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玉米,每畝播種多少株最好?為什麼?

農友君


當前的玉米品種類型,所謂的“高密品種 ”絕大多數是炒作,或者說【大多數“所謂的耐密品種”存在巨大缺陷】,真正的耐密又綜合抗性好的品種,至少要在5年之後才有可能出現。

例如:當前所謂的耐密型“鄭單958”,經過河南鶴壁農科院程相文研究員的親自實驗,其密度4000株產量為頂峰【但是,也就比3000株增產100公斤而已】!——換一句話說,就連所謂的“耐密品種”,每畝增加1000株的產量也就是【相當於每株增加2兩產量而已!請注意,這是要相當於3倍以上的整體玉米棒子要縮小為代價的】!——而且,隨著密度的增加,抗病能力變差,抗倒能力表差,全田整體的玉米棒子變小【因為增加20%的植株,就要讓全田玉米棒子少吸收20%的肥水,玉米棒子必然全部縮小】。

因此,

第一,建議大家對於當前普通的玉米品種,保持的4000株左右為適宜。

第二,個別類型的“特小穗品種”如迪卡517則必須保持在6000株左右【因為,山東玉米產業體系試驗,迪卡517畝密度5500株會低於正常玉米的產量,主要是穗子太小決定的】。

第三,當前市場上,抗性特別好的鳳毛麟角的“特大穗品種”,一般畝密度3500株左右為適宜【因為,這樣的玉米穗子一般18——24行,最多26行籽粒】,比如“十星三號”、“十星七號”和“八強十號”等,最大玉米穗可以出幹籽粒0.5斤——0.72斤,所以說,適當稀植會【更加安全,更加高產】。


十星科技


玉米做為四大主糧之一,產量居首,用途也比較廣泛,其品種繁多,習性特徵各有千秋,如:有青食玉米,(甜粘玉米,有白粘玉和黃粘玉,)青儲玉米,和飼料玉米。其株型:有葉片收斂上舉和葉片平展之分,株高:有高稈和矮稈。穗型:有桶型,錐形。粒形:有硬粒形,半馬齒,和馬齒形。其中包括膠質含量高的玉米,半膠半粉玉米,和粉質玉米。其產量也是根據該品種所種植區域地力水肥條件以及栽培管理水平來決定的。同時呢也要根據不同品種生長生育習性與特徵來合理調整種植密度。以此保證玉米豐年,豐產,創高產。

用句老話講,苗好八成年。那麼如題所問,種植育米每畝播種多少株最好?為什麼?



我想呢,種植玉米每畝的株數是多少,對於在生產第一線的農戶來說都不會陌生。但是,往往在實際生產中,種植戶都沒有按照所種植玉米品種的栽培要求去播種作業。由其是平原區域的種植戶採用的基本上都是機械化精量播種方式,定量,定距。無論什麼品種基本上都是一個模式,密植。不間苗,不定苗。什麼類型的品種該密植,什麼品種該稀植基本上沒有概念區分。

下面我以多年的種植經驗淺析與粉絲和廣大的玉米種植戶們分享一下。



株型收斂葉片上舉中小穗型玉米品種,穗型,桶型或錐形,穗長22~23CM,半膠半粉的半馬齒型包尖性好的玉米品種,及硬粒形膠質含量高的玉米品種可適當密植,以行距0.66m為例,株距為:0.75寸,(25CM左右)畝保苗株數為:4000株,公頃保苗60000株。或0.9寸,(29.97CM左右)畝保苗株數為:3333株,公頃保苗49995株。玉米種植株距不是死規定,我們可根據地力等相關條件適宜合理密植。

株型收斂葉片上舉玉米品種,由於自身的生長特點,有明顯的密植優勢就是受光態勢好,抗病性強。膠質含量高的硬粒形玉米,熟期早,灌漿快,後期脫水有明顯優勢。

矮稈株型收斂葉片上舉玉米品種適宜密植,種植密度為:以行距,0.66CM為例,最適宜株距為,0.75寸(25CM左右)畝保苗為:4000株,公頃保苗為:60000株,矮稈玉米品種,產量高抗性強,光效高,田間密閉性小,密植通風透光又抗倒伏。最具密植優勢。適宜精量播種,機械化收割。所以很受廣大玉米種植戶的喜愛。




黃土沙溜山坡地,種植同樣玉米品種就相對要稀植,無論是高稈,矮稈,大穗,中穗型玉米品種。都應該適當稀植。增加底肥施用量。種植密度為:以行距0.66CM為例,株距為:0.9~1.0寸(29.97~33.3CM左右)畝保苗為:3333~3033株,公頃保苗為:49995~45495株。黃土地,沙溜地,山坡地,1.是肥力低,有機質含量少,2.不耐旱,保水保肥性差,種植群體密度過大,會因肥水供應不足導致,穗小,籽粒淺,百粒重下降。最終影響產量。所以因地制宜適當調整種植密度,還是有增產潛力可挖的。

大穗型,株型散,葉片平展包尖性差田間表現密閉性強的玉米品種適宜稀植。種植密度為:以行距為,0.66CM為例,株距為:0.9~1.0寸(29.97~33.3CM左右)畝保苗為:3333~3033株,公頃保苗為:49995~45495株。大穗型玉米,優點,穗型大,籽粒多,具備高產潛力,缺點,抗旱性差,遇乾旱年景,易出現禿尖現象,後期脫水相對較慢,再由於自身株型等特點,密植也會導致田間密閉,光效差,不通風。遇雨水多風大的年景也極易倒伏,導致減產減收。

種植玉米每畝多少株最好?為什麼?如果您有不同觀點,不妨一起探討交流。

以上觀點不足之處敬請見諒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關注謝謝。


神農35


本人做過多年的玉米品種試驗和栽培試驗,密度都是重點關注的項目。給大家說點有關玉米種植密度的“乾貨”。



玉米密度實驗是玉米品種上市之前必做的試驗。通過試驗,很容易畫出一個曲線,找到最佳密度。關於這個最佳密度,我的經驗是“看大不看小”。什麼叫看大不看小呢?如果說一個品種的推薦密度為4200株/畝,那麼你只要不低於3800株,不高於4400株,就都不會造成減產。這3800到4200之間是一個密度“非敏感區”,在非敏感區範圍內,產量都不相上下,所以千萬不要去糾結是4100株好還是4200株好。

種地有些變量無法準確預測和控制,如種子發芽率,播種後降雨情況,地下害蟲對出苗率的影響等。那在播種的時候,對一個已知最佳密度的品種,是寧可密一點,還是寧可稀一點?這要看品種的抗倒伏性如何。如果品種是高抗倒伏的,則超過了推薦密度也沒關係。如果品種有倒伏風險,就寧可稀一點。一旦因為某種原因沒有達到最佳密度會有一些減產,但減產的幅度很小;但如果一不小心密度大了,遇上天氣不利,如雨大風大,造成倒伏,產量的損失是非常大的。

先玉335就是一個對密度反應敏感的品種,一旦超過3500株,倒伏的幾率就明顯增加。所以先鋒公司在推廣先玉335的時候,提倡用機器播種,並且把機器的播種盤固定下來,使你無法播得過密。這也是先玉335雖然是個容易倒伏的品種,但仍然推廣面積很大的一個訣竅。


種田博士後


以筆者多年經驗,玉米播種4000株/畝最佳,即等行距60釐米,株距25釐米。

包括耐密性極佳的鄭單958在內,密度過大會通風不好,直接導致授粉不良禿尖、缺粒,甚至空杆,還會造成抗倒性降低,病害嚴重。

我們種植農作物能否豐產,除了自己精心管理外,還要看氣候是否作美,而適當降低密度,是對抗異常氣候的強大法寶。

每畝種4000株與5000或6000株比,產量會降低嗎?不會!密度降低,會大大提升玉米結穗率和果穗單重。現在很多玉米品種單穗出籽都在4兩和半斤之間,每畝4000株,理論產量是1600-2000斤。





hebe喬峰


玉米種植,是密植一些好,還是稀植一點好呢?密了每畝該種多少,那稀了每畝又應種多少株呢?其實很難說個準確的數字,根據我們當地情況,一般每畝在4000苗左右為合適。

近年來, 有些農民想得到更高的產量,盲目地進行了密植播種,有很多適得其反,引發了很多不良後果,造成最後的減產。那麼到底玉米是密植好呢,還是稀一點好呢,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要根據地力情況,還要考慮到後期管理條件,也要根據種子特性予以分析,經過實驗才能確定,這裡面既有科學也要聯繫自身條件,合理控制每畝的株數很重要。

如果土地肥沃,水利條件能達到遇旱就可澆灌,種子屬密植品種,(這個也很重要,袋裝種子要看說明)每畝可播4000株偏上,單株玉米大棒,數量多了就高產。那麼如果土地貧瘠,水利條件有限,就要適當地稀植,選用稀植大穗的品種,每畝就要在4000株以下,邊坡地區要更稀一點為好。如果象我們這裡有部分屬鹽\b鹼地,種的就要晚一點,不光要選用一些早熟品種,還要適當稀植一點,並且實行地膜覆蓋種植技術。據老農們多年的實踐,一般北方配製的種子,象吉林,遼寧等,在我們地區就可完全成熟,象南一點的地方配製的種子到了北方種植,成熟期就相對晚點。

種地也是一門科學,理論聯繫實際很重要,農民多年種地也在不斷積累經驗,什麼東西也沒有絕對。玉米種植也一樣,稀了好還是密植了好也是有很多的因素決定,我們只有根據當地各方面條件考慮。我還是提倡每畝在4000株左右,當然是稀是密由自已決定。


李增喜3


當前,99%的玉米品種,都是適當稀植更加安全,也更加高產。建議搜索《“七論”玉米降密度,穩定高產是正道》一文仔細讀讀。



北方農村網


種植玉米,每畝播種多少株最好,為什麼?

拿東北來說都是大畝,10畝地為一晌,南方小畝,15畝為一晌。科學種田,合理密植。東北的大畝一班每畝地保苗在5500株/6500株之間。南方小畝每畝保苗在3500/4500株之間。地力差的地塊要稀點,地力好的地塊要密點,因地制宜。

現在的玉米品種是五花八門,還得看看你種的玉米品種是耐稀植,還是耐密植的品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