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也許一開始就不是草根的天下

1997年,傳奇的98版windows操作系統還沒有出爐,互聯網究竟為何物,所有人都不知道。彼時,計算機愛好者們,會活躍在一個自建的BBS網絡上,這個網絡的名字叫中國惠多網。

BBS網絡之下,會有各地區的分站點,這種站點有多簡陋呢,類似於這種。

互聯網創業,也許一開始就不是草根的天下

沒有圖像、沒有視頻,只能靠文字溝通。

就這種環境,計算機愛好者們玩得不亦悅乎,比如下面這個帖子。

互聯網創業,也許一開始就不是草根的天下

這個帖子是說 ,一個ID叫Bd7ix Ham的人在向人請教,他有兩臺電腦,該用什麼聯網比較合適?

有一個ID叫Pony Ma的人回覆說,才兩臺電腦,不需要用雙絞線。他有8臺電腦,建了個小型的實驗網絡,也就用同軸電纜。

8臺電腦和這些設備當時價值多少呢?5萬人民幣 。

1997年,深圳的房價均價是多少?大概是5470元/平米。

有人用了能在深圳買10個平方米的錢,搞了一套小型電腦網絡。

5萬人民幣,在1997年,對普通人家來說,絕對是一筆鉅款,而這位Pony Ma,卻出於興趣,在家搞著玩。

那麼Pony Ma到底是誰呢?

同樣是這個網上,有人贈送自己辦的關於軟件的報紙,這位叫Pony Ma的人給出了自己的名字和收信地址:

互聯網創業,也許一開始就不是草根的天下

是的,就是他,馬化騰。

而收件地址,是一家公司,叫做潤迅,在那家企業裡,小馬哥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主管。

Pony Ma投入這麼一大筆錢,搞了一個小型電腦網絡,是為了建一個BBS站點,業餘玩的,這個站點的名字叫做Pony Soft,通常簡稱「馬站」。

馬站創建的時候,惠多網在全國的站點不超過十個,活躍用戶不到100人。

1995年的時候,作為惠多網深圳站的站長,Pony Ma接待過一個惠多網的網友。這個網友當時是個無業青年,剛剛辭掉了在寧波電信局的鐵飯碗工作,到南方去找機會,這個無業青年的名字叫做丁磊,是惠多網的前100個用戶。

這位無業青年不久就找到了工作,是一家數據庫公司。但是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業餘的活動。他發現在互聯網比惠多網好玩得多,就開始在互聯網上架設BBS,同時敏銳的發現國外電子郵件系統的興起是一個機會。

於是丁磊拿出50萬積蓄,偷偷註冊了一個只有3個人的公司,和一個華南理工大學大二的學生,一起開發了中國第一個免費的中文電子郵件系統。後來,這個郵件系統第一單就賣了110萬,再以後的價格是10萬美金一套。

1997年,50萬人民幣,又是一筆鉅款。

這說明什麼呢?

1、即便如90年代的互聯網,草根創業,也需要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資金支持。我們現在動不動就想出去單幹的年輕人,是否有馬化騰和丁磊這樣要技術有技術,要資金又資金?

2、興趣是事業的開始,沒有興趣的支撐,馬站長不可能花費10個平方房子的金錢去建一個站點,丁磊不可能辭去電信局鐵飯碗的工作。

3、要有自己的作品,馬站就是Pony Ma的作品,電子郵件系統就是丁磊的作品。

這個作品的範圍可以很廣,也很有可能永遠做不大,都沒有關係,真正重要的,是在這個作品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培養了最初的商業直覺,熟悉整個商業到底是怎麼樣的,獲得最真實世界的洞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