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英法殖民體系分崩瓦解,為何俄國佔領地區固若金湯?

吳藝福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因為俄國人根本沒有什麼殖民體系。

英法建立的叫做殖民地,大體是英法建立殖民政府,出動部分軍隊,管理或者協助管理這個殖民國家。

這些國家雖然也有英法政府直接管理,但很多其實是自治的,只是受英法干涉而已,按照英國模式建立政府而已。

就比如印度,一些土邦是英國人直接設置政府管理,大概百分之五十的土邦則是各種程度的自治,英國官員只是巡視而已。

說白了,英法的殖民只是在殖民地建立一套制度撈錢而已,本質上並不是吞併這些土地。

英法的殖民地制度,大體要保證殖民地的繁榮和穩定,出了事要去擺平。殖民地有窮有富,人口有多有少,所以大部分殖民地其實英法並沒有獲得太多好處,反而背上了大包裹,甩又甩不掉。

到了二戰結束以後,隨著英法國力削弱,大量殖民地就獨立。因為很多殖民地本來就有很高的自治程度,獨立是順其自然的。

但是,俄國人可不同。俄國人嚴格說並沒有建立殖民地,而是一口將這些領土吞掉收歸自己。

對於殖民地上的其他民族,能奴役就奴役,奴役不了就驅趕甚至屠殺。

大家都知道的土爾扈特人逃回中國,就是因為沙俄驅使土爾扈特人參加和土耳其的戰爭。

沙俄要求土爾扈特所有成年男性都要參戰或者做民夫,這擺明了是一種變相的種族滅絕。

到了這種地步,土爾扈特人為了生存只能逃回中國,放棄了伏爾加河流域的牧場。

這種事情,沙俄和蘇聯做了很多。

早在波雅科夫第一次來到外興安嶺時,他們僅僅有110人,就肆無忌憚的屠殺當地的達斡爾人,甚至吃掉達斡爾人的屍體和垂死的人,被稱為“吃人的惡魔”。

這是俄國人骨子的裡的殘忍狠毒,永遠不會變。

而波雅科夫的繼任者哈巴羅夫,更為殘忍。他攻陷雅克薩城以後宣稱:他將俘虜的成年男子全部活活淹死,婦女兒童則分配給哥薩克。

哈巴羅夫企圖姦汙當地酋長的妻子,遭到反抗後竟獸性大發,將她活活掐死。

這個惡魔,卻成為俄羅斯的英雄。

1858年為了紀念哈巴羅夫在遠東地區的事蹟,沙俄將伯力改稱為哈巴羅夫卡,又改為哈巴羅夫斯克。

天這裡是俄羅斯遠東聯邦區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首府,管轄著6179900平方公里的整個東西伯利亞。1958年在哈巴羅夫斯克建城100週年的時候,在火車站廣場建成了巨大的哈巴羅夫的銅像紀念碑。這是按照全蘇聯雕塑比賽獲獎作品為原型建造的。1958年5月29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

俄羅斯郵政在2003年8月27日為了紀念新領土的探險家葉·帕·哈巴羅夫誕生400週年,發行了紀念郵資封。

這些行為並不是孤立的,俄國人從來就是這樣。

沙俄為了徹底控制佔領的中國的遠東地區,竟然進行了江東六十四屯和海蘭泡大屠殺。

其實如果是為了驅趕中國人,完全可以強行用軍隊,將中國人用船隻運走,根本沒有必要這麼殺人。

其實,沙俄的目的是通過屠殺威嚇中國人逃離原本屬於他們的土地。

更誇張的是,到了蘇聯時代,斯大林也毫不留情的清洗了遠東地區的10多萬華人。

這些華人絕大部分都被關入監獄或者集中營折磨致死,最終整個遠東地區華人減少到不到1000人。

俄羅斯是餓狼,也是我們的宿敵,幾百年來根本沒對中國做過好事。

即便餓狼偽裝為家犬,它也改不了吃人的本質。


薩沙


英國強大時號稱日不落帝國,意思是帝國任何領土都能不分時區沐浴陽光,法國也不遑多讓,因此在殖民帝國時代,英法這歐洲雙雄才是世界的主角。

於主角而言,殖民地的廣大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而廣大的殖民地就會出現一個永遠無法避免的問題,統治的極限。

就如我曾經說過的一樣,統治有半徑,這半徑就是統治的極限。

那麼如何在統治極限之外維持統治,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權利的下放,而這也是英法殖民地最後脫離英法的根本原因。

那就是權力下放之後的不受控制,這也是殖民地的弊端。

如何理解這個問題,就要理解何謂殖民地。

按照釋義來看:殖民地是指受宗主國的經濟剝削與政治奴役的國家和地區,目的是為了獲取殖民地的資源為己所用。

以上是他的後續解讀,其實殖民地的原始含義是在荒地上移民墾殖,可做貿易前哨或軍事基地,進而納入國土。

而在資本主義時期特別是帝國主義階段,則是專指領土被侵佔、喪失主權和獨立,在政治經濟上完全由資本主義強國統治、支配的國家或地區,目的是掠奪各項資源。

英法和俄國最後殖民地結局有區別關鍵,就是對殖民地概念理解不同造成的。

於英法而言,在殖民地主要進行的應該是資源剝削於財富收割,而不是領土佔領。

於俄羅斯而言,在殖民地主要進行的不是資源剝削而是領土佔領。

也就是說,英法是用商業資本論在操作殖民地,目的是經濟利益,而俄羅斯目的相對單純,也是殖民地最初的概念體現,那就是在荒地上移民墾殖,最後將殖民地納入國土。

這樣不同操作,必然結果就是英法殖民地在英法衰弱之後紛紛獨立,而俄羅斯的殖民地最後變成俄國的領土。

那麼英法和俄國為何會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殖民手法,最後結局也截然不同。

這就和他們的立國之精神還有民族傳統有關。

英法立國精神,與其說是殖民征服,不如說是對財富的渴求進而引發殖民潮。

這也和他們兩國長久以來的重商主義精神相契合。

英國的重商主義始於伊麗莎白女王時代,當女王鼓勵英國商人扮作海盜襲擊搶奪西班牙商船的時候,英國的商業剝削搶奪性格就已經成型。

法國的重商主義,始於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那個時代的法國引領了整個歐洲,商貿船隊,殖民,出海是風氣,目的嗎很簡單,為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為何英法會有這樣的重商主義氛圍產生而不是對領土的渴望。

這和他們所處的環境有關,在歐洲那塊小小的州上,有著無數的強國,大家實力相當,誰也難以吞併誰,於是在恐怖平衡之後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像廣袤的大海要財富。

財富與土地他們都需要,但是與土地而言財富更重要!

那麼俄羅斯的情況又如何?

其實俄羅斯一直以來都不算事歐洲的主流國家,雖然他們不斷無數次的想要融入歐洲主流文明,但是依然被歐洲主流文明視作蠻夷。

伊凡雷大帝的承接羅馬帝國皇冠稱沙皇,是嘗試之一。

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是嘗試之一。

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歐洲憲兵期,也是嘗試之一。

無數次嘗試之後,歐洲還是不待見俄羅斯,這就給了俄羅斯憤恨的藉口。

也養成了俄羅斯蠻橫霸道的基因,於是他們對於領土的爭奪,從不是以經濟目的為導向,而是一臣服和佔領為導向。

既然你們看不起我,那好我就讓你們臣服,如果不願臣服,也沒問題,那就殺光你們。

領土是我的,上面的人?

我不要,你們要麼識相的自己滾蛋。

不識相,我就讓你們滅絕!

於是才有無數次俄羅斯人對於被征服領土的滅絕行動。

征服中亞各個汗國的時候,無數蒙古人逃亡就是明證,而著名的土爾扈特人逃回中國,就是為了避免種族滅絕,有不願意臣服的案列。

而要在俄羅斯的種族滅絕制度下生存,還有種辦法那就是幫助他們打仗。

也因此才有著名的哥薩克騎兵的出現。

那麼面對既不能打仗又不願臣服的人,俄羅斯是如何對待的?

參考西伯利亞原住民的遭遇就可以看到,幾乎被滅絕!

而這其實何後來美國屠殺印度安人類似,目的就是為了讓原住民的土地完整的納入國土。

當被俄羅斯人稱呼為西伯利亞征服者,戰神葉爾馬克載譽而歸時候,他的背後都是原住民的鮮血和屍體。

鮮血和屍骨,鑄成了俄羅斯廣袤的國土。

受害者從西方到東方數不勝數。

從最早的蒙古各個汗國開始,到後來為了爭奪出海口而被打敗的土耳其瑞典,波蘭立陶宛,到東方的大清帝國。

他們要的從不是市場,而是領土,這就是俄羅斯,一個視土地如生命的國家。

看完以上就很容易理解為何英法殖民帝國分崩離析,而俄羅斯鐵板一塊了。

因為他們對殖民的概念理解完全不同,英法需要的是市場和資源於財富。

於是他們用下放權利委託管理的形勢統治殖民地。

可是這樣的統治,在宗主國實力下降,而被統治區域實力上升之後,藉助契機就會產生必然結果,那就是獨立。

而俄羅斯不同,他們需要的從不是市場資源財富,這也和俄羅斯的立國之本有關係,那就是我要土地,而土地上的人?

你要麼為我所用臣服與我,要麼你滾蛋,要麼殺死你!

如此直接,反而統治更加穩固,原因也很簡單,沒有了原住民,哪裡都是俄羅斯人。

那會分裂嗎?

最後補充一點,英法殖民地,遠離本土,而俄羅斯納入的土地全部和俄羅斯相接壤,於地理位置而言,方便統治也是俄羅斯能夠完整的關鍵,那就是統治半徑雖然遙遠但是還管的了,夠的著!


阿斗不傻


大體上三個原因:

1、國力因素。

二戰結束之後,英法兩國國力衰退明顯,已經由原先的世界第一梯隊下降到第二梯隊了,相比之下,俄國也就是蘇聯,國力如日中天,從之前的第三梯隊上升的第一梯隊,可以與美國並駕齊驅,這樣的國際影響力必然要改寫戰後世界格局。

坦率的說,別說蘇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版圖,就是美國也要求收納一些原本屬於英國或者法國的海外領地,從而擴大其勢力範圍。


2、地理因素。

二戰之前英國和法國殖民地,如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中東、北非、南部非洲和東部非洲等基本上都是分佈在海外,距離其宗主國本土相隔千山萬水,要想保持其控制力,就必須長期要駐紮和部署海軍、空軍、陸軍,這就要求英國和法國維持一支相當規模的軍隊,尤其是海軍部隊。但是參考第一條,國力不允許,戰後英國和法國實力大減,都在忙於裁軍,縮減規模,那必然就會對海外領地降低影響力,削弱控制力。

而蘇聯的擴張採取的是陸地蠶食方式,只盯著與自己領土接壤的地區,畢竟自己最擅長的還是陸軍,這樣的抵抗就比較小,算是穩紮穩打;海外飛地那是沒有采取實質行動的,別忘了,否則美國人就不會答應。最好的例子就是1967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事件。

3、政治形勢。

二戰後期,在原先世界宗主國勢力大幅衰弱的情況下,全世界範圍類,尤其是亞非拉一些第三世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族獨立運動,這些國家和地區之前飽受殖民者壓迫的民族在其精英分子的領導下,選擇武裝鬥爭,以贏得國家和民族的獨立。這種浪潮,特別是在大國的支持下,英國和法國那是扛不住的,選擇放棄宗主權,其實也是一種無奈的決定。

相比之下,蘇聯的擴張以華約為掩護,受到的阻礙就小很多了。

說了這麼多,蘇聯之所以擴張比較順利,只不過背後所佔據的國家或者地區沒有得到大國的支持。只要有大國強力支持,那蘇聯就會苦逼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當年的入侵阿富汗,打了八年多時間,結果造就了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蘇聯也變成了俄羅斯。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什麼是殖民地體系?就是人為劃分出殖民地和宗主國,通過剝削壓榨殖民地勞動人民,才能進行物質積累,從而高效組織社會化生產。但是,因為殖民地人民受到剝削壓榨,財富集中在宗主國少數人手裡,殖民地的社會總體消費能力是被人為壓低的,導致了在完成原始積累以後,社會生產的商品總量無法被消費掉,積累下來無法消耗的商品只能通過戰爭這種形式主動完成消耗,否則就是經典的經濟危機大蕭條。

所以,不存在“因為二戰的偶然才導致殖民地體系的終結”這件事,而是說,殖民地體系的存在,本身必然以一場戰爭作為終結,而且資本主義出於避免經濟危機的本能,也必然會主動解除殖民地體系,以培養出更大的市場和消費能力。

而俄羅斯走的是精神殖民和主體民族通化的道路,這種道路一直延續到蘇聯時代,主體俄羅斯民族在人為的在各個區域中實現多比重,東正教的信仰也奠定了精神統治基礎。到蘇聯時期,高度計劃的經濟政治體制完成了區域整合,各個加盟共和國通過政權和經濟聯繫集合整一個整體,共產黨及社會主義擔當著精神統治的作用。可以將整個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凝聚在一起。而隨著80年代新思維的推進,經濟政治體制的改革失敗,人們的思想亂了,計劃體制僵化和失敗,導致蘇聯走向解體。但是隨之建立起來的俄羅斯和獨聯體之間還是有著極其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繫。這也是俄羅斯在目前是首屈一指的區域大國,世界可以跟美國掰手腕的原因。


講古人


這個就很難說了。當時的老牌歐洲國家,比如英國法國這種,已經沒有意願再掏錢補貼殖民地了,他們自己國內納稅人的錢供養自己都覺得不夠,更加不會覺得拿自己的錢去貼補殖民地的人有必要了。所以當那些殖民地想要獨立的時候,英國法國非常配合的撤退了,生怕殖民地的人把他們留下來,能甩賣的都甩賣了!維持殖民地的政府和治理是很花錢的,也許英國的殖民地花費還少一點,因為他們採用習慣法,採用因俗而治的方式,維持費用低一點,而像法國那種殖民方式,成本極高,收益很低,在法國人想維持自己的帝國體面的時候,還願意貼錢補貼那些地方,而一旦法國人覺得自己的面子已經丟光了,就會覺得貼補那些殖民地,實在是傻瓜!所以英法這些人就把殖民地放棄。而英法的殖民地在看到殖民者走了以後,國家的經濟立即陷入了困境,政治治理也出現了巨大的問題,因而很多國家都希望和原來的宗主國保持良好的關係,甚至可能出現過要求殖民者再次回來的情況!當然已經放下包袱的英國人,法國人絕不上這個當!而蘇聯的則不是,當時的蘇聯領導層還很願意拿俄羅斯的錢去貼補那些加盟國,也就是消耗俄羅斯的膏血,來維持蘇聯整個盤子,當然當俄羅斯人覺得自己實在無法繼續支持的時候,蘇聯已經解體了,既然沒人繼續買單了,那麼這個飯局也就該結束了!


帝國曆史觀察者


英法殖民地距離上離本土太遠,同時殖民地上人種及文化與宗主差異過大,一旦宗主國衰落,殖民體系分崩離析也是在所難免。

而俄羅斯則是“就近佔領”,一路向東,將吞併之地變成了俄羅斯本土再向前繼續推進,結果新佔領的地方又變成了俄羅斯本土,就這樣一直到了太平洋沿岸。同時,俄羅斯吞併土地上多靠北比較寒冷,沒多少人,就算有人也被大量屠戮,不僅屠戮,一旦反抗,鎮壓之後還將本地人流放千里之外,然後移入大量的俄羅斯人,這樣使得佔領地人種與自己無異,文化當然也就一樣。

就是靠著這些,佔領地區早都是俄羅斯本身了,即使俄羅斯衰微了,只會有外圍些許地區分崩,不會造成全俄羅斯崩潰。


北玄武


這種問題能問出來對歷史缺乏嚴重瞭解。

二戰以後,英法殖民地之所以維持不下去,在於二戰的時候英法等老牌列強國力損耗過大。無論是軍事力量,經濟力量,政治力量。都大幅衰減。

而當時新興的世界強國是蘇聯和美國。英法這些老牌列強當然想維持其殖民地的存在。但是蘇聯和美國絕對不可能允許他們維持龐大的殖民地。為了讓英法這些老牌列強徹底衰弱。蘇聯和美國暗地裡頭策劃和支持了英法這些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而蘇聯作為策源地之一來說,怎麼可能會策劃自己的領土分離出去了。而且蘇聯本身是沒有殖民地的。只有加盟共和國。


老九門17760594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