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獲得新的發展要素, 就要實施‘蛙跳’式招商策略”

<table> “要獲得新的發展要素,  就要實施‘蛙跳’式招商策略”

南方城市智庫專家團調研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工業互聯網中心。黃舒旻 攝

/<table>

作為廣州東部最具產業活力的區域之一,增城如何由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面對越發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政府如何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做好企業服務,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升運行效率?近半個月來,南方日報聯合廣東高成長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共同調研增城區內20多家企業及相關部門。調研組深入生產運行的第一現場,對話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實踐者、參與者,發現區域智造的品質力量、車間裡的生產變革乃至面向全球頂級客戶的創新迭代。

3月28日,增城區邀請來自高校、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等領域的專家一行深入增城區開展經濟高質量發展觀察行活動,先後實地調研了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僑夢苑”、超視堺8K項目基地、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1978文化創意產業園、廣州前海人壽醫院等項目,並於當天下午與增城區相關負責人座談,發現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的增城發展機遇。

南方日報記者 柳時強 周甫琦 黃舒旻 策劃統籌:陳邦明 朱偉良

打造綜合賦能營商環境2.0版本

“增城是廣州最年輕的市轄區,擁有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僑夢苑’等兩大國家級創新創業平臺,正致力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宜業宜居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健康生態城。”增城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調研活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內的增城優勢,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邁向價值鏈高端,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區域樣本。

座談會上,南方日報南方城市智庫專家組成員、廣東省高成長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廣東金融學院客座教授李曉佳彙報了由南方日報聯合廣東高成長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團隊牽頭起草的《大灣區視野下增城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成效、機遇與路徑》初步成果。

李曉佳表示,本次調研著重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後,增城所面臨高質量發展的機遇,並從時間、空間等維度進行分析。他認為,從產業演變的角度上,珠三角過去發展主要依賴於分散型的自發經濟,中心城市不突出。“在新的發展環境下,增城有機會擺脫單打獨鬥的模式,要獲得新的發展要素,就要實施‘蛙跳’式產業招商策略,跳出接壤區域,直達大灣區的極點乃至全球重要城市。”

李曉佳提出了增城高質量發展的六個“高”目標,即制定高起點城市規劃,塑造高容量發展空間,建設高水平產業體系,堅持高標準招商選資,配套高品質都市服務,打造高版本營商環境。“增城打造營商環境,可以通過政府服務賦能、政府扶持賦能、金融資本賦能、企業服務賦能,從傳統強調高效便捷的營銷環境1.0版本進一步升級為強調綜合賦能的營商環境2.0版本。”他建議。

把握城市發展機遇打好優勢牌

“我對增城有著很深厚的感情。”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導,廣州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顧問總規劃師袁奇峰說,自己曾參與增城三大主體功能區的規劃。“北部地區作為生態產業圈,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為增城留下了發展空間。而中部和南部分別作為都市生活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圈。”袁奇峰表示,千億級的產業正在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崛起,令人震撼。

規劃需要遵循城市發展規律,政府的決策也需要把握城市發展機遇。他認為,廣州東部是廣州經濟增量最大的區域,因此增城在現在的發展格局下,機會是非常大的,“我們還是要有定力,認真研究和把握,不斷謀劃,最後形成部署,打好增城發展的優勢牌。”

“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充滿信心。”曾耗時三天三夜,從北京開車到廣州,一路所見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新氣象,讓香港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肖耿對經濟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他希望地方政府能加強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全方位對接,特別是在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優化營商環境等環節要加強。此外,他強調,珠三角在生活方式、營商模式、政府管理、公共服務方面,要全方位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對於增城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執行總監、研究員吳維海表示,從戰略上來說,增城要重點發展成為休閒城市、創新城市、僑鄉城市和汽車城市。“在定位上,可以把生態、文化、康養產業進一步展開,進行產業間的互聯互動,增加與國際合作。”他談道,同時要更注重跨區的融合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不斷推動產業鏈的延伸和價值鏈的優化。

產業需圍繞品質生活和服務功能來選擇

“廣州的產業成長是市場化的結果,增城發展擁有很好的機遇,增城毫無疑問是廣州東部的門戶、樞紐;另外,增城地處縫合兩大產業帶中心位置,連接東部電子信息產業帶和廣佛新興製造業產業帶。”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廣東省生產力學會副會長尹濤對增城在產業方面的佈局表示讚賞。在他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實際是啞鈴型結構,以港深和廣佛為兩個支點,而增城恰好處於其中的重要節點。尹濤說,增城地區產業結構與廣州其他地區有所不同,這裡民營經濟發展基礎良好。

“其發展定位不僅是要打造優質生活圈、健康生態城,還需要提高對產業的定位。”

尹濤認為,廣州東部產業發展有兩個共性問題,一是高端商貿業不足,二是相關產業配套的公共服務業也有所缺失。“選擇哪些產業應該由市場決定,增城的市場就是要圍繞品質生活與高端產業的服務功能來選擇。廣州向東部延伸,增城毫無疑問是橋頭堡。”他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不斷完善,大灣區將形成一個閉環,增城崛起成為東部樞紐與東部門戶,是近年來城市發展的一個成果。

“後發優勢對於增城來說就是發展的潛力。”中山大學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金融系主任楊子暉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在制度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尤其是給有潛力的科技創新中小企業“雪中送炭”的政策。在他看來,好的項目更需要推廣,當地政府應該更好地服務優質企業。

尤其是近年來,增城正在佈局打造千億級的金融科技產業。“金融科技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但同樣有可能領先我們當前的認知和監管。”楊子暉說,政府應該在支持產業發展的同時做好制度上的保障,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注入活力。

■專家觀點

增城打造營商環境,應從傳統強調高效便捷的營銷環境1.0版本進一步升級為強調綜合賦能的營商環境2.0版本。

——廣東省高成長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廣東金融學院客座教授李曉佳

廣州東部是廣州經濟增量最大的區域,增城要有定力,認真研究和把握,不斷謀劃,最後形成部署,打好增城發展好牌。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導,廣州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顧問總規劃師袁奇峰

地方政府要加強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全方位對接,特別是在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優化營商環境等環節要加強。

——香港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肖耿

金融科技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但同樣有可能領先我們當前的認知和監管。政府應該在支持產業發展的同時做好制度上的保障,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注入活力。

——中山大學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金融系主任楊子暉

從戰略上來說,增城要重點發展成為休閒城市、創新城市、僑鄉城市和汽車城市。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執行總監、研究員吳維海

高端商貿業不足和相關產業配套的公共服務業有所缺失是廣州東部產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增城的產業要圍繞品質生活與高端產業的服務功能來選擇。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廣東省生產力學會副會長尹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