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殿堯 ‖ 朱德六“最”:在中國近現代革命中的經歷最全面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49年3月,上海三風書局出版的《朱德與紅軍》封面(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多年來,學界對朱德的研究,與其他領袖人物相比顯得薄弱。很多人對朱德不太瞭解,有人只知道“朱德的扁擔”,知道他德高望重,或說他顧全大局,再多就說不清楚了——

朱德研究是領袖群體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也是黨史、軍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但是,筆者有個感覺,多年來,學界以及媒體對朱德的研究與宣傳,同其他領袖人物比較起來,顯得有些弱,或者說不那麼熱。究其原因之一,是人們對朱德不很瞭解。因為朱德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期內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他的歷史作用、歷史功績被有意無意地掩蓋或淡化或抹殺了;在製造個人崇拜的“左”的年代,“左”的黨史總要突出宣傳一個人,而朱德個人的特點又是謙虛謹慎,從內心願意把一切歸功於黨和人民。所以,朱德給不大瞭解歷史的人的印象往往是模糊的,有的人只知道“朱德的扁擔”,知道他德高望重,或說他顧全大局,再多就說不清楚了。筆者以為,只有從幾個歷史視角的比較中找到朱德的生平特色,才能廓清朱德在中國革命中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功績,從而認識他的歷史地位。朱德的生平特色,可以用很多“最”來概括,本文列舉其中的6個。這是從特定的視角和論題上比較出來的“最”,是可以從時間或內容上量化、界定和類比的。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儀隴一個貧苦家庭。6歲時,長輩把送他到私塾讀書,先生給他改名為“朱玉階”(圖片來源:中國網)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青年朱德。朱德在順慶府(四川南充)新學堂讀了一年書,接受了現代教育。1908年春,朱玉階回到老家儀隴縣立高等小學堂任教(圖片來源:中國網)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在雲南昆明時的朱德。1909年1月下旬,23歲的朱玉階棄文從戎,他告別親人,改名朱德,從昆明報考雲南陸軍講武堂(圖片來源:中國網)

一、在中國近現代革命中的經歷最全面

在1946年朱德60壽辰時,中共中央致他的祝詞說:“你是中國人民六十年偉大奮鬥的化身”;周恩來的祝詞說:“你的革命歷史,已成為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里程碑”。為什麼朱德能得到如此高的歷史評價?因為只有朱德經歷了20世紀中國革命的全過程。他既經歷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又經歷了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並且不是一般的經歷、參加,而是一直站在歷史的潮頭、鬥爭的前列。上個世紀初,他在中國最早的兩所軍校之一的雲南陸軍講武堂,秘密加入同盟會,投入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動;在辛亥革命的雲南“重九起義”中,他是攻打總督衙門的前驅隊長。接著,他作為滇軍重要將領參加了護國戰爭、護法戰爭。他為尋找救國之路而遠赴歐洲,回國後即投入北伐戰爭。大革命失敗後,他參加領導南昌起義,經歷了10年土地革命戰爭全過程、8年抗日戰爭全過程和4年解放戰爭全過程。新中國成立後,朱德又作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26個春秋。因此,朱德堪稱“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里程碑”。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4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朱德60壽辰慶祝會(圖片來自網絡)

二、由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最典型

在黨的老一輩革命家中,許多人(如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等)都經歷過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轉變,而朱德在實現這個轉變中更具有典型意義。朱德曾是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忠勇戰士,但當他發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理想終成泡影時,他不惜拋棄高官厚祿(滇軍旅長,軍界名將,月薪兩千大洋)追求革命。他離開雲南時像逃亡一樣歷盡危難艱辛。他遠渡重洋,終於在德國見到張申府、周恩來,毫不猶豫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舊勢力裡已經是赫赫有名的高級將領,而在共產黨這裡僅僅是個新兵,還要揹著舊包袱甚至於一時不被理解信任,但他心甘情願“投降無產階級”,從頭開始。他的轉變比其他人的轉變更為艱難,更有標誌性意義,更能說明:為什麼舊的革命搞不下去了,為什麼五四之後先進的中國人、先進的知識分子都集合在中共的大旗之下。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朱德在柏林。1922年9月初,朱德從上海駛向歐洲(圖片來源:中國網)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朱德與孫炳文(站立者)在柏林合影。1922年,在周恩來介紹下,36歲的朱德作為秘密黨員在德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圖片來源:中國網)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朱德(前排右三)在哥廷根與四川籍中國留德學生的合影(圖片來源:中國網)

三、他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惟一的全軍總司令,在軍隊創建發展史上最有代表性

在人民軍隊創建、發展的各個關鍵時刻、重要時期,朱德都不僅親歷,而且作為主要領導者,他參加領導了標誌人民軍隊誕生的南昌起義並堅持到最後,帶領起義軍餘部發動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武裝起義——湘南暴動,首創了主力部隊、地方部隊和民眾武裝三結合的人民武裝體系;他率湘南起義部隊萬餘人同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井岡山,組建了第一支中國工農紅軍。他統領了紅一軍團的建立、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組成紅一方面軍;在長征中親歷了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四方面軍與紅二、紅六軍團(即組成紅二方面軍)的會師、紅軍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會師。抗戰後又親率改編為八路軍的3個師開赴華北前線,開闢敵後戰場。在黨的領袖群體和軍事將領中,只是朱德有這樣全面的經歷,因此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外媒體就稱朱德是“紅軍之父”。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26年時的朱德。在北伐戰爭後,八一起義前,朱德在南昌創辦了教育團(圖片來源:中國網)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27年,朱德在南昌起義時用的駁殼槍。朱德用自己堅定的信心、鋼鐵的意志,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種。1928年4月25日,井岡山會師後正式宣佈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圖片來源:中國網)

朱德歷任人民軍隊的最高軍事首長,是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是人民軍隊歷史上唯一的全軍總司令。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是第一任、第二任中革軍委主席,直到1936年底毛澤東接任。以後,他也長期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朱德(前排左三)、毛澤東(前排左二),與參加井岡山斗爭的部分同志在陝北合影,前排左五為何長工,後排左五為賀子珍(圖片來源:中國網)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擔任紅四軍軍長時的朱德(圖片來源:中國網)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30年8月,朱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圖片來源:中國網)

四、在長征中走的路最多

長征中走的路最多,說明朱德長征中經歷的坎坷曲折、艱難危險最多。二萬五千里長徵,他比毛澤東、周恩來等多走了一年時間,多走了一萬多里。他是3次過草地,3次過夾金山等四五座雪山,特別是在隆冬時節,他率領幾萬飢寒交迫的大軍翻越了比夾金山高得多、險得多的大雪山黨嶺山,在人類遷徙史上、戰爭史上絕無僅有。朱德在長征的統帥部中年齡最大,但只有他沒有要給每個高級領導人配備的擔架,而只要了兩匹馬,一匹馱文件,一匹常常是隨康克清在司令部隊伍後面收容傷病員。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35年5月,朱德和美國女記者海倫·福斯特·斯諾在延安時的合影(圖片來源:中國網)

五、新中國成立後向中央寫出的調研報告、建議最多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幾乎每年都有幾個月時間到各地視察,調查研究。在黨和國家領導人中,他視察的地區和部門最多。除了西藏、寧夏和尚未統一的臺灣,他走遍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他調研後及時向黨中央、毛澤東彙報情況、提出建議。寫出的調查報告、建議最多,且十分寶貴。比如:1953年在人們只關注搞工業化時提出要保護和發展手工業。1957年初他坐小飛機低空掠過海面登臨海南島,最早提出開發海南島。在大躍進刮共產風的狂熱中提出不能吃大鍋飯,要保留家庭和私有財產,要讓農民致富,等等。他的許多建議,至今看來也是十分寶貴的。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開國大典上舉行閱兵式。朱德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圖片來源:中國網)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57年1月,朱德在海南島視察墾殖場,最早提出要開發海南島(圖片來源:中國網)

六、最早明確提出“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

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對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表現在毛、劉、周、朱等的著作與講話中,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思想概念的是朱德。1965年12月,朱德指出:“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過去我們是學蘇聯的經驗,現在我們要“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朱德提出的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包括這樣一些基本觀點:搞社會主義建設,既要向外國學習,但又不能一切都照抄照搬;搞社會主義建設不能“夜郎自大”和“閉關自守”,要搞好“內外交流”;應當讓農民致富,群眾生活越富越好,等等。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60年3月9日,朱德在老家四川儀隴縣馬鞍公社琳琅大隊看望社員(圖片來源:中國網)

吴殿尧 ‖ 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

1964年,周恩來訪蘇歸來,毛澤東、朱德等人去首都機場迎接(圖片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