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讓蔡家溝裡開闢“新天地”

產業扶貧讓蔡家溝裡開闢“新天地”

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店鎮蔡家溝村藉助扶貧政策的春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不僅帶動村民迅速脫貧,還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

產業扶貧改善村民生活

“蔡家溝村位於蘭州市榆中縣甘草店鎮,山大溝深。2016年以前,這裡靠著一條陡峭的山路連通村裡村外,交通不便,村民很少外出,沒幾個人見過外面的世界……”4月1日,在蔡家溝村文化廣場,該村黨總支書記蔡漢孺對著一張老照片講著蔡家溝村的歷史。

產業扶貧讓蔡家溝裡開闢“新天地”

三年前,蔡家溝村是落後村,自然條件嚴酷,十年九旱。全村共有331戶1268人,耕地大部分是在山坡上開發的梯田,只能種植一些耐旱作物,村民們祖祖輩輩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伴隨著扶貧政策的推行,給蔡家溝村帶來了新希望。鄉村道路硬化、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荒山綠化等一個個產業扶貧項目落戶到村裡。

“以前種地收入不了幾個錢,最羨慕城裡人上班掙錢的日子。可是年紀大了,又不想離家太遠。現在可以在村裡打工,在家門口上班,還有工資拿。” 在蔡家溝村文化廣場,年過六旬的張自芳趁著打理苗木的空閒,滿臉幸福地向記者說起現在的生活。

從 2016年開始,蔡家溝村相繼成立了康順養殖有限公司、萬昌達蔬菜專業合作社等10個餘大大小小的公司或合作社,通過“支部+協會+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引導農戶到合作社打工、以土地經營權入股、以政府扶貧資金入股返利等,不僅帶動村民迅速脫貧,還讓他們過上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大棚種植帶動貧困戶脫貧

蔡家溝村光照充足,種出的黃瓜、西紅柿、辣椒等蔬菜口感好、品質佳,用蔬菜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帶動村民脫貧,一直是該村致富帶頭人張海軍想做的一件事。

產業扶貧讓蔡家溝裡開闢“新天地”

“現代化大棚種植蔬菜需要通電到每個大棚裡。農網改造以前村裡的電壓不穩,沒法放開手腳大規模建設蔬菜大棚。” 張海軍在現代化蔬菜種植大棚裡,談起電網改造對大棚種植的影響。

為了扶持該村蔬菜大棚產業發展,去年蘭州供電公司在該村蔬菜大棚區新建100千伏安的配電變壓器一臺、新建高壓線路0.6千米,電力充足了,為發展壯大大棚種植提供了保障。張海軍還成立了萬昌達蔬菜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依靠蔬菜大棚種植實現脫貧致富的道路。

目前,萬昌達蔬菜專業合作社僱用了2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村民,村民以自家田地入股,參與到蔬菜種植、施肥、澆水、採摘等工作中,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既方便照顧家裡,還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產業扶貧讓蔡家溝裡開闢“新天地”

光伏發電實現生活電氣化

“以前冬天家裡就得燒秸稈煨炕、燒煤做飯,嗆得人難受。現在用上光伏電,取暖做飯啥的都用上了電,家裡乾淨亮堂了,生活舒心了很多。多餘的電還能賣給供電公司,每月定期把錢打到卡上。我活了幾十年也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在村民張芳孝家裡,他指著房頂閃閃發亮的藍色光伏板,興高采烈地介紹著光伏發電給家裡帶來的裡裡外外的變化。

記者採訪中獲悉,在蔡家溝村,目前已經有40戶貧困戶村民家裡裝上了光伏板,每年能收入兩三千元。光伏發電給貧困戶家裡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瞭解,甘肅蘭州供電公司今年還將在蔡家溝村投資134.71萬元,新建高壓線路2.44千米,新建或改造低壓線路16.19千米,新建配電變壓器6臺,容量493千伏安,為蔡家溝村發展振興提供堅強動力。

(全媒體記者 郭雲蓮 通訊員 趙寶 張弘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