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攜帶的泥沙是否會填平渤海?

憧靈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中國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黃河干流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常言說:“黃河鬥水,泥居其七”,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誇張,但黃河每年向渤海輸送十六億噸泥沙卻是不爭的事實。十六億噸是個什麼概念呢?打個比方來說吧,如果用這些泥沙蓋一條寬高各一米的牆的話,可以繞赤道27圈;如果用載重50噸的卡車來裝的話,需要同時動用3200萬輛。而渤海是一片半封閉的內海,水淺浪低,以黃河這樣的效率來填埋的話,渤海會被填平嗎?

如果對比一下描繪秦朝時期的地圖的話,我們不難發現那個時候的渤海面積顯然比現在的大得多,這起碼說明一點,渤海的確在變小。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千年裡,渤海海岸線多數時候在以每年三公里的速度向後撤,我們今天的東營市和天津新區在那個時期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如果這樣的勢頭不加遏制,那麼在不遠的將來,渤海被填平也並非不可能。

也許詳細追究數字的話,很多人會產生疑問,既然渤海海岸線過去以每年三公里的速度後撤,兩千年的時間裡怕是渤海早就消失了。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慶幸於渤海自身的作用,同時也不得不對人們的過度開發扼腕痛惜。渤海是一個淺海,平均水深只有二十米,本來是承受不了黃河日復一日的填埋的,但好就好在渤海海底也在下沉。似乎冥冥中是為了抵消黃河帶來的影響,總之渤海海底的下沉給自己贏得了一絲喘息。

而另一個不利的因素就是人類了,從春秋到現在,渤海是在減小,但前期與後期減小的幅度是不一樣的。在唐宋以前,人口密度不大,受制於條件和技術,老百姓對土地的開墾力度十分有限。那個時候的黃土高坡與現在的模樣可是天壤之別,儘管也存在著水土流失的現象,但茂密的植被盡一切可能在阻擋著黃河水對高原的沖刷。唐宋之後,人口激增,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進一步加大,土地被開墾,植被遭破壞,河水沖刷過後,黃土高原像被刀劃過一樣到處都是溝溝壑壑。

在各方作用之下,黃河攜帶泥沙的量越來越超過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最終也使得渤海成為今天這個樣子。如果照此下去,渤海一定會被填平,而到那個時候千萬不要以為土地面積增加了,這就是什麼好事。渤海的消失會直接導致中國北部的乾旱進一步加劇,而整個氣候與生態的改變也必將導致一系列難以預料的災難。


地圖帝


黃河會不會填滿渤海?

我們看到了黃河不斷的每時每刻的流著,會不會填滿渤海呢?

你提出這個問題非常的正確,會的,會填滿渤海灣。

我們中國的陸地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撞的結果,它的造山運動至今沒有停止下來,汶川大地震就是地質變化的具體體現。

我們今天看到的黃土高原,和戈壁沙漠,原來都是廣闊無垠的湖泊,這是青藏高原雪山溶水,造就的河流填滿陸地的窪地造就的。地型的抬高造就了黃土高原,這是黃河不斷的改道而形成的。

我們聯想中國的沙漠地帶,無垠的沙漠也是曾經的河流和湖泊。今天地型抬高了,泥土帶走了,只剩下沙漠。

羅布泊在不遠的昨天還是魚貝的家園,今天卻成了生命的禁區。

滄海桑田的變化,使人類望塵莫及。

今天的華北平原就是黃河流沙造成的。江蘇省的大部分也是黃河,長江造成的。

黃河在不斷的流淌,喜馬拉雅山終年的冰雪溶化,長江,黃河,雨季的大洪水沖積下來無數量級的泥沙,將造就崇明島,還有東海的淺灘,慢慢的的變成為陸地,這是大自然必然的造化,不可阻擋。

我們今天的中國大陸,巳經不是遠古時代的中國大陸,而是不斷的向東擴展,無限的擴展下去。


寶樹白石34222787


這個顯然不可能。

從外行的角度來看,華夏民族在這裡生活了幾千年,在歷史書上也沒有看見渤海灣從出現到消失。

從內行的角度分析,黃河一路從黃土高原下來,大量的泥沙大部分都在經過鄭州之後的地區沉積了,從而形成了危險的地上河。黃河入海口也有一定量的泥沙入海,但是,在渤海灣的海底可是有洋流存在的,並非一片死水,這也就行成了一個較為平衡的循環,流入渤海的泥沙會被洋流搬運帶走,從而使得泥沙不可能大量的沉積在渤海灣並且將其填平。

所以(* ̄m ̄),別想這麼容易在這填海造地了。


Susuniu


按照現在黃河每年的泥沙流量渤海兩千多年後貌似就完全消失了。

但兩千年的過程中又有誰能知道這期間會不會有別的因素影響呢?所以我覺得填平渤海這個說法可以忽略不計


優品分享


這是無聊的話語,幾千年本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到今不停,那麼多的泥沙沉於河底淤於河灘,一部餘土衝入東海,啥時會填平呢。悟空你說呢?


園丁211140229


沒事,不早都說了嘛!兩級的冰都化掉了,海平面還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