有東方之都美譽的朝歌城付之一炬,事後把罪名安在子辛頭上。殷商人民為之痛心,唱出了彼黍離離的哀歌。數以萬計人民從此變成了周人的奴隸,被罵成是如同當年蚩尤戰敗後的奴隸——九黎一般,這就是黎民的由來。為了建立起他們的殖民統治,統治者們對平民百姓進行奴化教育,奴隸社會在周朝也是達到頂峰。

姬發在帳下謀士的指使下,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鞏固政權,並進行了東征。此後周朝向外擴張長年不斷,並對周邊的一些國家分封了諸侯國,疆域覆蓋了長江、黃河流域和今天的東北、華北的大部,西部曾到崑崙丘。我們今天知道的歷史大多數都是有後來的勝利者撰寫。個人認為不存在什麼正統不正統的華夏文明,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特色。坐擁800年江山的周朝對推動社會進步的貢獻也是不可或缺的,像農業,經濟,禮樂,開疆擴土等等。


尼古拉丁


三皇五帝是上古賢君,其中帝嚳就是五帝之一,他姓姬。而周王室也姓姬。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女,為帝嚳次妃",“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僅憑此看來,殷商和周的先祖都是帝嚳後人,帝嚳何許人也,相傳黃帝曾孫也。僅憑此看來,商、周倒是同一族。

在上古時代,最早的集團是以姓氏劃分的小群體,逐漸演變成了部落、部落聯盟和國家。商王朝既是奴隸制國家也應該算是周圍方國的“共主”,周曾經就臣服於商的統治下,供其驅使。等到後來商王朝日漸腐朽,而周人則奮發圖強,愈來愈受到大家的擁戴,實力壯大,最後有能力和商王朝抗衡。

商紂王是有名的昏君,戲人最終也“戲”了自己,後來自殺而死。自此周代商。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發在此做了重要貢獻,推動腐朽政權的同時也促進了發展,加快了進步。周人和殷人也逐漸的融合,殷商人並沒有消失。

中華民族是融合並發展起來的大民族,中國歷史上也是多民族國家,如今是56個民族的大家庭,和睦而豐富。互相保有一定的民族特點也團結一致。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歷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不是突變式的,民族也是經過了融合才到了今天的樣子,所以不管別人怎樣說,我們中華民族始終是一家人,不分你我,這也是歷史發展的結果。


泊圖泊途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商和周的祖先分別是誰。商朝,《詩經》中有言: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傳說是帝嚳的妃子簡狄誤吞玄鳥蛋而生下了商的始祖“契”,而帝嚳是黃帝的曾孫,所以商朝毫無疑問的是正宗的炎黃子孫,屬於華夏族無疑。

再看周朝,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朝先祖是“后稷”。后稷正是帝嚳的嫡長子,傳說是帝嚳的正妻姜嫄踩了巨人足印而生。

所以這麼看來商朝先祖和周朝先祖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自然都是正宗的華夏族。所以周滅商是民族內戰,兄弟相爭(好比當年的國共相爭)並不是外族入侵。自然也不可能有牧野之後無中國一說了。

至於崖山之後無中國一說,自古以來就有爭議。說法一、真正的外族入侵,中華道統的覆滅,所以崖山之後無中國。但是這一說法很多人不贊同,因為異族入侵滅的只是一個政權,而中華文明的根本“禮儀廉恥,忠孝仁義”並沒有被滅,換句話說並沒有象埃及古巴比倫一樣伊斯蘭化,中國百姓依然保持著儒家文明。說法二、認為這是朝鮮日本人提出來的,不足為信。朝鮮日本人認為你中華早亡了,他們在才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人,尤其朝鮮自稱“小中華”。這種說法就更笑話了,崖山之後無中國,那你朝鮮為什麼還奉大明為宗主?完全不值一駁了。當然這還有其他說法,就見仁貝智了,各位有什麼觀點也請放言一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