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孩子一上小學、中學,老母親的焦慮就來了。

首先最基礎的,擔心學習成績不理想。更深層次的,擔心他不能習得未來賴以生存的真本領,因為只會“讀書”的書呆子越來越找到立足之地了。

所有的擔心和疑慮,會在面臨一系列選擇時顯露無疑,比如:

  • 孩子要不要上學前班?
  • 要不要買學區房?
  • 到底選擇哪個學校?
  • 要不要上課外班?
  • 要不要學奧數?
  • ......


而這些艱難選擇往往都和一個更為根本的問題緊密相關:孩子到底應該怎樣學習?或者說的更加直白點:什麼樣的學習方式能確保孩子的未來?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Homo Academicus

《學習的人》,好像找到了一些答案。

這是由四個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哈佛學霸,展開的一場關於“學習”的終極追問。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身處“人類大熔爐”的他們,雖然每天都能接觸世界最多元的文化,但卻依舊很好奇: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他們不想把這個問題束縛在哈佛、束縛在美國這個國家,更不想紙上談兵。所以,他們選擇走出去,去到不同的國家,到當地去真真切切的感受。

他們選擇了美國、英國、韓國、日本和印度等國家。

在這些國度裡,有這四個年輕人對不同民族學習方式的觀察,對歷史的追問,更有他們自己對學習的思考。


東方的學習方式

——多種多樣的背誦


在印度、日本和韓國,孩子們大多數時候都在背,只是方法略有不同。

在印度,學校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開早會。

所有學生聚集在一起,為的是背誦傳統詩歌,這樣做利於提高孩子們的背誦能力。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背不僅僅體現在詩歌上,在側重計算、理解的數學上,印度也有一套“背誦”教學理念——貝塔數學。

對於多位數乘法,我們會用豎式計算,像這樣: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但,在印度的課堂上,老師會教給孩子們一套公式法則,背下來,就可以快速又準確地計算出多位數的乘除法,像這樣: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跟印度不同,日韓的“背誦”學習,跟我們中國的孩子更貼近。

在韓國,可能是因為長期上輔導班、在考試院隔間裡學習造成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即便上了大學,也依然喜歡一個人學習。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更有效率。

看書、背誦、寫出來,得高分,不管是大學,還是初中、高中,韓國學生的學習方式,一直都有背誦的影子。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跟韓國略有不同,日本更看重背誦的“視覺化”。

許許多多的日本人,堅持認為筆記是丈量學習好壞的尺子。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所以,在學校,孩子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記好筆記。日本的小學,幾乎會教孩子們所有學科記筆記的方法。

想要記住學習過的知識,寫是最重要的方式。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連老師都會定期檢查孩子們的筆記,甚至用筆記來衡量學習表現。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西方的學習方式

——提問和討論


在法國盧浮宮的東方館,記錄著東方人重視讀寫的歷史。而,同時期的羅馬人,則更注重口口相授的對話式學習。

時至今日,我們仍舊可以看到西方對話式學習的影子。

在牛津大學,學生們的學習都是圍繞“討論”展開的。

跟哈佛、MIT等美國大學不同,牛津到現在都還保留著一對一小班授課的傳統。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學生跟教授,你一言我一語的就具體的問題,展開討論。在這個課堂上,沒有教授者和接受者,只有談論者。

彼此拋出一個一個犀利又尖銳的問題,只為讓思考更進一步。

除了傳統的小班課,牛津大學還用各種方式打破學問的界限,給予學生表達自己、互相交流的機會。

每週四,學生們都會聚在一起,參加牛津聯盟舉辦的討論會。

想發言的同學,只需要舉起自己的學生卡,就可以登上位於中心的講臺,侃侃而談。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在牛津,即便是晚餐時間,都是沉浸在討論的氣氛中的。所有人面對面坐著,交流著自己的課題、感興趣的話題。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你可以深刻的感覺到,在牛津,學習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

這也很好理解,當初整座牛津市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大學的詞源UNVERSITAS,指的並不是某個建築,而是大家彼此見面,聚在一起。

這種交流、溝通、合作的學習方式,不僅僅只存在於英國。

美國的普利普斯誒克賽特學院(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克的母校),所有的課程、所有的學生,都在上一種課——圓桌課程。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老師和學生都圍坐在一張叫做哈克尼斯的圓桌旁,進行課程學習。

在這裡,學習不是講和聽的關係,而是討論、交流的代名詞。即便是數學課,也都是學生們在彼此演算、討論、修正。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猶太人的教育,一直很受世人矚目。

要知道,在哈佛2萬多名學生中,有近30%的學生是猶太人;而這個人口不到世界0.2%的民族,卻擁有諾貝爾20%的獲獎者。


猶太人的圖書館,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作葉史瓦。

不管是在猶太人的故鄉以色列,還是在哈佛這樣的名校,葉史瓦的氣氛始終如一,那就是喧鬧。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走進這個圖書館,普通人可能會嚇一跳。因為這裡太吵了,完全像是一個熱鬧的集市。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在這裡,沒有一個人的學習空間,所有座位都兩兩連在一起。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大家坐在一起,會就不同的事情進行討論。可能是一個學術問題,可能是一個社會新聞,可能是猶太教的法典。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你可能很難相信,在這裡“吵”得臉紅脖子粗的兩個人,根本不認識彼此,但是他們卻可以瞬間對同一個事兒,發表自己不同的主張,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們的文化。猶太教的法典,不是一本記錄絕對真理的法典,而是一本關於提問、回答的指南。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奧曼教授,就是把法典中,解決矛盾的方法,套用在了自己的博弈論中。至今,老爺子仍然堅持每天學習法典。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猶太人深諳提問、討論這兩種學習方法的奧妙,他們認為,“你問我答、我問你答”的討論,可以讓自己的想法推陳出新,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所以,即便是在小學的課堂上,孩子們也都是兩個人結成學習小組,彼此提問、討論進行學習。

在這裡,孩子是課程的主體,老師是為了輔助孩子而存在的。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發現最好的學習方式?


對於在歐美求學的東方學生來說,討論式的學習方式真的很難適應。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在美留學的韓國學生楊俊赫就深有體會。

從小已經習慣了自己一個人默默學習的他,不喜歡被別人打擾,更談不上跟別人交流。

同樣遇到這個問題的,還有在MIT讀博的李真河。

剛來求學的第一年,面對時時需要交流、討論的學習模式,不會表達的他,只選擇在一旁聽。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每當大家看向他,想要聽取他的見解時,他只能以沉默回應。當時真的是苦惱,因為總是“啞口無言”的他,會讓大家覺得他是個沒有想法的人。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掙扎,李真河認識到,自我表現和表達本身就是學習。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而且,一旦適應、接受了這樣的互動學習方式,就會發現它的奇妙之處。

大家聚在一起討論、交流,雖然表面上看上去花了很長時間,但卻真正的被大腦接受了。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不斷地談論、不斷地交流,這樣“說話”文化下的學習,不僅僅是記憶知識,更是分享知識,擴展思考的邊界。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家庭教育環境的創設


花了幾個晚上,把這部5集的紀錄片看完,我最大的感悟是:學習不只是為了幸福的手段,它本身就是快樂的源泉。

學習不是隻有在學校、教室、輔導班才能進行,它是浸入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

從紀錄片中的東方學生身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到我們孩子的影子:

瘋狂的補習;各種各樣的背誦、記筆記;不適應交流、討論;不習慣表達自我;……


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方式,我們當然不能一味地質疑自己,讚美別人。

兩者相對存在已久,各自過往的輝煌成績,在用事實證明它們都是有價值的。

作為父母,我們更需要做的是,

思考和行動怎樣才能取長補短,如何借鑑、學習西方獨特的“提問—討論”的學習方式。

特別是在學校教育方式,我們無能為力的時候,如何通過家庭教育補齊這塊短板。

四人採訪組中,有一個叫莉蓮的女孩,哈佛畢業後,就職於谷歌。她的成長經歷能夠給我們一起啟示。

這個姑娘本是個韓國人,5個月的時候被一對猶太夫婦收養,從此,接受了猶太文化的教育。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莉蓮說,是父母的教育,激發了她無盡的好奇心,這也是她能夠考取哈佛這所世界名校的原因。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談起小時候,她最深的記憶,就是父親跟她一起玩的“為什麼”遊戲。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不管是在車上,還是在晚飯時間,父親都會不停地引導她問為什麼。哪怕這個問題已經有了確切的答案,父親依然會啟發她繼續問下去。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哈佛學生的“終極追問”答案一點不意外

即便是現在,她已經畢業工作,每次回家,只要和父親在一起,他們還會一直提問、一直討論。

相比之下,我們和孩子的相處似乎還停留在,努力回答孩子的“為什麼”的階段;還在他有疑問,我來告訴他答案的階段。簡單地說,我們的教育更多屬於“知識傳授”的模式。

需要再進一步,引導孩子提出疑問,並進行獨立深入的思考。

所以,從今天起,少問孩子幾句“你理解了嗎?”、“你記住了嗎?”,多問幾句“你的想法是什麼?”。

因為,最好的學習,一定是源於質疑和獨立思考。

P.S. 如果大家想看完整紀錄片的話,可以去愛奇藝官網或嗶哩嗶哩APP搜索“學習的人”,特別提醒,前者僅限VIP觀看。

川媽說說

想想我們為什麼在育兒問題上會焦慮,在孩子教育上會焦慮,其根源在於我們的不確定。就像之前說過的,育兒是一場沒有劇本的即興表演

面對不同選擇,比如上或不上學前班,我們不知道是否會對他未來的學習產生顯著的影響;不確定公立學校VS國際學校,哪個能許他更好的未來......

很多時候,我們會想,既然拿不準,就多多益善吧。於是,孩子的書包越來越重、課外班越來越多、睡的越來越晚。我也困惑,甚至焦慮過,後來通過看一堆育兒書、跟過來人請教經驗,漸漸釋懷了。現在面對問題時,練就了撥開迷霧、發現本質的能力。

比如,小川要不要學奧數?

要從根本弄清學習奧數的目的。是出於功利的目的嗎?對中學、大學而言,奧數是一個重要的選撥潛在人才的手段。這也就意味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真正有實力的娃才有拼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或者都適合學奧數。

但如果把奧數學習看成一種思維培養,不以參加比賽為目標,不以刷題作為主要手段,想法就大不相同了。奧數其實可以學,只要方法得當,它不一定是個負擔,可能還會給孩子帶來樂趣。

後一種判斷符合我們的育兒初心,所以,我決定以後會提供小川學習奧數的機會

,至於要不要學當然最終還要看他的選擇。

今天推薦這部紀錄片,主要目的就是想提醒大家:面對具體的育兒、教育難題不知如何選擇時,不如透過表面看本質,這是我們想給孩子的學習嗎

我是川媽,曾經的女博士,現在的大學老師,飄過 美國 、澳洲,目前座標北京,知名母嬰 自媒體“mom看世界”的 創始人。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來源:mom看世界(ID:xyzm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