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誰?

平凡的帝企鵝


從古至今,中國的作家數百上千,最喜歡的也有十幾位;但限於篇幅,我也只能擇其要者,餘皆“忍痛割愛”。

莊周:《莊子》縱橫捭闔,汪洋恣肆;讀後令人神清氣爽,百惑盡除。可以這樣說,莊子是唯一用大自然的思維來寫作的人!他的哲學思想,至今仍舊是泰山北斗,引領後人!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練而無贅言,神話曲折離奇,引人入勝。誌異數百,卻不重複,真令人感嘆。

羅貫中:《三國演義》鴻篇鉅製,但卻有條不紊,娓娓道來,毫無顧此失彼之破綻。可以說,《三國演義》是中國封建社會興替變化的一個縮影。另外,此書文學價值極高,有志於文學創作者,不可不讀。

艾青:《詩論》所表達的觀點,對我們文學青年大有裨益——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它是我寫作時的一盞指路明燈!


乒乓球804


當然是毛澤東了。毛澤東的文章照亮人間,解放人類,四大名著黯然失色:

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篇文章是多麼有氣慨!讓一切感覺人生迷茫的人頓時充滿力量,找到人生希望!這是一種穿透厚重歷史的戰略眼光,充滿偉大氣魄,點亮未來。毛澤東莊嚴告訴人類,只有人民才是推動社會歷史進步的決定性力量。

2、《農村包圍城市》

人類發展在空間上總是有圍牆,這是統治者的最大弱點,他們總想把自己的財富圍在城市裡與人民隔絕,這其實是自掘墳墓。農村包圍城市就是要打破這道圍牆,打土豪,分田地,從而孤立瓦解城市,這是人類至高無上的人民生存與發展的空間戰!

3、《論持久戰》

要說論意志力,中國人的意志最持久!毛澤東精通打仗就是打時間,從長遠角度考慮,滴水石穿,任何障礙物都可以被愚公精神搬走。於是運動戰,游擊戰都是在時間上尋找最佳戰機,一次次摧毀敵人的意志,勝利終將屬於人民。


全息領導力


從他的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我們認識了一個名叫路遙的作家。這是一個普通的名字,但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當鮮花與掌聲將他推向事業的巔峰,他的生命卻戛然而止。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充滿艱辛與無奈,又洋溢著不屈與堅韌。被陳忠實評價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正是路遙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作品激勵著一代代青年奮發圖強、自強不息。路遙以他執著的追求精神和誠實的勞動態度留給這世界昂揚的精神和美麗的心靈。他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燈塔是方向,引領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走向充滿希望的明天。



西域之子cyj


最喜歡的現代中國作家是魯迅和沈從文。

我曾經說過,魯迅和沈從文筆下的中國人加起來,才是全面的中國人——魯迅看見中國人全部的惡,沈從文看見中國人全部的善。

魯迅筆下的小市民,醜陋兇惡,連用生命拯救他們的革命者的人血饅頭都吃;沈從文筆下的鄉下人,淳樸善良,正如埃茲拉·龐德先生所言,具有“基於審美的道德”,他們的人性之美,令人心醉。

魯迅和沈從文都是敏銳深刻的,對於善和惡。

魯迅和沈從文的文筆又都是最美的。

一個是格言似的精美,一個是詩歌似的優美。

他們又都與諾貝爾文學獎有關涉。

一個謝絕提名,一個在將要得到的時候去世。

中國人的醜陋,需要魯迅那樣的作家;中國人的美好,需要沈從文那樣的作家。

不僅要批判,不僅要歌頌,還需要一流的文筆。

現在一些作家非常優秀,非常深刻,例如莫言,例如餘華,例如閻連科,但愚以為還不能和魯迅、沈從文比肩。

莫言、餘華、閻連科成功地將中國故事用先鋒的手法講出,但魯迅、沈從文的文學手法不但在當時是先鋒的,放在現在也不落伍。

魯迅甚至在他那個後現代主義尚未命名的時代就無師自通地創造性地優秀地使用了今天才時髦起來的後現代手法,不信,請看他晚年的短篇小說集《故事新編》。沈從文的寫實手法則到後現代的今天還散發著清新的芬芳,彷彿帶露的樹枝與花瓣,雖然歌頌,但類似新新聞主義似的客觀。

當然,莫言、餘華、閻連科在那場文化、文學大破壞之後,如此迅速地寫出那樣具有世界水平的作品,也令人肅然起敬。




大悔憶智冰


電影版《人生》劉巧珍


電視劇版《人生》劉巧珍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人物——田潤葉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人物——賀秀蓮

最喜歡的現代作家是路遙先生。<strong>

喜歡路遙,不僅僅是因為先生的作品,更是因為先生的寫作態度。

一、路遙是始終行走在沙漠裡的作家

人們常說,作家寫作是一個人的沙漠苦旅。一些作家在他們成名前,一般可以噹噹沙漠苦行僧;但一旦功成名就後,很多作家便會躺在功勞簿上接受禮讚——接受各種邀請,登臺講課佈道,簽名售書、歪歪扭扭地題詞等等。風光間隙,一般會寫點不走心的小文刷一下存在感和敷衍一下各方盛情。

而路遙先生則不然。《人生》小說和同名電影取得巨大成功後,先生自嘲似地說,我也不拒絕鮮花和掌聲;但作為一個作家不能無休止地沉浸其中。需要有更好的作品回報給喜愛你的讀者;回報給歷史,並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代。為了一點點的成績就沾沾自喜,是微不足道的。偉大的作家要永不停息地勞動和創作。勞動,是一個稱職作家的義無反顧的唯一選擇。於是,路遙在《人生》之後,又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平凡的世界》這部大書裡,並且在沙漠裡一走就是6年!

(路遙在煤礦體驗生活)


二、路遙是用生命寫作的作家。

準備《平凡的世界》 素材時,先生翻看了《平凡的世界》所講述年代的十年報紙,光翻閱報紙,手指的毛細血管便被磨得清晰可見;為了寫好蘭香的大學生活,先生深入西北工業大學體驗校園生活,拿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建立大學生活材料袋;為了表現好孫少平到煤礦的工作和生活,先生又和普通煤礦工人一起下礦井,等等 。這些都是路遙作為一個認真負責任的作家對歷史和讀者的深喉交代,而為了這些深厚的交代,先生是拿性命在收集素材、體驗生活和創作勞動。

(路遙在煤礦體驗生活)

三、路遙是不刻意迎合所謂的文學新思潮的作家。

在路遙準備《平凡的世界》 時,各種文學潮流已經像洪水一樣漫過來。如魔幻現實主義、荒誕現實主義,等等。要不要刻意地跟風,模仿西方的文藝流派呢?經過一番思想鬥爭,路遙決定用現實主義來結構這部龐大的作品。事實證明,這一平實的手法,更容易被中國的廣大普通讀者所接受。

限於篇幅和時間,這裡只列出喜愛路遙先生的三點原因。請路遙迷們不吝賜教和補充。以文會友,真誠地希望在此能與更多的路遙迷相識,進而成為朋友!



<strong>

<strong>


老梅尋夢


就當代新寫實作家,我喜歡劉震雲,劉恆,蘇童,餘華,方方等作家的作品。

劉震雲的新兵連,一地雞毛,故鄉天下黃花,等文風幽默,風趣,冷色調敘述又不失溫情。

劉恆的代表作 伏羲伏羲,把人性的扭曲壓抑表現的冷靜到了極致。

蘇童的 河岸 寫一個民族的生存史,一個人的變遷史,在長篇小說具有史詩意義。餘華的活著,兄弟,方方的軟埋,都是這個時代的偉大作品。


司漢科


個人比較喜歡畢淑敏,感覺她心思比較細膩,她的文章也能夠讓人心靜下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真是一針清醒劑。

浮躁的時候,煩惱的時候,鑽到她的書裡保準心情好多了。

最近才讀了她的旅行書《藍色天堂》,她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原因分析的很透徹,她在文中寫了海洋氣候變化等地理知識,她原來是醫生,感覺她瞭解的知識特別全面,一個好的作家,博學多才,不簡單,可想而知,私底下啃了多少難啃的知識硬骨頭,挺佩服的。

也喜歡她的學生頭,簡單幹淨的服裝打扮,文如其人,裝如其人,看著就兩字“舒服”。

韓寒雖有些偏激,但他的雜文也反應了一定的社會現實,總得有人站在前頭說出來,社會有了更多聲音,社會才會進步更快,在爭論中擦出火花,產生光亮。

張小嫻,我個人也比較喜歡,她對情感問題分析得很透徹和老到,特智慧的女性,簡單的文字,卻能寫出一萬分的哲理,讀著耐人尋味,情感類寫作高手!

林清玄的文章,像一杯淡淡的清茶給人以醇香和回味,虛浮、洩氣、膨脹、虛榮的時候都可以來讀讀,慰藉心靈的良方。

每個人每個階段遇到的問題不同,有可能隨著年歲、閱歷、處境的不一樣,喜歡的作品類型和作者都會發生一定的改變。

總之,讀不同類名家的書會大有裨益,多讀,總會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好書中的精神食糧指引著我們前進的路。

越讀書,越明白!好書,是補品,滋養著我們不堪的受傷的受累的心,愛上好書,煩惱會少不少,讓我們內心越來越祥和、平靜、充盈!


靜定如常閱讀寫作


大學時代喜歡讀魯迅。先生的書讓我懂得了什麼叫深刻與悲憫。他刻劃國民劣根性是哀其不幸而又怒其不爭,他的文字是為中國寫的。或許有人說魯迅好罵人,這是對歷史的斷章取義,是時代的誤解。其實在先生生前,對魯迅的惡意批評,肆意謾罵,人身攻擊,威脅中傷比魯迅先生反擊的文字不知多了多少倍。在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他的好友郁達夫這樣寫到: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這話至今讀來依然震聾發饋,偉大如魯迅先生,是一個民族的光輝,至今依然有人詆譭,豈不令人嘆息嗎?

最近這幾年特別喜歡劉慈欣的小說。中國作家素來缺乏想象力,但劉慈欣是個例外。他的想象力天馬行空不足以形容,三體讀完以後感受到了閱讀文學許久以來都沒曾感受過的極度震撼,這也是我最近幾年唯一一部重複閱讀的長篇小說。

人生易老,文學永恆。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就是我們的人生。引用一首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詞來表達我此時的心境再合適不過了。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觀象齋主人


我最喜歡的中國作家包括:曹雪芹,魯迅,老舍,餘華,王安憶,範曉青,浩然,還有小林。

如果想弄懂中國家族家庭之複雜,人在如此中國式家中的人性張力和底線深到何處,非曹雪芹的《紅樓夢》莫屬。一百年後可能也沒有第二個紅樓夢出現,甚至永遠無法複製。

對國人乃至人類劣根性的剖析,對習慣的妥協,對壞性全體式忽略和馬虎,就這麼擱置,只有魯迅振臂呼之,揮匕首刺向那些壞。魯迅的文章是最犀利的,也是最鮮明地指出了大家式的忽略,他的偉大無有其他作家能及。中國應該再多幾個魯迅,但是沒有,沒看見。

老舍是最具有生活味兒的作家,不僅是京味兒,他是最能關注生活的。別人以生活為籃子,寫籃子裡的蘋果或梨子,老舍直接寫籃子,而且寫到極致。餘華一部《活著》便把中國人的心格擴大了,算小賬是人最靠低的習慣,喜歡比誰漏洞少,誰佔便宜多。可是一部小說,寫出了算小賬最黑色的幽默,最後活著的只是活著,那些吃虧佔便宜的七七八八是什麼?不會說話的老牛,永遠也無法告訴你。王安憶是最有才華的女作家,我曾經採訪過她,感覺其思想深刻,思維宏大,且謙虛優雅。

範小青可能是最低調的大作家,她早期的《褲襠巷風流記》,《赤腳醫生萬泉河》,以及最近出版的《滅籍記》都相當有底蘊。我也採訪過範小青,她是一位非常好的大姐,一位很純粹的作家。浩然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家,《豔陽天》,《金光大道》,《蒼生》都十分可讀。他的作品可能時代印記太重,但就文學味兒來說,浩然是一位非常好的作家,其筆魅力四射。

最不知名的是小林,他是位作家,但不知名,本不夠排列在此。但是題目是最喜歡的作家,而不是最知名的作家,於是我選擇小林沒毛病,我就是喜歡他,因為他就是我。

我為了實現兒時的作家夢換過幾十種職業,為寫長篇小說《賤業》,狠心囚禁自己一個月不出門。小林是最拼命的作家,雖然他在人群中還不知名,但是在我這從懂事起就知名了,我真的喜歡他。





撰稿人佐羅小說大說


我喜歡的作家有魯迅.老舍、賈平凹,還有我家鄉的作家賈大山。魯迅是上中學時就接觸的作家,後來找他的一些作品讀,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憂國憂民,憤世疾俗可見每部作品,投槍和匕首刺向黑暗,可謂民族脊樑。老舍從讀他的《駱駝祥子》開始,又讀茶館\\四世同堂等,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喜怒哀樂,讀起來有畫面感。賈平凹從他的`雞窩窪人家'開始接觸,後來一系列陝南風情.西安系列到近十幾年的高興高老莊秦腔等都有讀了,影響最大也最有爭議的“廢都”看了多遍,總覺得賈平凹的文筆優美,故事情節引人深入,可讀性強。我家鄉的作家賈大山以短篇小說見長,“取經”\\“花市”`“夢莊記事”“鼾聲”等品都是獲獎作品。可惜英年早逝,新時代領導人曾追憶,又使其轟動全國,既然領導人都懷念他,這個人的人品作品和在家鄉的口碑相當不錯。作品集一版再版,是個優秀短篇小說家,歷史上肯定有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