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的子彈還沒打完可以換彈匣嗎?

談輕武


可以,什麼時候換彈匣都可以,跟子彈有沒有打完沒有任何的關係,因為彈匣只是負責給槍支供彈的,並不會影響槍械的射擊,哪怕在開槍的時候把彈匣拆下來都沒事,所以,子彈沒打完的時候換彈匣完全沒有任何的問題!

對於今天使用彈匣的步槍來說,什麼時候換彈匣都不是問題,如果是以前那些老式的使用彈夾供彈的步槍(彈匣和彈夾是不同的兩種東西),那麼中途換彈比較麻煩,比如使用漏夾供彈的M1加蘭德,這裡先說一下,大部分老式栓動步槍使用的都是橋夾,而橋夾和漏夾又是不一樣的,雖然兩者都屬於彈夾,但是漏夾有點類似於簡陋的彈匣,供彈時漏夾也是跟著子彈一起壓進彈倉裡面的,橋夾供彈則是隻把子彈壓進去,但是橋夾自身要拉出來!

所以,使用橋夾供彈的老式步槍,如果沒有打完子彈就想要供彈,那麼就必須把裡面的子彈先一發一發退出來,然後再用橋夾把子彈壓進去(不退彈的話,橋夾裡的子彈就會有剩餘),總之是挺麻煩的;而使用漏夾的M1加蘭德步槍,同樣也可以在子彈沒打完的時候換彈夾,有點類似於今天使用彈匣的步槍,有準門的按鈕可以排空彈倉,彈出彈夾,不過這種方法很不方便,因為槍機復進時可能會夾到大拇指,因此,對於M1加蘭德來說,最好還是等子彈答完,自己彈出彈夾比較好!


最後,對於今天的步槍來說,什麼時候換彈匣都是可以的,跟子彈有沒有打完沒有任何的關係,額,至於在實戰中提前更換彈匣會不會能更好的保證火力持續性,這個就不清楚了,問問老兵才知道!


哨兵ZH


當然可以,只要你操作得過來,一隻手邊摟火,一隻手換彈匣都行,槍壞了我賠!呸,我賠不起。彈匣是現代步槍的一種供彈裝置,由以前拴動步槍的彈倉演變而來,擁有更加出色的便利性和容量,可以保證自動槍械的持續火力。彈匣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供彈,不會影響射擊,在子彈還沒打完就換彈匣你還可以省去拉槍機的步驟,保證火力的持續性。


這是彈匣

其實很多人容易將槍械的彈匣和彈夾搞混,它兩的讀音非常相近,但其實是兩個東西。彈夾是一種由金屬製成,是一種用於輔助裝彈的便捷性工具。而彈匣則是一種供彈裝置,外觀呈盒狀,現代槍械一般安裝在槍身下,採用下供彈的方式。當然也有不走尋常路,比如二戰英國的“斯登”衝鋒槍彈匣安裝在槍身左側,射手射擊的時候直接一手託著彈匣,一手摟火。還有風靡二戰中國戰場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英國生產的改裝款“布倫”式輕機槍和小鬼子的99式輕機槍則使用的上供彈,彈匣反插,。捷克式的這種供彈方式雖然有點擋住射手視線,但是供彈機構簡潔,非常流暢,卡殼情況少。


上供彈的捷克式,除了它以外,還有很多供彈裝置千奇百怪的輕機槍,就不一一列舉。

那彈夾又是怎麼樣的呢?這要從彈匣的原型彈倉說起。早期的子彈發射藥是黑火藥,並不像現在的黑索金一樣爆炸效率超高,所以為了提升槍械的射程和威力,早期的子彈口徑想當大。那時候的彈倉是就是現在的大部分霰彈槍彈倉,是一個圓筒,子彈一枚一枚排著隊躺在裡面。這種彈倉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不能裝尖頭彈。尖頭彈一枚一枚排隊卡進去的時候,尖頭正好會頂著前一枚子彈的底火,相當容易走火。打一槍退彈殼的時候整個彈倉的子彈全響了,那酸爽,誰用誰知道!所以為了避免走火,使用這種彈倉的步槍都配備的圓頭彈。


兩個都是彈夾,左邊漏夾,右邊橋夾。

後來彈倉改進了,成為了吃雞迷們玩的毛瑟98K步槍那樣的縱置彈倉,子彈不再是前後排成一排,而是平行一個挨著一個。子彈: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懟著前面那哥們兒的底火了,老子要換上威力更大的尖頭彈!後來為了子彈填裝更加方便,奧地利的槍械大師斐迪南·曼利格發明了能夠將子彈排成一排,直接一次性壓入彈倉的彈夾。玩過吃雞的小夥伴可能對彈夾印象比較深刻,98K在沒有打完五發子彈的時候直接填裝子彈的話,要拉開槍栓一枚一枚往裡頭按。而打完了五發的話,直接可以拿著一排五發子彈壓入彈倉,然後槍機復位,固定五課子彈的彈夾被槍栓頂飛,完成裝彈,比一顆一顆壓進入快得多。


舔一下,舔一下,m1加蘭德也太帥了!

彈夾從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方便士兵裝彈,上戰場的士兵子彈盒裡的子彈都是一排排夾好了的,不需要自己另外動手。彈夾一共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漏夾,也叫作漏橋,另外一種則叫做橋夾,或者直接叫做填彈條。兩種彈夾的使用方法不同,漏夾直接包著子彈,跟著子彈一起進入彈倉,在子彈打完之後,彈夾要退掉。有的退彈夾需要士兵手動,讓其從槍身下掉出,有的彈夾則可以像退彈一樣直接彈出。


比如美國二戰中使用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彈夾就在子彈打完之後會“叮”地一聲彈出(這聲音超級好聽!),然後空倉掛機,提醒射手裝彈。美國M1加蘭德使用的這種就是典型的雙排漏夾,子彈分兩排排列,可以一次性裝8發子彈,持續火力非常強。除此之外,還有單排漏夾,比如夏利曼大師的m1888步槍就是使用的單排漏夾。至於橋夾,就是一個相當簡單的金屬板子,將子彈固定住,便於射手填彈。毛瑟98K和我們熟悉的毛瑟C96駁殼槍都是使用橋夾填單,唯一的區別是,這兩位的橋夾一個是彎的,一個是直的而已。
C96駁殼槍和它的直彈夾。

其實使用漏夾的步槍在子彈沒打完的時候換彈夾還真有一定的難度,方法就是前面狗哥說的那種,一下一下拉槍機,直到子彈全部退出來,然後彈夾彈出。最後來一個溫馨提醒:槍械是每一個男人心中最原始崇拜的武器,喜歡槍械的朋友可得忍住了,咱們國家控槍嚴格,仿真槍不要買,橋夾,漏夾和彈匣更別去淘哦,這三個算槍械零件,湊齊三個,那公安局的免費套餐味道還行。


赤焰噠噠噠


這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二戰步槍和老式半自動步槍,是不可以中途換彈夾的。如果一定要換,操作起來比較麻煩費時。現代步槍大部分已經糾正了這個問題,普遍使用彈匣,傳統彈夾大多都已經淘汰了。一般說起來,中途換彈匣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老式彈夾之所以不行,是因為子彈尺寸偏大。普遍有比較長的尖部,後一顆子彈的尖部會頂住前一顆子彈的尾部,如果運氣不好會走火,<strong>繼而造成多顆子彈一起引爆。這種老式彈夾,主要是垂直或者橋型的。前面的子彈打不完,後面的往上裝會卡住,影響擊發。

在國外的民間,一些人還持有傳統二戰步槍,需要有合法持槍證,一般在合法區域打獵玩。這些民間愛好者用的最多的槍就是毛瑟98K,這款武器最好是打完整個彈夾再換,否則的話,就要手動一個個往進塞。打完之後,整個一排壓進去很方便,在激烈的戰場上,更需如此。

美歐風格步槍普遍喜歡採用垂直的彈夾,蘇聯的不分型號步槍用的是橋型,子彈是弧度排列。這麼設計的好處是避免卡住,同時加快供彈和射擊的速度。蘇軍的武器更強調火力的密集,強大的穿透力。彈夾的設計,也會影響槍械威力的發揮.

現代槍械的多數型號,已經克服這問題。都是用彈匣供彈,彈匣本身是個小盒子,子彈都整齊的排列在裡面,用的時候就連接到槍身。因此不是傳統的裝彈或者一排卡進去。在必要的時候,是可以拆下來,換個完整的彈匣上去的。

現代戰爭的節奏更快,對軍人的要求也變高了。二戰時期有的民兵短訓半個月,只要會開槍瞄準,會扔手榴彈,就能上戰場。現代戰爭模式下,臨時短訓半個月恐怕什麼也學不會。總的來說,現代步槍可以隨時換彈匣,也是為了適應快節奏的戰場新形勢。


兵說


步槍的子彈還沒打完可以換彈匣嗎?



步槍子彈沒打完的時是可以更換彈匣的。



槍械在子彈打完之前基本都可以更換供彈具,不一定非要打完彈藥才可以更換。一般來說,彈匣並不是馬上可以得到裝填的,子彈在發射之前需要按要求塞入彈匣內。在戰場上,這個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不好好裝填的後果(彈匣也有錯)


彈夾和彈匣,彈夾可以讓彈匣裝填更加方便


彈匣在沒打完的時候被替換下來,裡面所剩餘彈一般不能被很好地查看。士兵一般在更換彈匣後就會將其放入回收袋或者彈匣包中,而被更換的彈匣可能會再次被裝回槍械上。剩餘的餘彈可能會導致火力持續性不足,讓士兵難以估計射擊的節奏。


有側面觀察窗的pmag


更換彈匣實在有點煩人,所以有不少大佬想出了辦法



老美的CMAG,不要20發!不要30發!不要40發!100發子彈盡情潑水!!!



老毛子的RPK40發彈匣,通用於AK47與AKM,讓你更加持久


60發的AK彈匣


更加魔性的長彈匣


要啥彈匣?直接上彈鏈的Shrike 5.56上機匣


以上的方案其實除了幾個以外,基本都沒有被採購。。。因為這些玩意要麼太沉,要麼不可靠,顯得很雞肋。在無限子彈的武器發展出來之前,士兵戰鬥時,無論使用什麼供彈具都要考慮其性能和對彈藥的合理控制。否則,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容易丟掉自己的小命。


步槍子彈沒打完的時是可以更換彈匣的,但是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還是要注意的。


最後:

靶場千萬個,安全第一條

清槍不乾淨,走火兩行淚


戰甲裝研菌


現在的步槍,除了狙擊槍以外,大都數是自動步槍,且採用30發彈匣供彈居多,即便射擊時,彈匣內依然還有子彈的前提下,有經驗的射手,一般在彈匣內尚有五、六發子彈時,就會快速地更換彈匣,以保持手中步槍隨時能射擊,且保證槍內有足夠進攻或自衛的子彈。

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扯上彈夾,現在有幾把彈夾供彈的步槍,那還不是一、二戰時期的栓動或半自動步槍所採用,在回答步槍子彈未射光時,能否換彈匣,就儘量別扯什麼彈夾了。

現在,彈夾依然有,只是彈夾裝滿子彈以後,一般是10發,快速地壓入彈匣內,事實上彈夾成了快速充彈器的角色。

採用彈匣供彈的步槍,理論上隨時都可以更換彈匣,與彈匣內有多少發子彈,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彈匣只是供彈機構,什麼時候更換彈匣,就隨射手的願了,射手是主,由射手作主。


一般情況下,都是射光了彈匣的內的子彈,才更換彈匣,許多槍械都有空倉掛機機構,射光了子彈,託彈板將空倉掛機杆抬起,套筒後坐到位,會提醒射手可以換彈匣了。

當然,那些不珍惜士兵性命的,在新研發的槍械中,在現有條件成熟的前提下,都不願設置空倉掛機機構;那些注重人機工效,重視士兵安危的,新研發的步槍,都會設置空倉掛機機構。

只是,在更換彈匣時,步槍就會停止射擊,因為槍膛內沒有子彈了;換彈匣非常方便,隨射手心願,是打光了彈匣換,還是彈匣內尚存多少發子彈時,就及時更換。


國平軍史


想換就換,不用等待。

彈匣跟彈夾是有區別的,很多人把這個當成了一個東西,其實是不一樣的。彈夾是固定子彈,類似於支架一樣的東西,一般是用金屬製作而成的, 彈夾僅僅是一種輔助裝置。而彈匣是一種供彈裝置,結構要比彈夾複雜的多,一般安裝在機槍軸線某個方向上, 一般都是可以拆卸的。一般老兵不需要拆卸彈匣就知道里面還有多少子彈。在實戰中,敵人在對面的時候,對其瞄準射擊,如果發現彈匣裡面沒子彈了那就很尷尬了。戰爭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關鍵的,有時候生死就在一秒中發生。 拆彈匣看子彈有多少,這樣需要消耗時間,而一般老兵有經驗後,會根據槍的重量就能判斷出,槍裡還有多少子彈。現在的槍械一般都會有空倉掛機的功能,所以射擊完就會有提醒。

步槍的子彈沒打完可以換彈匣嗎?

彈匣只是負責供彈的裝置,隨時可以拆卸,不會影響到槍的射擊,在開槍的過程中都可以把彈匣卸下來,沒打完子彈換彈匣是可以的。

如果是老式的彈夾跟彈匣分開的步槍,中途換就比較困難了。現在的步槍槍械都是彈匣供彈。射擊的時候很多戰士都是在彈匣中還有幾顆子彈就換彈匣,這樣就能保證槍內一直有子彈。老式的95就沒有空倉掛機的功能,所以一直被議論,而後改進中就加上了空倉掛機功能。

98K橋夾一般是五顆固定式的,在子彈沒打完時,只能將橋夾上的子彈推想彈倉填滿才行,剩下的子彈才會繼續留在橋夾上,所以比較麻煩。

而M1加蘭德的彈夾不同,彈夾包住了子彈,這種就是最早期的漏夾式的彈夾。這種彈夾需要將子彈全部打完,取出後才能裝入另外一個彈夾。在彈倉沒有漏夾時,槍是沒法直接將子彈裝進槍的彈倉的。

以上種種彈夾有著各種侷限性,所以彈夾還是改進成了彈匣式裝填,現在彈匣也是主流的供彈方式。

槍械的變化是隨著戰爭形勢而發生改變的,也是根據科技水平在發展的,現有的槍械都是在往單兵,可裝配的方向發展。步槍、衝鋒槍、狙擊槍槍械類型不同,但有一個統一的特點,有著科技的加持,都在往高精度方向發展。


四十五度軍報


首先你圖裡那玩意叫彈夾(Clip),如果真的說是彈匣的話...這個題就太沒意思了...

你的圖裡左邊那個是加蘭德的,右邊的是SKS的

加蘭德如果沒打完子彈換彈夾是很噁心的...方法就是處理臭彈那種拉槍機柄一發一發的退出來,直到拉倒沒有子彈之後ting一聲把空彈夾彈出來,然後壓新的進去

至於SKS的彈倉是可以從下面打開的,打開之後剩餘的子彈就都漏下來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和M1加蘭德一樣的辦法..就是蠢了一點.


瘋狗的輕武


二戰中士兵打仗必備的一樣東西?不是槍也不是刀,答案你很難想到,這個東西就是步槍用的彈夾。彈夾基本上是二戰大部分栓動步槍的標配,比如因為絕地求生的火起來的Kar98k,就是使用了彈夾來裝填子彈,具體一點來說,是使用了橋夾,橋夾看上去很像一條帶溝槽的金屬片,溝槽能夠卡住子彈的低緣,裝彈時將全部子彈壓入便可將橋夾從槍上取回。

二戰時期的栓動步槍因為設計的不同,使用橋夾的方式也不同,如Kar98k能夠用橋夾一次將五發固定式彈倉填滿,恩菲爾德步槍的10發子彈要分兩次填裝。如果在彈倉子彈沒有打完就使用橋夾,那麼只能將橋夾上的一部分子彈推入並填滿彈倉,剩下的子彈則會繼續留在橋夾上。

美軍在二戰時裝備的M1加蘭德步槍則是另一種形式的彈夾,也是由金屬製成,但是會有延伸出的部分包住子彈的彈殼,這種彈夾被稱為漏夾,而最早的彈夾就是漏夾樣式的。

與橋夾不同,漏夾會與子彈一起裝入彈倉之中,因此漏夾式裝填的步槍在打空子彈後要將漏夾取出才能裝入另一個滿漏夾,使用漏夾的步槍在子彈打空後會彈夾會自動落下或彈出,因此漏夾式步槍只能將子彈全部打空後再換上一個新的彈夾。另外,在彈倉中沒有漏夾的情況下,射手無法將單顆子彈裝入彈倉中,如果彈倉裡有一個漏夾的話士兵就可以從上方填裝子彈了。

二戰後,固定式彈倉的彈容量已經不能滿足愈發成熟的自動步槍了,且彈夾式裝填不夠快速靈活,加上子彈小口徑化的趨勢,彈匣式裝填開始逐漸成為步槍的主流,雖然兩種裝填方式的名稱只有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但是兩種裝填原理是完全不同的。


利刃軍事


當然可以,幾乎所有的槍支都可以在彈匣內槍彈沒有消耗完畢的時候更換彈匣。無論是步槍還是手槍或者是使用彈匣供彈機槍。

彈匣是供彈具的一種,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彈“匣”是盒狀的,和彈“夾”不同,彈夾是一個夾子。彈匣內部有一根彈簧和一個託彈板,能夠託著彈匣內的子彈往上擠,通過彈匣口部的兩個彎曲鐵片(抱彈口)固定住,允許槍機取彈上膛,但是不會讓子彈被彈簧擠飛出來。

別說是彈匣內子彈沒有打完的情況下取下彈匣了,即使開槍的時候彈匣從槍上掉下來也沒有關係,只不過槍支會停射,因為沒有子彈了。比如英國的L85A1步槍,因為彈匣設計的問題,在射擊時可能會出現彈匣固定不牢固,發生掉落的故障。如果不遇到其他故障,步槍也只是停射而已。

很多人可能覺得美國的M1加蘭德步槍在彈夾內子彈沒有打完的情況下時不能換新彈匣,這種看法是錯誤的。M1加蘭德採用了比較特別的供彈方式,漏夾供彈。八發子彈固定在一個金屬漏夾上,槍彈隨著漏夾一起塞進步槍的彈倉中。在子彈還沒打完的時候,可以把槍機向後拉,用手固定住,然後用另一隻手按壓機匣內部的小按鈕,就能彈出半滿的漏夾。雖然這種方法非常不方便,而且一個不小心,槍機就會復進夾到大拇指,所以專門有一個名詞叫“加蘭德拇指”,說的就是這個問題(加蘭德拇指在裝漏夾的時候也有可能發生)。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一般使用彈匣供彈的槍械想在子彈沒打完的情況下就換彈匣是一點毛病沒有的,可以明白告訴你,隨便換。不論是把子彈打光了,還是隻打一發,只要你想換,有時間換,那就可以愉快的換彈匣。不存在子彈沒打完就不能換彈匣的情況。


但是這種情況下換彈匣時,如果不再繼續進行射擊,那麼還需要驗槍把膛內的子彈退出來。防止事後出現走火事件。


我們都知道有些步槍是具備空倉掛機的功能,設計這個功能就是為了防止士兵在上戰場時,由於緊張害怕會忘記自己彈匣內到底有多少子彈,有時在快速交戰環境中,自己手中的槍剩下多少子彈,需要不需要更換彈匣,可能根本不顧不上,這就導致士兵會端著可能已經沒有子彈的槍械來作戰,一旦無彈很容易出現被對方幹掉的情況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步槍就設計了空倉掛機功能,比如81式步槍,當彈匣內的子彈打完後,彈匣內的託彈板會升起,把在槍械送彈口處一一個小掛機檔板推上去,正好把槍機給卡住,不讓其向前運動。這時即使把彈匣卸下來,槍機一樣還會把掛機檔板卡住,不讓槍機向前復進,這時裝上新彈匣後直接把槍機向後拉一下,讓掛機檔板掉下去,(掛機檔板是利用小彈簧收縮力量來歸位的)同時槍機在復進時會頂上一顆新子彈,實現上膛動作。


在槍械的使用中,熟練的士兵可能會根據自己點射的次數來判斷出自己的彈匣還剩下多少子彈,然後方便在把子彈打光前就換上新彈匣,這樣可以保持火力不間斷。因為子彈沒有打完,槍膛內都會有一發子彈,可以隨時擊發。一般的士兵沒練到家的還是老老實的用空倉掛機就可以了,也不要沒事就玩中途換彈匣的事,這樣到最後可能自己身上哪個彈匣裡有子彈都搞不清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