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寶寶說話是不是正常?寶寶的語言發育會遲緩嗎?

愛情小精靈


語言發育遲緩有以下幾種表現:

說話晚

開口說話晚是語言發育遲緩的主要表現之一,然而什麼時候開口說話才算晚卻沒有一定的界線,正常孩子一般在1歲以內就開始模仿發聲了,1歲半以內基本都能叫稱呼並會說簡單的短語了,但這也要看實際的語言環境,如果寶寶的語言發育沒有其他疾病或損傷的影響,但語言環境有一定的缺失,也可能造成說話晚,所以有的孩子會在上了幼兒園之後突然語言發育突然產生明顯的進步,當然有時候也可能因為語言問題在幼兒園中受到排斥而產生心理影響,進一步影響語言發育。而如果寶寶的語言發育受到了其他疾病或損傷的影響,一般都需要外界的干預,否則語言問題可能會持續下去。因此多晚才算晚,要看具體的情況,兒童自身的情況、語言環境的情況等等,根據這些情況對兒童的語言發育做進一步的分析。

但特別明顯的發育遲緩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比如四五歲還不說話或只能叫稱呼。

語言認知能力差。

什麼是語言認知能力,其實主要就是能不能聽懂,當然聽懂首先是聽,如果聽力有問題,就可能會對聽懂造成障礙,對於正常的孩子來說,其實聽懂的過程就是解讀母語的過程,我們剛一出生一般都是聽不懂語言的,因為大腦發育還處於初級階段,還不足以解讀語音信息,其實一般情況下在六個月之後孩子剛開始模仿發音時,一般並不理解語音所承載的意義,但發育中的大腦已發現了語音和其他聲音的不同,並對其產生興趣,從而開始模仿發音,而要真正解讀出語音所承載的語義,還有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實際上發音本身也會對大腦的發育有促進作用,而語言環境則尤為重要,無論是開始模仿發音之前還是之後,大腦語音的過程需要大量的信息的輸入,所以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無疑會對解讀(聽懂)母語產生很大的障礙。

理解和表達能力差。

除了遲遲不開口說話,理解和表達能力差也是語言發育遲緩可能表現出來的情況,還是先拿正常兒童的平均發育情況做比較,一般正常兒童在很早的時候有能把稱呼和對應的人聯繫起來,2歲以前就開始知道每種事物都有名字,並開始發問,2歲以後開始有基本的語法意識,漸漸能使用長句了,基本到了3歲理解和表達能力已能滿足最基本的溝通了。如果到了三歲很多基礎簡單的語句還無法理解,或不能表達基本的需求,家長就應該引起重視了。因為造成理解和表達能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某些腦疾病或損傷,某些發育過程中的疾病或異常,智力缺陷,認知性疾病等等,當然語言環境的異常同樣可能造成這種情況。其實無論哪種情況都不能忽視。

發音的問題

準確的發音源於完善的發音器官的肌肉功能,正常兒童發音也是從不準到準確的,一般3歲左右的兒童在發音上可以達到基本準確,5歲左右就能和常人沒什麼區別了,發音從不準到準確的過程,也是舌顎咽等發音器官肌肉功能完善的過程,這需要長時間的練習,發音動作可以說比其他精細動作更精細,更難掌握,如果開口說話晚,理解和表達能力差,發音器官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都得不到足夠的練習,自然很難得到準確的發音,另外,如果四五歲以後還一直髮不準,並且產生了心理問題,就很難改正了,工作中常遇到因為小時候語言發育遲緩到了十多歲發音還有明顯障礙的孩子。

語言遲緩的表現大體就可以分為上面幾種,造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上面也提到了,再總結一下,大體可以分為發育中的疾病或異常,身體一直存在的疾病或損傷,語言環境因素這幾個原因,特別是有些疾病並不容易被發現,其他因素也不能忽視。

判斷寶寶是否發育正常,需要父母提前預防觀察

0-3歲的寶寶,需要家長在寶寶發育過程中,從日常行為習慣觀察的重點有: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如智力﹑身高﹑體重﹑第二性徵等,以及運動差異,語言差異,心理差異等特點。如發現和同齡同性別孩子較大差異時,及時並定期帶孩子到正規渠道,尋求幫助。普遍認為,兒童發育遲緩的根本原因是由神經遞質分泌失衡所致,遺傳、孕產、營養和環境因素都可能誘發或加劇症狀。

兒童的發育遲緩是個很複雜的難題,有些因為預防不及時,或推遲干預,導致了孩子錯過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改變的機會,而影響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