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多大年齡跟大人出去旅遊最合適?

農業萬佳匯


不一定吧,要分去什麼地方,我以後要多帶孩子出去旅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讓孩子多見見世面,見過祖國的大好河山,開闊眼界。

我家小寶今天不到2歲。過年這幾天自駕帶著去黃山一帶旅遊去了,因為孩子沒有斷奶,一直吃飯不積極,出門在外沒辦法做他喜歡吃的飯也是一回事,爬黃山的時候一直是揹著,抱著上去的,讓他自己走,就在那玩冰(黃山下午,冰封了),不往前走,只能一路抱著揹著,如果能再大點,斷奶好好吃飯了,出去長時間旅行也沒大問題。

還有如果孩子太小,去西部的話還是要慎重。高原海拔高,缺氧,氣候惡劣,容易生病。東部應該問題不大,別太累,避免生病,輕鬆遊玩沒問題!











傑兮—在路上


寶寶多大年齡跟大人出去?我以為,起碼在3週歲以上。不說懂事,多少得懂點大人的話。

去年,我和老伴帶著一歲多的孫女,回老家伺候年邁的父母。回來的時候,孫女整整哭鬧一路。

當時,我們先坐的是長途大巴,開始孫女覺得怪新鮮,加之我們不停地逗她玩,不停地給她吃各種好吃的零食。其實,也就是怕她鬧。可是,高興了沒一會兒,便有些不安分,不耐煩了。哼哼唧唧,在我和老伴身上爬來爬去,接著,哭鬧起來,不住地要從我們身上掙脫開,為了安全起見,我們不敢鬆手。孫女愈發感到不自由,鬧得更厲害。從我們身上滑脫,鑽到椅子下面,在地上打滾,無論怎樣抱她,拽她,她就是不起來。我和老伴累得筋疲力盡,無計可施,毫無辦法。

一歲多的孩子,天性就是毫無約束和束縛地玩耍,其他什麼都不想,不開心,不滿意,就哭就鬧,不講場合和情面。另外,孩子身上不舒服,或飢餓口渴,或者困了,想睡覺了,都會用哭鬧錶答,問題是,孩子的這些表現,大人不一定能夠感覺得到。

哭鬧了幾個小時,總算下車,到了機場,孫女頓時活潑起來,情緒極好。我們抓緊時間,給她吃午飯,在候機大廳,孫女到處跑著玩,看著她開開心心,我們鬆了口氣。

等坐上飛機,不一會兒,孫女重新上演大巴車上的一幕,而且變本加厲,鬧得更加厲害。問題是,飛機上空間狹窄,遇上氣流,顛簸的厲害,別說空姐不讓站起來,就是讓站也難以站住,再想把孩子抱起來,根本不可能的事。我們已經使出渾身解數,再也無能力哄住孫女了,鄰坐乘客見狀,也幫我們哄,孫女不吃這一套。看到孫女哭的極其悽慘,我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本來,帶孫女出這趟遠門,實屬無奈。既然非出來不可,也有心讓她見見世面。其實不然,小小年齡,對大千世界,並不是多麼感興趣,未必就有家那麼好。甚至在家,在床上玩起來都比出門在外開心。再者說,孩子到四五歲,甚至六七歲,才多多少少記些事。

孩子太小出遠門,大人小孩都遭罪,真想讓孩子長知識,見世面,先把家門前的新鮮事物,讓他多看看,多走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以為,這個"足下",就是讓孩子從門口玩起,再大大,等他懂事,記事,做好做足功課,再帶孩子遠行,不遲。


鮑炳山仲夏南窗風


帶寶寶去旅遊,來次快樂的親子游,這是目前很多家庭都希望做、曾做過、正在做,或者將來要做的事。

大部分家庭還會多次親子游。可是,寶寶多大了帶出去旅遊比較好呢?

我有個同學,曾帶著一歲多的孩子去爬山。孩子當然爬不動。這位當爸爸的全程抱娃上山,又緊張又累,汗水直流。這山上山下有什麼風景,根本就沒看著。



孩子的媽媽呢?一直在旁邊護著,緊緊地盯著那父女倆,也沒注意看風景。

這次旅遊給他們留下的最深記憶就是累,累壞了。

孩子只有一兩歲就帶出去爬山,顯然是不明智的。

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可以帶到近一些的公園、動物園等地,可以推著小車去,孩子不累,大人也不累。

如果是比較遠途的旅行,還是等孩子再大一點,比如四五歲時要好得多。但也最好去海邊,不累,孩子還喜歡。

我帶孩子第一次去比較遠的地方,就是在她四歲半的時候,去的大連。動物園那麼在,她只用大人抱了幾次,剩下的路都是自己在走。

等到海邊,孩子可以泡水裡,還可以玩沙子 找貝殼。孩子都特別喜歡。四五歲的孩子不會將沙子吃到嘴裡,體力也不錯,玩得很嗨。

記得剛到海邊時,給她穿上泳衣,她抱著游泳圈,站在海邊,一個浪打來,直接將。她掀倒在沙灘上。海水直接從她的小身體上漫過。



她當時嚇哭了。可還覺得挺有意思。問她。玩不玩了,她立即答,還玩兒。在水裡玩得特別歡。

我覺得那次出遊比較成功。後來再帶她出去,又多次選擇了海邊。

帶小孩子旅遊,重在孩子感覺有趣,有能玩兒的東西,而不是看風景。孩子們因為小,對人文景觀尤其不夠喜歡。等長到一定年齡段,學過相關的課文,再帶孩子去看景點,孩子的感覺就會不一樣了。

親子游是密切親子關係的最好途徑之一。找點空閒,找點兒時間,帶上寶寶,帶他們到喜歡的地方玩去,這樣才是不辜負大好時光呢。


艾靈育兒


我覺得年齡不是問題,就看你自己怎麼想,我們20個月就去法國了,到了迪斯尼就坐了個小火車就睡著然後出來了,回來時差也倒了半個月還生病了,但是我老公喜歡旅遊還是每年都帶著她出國兩到三次,現在5歲坐10幾個小時飛機比大人還適應該吃吃該睡睡,後來有了妹妹,妹妹現在2歲半也已經去過北海道夏威夷和巴厘島了,馬上四月又要帶她們去美國了,帶孩子旅行孩子再大,大人也是累的,那不叫旅行那叫陪旅行,沒有時間看你想看的玩你想玩的景點,一切路線安排都要已孩子為主,但是孩子開心,對她們成長是有幫助的那對我來說就夠了


用戶7347506226807


旅遊不分大小,自己覺得合適就合適。

我退休以後的自駕遊大多都帶著外孫女。最早是在孩子2個半月的時候,我們去的是三海關長城。行程519公里,帶孩子上了長城。

孩子1歲的時候,我們去了廣西北海,居住了兩個月,北方冰天雪地,廣西卻是鳥語花香。

距離最遠的是去三亞,行程3159公里,在海南玩了一個月。孩子六歲之前,我們遊覽了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河北、河南、天津、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山西、山東、廣州、海南、四川、重慶,還有新疆、西藏沒敢帶孩子去。

首都北京,等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去,這是保留的旅遊景點。





82老兵新傳


我覺得你只要不怕累,多大都行。我孩子6個月之後就跟著我到處跑了。我是比較粗養那種。因為我孩子是足月小樣兒,開始體質不好。現在養的還不錯,很少生病。比較獨立,比如我們去海灘,她已經知道自己拿自己的游泳圈和沙灘玩具。去國外她知道跟人主動打招呼,之後會拜拜。確實我娃現在才2歲沒什麼映象,但是我覺得這些東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我比較堅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因為我比如原來學初中地理,告訴我什麼那個地方在哪個位置。其實在我腦海裡面沒什麼映象,很空洞的。


鱈瀦


個人覺得一歲多就差不多了,我家小侄女一歲去了成都,就記得大熊貓;一歲半的時候帶去北京、杭州,可能回來半年多了吧,有一天在公園看到一個亭子,她說這是北京,可能這就是她對北京的印象吧。畢竟太小了什麼也沒記住,看亭子有點像那些古建築吧。後來又去了廣州、馬來西亞沙巴、臺灣、上海、埃及、印尼美娜多、重慶等地,多少都能說出一些這些地方的特點。她印象最深的是埃及,老是給我說,二姨,不要去埃及,那裡太熱了,她們是6月份去的,四歲多,還說埃及的法老金字塔,說得頭頭是道的,還有那裡的小朋友很可憐等等。我覺得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帶孩子出去看看還是不錯的。小盆友馬上5歲了,今年準備帶她去香港過聖誕節


用戶939399824969


這個還是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三歲以後會更好一些,但是我家小寶寶在還不會走的時候就開始旅遊了,先是三個車程的短途旅遊,當時主要是因為一個很大的遊樂場開業,想帶著老大去看一下,莫名發現兩孩子在外面不鬧也還能融洽的和別的孩子相處,在車上小孩子鬧了會,第一晚睡的比平時晚一些,體質不錯,沒有不舒服,但是因為睡眠不足,小孩子玩的不是很好,所以還是希望太小不要出去,這是及其考驗父母的耐力耐心。如果耐心不夠,還是離家不遠的地方比較好。


旅遊家佩奇小姐


不少寶爸寶媽開始規劃旅行路線了,畢竟旅行的時候帶上孩子不僅可以幫他拓寬眼界,還能接觸不同的環境和文化,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利於孩子之後的成長,還能培養他的興趣愛好。

但很多家長出門旅遊寧可享受二人世界,也不願意帶上孩子,原因很直接:

一、認為

孩子年齡太小,去了哪裡看了什麼長大後就忘記了,去了也白去,浪費時間金錢和精力;

二、小孩子認生,在不熟悉的地方不自在不安全,吃不習慣睡不習慣也玩不好,還有可能生病;

三、出去帶很多孩子的東西,孩子的衣服、尿布、奶瓶、輔食、餐具等,大人每時每刻要看緊孩子,照顧孩子,而且陪孩子玩更累

關於第一個“白去”的觀點,和中國家長的“凡事有用論”一樣,彈鋼琴和下圍棋是有用的,去遊樂場和玩玩具就是沒用的。

旅行既不能為孩子的考試加分,也不能幫助孩子面試和考級成功,所以根本不值得家長們花費時間金錢和精力。


不可否認的是,孩子人生中的每一段經歷都會影響到今後的成長。

1、家庭旅遊的社會教育功能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主張兒童應該走進大自然、大社會中,把兒童直接感受的豐富經驗與各個學科的術語結合起來。

家庭旅遊,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旅行的目的地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教育內容包括審美教育、地理空間感、社交能力、親子關係等。旅行,是一種最好、最直觀的、讓孩子們看到真實世界的方式。不是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只有父母帶著孩子親自走到那裡,才能夠感受到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風俗的人們的真實生活。

2、家庭旅遊的認知發展功能

旅途中的自然資源是兒童探索科學、獲取知識經驗的有效途徑,幫助孩子認識世界,培養對大自然的關心和愛護,構建良好價值觀和世界觀。

孩子四歲後出遊最有教育價值

有些父母認為,出門旅行的話帶上孩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有些父母認為帶上孩子只徒增旅途的苦累,因為我們都沒有意識到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到底幾歲的孩子,才適合與父母一同出遊?

我們把這個年齡界限劃在四歲。

如果孩子未滿4歲就跟著父母一起去旅行,不僅起不到任何教育效果,而且孩子還會飽受顛簸勞累之苦。比如小年齡段的寶寶坐飛機會有各種不適應,水土不服等。

據美國科學家研究表明,3歲之前的孩子處於嬰兒時期,他們的腦部的命令和控制中心——前額葉皮質還沒有發育好,這塊腦區域是大腦中發育最慢的部位,它負責生成情景記憶,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具體情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記不清自己3歲前經歷了什麼。

直到孩子4歲以後,大腦漸漸有了長期記憶。這時候孩子的身體素質相對之下會好一些,自理能力和抵抗力也強一些,而且他們正處於探索世界的階段,對於新鮮的事物會有強烈的好奇心。

這時候的家庭旅行,不僅能開闊孩子的眼界,還能結識到新的小夥伴。

不過寶寶從出生開始會有一定的記憶,但他們的記憶方式通常是對某些刺激做出的條件反應,沒有理解編碼和再次表達,這種記憶的感覺就變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比如氣味記憶和情緒記憶。如果為了讓4歲以下的寶寶開心,也是可以選擇長途出行的,只不過旅途中一定要注意寶寶的身體變化,以免出現意外狀況。

Reference

1、高莉. 家庭旅遊對兒童的教育價值研究[D]. 西北師範大學, 2014.

2、張月秋, 周璇, 劉子洋. “親子教育旅遊”獨特價值、問題及改進策略[J]. 北方經貿, 2017(5):141-142.

3、徐芬, 王衛星, 高山,等. 記憶提示與表徵能力對幼兒心理理論發展的影響[J]. 應用心理學, 2003, 9(3):26-30.


楊靖


其實這個“合適”不是針對寶寶來說的,而是針對大人來說的。如果夫妻兩個同時出遊的話,寶寶多大都是可以帶著的,只不過對於一歲之前的寶寶出去旅遊的意義不大,出母乳的還好一些,要是喝奶粉的出門奶瓶、水瓶、溫開水、保溫杯、奶粉、尿墊什麼的,實在是太麻煩。再加上長途跋涉的勞累奔波反而對孩子的休息睡眠有不好的影響。

一歲之後寶寶的新事物有了認知,也會對外面的人或景會感到很新奇,這個時候如果作為孩子父母不嫌辛苦,就可以帶著寶寶近距離出門遊玩啦!



一般等到孩子三歲左右就能獨立行走很久了,有些甚至比大人的體力還好,這個時候只要不是很陡峭崎嶇的山路,基本上是可以走完全程了。反正出去玩碰到很多三歲左右的小朋友爬完雲臺山全程,都不讓大人拉手的的。這個時候只要家長可以帶孩子願意周遊世界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