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漢族大臣中最大的官是誰?是年羹堯還是曾國藩?

請叫我白眉鷹王


不是年羹堯,不是曾國藩,論品級,是三姓家奴吳三桂;論實權,是絕代梟雄袁世凱。

平西王吳三桂,親王級別,藩王實權

吳三桂在山海關引狼入室後,便被封為平西王,到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又“大義滅親”,幹掉了自己的“舊老闆”、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被清朝晉爵為親王。

在清朝,親王高居爵位中的最頂層,只有皇族確切說是皇帝的兒子或兄弟才有資格被封為親王,而且只有少數皇子或兄弟都被封為親王,其他只能封郡王、貝勒、貝子。

非皇族的大臣,最高爵位是公爵,像和珅這種位極人臣的,最高爵位不過是一等忠襄公,仍屬於公爵,因為他不是皇族,永遠封不了王。

非皇族甚至漢人封王者,只有清初這一特殊時期,清朝為了酬謝拉攏明朝降將,特別是吳三桂這種對清軍入關和統一全國發揮了關鍵作用,改變歷史進程的漢人臣子,其他時期不是皇族的人連做夢都不可能封王。

吳三桂這個親王的厲害之處在於,他屬於“藩王”。皇帝的兒子、兄弟這些“親王”,親則親矣,卻沒有任何封地,一畝三分地都沒有,但吳三桂巔峰時坐鎮雲南,兼轄貴州,在雲貴兩地,擁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司法權、財賦權,“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財,戶部不得稽遲”,儼然一個土皇帝,這種藩王自“三藩之亂”後再也沒有過。

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總理級別,皇帝實權

自從清初的吳三桂以後,無論滿漢,清朝再未出現過位極人臣的大臣(攝政王除外),年羹堯、張廷玉、和珅、曾國藩、李鴻章……統統都不行,都只是皇帝的奴才,沒有和皇帝討價還價的資格和實力,直到清末的袁世凱出現。

袁世凱原本也是清朝的忠實奴才,靠軍事力量發跡,逐漸成為朝廷重臣,但他權勢的膨脹觸及了滿清貴族集團的利益,因此在慈禧和光緒死後,被攝政王載灃排擠,被迫下野。

袁世凱有實力,運氣也足夠好,他恰好趕上了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利用自己的軍事力量在革命派和清朝廷之間遊刃有餘,在清朝官至內閣總理大臣,相當於政府首腦,僅在象徵國家元首的皇帝之下,實權卻更有過之,皇帝形同虛設而已。

可以說,在當時全國形勢下,袁世凱一人的選擇決定著清政府和革命黨人的命運。袁世凱忠於清廷,革命黨人就會被鎮壓;袁世凱倒向革命,清政府就要垮臺。

最終,袁世凱選擇了倒向革命,逼迫末代皇帝溥儀下臺,清政府滅亡。

由此可見,清朝漢族大臣官職最高、權力最大的兩個人吳三桂、袁世凱,恰恰分別出自清初、清末兩個特殊歷史階段,這便是“時勢造英雄”的道理。

更巧合的是,這兩個位極人臣的漢人都做過短暫的皇帝,吳三桂做了不到6個月皇帝,袁世凱做了不到3個月皇帝,足見人的野心和慾望之無窮,即便位極人臣,還要得隴望蜀,把皇帝取而代之。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清朝權利最大的漢族大臣是誰?

清朝品級最高權利最大的大臣總共有十個,分別是多爾袞、洪承疇、吳三桂、和珅、海蘭察、年羹堯、曾國藩、張之洞、西太后慈禧、袁世凱。這十個人在民間傳說中是熊、獾、梟、狼、驢、豬、蟒、猴、狐、癩蛤蟆是十種動物成精而變的,所以被稱為“西山十戾”。

這十個人中,慈禧是女人不算。多爾袞,和珅,海蘭察都是滿族人也不算。洪承疇和吳三桂年羹堯都是漢軍旗的,是旗人,和普通的漢人民人不同,所以也不算。

有清一代,滿漢之防遠不如旗民之防。所以,很多時候,談滿漢之分,其實更多是旗民之分,那些關外沒有加入八旗的滿洲土著,過得不一定比關內漢人好多少。到後期欺負民人的不只有八旗子弟還有加入洋教的基督徒,漢人民人中出一個權臣真的太難得了。

所以真正的選項只有三個,那就是曾國藩,張之洞和袁世凱。

那麼,歷史知事給你介紹一下這三個人

1,曾國藩

1860年曾國藩任兩件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江南軍務。)9月5日,湘軍攻陷安慶。9月25日,曾國藩移住安慶。12月20日,加太子太保銜,奉旨督辦四省(蘇、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以下悉歸節制。

1868年4月,奉上諭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調任直隸總督。1870年,再任兩江總督,3年後死在任上。

曾國藩死後,諡號是文正,清朝得到這個諡號的人總共是8個分別是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其他大部分都是皇帝的老師,沒有曾國藩強大的幕府,也沒有湖湘子弟遍天下的盛況。

2,張之洞。

張之洞1889年擔任湖廣總督,期間還兼任兩江總督,直到1906年預備立憲改革中,才調入軍機處,擔任“宰相”。張之洞去世後,清廷諡以“文襄”。

3,袁世凱。

1901年11月,李鴻章死去,袁世凱受命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實授,1906年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其成員是:外務大臣梁敦彥,民政大臣趙秉鈞、度支大臣嚴修、學務大臣唐景崇、陸軍大臣王士珍、海軍大臣薩鎮冰、司法大臣沈家本、農工商大臣張謇、郵傳部大臣楊士琦、理藩大臣達壽。並以胡惟德、烏珍、陳錦濤、楊度、田文烈、譚學衡、梁啟超、熙彥、梁如浩、榮勳分任各部副臣。

袁世凱在1906年到1908年,入職軍機,通過和奕劻的合作,掌握推行新政,權力不可謂不大。但是比起1911年11月以後擔任的內閣總理大臣,還是小巫見大巫。這個“內閣總理大臣”,就是實際上的副皇帝,比原本的載灃的監國攝政王權力大多了。

不管是從官職大小、門徒多寡、持續時間長短,袁世凱始終都是清朝漢族官員中最有權利的人。

袁世凱是西山十戾中的癩蛤蟆,2019年是豬年,你知道西山十戾中的野豬精是誰嗎?


就是他!


歷史知事


在清朝,漢族大臣中最大的官既不是國舅撫遠大將軍年爵爺(公爵,叫公爺有些彆扭,福垊就模仿韋小寶的叫法)年羹堯,也不是蕩平太平天國本該封為王爺卻降成侯爺的曾文正曾國藩,更不是兵馬最多、勢力最強而且稱帝建國的曾經的平西王吳三桂!

不少人當即質疑:什麼?竟然不是不吳三桂!而且還更不是!

清朝的蒙、漢、滿異姓王很多,但清朝的漢族異姓王只有七位。其中死後追封多羅郡王有的一位,他叫黃芳度。生前被封王的有六位,他們都是和碩親王,而且還是鐵帽子王,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金帽子王。此六王分別有三順王(也叫三南王):恭順王(後改為定南王)孔有德,智順王(平南王)尚可喜,懷順王(靖南王)耿仲明;義王孫可望;平西王吳三桂;忠勇和碩親王張勳。張勳封王主要是實現了溥儀的皇帝夢——復辟!

這裡有個小故事。話說張勳被封為親王后,其夫人曹氏不喜反怒曰:“民國厚待你,你卻負民國,你就是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孩子老婆以及後代考慮考慮啊!今天封你忠勇和碩親王,明朝怕是要做平肩王!”張勳問道:“我聽說過一字並肩王,平肩王啥意思?”曹氏冷笑說:“腦袋丟了,脖子不就跟肩膀平了嗎?這不是平肩王嗎?”張勳大怒:“臥曹!”咱們繼續分析這幾個王。

張勳這個親王福垊不知道能不能世襲罔替,但其他五位都能世襲罔替。儘管自稱是孔子的後代孔有德絕後了,不能證明。吳三桂造反被滅族,不能證明。但耿仲明王位就傳給了兒子耿繼茂,耿繼茂就傳給了兒子耿精忠;孫可望死後傳子孫徵淇,孫徵淇薨逝後傳其弟孫徵淳(降為公爵)。福垊認為清朝三藩屬於金帽子王(至少是銀帽子王),因為他們可以世襲還有封地,而滿人和碩親王的鐵帽子王只能世襲罔替而沒有封地。孫可望屬於鐵帽子王,到了其次子襲爵時降為公爵。如果三藩當時主動歸附,估計他們的後代都是孫可望後代的結局,那鐵帽子王變成普通親王,然後爵位一代不如一代!

大家瞭解了漢族異姓王后,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漢族大臣最大的官員不是吳三桂?福垊一句話就可以回答,三藩都是金帽子王,憑什麼吳三桂是最大的官?難道兵馬多,地盤大就是理由嗎?再說了,我們說的是最大的官又不是最大的爵位啊!前面所說的是親王、郡王、公、侯等等這些都是爵位,不是職位。您再金帽子王,也不過是一方諸侯,您能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權力大?您能有他的官職高?

有人就說了,小編,清朝沒有丞相!可後期有啊,那個總理內閣大臣就是(相當於)丞相啊!

聰明的您一定知道了答案了吧!沒錯,他就是北漂的河南人——清朝最後一位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袁世凱不僅是漢族大臣最大的官,而且其權力超過了攝政王超過了太后超過了皇帝!儘管吳三桂和袁世凱都因為稱帝而失敗,但袁世凱卻把清朝給滅了,而清朝卻把吳三桂(的後人)給滅了。無論從哪方面而言,清朝最大的官是袁世凱而不是吳三桂。對此您怎麼看?還請評論區內指教,非常感謝。


福垊


清朝最大的漢族官員,說簡單點很容易,正一品就是最大的官,清廷的“三殿三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並且每殿每閣都必配滿漢官員各2名,照這樣說,那很多漢人都做到了所謂的最大的官,少說幾百個,那有沒有比正一品還要高的官,比如更高的榮譽、更大的權利、唯一性的賞賜等,那人物就少之又少。

太廟獨一人,張廷玉。

張廷玉。古代帝王對文臣死後,能給的最高諡號是“文正”,清朝的文正有8個,但能死後配享太廟的,只有張廷玉,整個清朝獨一份。張廷玉官居大學士之首的保和殿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又是首席學機大臣,作為一個外人,死後能讓皇帝供在廟宇裡受後人祭拜的,只有張廷玉享受這份殊榮了。

三藩王之首,吳三桂。

吳三桂。雖然此人被釘在了恥辱柱上,並被清廷視為罪大惡極之人,但生前任平西大將軍,為滿清立下汗馬功勞,後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貴州兩省。雖然滿清一共封為7位漢人異姓王,但能夠自立門戶、權勢傾天的,勢力最大的就是吳三桂了。

東方俾斯麥,李鴻章。

李鴻章。這老頭官反正是當到頂了,他能拔得頭籌的是,唯一能代表國家進行國際事務的官員,馬關、辛丑等條約都是老頭子簽訂的,他所面對的是美國總統格蘭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這些人,出國訪問不是國王就是首相接待,外國人只知中國李鴻章,不知中國皇帝,當年的東南互保都鬧起來,第一任總統就是李鴻章了。

千古第一聖臣,曾國藩。

曾國藩。功業偉績都刷到了爆,創建湘軍、平定太平軍、洋務運動發起人,榮譽諡號也都到頂,最高文正、追太傅,曾督辦四省軍務,最富有幾省均在手中,而曾國藩能評為最大的官,大之處來源於做官、為人、修身、治家,被後臣尊稱為“漢臣第一人”、“中興第一名臣”、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最受後人推崇。

晚清攝政大臣,袁世凱。

袁世凱。唯一近代化軍隊,姓袁,不姓愛新覺羅,滿清最後幾個月時,袁世凱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皇帝、宗室什麼的都是傀儡了,整個國家袁世凱最大,能逼著清帝退位,能當民國大總統,這就是實力。其實孫中山被稱為第一任總統是美譽,他是臨時的,還僅三個月,只是過渡了一下,清帝退位後真正登位的是袁世凱,這才是真正大總統。


圖文繪歷史


年羹堯,官至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曾國藩,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如果從職務大小來說,年羹堯有大將軍銜,統領兵馬,曾國藩有大學士之銜,位列宰相,加上兩者都是封疆大吏,不好排位高低;如果從爵位上來說,年羹堯是一等公,曾國藩是一等侯,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爵位順序排列,年羹堯好像更大一些,並且年羹堯還有個隱藏身份,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從這一點上說,年羹堯在朝堂的地位會更高一點。

但是除了年羹堯和曾國藩,還有幾位不得不提。

首先就是在清初被加封的四位漢族異姓王爺,他們是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和平南王尚可喜(還有一位義王孫可望,因為被封三年之後就被除掉了,可以忽略不計)。這四位中除了定南王孔有德在桂林被李定國打敗後自盡,其餘三位或其子孫都參與在康熙年間的“三藩之亂”。這幾位不僅身份高貴,並且是傭兵一方的藩王,掌管地方政治、兵馬、錢糧、稅賦,並且皇帝親封的王爺級別,論官位、論權力,論實力,這幾位都要強於年羹堯和曾國藩。

還有一位就是張廷玉了。張廷玉曆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更重要的是,雍正下旨讓張廷玉死後可以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這份地位和榮譽可以說是整個清朝的漢族大臣裡面最高的了,也是年羹堯和曾國藩所不能比的。


雍親王府


尚可喜和吳三桂爵位最大,年羹堯也不錯,曾國藩根本排不上號

官職最大的這個描述並不確切,準確地講應該是看誰的爵位最大。

大家首先要分清楚“官職”和“爵位”的關係,官職≠爵位。在清代的官階中,朝廷中的大學士就是正一品官員,正一品是最高的官階了。而在地方,大學士領總督銜也是正一品。

在清代,能做到正一品的漢人官員還是非常多的,例如劉統勳和劉墉父子就都當過殿閣大學士,也都是一品大員,官階已經到頭了。(劉墉)

但是在清代,貴族的品級是要比官員大得多。清代的王爵到伯爵都是“超品”,也就是說高於一品,子爵則是正一品。而作為“公候伯子男”中最低的“男爵”,其品級也是正二品,與六部尚書和地方總督平級。

眾所周知,清朝是滿人建立的征服王朝,王爵只有愛新覺羅宗室和蒙古貴族可以獲得,而漢人最高只能封侯爵。

當然,清代也有一些漢人獲得過公爵、王爵,不過這些人屬於漢軍八旗,是旗人,而在年羹堯之後,即便是漢軍旗人也沒再獲得過公爵、王爵。

在清朝初年,共有五個漢人因功封王,分別是:

定南王孔有德,原封恭順王

平南王尚可喜,原封智順王

靖南王耿仲明,原封懷順王

平西王吳三桂

義王孫可望

在這其中“平南王尚可喜”和“平西王吳三桂”都是親王爵,爵位最高,其餘三人都是郡王爵。如果論資排輩的話,尚可喜要比吳三桂還要厲害,尚可喜是漢人中第一個封親王的人,他在順治六年被晉封為親王,而吳三桂則要等到康熙元年才被晉封親王。

(吳三桂)

當然革命不分先後,擺資歷其實也沒多大用處,范文程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就跟著愛新覺羅家闖天下,最後不過只是一個“一等子爵”。所以論爵位,還是尚可喜和吳三桂的爵位最高。

除了以上這幾個王爵以外,年羹堯的爵位也不低。作為漢軍旗人,年羹堯憑藉軍功獲封一等公,這是在和平時期,臣子所能獲得的最高爵位。(年羹堯)

至於曾國藩,他雖然幫助清廷成功地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有再造大清之功,但最後只被封了一個“一等侯爵”。

清代的爵位非常多,分得非常細,其中光侯爵就有四等,分別是:

一等侯兼一雲騎尉

一等侯

二等侯

三等侯

可以看到,曾國藩雖然獲封“一等候”,但這也只能在侯爵中排第二,年俸不過610兩,而吳三桂和尚可喜的親王年俸是1萬兩,祿米1萬斛。除此以外,親王世子也是單獨拿工資的,親王世子的年俸銀6千兩,祿米6千斛。

相比之下可以看出,曾國藩的爵位確實算不上什麼,不過在雍正朝以後,侯爵已經是漢人當中頂天的爵位了。(曾國藩)

不過雖然曾國藩的爵位不高,但他的結局卻是最好的,兩字:善終。而其他的那幾個人,不是被滅族,就是被抄家,稍微好點的也是降爵,都沒有逃脫兔死狗烹的下場。


千佛山車神


清朝時期漢族大臣最大的官是誰?

他既不是曾經被封為一等公和撫遠大將軍的年羹堯,也不是曾節制南方四省、帶領湘軍一手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的曾國藩。而是清朝初年迎清軍入關、為清朝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漢奸吳三桂。


我們先來說所謂最大的官是什麼意思?當然是地位最高,權力最大。而在這方面,吳三桂以絕對優勢領先了清朝的所有漢族大臣。先說地位,吳三桂在投降清朝之後被清朝封為平西王。而且這個平西王還是既有軍隊也有地盤的實權藩王。

可以說,吳三桂在清初之際,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吳三桂如果想再進一步,那麼除了造反,他將別無選擇。而中國的封建王朝中,親王之爵凌駕於公、侯、伯、子、男等眾多爵位之上。異姓王更是沒有造反的大臣所能達到的最高的地位了。因此,毋庸置疑的是,吳三桂在清朝所有漢族大臣中,以平西王的親王爵位,位居地位最高的漢族大臣。


而說到權力,曾當中樞當過宰相的張廷玉;擔任撫遠大將軍、統領數十萬大軍的年羹堯;一手創立湘軍的曾國藩等人,權力比之吳三桂似乎並不弱。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無論是年羹堯、曾國藩還是其他曾掌握大權的漢族大臣,他們的權力來源都是清廷。

因此,雖然他們手握大權,雖然他們曾煊赫一時,但一旦清廷想收回權力,他們將一無所有。曾國藩、年羹堯等人的權力從來沒有完全屬於自己。因此,攻破南京之後,清廷可以公然反悔封王之諾,只給予曾國藩一等公之爵,湘軍也從此被拆得四分五裂。


曾經統領數十萬大軍,為雍正平定西北的大將軍年羹堯,更是由於雍正皇帝的一紙詔書,從此身死族滅。而擁有自己地盤和軍隊的吳三桂卻不是如此,在吳三桂統領的雲貴地區,他的軍隊和當地人民只知吳三桂而不知清廷。

因此,當康熙迫不及待地試圖削藩之後,吳三桂一聲令下,他的軍隊就立刻造反,吳三桂對於他的軍隊和地盤的統治力,遠不是曾國藩和年羹堯可媲美。擁有自己的地盤兒、擁有完全忠於自己的軍隊、擁有藩王的爵位,吳三桂是名副其實的位極人臣。


當然,哪怕在漢人的王朝,如吳三桂這樣的藩王也是中央政府最為忌憚的對象,更何況本就對漢人極為警惕的滿清呢。因此,被削藩、面臨兔死狗烹的局面,是吳三桂等漢人藩王必然的命運。而不甘心失去權勢和地位的吳三桂,因此造反也將成為必然。

不同的是,由於年紀過大、眼光侷限等諸多原因,雖然一手掀起波及全國的三藩之亂,但這場看了依然以吳三桂的失利而告終。吳三桂這個清朝時期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漢族大臣,也因此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鳶飛九天2018


在清代,漢人擔任的最高職務是內閣首輔,類似於今天的政府首腦。曾經擔任過內閣首輔的有張廷玉、李鴻章和袁世凱,他們三人是漢人官員中職務最高的,年羹堯和曾國藩都沒有擔任過此職。

張廷玉

張廷玉是雍正時期的保和殿大學士和軍機處領班大臣,清代大學士以紫禁城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體仁閣和東閣命名,清代不設宰相,大學士便是宰相。三殿三閣大學士中以保和殿大學士為內閣首輔。

雍正年間,隨著西北軍事的進行,清廷設置軍機處主持具體軍務,後來軍機處保留,成為實際上的內閣。軍機處設軍機大臣數人,以大學士、各部尚書和侍郎兼職,排名第一的軍機大臣為領班軍機大臣。而原來的內閣大學士逐漸成為虛銜,不再負責實際工作,但依然是內閣宰輔佐,地位崇高。

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前中)

清代乾隆朝以後,沒有人再擔任保和殿大學士,內閣以文華殿大學士為首輔。晚清名臣李鴻章長期以文華殿大學士兼任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主持清政府內政外交,是標準的內閣首輔。

袁世凱曾經擔任過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來進京擔任了軍機大臣,宣統即位後,袁世凱被開缺回籍。武昌區起義爆發後,清政府為了撲滅武昌烈火,必須依靠袁世凱的北洋軍,於是任命袁世凱擔任了內閣總理大臣一職。

袁世凱早年照片

所以說,有清一代行政職務最高的漢人官員是張廷玉、李鴻章和袁世凱。


民國年間那些事


年羹堯漢族人,但是如果更準確的說,年羹堯應該是漢族旗人,漢軍鑲黃旗人。年羹堯在清朝,確實已經做到了漢人大臣中頂尖級別,官職方面做到了撫遠大將軍、爵位方面是一等公,真可謂高官爵顯,更不用說年羹堯和雍正皇帝之間的那一段君臣佳話。



但是年羹堯的情況正是應驗了那句話: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年羹堯權傾朝野,卻驕縱無度,最終被雍正賜死,下場可謂淒涼!

年羹堯位高權重不假,但是下面幾位比起年羹堯來勢頭更甚。

張廷玉

張廷玉,是整個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死後得以配享太廟的漢臣,可謂是榮譽滿身!張廷玉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雍正朝達到了自己榮譽的巔峰,雍正帝即位後,先後擔任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並在雍正臨死前被任命為輔政大臣,可謂是位極人臣。一個文臣所能拿到的榮譽,張廷玉基本都拿到了!


曾國藩

曾國藩作為湘軍的創立者,巔峰時期可是掌控了東南半壁的局面,甚至還有人建議曾國藩取清而代之。曾國藩官至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獲封一等毅勇侯。當然不論從官位還是爵位來說,曾國藩並沒有達到極致,但晚清年間中央政府失去權威,曾國藩的影響力遠勝那些居於高位之人。

李鴻章

李鴻章的情況與左宗棠有點類似,淮軍的創立者,北洋水師的創立者,也是擁有極大的影響力。李鴻章擔任過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獲封爵位為一等肅毅伯。李鴻章被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的俾斯麥”,被慈禧視之為“再造玄黃之人”。



接下來要說的這兩位應該是整個清朝漢人大臣中權勢最盛之人了,一位是袁世凱,一位是吳三桂。

袁世凱

袁世凱在晚清政壇上屬於後起之秀,但是卻是最後的大贏家。袁世凱從軍隊起家,藉著朝鮮壬午軍亂髮跡,成為朝鮮的“太上皇”。回國之後,袁世凱憑藉著小站練兵,操練起來一支現代化的軍隊,這就是北洋新軍。

北洋新軍成為了晚清末期最有戰鬥力的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只聽袁世凱的話,在慈禧死後,袁世凱憑藉著北洋新軍,成為清廷最具實力的人物,什麼隆裕太后,什麼攝政王,在袁世凱面前都已經是紙老虎一般的存在,一撮就破。最終,袁世凱利用北洋新軍在清廷和革命軍兩面遊蕩,逼迫清帝退位,成為中華民國的第一任大總統。



吳三桂

吳三桂在這一波人裡面,應該是級別最高的存在了,平西王,那可是正兒八經的的王爵。清初封地漢人藩王並非只有平西王吳三桂一人,另外還有四人,定南王孔有德、靖南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義王孫可望。


這五位漢人藩王裡面,吳三桂是名氣最大,也是實力最大的一位,並最終的雲南起兵造反,引發了三藩之亂。


小鎮月明


年羹堯和曾國藩都曾有功於大清,在漢族大臣中也屬於佼佼者,但是他們絕非清朝漢族大臣中最大的官,因為在他們前面還有一些無法超越的大佬級人物。

清軍入關後,一些漢族大臣為滿清統一全國,征戰南北,立下了汗馬功勞。清廷也為了收買人心,將他們其中的五個人封為了王,其中兩人還被加封親王。他們分別是:1、平西王吳三桂,後加封平西親王。2、平南王尚可喜,後加封平南親王。3、靖南王耿仲明。4、定南王孔有德。5、義王孫可望。此後,整個大清朝再無漢人大臣被封王。

太廟是皇室的家廟,是皇帝供奉祖先的地方。配享太廟就是和先帝們一樣,可以享受後世子孫的供奉祭拜。因此,能夠配享太廟是一種極高的榮譽,歷代皇帝也對允許配享太廟的大臣十分慎重,必須是有大功於社稷,親王即使無功也不能享受此殊榮。張廷玉是清朝唯一獲准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花翎是孔雀身上長的一種長而硬的羽毛。它共分三種,即:單眼花翎、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單眼花翎一般獎賞給五品以上官員,雙眼花翎獎賞給級別更高的官員,三眼花翎則最為高貴,它只獎賞給親王、貝勒等皇族或者有特殊功勳的大臣。能享受這個最高獎賞的在整個大清朝一共也只有七人,其中包含兩位漢族大臣。他們分別是李鴻章和徐桐。年羹堯是雍正的寵臣,平定青海戰事立下大功,雍正也只是賞賜了他雙眼花翎。

袁世凱則官至清朝內閣總理大臣,屬於政府首腦,執掌大清軍政大權,皇帝形同虛設,其權利可謂登峰造極。

年羹堯最高職位僅為撫遠大將軍,後加封太保、一等公。曾國藩官至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加封一等毅勇侯。其二人論官職、爵位和榮譽都遠不及以上提到的人物,所以說他們都不是清朝漢族大臣中最大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