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埃及閱兵時,為什麼時任總統薩達特遭到了槍殺?

第一軍情


因為薩達特與以色列和解,這激怒了埃及頑固派

薩達特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第三任總統,他出生於一個軍人家庭,18歲那年他考入開羅軍事學院,從此開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薩達特年輕時十分痛恨英國殖民者,雖然當時的埃及名義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實際上仍舊是受到英國的控制,因此青年時代的薩達特勵志要將英國人趕出埃及。

1950年薩達特加入了由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1952年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了埃及法魯克王朝。之後革命軍官推舉軍中元老納吉布為內閣總理和武裝部隊總司令。次年,自由軍官組織宣佈建立共和國,由納吉布擔任首任總統及總理。

雖然納吉布也是軍人,但他是一個溫和派人士,他認為軍人在完成革命後就應該返回營地,並且他強烈反對處死國王,反對與英法發生衝突。納吉布的態度被許多新政府軍官認為是懦弱的表現,很快納賽爾便取代了納吉布,成為埃及第二位總統。

納賽爾在上臺之後就立刻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由此引發了與英法以色列的戰爭,也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

此戰埃及軍隊雖然在軍事遭遇失敗,但是卻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在美國的施壓下,英法和以色列最終全部撤出了埃及。

奪回蘇伊士運河的勝利給了納賽爾極大的信心,作為一個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他開始聯絡敘利亞、也門組成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納薩爾則成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納賽爾的野心非常大,他不僅想當阿拉伯世界的領袖,還相想伊斯蘭世界的領袖,更想當整個非洲的領袖。

1967年納賽爾聯合敘利亞和約旦,向以色列發動了突然襲擊,第三次中東戰爭打響。此戰阿拉伯聯軍在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先勝後敗。

第三次中東戰爭是阿拉伯聯軍輸得最慘的一次,約旦丟失了約旦河以西的全部土地,敘利亞丟掉了戈蘭高地,埃及則丟掉了整個西奈半島。

第三次中東戰爭的失敗沉重的打擊了納賽爾,他的身體狀況也是每況愈下,1970年納賽爾因病去世。在納賽爾死後,作為他的親信,薩達特成為埃及共和國第三任總統。

(薩達特)

薩達特上臺時,他要面對的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由於在權力分配上的矛盾,也門和敘利亞相繼退出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埃及一統阿拉伯世界的野望就此破滅。

之後迫於著國內的巨大壓力,薩達特只能硬著頭皮又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企圖奪回西奈半島,但結果還是以埃及的失敗告終。

軍事上的失敗徹底的摧毀了薩達特戰勝的幻想,為了拿回西奈半島,他開始尋求與以色列和解。而他在外交上也開始脫離蘇聯,倒向美國。

1976年,薩達特宣佈廢除《埃蘇友好合作條約》,禁止蘇聯軍艦使用亞歷山大港,退出蘇聯陣營。與此同時,埃及開始和美國建立準同盟關係,華府也取代莫斯科成為埃及最大的援助者。而與美國搞好關係,就是意味著埃及將改變對以色列的態度。

次年11月薩達特親赴耶路撒冷同以色列總理貝京展開了歷史性的會晤,面對埃及伸過來的橄欖枝,以色列總理貝京也給予了積極地回應,貝京認為埃及是以色列打破外交困境的突破口。同年12月,貝京到訪開羅,同薩達特舉行第二次會晤。

因為這兩次歷史性的會晤,薩達特因此當選1977年《時代》週刊年度人物。

1978年9月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斡旋下,薩達特與貝京在美國籤《埃以和約》,根據此條約的規定,以色列同意分批撤出西奈半島,而埃及則正式承認以色列,埃及也成為阿拉伯世界中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同年,薩達特和貝京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從左往右依次是:薩達特、卡特、貝京)

薩達特雖然幫助埃及成功地拿回了西奈半島,但是他對以色列妥協的態度也激怒了整個埃及的右翼宗教分子。

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前往開羅近的郊納斯爾城勝利廣場,出席一年一度的閱兵式。薩達特做夢都沒有相當,這次閱兵活動將成為他人生中最後的時刻。(閱兵式開始前薩達特和副總統穆巴拉克)

在閱兵儀式開始後,各軍種部隊相繼通過檢閱臺臺。而就在炮兵方陣走到檢閱臺前時,一輛拖著榴彈炮的牽引車突然偏離規定行駛路線,在檢閱臺前面停下,然後車上跳下四名武裝分子,他們持槍掃射檢閱臺,並向檢閱臺扔出了一枚手榴彈。

(持槍分子衝向檢閱臺)

面對武裝分子的突然襲擊,薩達特當場身中五彈,沒能撐到醫院就斷氣了,而他周圍的幾位高官也都被手榴彈炸死。

由於警備森嚴,一般的暴徒是不可能混進閱兵現場的,可本次行刺的主謀竟然是一名陸軍上尉,叫哈立德·艾哈邁德·沙烏其·伊斯蘭布利。

所謂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哈立德作為一名軍官,同時也是一名激進地宗教狂熱分子。出於對薩達特向以色列妥協的不滿,哈立德利用自己的身份,成功地將三名同夥帶進了閱兵現場,並實施了這場驚天動地的行刺大案。

(事發後檢閱臺一片狼藉)

在行刺得手之後,他們準備撤出閱兵現場,但是遭到了埃及軍方的圍捕,全部被擒獲。

經過審訊,首犯哈立德招認了刺殺薩達特的動機。

一、與以色列媾和,出賣阿拉伯人

二、大量抓捕穆斯林領袖,打壓宗教勢力

三、推行世俗法律,與古蘭經相違背

從哈立德的口供中可以看出,薩達特的許多政策引發了埃及保守派宗教分子的不滿,這些人反對埃及世俗化,反對與以色列講和,因此決定暗殺薩達特。

這四名刺客最後全部被法院判處死刑,而在薩達特殉國後,副總統穆巴拉克上臺,繼續推動埃及世俗化進程。


千佛山車神


1981年10月6日清晨,時任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起了個大早,在用過早餐後,女保姆給他換上了筆挺的黑色軍裝,佩戴上綴滿勳章的金黃色綬帶,端正地戴上大沿軍帽。薩達特滿面笑容,心情非誠高興。

今天是埃及“十月戰爭”勝利8週年紀念日,他要在勝利廣場舉行閱兵式。

(薩達特舊照)

8年前的今天,作為埃及三軍統帥的薩達特,率領埃及鐵血部隊強度蘇伊士運河,一舉摧毀了以色列人號稱堅不可摧的巴列夫防線,取得了對以色列具有決定戰略意義的一戰。

這不僅是全埃及人民的勝利,更是薩達特本人的至高榮譽,他有資格檢閱他的軍隊並接受他們的敬禮。

臨行前,夫人關切地提醒他穿上防彈衣,但薩達特輕鬆地說:“我是去看我的孩子們,沒這個必要。”

但恰好就是被薩達特視作“孩子”的人,在閱兵式上對他發動了突然襲擊。

上午11時,盛大的閱兵式正式開始了,步兵、炮兵、裝甲車等依次從檢閱臺前經過,薩達特和他的政要們在主席臺上一邊接受士兵們莊重的軍禮,一邊談笑風生。

突然,一輛炮車在主席臺前停了下來,從車上衝下來三個人,薩達特本能地站了起來,以為這三個“孩子”會向他行持槍禮。

但悲劇瞬間發生了,其中一人向主席臺擲出了一顆手榴彈,另一人持衝鋒槍對著檢閱臺瘋狂掃射,在急促的槍聲中,薩達特應聲倒下了。

衛兵們蜂擁而上,迅疾制服了行刺者,用直升機將薩達特火速送到了埃及最好的醫院。

但為時已晚,醫生確診薩達特身中30多槍,傷重去世。隨薩達特遇刺身亡的,還有7位政府要員。

薩達特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是“不可思議”。

一國總統,三軍統帥,在戒備森嚴的閱兵式上慘遭刺殺,確實是不可思議。

(薩達特舊照)

那麼,薩達特為何會被他的“孩子們”刺殺呢?

導致薩達特被刺的根本原因是埃及和以色列的衝突。

自從猶太人1948年在巴勒斯坦建國後,埃及和以色列的衝突就一直持續不斷。在納賽爾擔任埃及總統期間,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就陸續進行了幾次戰爭。由於以色列的背後一直都有美國的支持,加上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各懷鬼胎,戰爭在多數時候,都以阿拉伯國家的失敗而告終。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空軍的大部分飛機被預先摧毀。沒有了空中掩護,埃及的地面部隊成了以色列空軍的活靶子。裝甲部隊遭受重創,一敗塗地。

這場戰爭直接導致整個西奈半島被以色列佔領,200萬阿拉伯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此時的薩達特,已經位居埃及的副總統高位。

1970年9月,納賽爾去世,薩達特出任埃及總統,整個埃及人民還沒能從“六五戰爭”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薩達特的使命就是重拾國民自信,重振國家威望,恢復埃及在阿拉伯國家中的大國地位,改善埃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收復失地,奪回西奈半島。

於是,在1973年10月6日,薩達特親自指揮了具有決定戰略意義的“十月戰爭”,在猶太人認為最不可能的日子——贖罪節發動攻勢。200多架飛機帶著埃及人的仇恨,急速掠過蘇伊士運河,對以色列展開了狂轟濫炸,摧毀了以色列850輛坦克,100多架飛機,造成以色列傷亡近3000人。

這次戰爭,最後在美蘇兩國的干預下實現了停火,但它對於埃及以及薩達特的政治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它徹底洗刷了“六五戰爭”帶給埃及人民的恥辱,讓世界重新認識了埃及,也讓薩達特成為了阿拉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薩達特和副總統在閱兵式上)

但讓所有阿拉伯人大跌眼鏡的是,薩達特居然1977年10月,出訪埃及的死敵——以色列。此舉一出,整個阿拉伯世界為之沸騰。

自從在“六五戰爭”之後,阿盟就對以色列實施了“不承認、不和解、不談判”的三不原則,而作為阿盟的大國埃及,居然主動對以色列示好,這被視作是對阿盟的背叛。

薩達特的命運因此而發生了改變。

昔日的盟友敘利亞放出了狠話,誰企圖和以色列和好,就要了誰的命;巴勒斯坦遊擊組織甚至已經開始策劃刺殺薩達特;沙特國王也致函薩達特,奉勸他放棄和以色列和談的打算。

但薩達特沒有放棄,在整個阿拉伯國家的一片反對聲中,他以超常的勇氣,走進了耶路撒冷,和時任以色列總理貝京會晤,開啟了和平解決埃以問題之旅。

1978年9月,在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見證下,埃以雙方簽署了《戴維營協議》,埃及要回了大部分的西奈半島。第二年,雙方正式簽訂《埃以和平條約》並建交,從而結束了埃及和以色列長達30年的敵對狀態。

但是,薩達特為尋求和平的努力並未得到國內民眾的理解,反對聲浪在全國範圍內蔓延開來。

1981年9月3日,為鎮壓反抗人群,薩達特動用了武裝警察和軍隊,逮捕了數千人。這讓反對者們愈加憤怒,多個激進組織都想方設法地行刺他,而在他的閱兵式隊伍中,恰好就有一個激進組織的人。

於是,悲劇就在1981年10月6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發生了。

這位獲得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埃及總統,被刺身亡後被安葬在了“十月戰爭”陣亡的無名戰士紀念碑下。

他的墓誌銘上寫著這樣的內容:“薩達特總統,是戰爭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為戰爭而生,為和平而死。”


張生全精彩歷史


薩達特是埃及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任總統,曾經登上過美國《時代》雜誌,拿過諾貝爾和平獎。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總統沒有善終,意外死於刺殺。而且這場刺殺就發生在埃及閱兵式上,震驚了國際媒體。

薩達特是一位政治能力很強,頭腦很精明的總統,同時它對於埃及的政治道路,有自己的見解。由於他採取的政策有一部分讓阿拉伯世界感到不滿,引起了部分狂熱穆斯林的憤恨,最終引發了這場刺殺事件。要說明此事,還要從埃及的近代史說起。

埃及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埃及民眾生活困苦且沒有自由。薩達特對此非常不滿,他從小立志成為軍人,改變祖國被奴役的命運。在年輕時候加入了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終於在1952政變成功,推翻了擔任傀儡的法魯克王朝。隨後元老級人物納吉布被推舉為埃及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納吉布在治國政策上比較保守,主張避免同英法產生正面衝突。如果埃及不爭取,就那不會蘇伊士運河的運營權利。在這一點上,納賽爾等大多數軍官都不贊同納吉布的觀點,於是把納吉布趕下臺。納賽爾成為第二任總統。

納賽爾一上臺就強行收回蘇伊士運河的運營權,跟英法和以色列產生正面衝突。衝突很快爆發戰爭,埃及當然打不過這三個國家,但納賽爾善於外交斡旋。利用美國的訴求,迫使英法和以色列退讓,就此奪回了蘇伊士運河。

納賽爾經過這一次成功的鬥爭,野心大漲,想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聯合了也門和敘利亞,再加上其他阿拉伯國家也一致反對以色列,發起了新一輪中東戰爭。結果埃及聯軍戰敗,還丟掉了西奈半島。納賽爾去世後,薩達特接手埃及。

薩達特看清了局勢,認定阿拉伯世界無法在軍事層面擊敗以色列。以色列需要的是阿拉伯國家的認可,當時中東地區的國家全都不承認以色列是合法政府。

薩達特同以色列展開談判,表示只要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就可以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美國方面也支持該方案,最終以色列撤兵,埃及收回了西奈半島。

但這件事得罪了阿拉伯國家,同時讓很多穆斯林的教派領袖十分不滿,薩達特出手打壓。與此同時,薩達特還走親美路線,趕走了蘇聯在埃及的駐軍。

在1981年閱兵的時候,裝甲車開到閱兵主席臺前的時候,突然停下來。幾名信奉穆斯林的埃及軍人衝下來,掃射主席臺並扔手榴彈,薩達特重傷身亡。其實薩達特的死也是中東地區派系衝突的一個縮影,也暴露了埃及政局的內部矛盾。


兵說


1981年10月6日的事件,不但埃及總統薩達特被打中頸部不治身亡,還有另外11名埃及政府高級官員和外國駐埃外交官員在混戰中被打死,如參加觀禮的古巴大使、埃及航空署署長等等。

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的原因,要從他的前任納賽爾總統逝世說起。1970年9月28日,納賽爾總統因病逝世後,副總統薩達特繼任埃及總統。此時,阿拉伯世界的眼光都盯著薩達特,希望他帶領他們走向復興,狠狠壓制以色列。

雖然執政初期的薩達特的確做到了,其標誌性的事件就是打贏了第四次中東戰爭,使他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但是隨後,薩達特領導的埃及偏離了納賽爾的軌道,政治上強調包容,經濟上實行開放政策。外交上,他訪問以色列並與其開展談判。

埃及和以色列兩國,最終於1978年在美國總統的戴維營,簽署了《埃以和平協議》。這讓他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共同獲得當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和平協議讓西奈半島重新回到埃及手中,這自然受到大多數埃及人民的熱烈歡迎。

但是,依然有極端組織對他十分不滿。薩達特總統的不結盟政策,與哪一方都保持距離,被這些極端組織視為對阿拉伯世界的拋棄,於是決定刺殺他。一個叫哈立德的極端分子,招募了敢死隊,也準備好了武器,希望通過刺殺薩達特,徹底推翻埃及的現有政權和秩序。

他們趁埃及舉行一年一度的勝利大遊行之機,假扮成情報官員,以安全保證為由,混進了閱兵隊伍中。當哈立德所在的炮兵方陣走過閱兵主席臺時,他和他的敢死隊從車上跳下,迅速炮到閱兵臺前扔出了一顆手榴彈,同時向薩達特開槍。

哈立德和暗殺者被當場抓獲,隨後被判死刑,於1982年執行。


世界真的很大


看到這個題目,木叔想到了最近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係緩和的問題,其實這是一脈相承的。甚至昨天還有巴基斯坦媒體猜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是不是秘密訪問了該國?

(薩達特在閱兵式)

所以,談薩達特遇刺身亡,其實這也涉及到中東複雜的政治和宗教形勢。木叔說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薩達特本人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議,讓國內的極端主義勢力不滿。這也不只是埃及的問題,以色列國內對和阿拉伯人緩和,也有極端勢力。前總理拉賓的遭遇和薩達特如出一轍。

薩達特採取的是現實主義路線,畢竟他們和以色列打了4場大戰,沒什麼收益,反而西奈半島被以色列佔據了。

而以色列是不可能被阿拉伯人消滅掉的,這個國家的實力以及背後的美國人勢力要比阿拉伯人更強大。

(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

處於這種考慮,他在1979年突然訪問了耶路撒冷,並且在以色列議會發表演講,宣佈兩國和平。隨後雙方建交,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島,交給埃及。

但是國內的極端主義勢力,認為和以色列和談就是賣國,在軍隊中也有類似的看法。於是策劃了閱兵式暗殺。薩達特遇害。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在1995年遇刺也是類似,他和阿拉法特簽署了奧斯陸協議,用土地換和平,但極端猶太教徒不滿,認為他賣國。在一次他公開演講時遇刺身亡。

看來,極端主義勢力哪裡都有啊!

(美國斡旋以色列和埃及達成和平協議)

第二,即使以色列和埃及建交,但很多阿拉伯老百姓對以色列也沒有太多好感。這不只是埃及和薩達特時代如此,現在也如是。包括以色列和沙特搞關係,該國民眾也不一定支持。

從歷史聯想到今天,以色列和沙特、阿聯酋、卡塔爾、阿曼等阿拉伯國家的交往已經逐步浮出水面。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雙方建交。

但是阿拉伯老百姓似乎沒有準備好,關係改善地這麼突然,很可能實施類似過去的極端主義行動,對本國高層進行暗殺或者抵制,甚至暴力推翻等活動。

因為長期以來,阿拉伯世界沒有一個正常的改革措施,一直是比較保守地教育和統治,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視野是很狹窄的,思想也是很守舊的,很容易產生極端思想和極端行為。

不排除未來阿拉伯世界還有這種情況出現,因此要未雨綢繆,要有所準備和提防。


你怎麼看這個話題?


木春山談天下


薩達特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國家的英雄

1、薩達特出身軍人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從小就磨鍊了其堅強的意志,年輕時期就投入到納賽爾領導的埃及自由組織軍官,為埃及人民的獨立自由立下了汗馬功勞,薩達特從此成為了納賽爾的左膀右臂。而納賽爾一生致力於阿拉伯世界的復興和統一,在隨後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損失慘重並丟失了西奈半島,雖然壯士未酬,但薩達特從中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

2、薩達特不僅是一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還是一位務實主義者,納賽爾去世後,1970年薩達特成為了埃及總統。常年處於戰爭狀態的阿拉伯國家極度依賴於蘇聯的軍事經濟支持,已經到窮兵黷武的地步,特別是第三次中東戰爭後整個阿拉伯國家都心力憔悴,士氣低迷。薩達特上臺後改變了納賽爾一些不切實際的政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去除了對蘇聯的依靠並贏得了歐洲和日本等國的支持,重新統一了阿拉伯立場。

3、為了挽回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失去的尊嚴,薩達特開始謀劃了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發動了十月革命,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薩達特指揮埃及軍隊在戰爭初期重創以色列軍隊,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贏回了埃及人民的尊嚴,為收回西奈半島和往後的和平談判奠定了基礎。阿拉伯國家從此民族士氣大振,薩達特也成為了阿拉伯世界國家和埃及人民心中的英雄。

薩達特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勇士,也是被殺的主要原因

第四次中東戰爭初期,雖然薩達特取得了勝利,但由於雙方實力過於懸殊,最終還是被以色列所擊敗。薩達特認為通過戰爭並不能給阿拉伯人民帶來和平的希望,於是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舉動——簽訂戴維營協議,以以色列主動和談,主動打破了僵局。



在美國的斡旋下,薩達特頂著了阿拉伯世界國家的壓力,赴往以色列耶路撒冷同以色列鷹派人物貝京會談,兩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正式結束了兩國長達幾十年的戰爭,並收回了大部分西奈半島,兩國於1980年正式建交。

薩達特邁出了歷史性意義的第一步,不僅為埃及人民換來了和平與發展,也推動了阿拉伯世界世俗化的發展,但卻成為了埃及和阿拉伯極端主義分子眼中的“叛徒”,揹負了阿拉伯世界人民的罵名,因此便開始謀劃了對薩達特的暗殺,於1981年10月6日,死於閱兵場上。

薩達特雖然把埃及人民帶入了戰爭,但也用生命的代價換來了和平,留下了一個世俗化和和平的埃及,薩達特無愧是埃及人民的英雄


賽門軍略


1981年埃及時任總統薩達特在閱兵時遭到刺殺,不治身亡。之所以會發生總統被刺殺的事件,和埃及在中東政策的大轉向有很大關係。


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中美國和以色列與埃及的關係走向一個極端敵視,埃及在歷次戰爭中都是阿拉伯聯軍的核心國家,但是埃及和美以關係也正是在谷地中轉向的。1970年埃及總統、民族英雄納賽爾去世後由薩達特繼任總統,但是埃及的國力已經無法承受戰爭泥潭和維持泛阿拉伯主義。1972年埃及就結束了當時蘇聯部署在埃及的軍事顧問,擺脫了蘇聯的軍事控制。而1974年“贖罪日戰爭”之後四個月埃及就和美國恢復了外交關係,1975 年薩達特和美國總統尼克松實現歷史性互訪,暗示埃及的政策和方向已經發生改變。


1978年《戴維營協議》應當說給埃及的歷史翻了篇。美國撮合之下,埃及和長期敵對的以色列實現了正常化,當然得到美國和以色列諒解同時,埃及總統薩達特也遭到了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孤立和埃及國內激進民族主義者的極端仇視,埃及被開除出來阿盟,薩達特為了民族和國家長遠著想,但是沒有得到國內大多數沉浸在納賽爾的“大阿拉伯主義”夢想中的民眾理解。

而刺殺薩達特的主謀為埃及國內激進組織“伊斯蘭崛起”的軍官伊斯蘭布利上尉,他不僅被挑選進入10月6日閱兵,他物色了三名同夥共同開展對薩達特的刺殺行動,埃及安檢過程居然沒有任何察覺,最終造成了這場震驚世界的刺殺事件。而刺殺主要原因是埃及外交政策轉向帶來的不被理解,穆兄會勢力大量滲入軍隊,即便伊斯蘭布利不刺殺也會有下一個激進民族主義者。直接原因是伊斯蘭布利上尉的弟弟在軍隊清洗運動中被逮捕,而之所以被逮捕也是因為埃及軍隊清理穆兄會勢力。



西涼宣撫使


一個國家的總統被槍殺,這在歷史上都是少見的。更何況是在閱兵式這樣眾目睽睽之下。然而,這樣的時間,卻在號稱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真實的發生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下,這件往事。

一、薩達特個人歷史

薩達特,全名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1918年—1981年),是埃及著名政治領袖。出生於埃及曼努菲亞省的阿特布庫姆村。1936年,薩達特考入皇家軍事學院,1938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在通訊部隊任職,並開始同埃及的一些政黨進行接觸。當時的埃及處於大英帝國的統治之下,薩達特本人也是反對帝國主義,渴望名族的獨立的一份子。1939年,在納賽爾的大力支持下,薩達特組織了秘密的“自由軍官組織”,提出“為埃及而進行組織和行動”的口號,宣傳埃及獨立的思想。薩達特在納賽爾的政府中,擔任過很多植物,包括政府機關報《共和國報》主編、國務部長、埃及伊斯蘭大會主席、民族聯盟總書記、國民議會議長、副總統等職務。1970年9月28日,納賽爾病逝,薩達特任臨時總統。同年的10月15日,他以90%的選票,宣誓就職正式大總統。

二、被刺殺原因

在以色列在中東建國之後,遭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強烈反對。埃及更是被作為阿拉伯世界的大哥,與以色列進行了多場的戰鬥。可惜,以色列實在太強悍。多次中東戰爭不但使得埃及軍隊被打殘,更是一度喪失了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的管理權。在“十月戰爭”後,薩達特總統意識到戰爭不能解決埃以問題,他不顧阿拉伯盟友方面的反對和超級大國蘇聯的阻撓,以其不同尋常的膽識,毅然走上了通往和平的道路。1977年11月19日至21日,在美國戴維營,埃及和以色列簽署了了《埃以和平條約》,正式結束了持續30年多年的戰爭狀態。

而這一舉動,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國內的激進分子更是視薩達特為埃及的叛徒,認為其出賣了埃及,出賣的阿拉伯世界。這樣,一場暗殺便被啟動。

三、刺殺現場

1981年10月6日上午,埃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來慶祝中東十月戰爭勝利8週年。正當薩達特和各國使節在主席臺觀看閱兵時,一輛軍車上,突然跳下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對著主席臺進行了掃射,並投放手雷。薩達特不幸中彈,在被送往醫院中死亡。

這是一場徹徹底底的暗殺,也改變了埃及和以色列後期的政治關係。


電影集合地


歷史的味道我知道。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一直遭到中東其它國家的反對,這些反對的國家為對抗以色列而建立了阿拉伯同盟,簡稱阿盟。阿盟列國又以埃及的軍事力量最為強大,可以說埃及是這些同盟國的首腦,這些國家也都在等待埃及制裁以色列的方針。


1973年,埃及總統薩達特向以色列發起了戰爭,並越過了蘇伊士河,成功教訓了以色列。但沒多久後以色列又反攻奪取了原來的失地。之後,埃及出兵又打,以色列又反奪,這樣反覆來反覆去,不僅沒有成功制裁以色列,反而讓以色列在戰火中更團結。埃及同盟國這種以武力制裁以色列的方針,卻出現了南轅北轍的結局。薩達特這才領悟以色列是打不垮的,只有和平發展才能實現共贏。

於是,薩達特於1978年在美國的調解下與以色列談判,並簽訂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戴維營協議》,兩國約定走和平發展路線。但成功的道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埃及與以色列打了20年的戰爭,彼此對人民之間的傷害可謂根深蒂固。就像是曾經的仇人說釋懷就釋懷,那是不可能的。總統薩達特的和平協議決定不了整個埃及人的看法,仍然存在著許許多多憎恨以色列的人。這樣一來,走和平路線的薩達特與繼續走戰爭化的激進黨就形成了兩個對立的黨派,薩達特在明,激進黨在暗。



與此同時,薩達特還以總統的名義逮捕了多名公開鬧事的激進黨分子。以陸軍上校哈立德的弟弟為導火索,薩達特逮捕了哈立德的弟弟,卻忽視了哈立德,他表面依附總統,背地卻也是個激進黨分子。於是在1981年,趁薩達特閱兵之際,將武器藏於炮筒,待其炮車行至薩達特主席臺後,先扔了一個手榴彈,隨後端起機槍瘋狂掃射,薩達特中彈身亡。


和平都是需要以生命為代價的,這些為了和平而獻出生命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他們都值得尊敬。


讀文學史詩


薩達特總統之所以被參加閱兵的恐怖分子槍殺,主要是因為埃及國內的強硬派嚴重不滿。薩達特1979年在美國的斡旋下與死敵以色列簽訂了《戴維營協議》,正式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地位,結束了兩國為期30年的敵對狀態。這一舉動開創了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先河,作為阿拉伯國家的領袖,曾經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痛擊以色列,突破“巴列夫防線”,打破以色列天下無敵的神話的埃及,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無疑是對當時阿拉伯國家的背棄。




薩達特這一舉動也為自己在簽訂合約後被刺殺埋下了伏筆。埃及國內的多個激進組織紛紛對薩達特發出了死亡威脅,4名恐怖分子也確實是將威脅付諸行動。

平心而論,在上世紀70年代,特別是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先勝後敗後,薩達特總統終於看清了形勢,埃及不可能依靠武力滅亡以色列,而以色列還佔據埃及的領土西奈半島,出於埃及的國家利益和現實形勢考慮,薩達特做出了影響深遠的決策—承認以色列。他也為此付出了死亡的代價,在他的葬禮上,阿拉伯國家集體缺席,表示出對薩達特的不滿。但後來的事實表明,埃及從以色列手中和平收復了西奈半島,國家的形勢也轉向和平建設,這對埃及人民未嘗不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