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

西米168008538


俄羅斯的寒冬,可以說是在戰爭史上無解的存在。18世紀初期,瑞典和沙俄有過一次戰爭,當時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親自率軍攻打莫斯科。但不幸的是遇到了俄羅斯的冬天,軍隊因為嚴寒損失三分之一以上,這也導致了沙俄反攻,最終瑞典以失敗告終,瑞典國王被迫流浪。



有了瑞典人的教訓,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在進攻俄國時,仔細研究了瑞典人失敗的教訓。於是準備了充足的物資,準備在冬季來臨之前攻下俄國。但不幸的是,俄國人採取了迴避戰術,硬生生的把戰爭拖入了冬季,最終即便是拿破崙攻下了莫斯科也無濟於事,拿破崙也以失敗告終。

進入到近代之後,德國元首希特勒在海獅計劃受挫之後,選擇暫時放棄英國,轉而準備拿下蘇聯,並且為此制定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



一個錯誤的時間發動的錯誤戰爭

1940年7月底的時候,納粹德國的重要高層已經開始制定進攻蘇聯的計劃,直到12月的時候,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出臺。

巴巴羅薩計劃初步擬定德軍將於1941年5月進攻蘇聯,這樣德軍就能在蘇聯嚴冬來臨之前拿下蘇聯。但進入到1941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豬隊友意大利請求希特勒出兵援助攻打希臘。



原來意大利在1940年10月出兵50餘萬進攻希臘,結果第二年3月希臘以20餘萬兵力將意大利50餘萬軍隊圍困在了阿爾巴尼亞。無奈之下,墨索里尼厚著臉皮向德國求援。

希特勒為救意大利,於1941年4月6日派遣了德國第12集團軍進攻希臘。雖然在此期間,英國也有大量軍隊支援希臘,但德國還是在短短的24天之內,擊敗了希臘和英國的聯軍。

德國援助豬隊友意大利雖然取得勝利,但實際上這件事是一個策略上的失誤,導致了進攻蘇聯的計劃被推遲近兩個月。



1941年6月22日,德國550萬大軍,190個齊裝滿員的師,分三路進攻蘇聯。北方集團軍僅用兩個星期便深入蘇聯境內400多公里,徹底佔領波羅的海領域。南方集團軍和中央集團軍配合,在9月份殲滅蘇聯軍隊66萬人,生擒6萬餘名蘇聯軍官。

德國中央集團軍作為重點突擊集團,以閃電戰戰術快速推進,號稱鋼鐵洪流的裝甲部隊使得蘇聯防線迅速崩潰。同年9月德軍便佔領了烏克蘭基輔,並且準備集中兵力進攻莫斯科,



戰爭初期,蘇聯確實因為兵力不足,以及準備不充分被德軍打的兵敗如山倒。但經歷了過多的失敗之後,蘇聯人很快意識到了冬天即將到來,所有的物資都會成為維持生命的必須品,於是斯大林下令蘇聯軍隊堅壁清野,實行“焦土戰略”。

所謂焦土戰略就是蘇聯軍隊以大炮摧毀道路和周圍的居民點,並且組織軍隊放火焚燬村莊、城市和周圍的一切。因此德軍在進攻過程中,雖然不斷地佔領土地,但土地上已經沒有了任何資源。

即便是莫斯科保衛戰時,蘇聯也在斯大林的指示下,將莫斯科所有能夠轉移的設備和物資運往了其他地區,不能運走的物資隨時準備銷燬。因此即便是德軍有可能攻下莫斯科,也不可能得到任何補給。



結局到了冬天已經很明顯,希特勒重蹈拿破崙覆轍。因為自己準備不足,加上蘇聯的交通落後,而且在當地又得不到任何補給,最終在12月6日被蘇聯反攻,損失超過50萬軍隊,蘇德戰爭從此陷入僵局。

縱觀俄國曆史上的三次重大入侵事件。每一次到達絕境,俄國人以空間換時間的時候,都會選擇堅壁清野,實行焦土戰略,慢慢將對方拖入嚴寒的冬季。當然很多人也曾說,如果沒有豬隊友意大利的意外情況,德國很可能會按照原計劃進攻蘇聯,或許也不會敗的這麼慘。大家怎麼看呢?


我是越關


休息整備的時候當然可以燒木頭取暖了,但總不能打仗的時候也燒木頭吧!再說了,剛砍下來的木頭燒不著,因為裡面水分太多了

開門見山,先解釋下德軍為啥不燒木頭取暖。

至於德軍為啥不燒木頭,有人解釋說蘇聯人為了阻止德軍入侵,採取兼併清野的措施,將莫斯科周圍的樹林都砍光了,所以德軍沒有木頭燒 。

這個解釋真的很扯,即便是到今天為止,世界上的樹木總數還是比人多,而且是多很多,兩者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對於世界上樹木的數量,目前有很多估計,但最少的推算全球也得有4萬億棵數,而莫斯科周圍就是大森林,蘇軍砍得過來嗎?(莫斯科郊外有大量的森林)

再說了,就算蘇軍把樹砍光了,這麼多樹總得運走吧,要是放在原地不等於替德國人砍樹嘛!而運這些木頭又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蘇軍忙活的過來嗎?

如今大多數中國人都用上了天然氣做飯,對於砍柴燒火都不太熟悉了。其實剛剛砍下來的木頭是燒不著的,因為木材裡面有大量水分,需要放置一段時間才可以用作燃料。砍木頭本身就是一件很費勁兒的事情,砍完了還得處理後才能用,德軍難道不打仗了?

德意志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民族,做事之前都要經過詳細準備的,德國人是絕對不打無準備之仗的。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是做了大量的後勤準備的,尤其是針對蘇聯的冬天,德國更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在莫斯科郊外的德軍,看起來德軍的禦寒裝備還是不錯的,大衣手套都有,而其周圍也有很多是樹)

由於意大利的拖累,德國在進攻蘇聯之前出兵巴爾幹半島,這導致德軍對蘇作戰日期推遲了數個月。在開戰之後,德軍高層多數將領都主張直取莫斯科,但希特勒認為這樣會造成孤軍深入,因此決定在拿下整個烏克蘭後再進兵莫斯科。

基輔戰役一直打到1941年的9月低才結束,此時距離蘇聯的冬天已經不遠了,德軍於是趕緊馬不停蹄地發動了莫斯科戰役。

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前後投入月170萬人,而蘇軍也調集了所有能調集的軍隊,並動員了全城居民參與防禦工事的修建。在蘇聯軍民的奮力抵抗下,德軍最終折戟莫斯科。

對於德軍的失敗,很多人將其歸咎於天氣,認為是蘇聯寒冷的冬天是導致德軍失敗的根本原因。但是這個解釋太過於偏執,蘇聯寒冷的天氣確實是導致德軍失敗的重要原因,但絕對不是根本原因。

眾所周知,莫斯科的緯度是非常高的,甚至比中國的北極漠河的緯度還要高,按理說這裡應該非常冷。不過莫斯科的冬天雖然很冷,但是絕對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冷。

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莫斯科的氣溫要高於緯度更低的中國東北。而在1941年的那個冬天,其實在入冬之初時天氣還不算太冷,當時溫度還沒有突破零下10°。並且針對蘇聯的冬天,德軍也是做了大量的準備的,事實上德軍的禦寒物資要比蘇軍還齊備。

在進攻蘇聯之錢,希特勒原本就有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逼迫斯大林和談的打算。不過戰事的順利程度還是大大出乎希特勒的預料,於是這更加堅定了他拿下莫斯科的決心。

對於蘇聯的冬天,德國高層是做了充分的應對的,不僅在德國本土製作了大量的棉服、棉被、手套、皮靴、防凍爽、槍械潤滑油,並且在攻佔蘇聯的工業城鎮後,德軍也立即下令當地工廠開始生產禦寒所用的軍需物資,所以德國是不缺乏過冬物資的。

不過雖然物資堆積如山,但德國人卻是在運輸上遭到了巨大的障礙。

由於蘇聯國土遼闊,德軍的後勤保障壓力是西線戰場的數十倍。這裡面除了路途更長以外,蘇聯落後的公路基礎設施也讓德軍運輸部隊幾乎崩潰。

當時在西歐,德國和法國都已經普及了柏油公路,德國甚至建立了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這為德國的閃電戰和後期運輸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蘇聯在這方面就落後很多,蘇聯許多公路都是土路,一旦下場大雨就變成泥潭了,履帶車開起來都費勁兒,卡車就更沒法走了。並且蘇軍在撤退時還破壞性的拆除了大量鐵軌,這導致德軍想依靠鐵路進行運輸的方法也無法實現。

(大雨過後,德軍的卡車陷在了泥濘的土路上)

鑑於運輸困難,德軍只能優先將彈藥運送至前線,但即便如此,德軍的禦寒保障還是比較完備的。不過到了12月底,莫斯科的氣溫突然開始降低,一度到達了零下三四十度,這在莫斯科的氣候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在這種溫度下,就算是穿著大衣也能被凍死。

面對寒冷的氣候,被逼無奈的德軍將士只能點燃所攜帶的汽油取暖,而此時蘇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而且由於西部許多重要的工業基地被德軍佔領,蘇軍的禦寒衣服甚至還不如德軍。


但是早在天氣降溫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反攻了,此時莫斯科戰役馬上就要結束了,德軍的潰敗顯然不是因為這場寒流造成的。

當然,寒冷的天氣無疑是德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無需迴避,但我們也不要刻意放大氣候因素,這樣不利於我們去了解戰爭的真相。


千佛山車神


哪有那麼多樹木可燒呢?

當時前線有上百萬德軍,如果每人每天燒0.1立方米的木材取暖,整個莫斯科會戰期間就需要消耗上千萬立方米木材。這幾乎等於俄羅斯2018年1月到7月全年木材出口額,莫斯科周圍可沒那麼多木材。

要知道,全世界森林每公頃的木材量為110立方米,1000萬立方米的木材需要9.1萬公頃森林提供,約等於910平方公里,莫斯科附近也沒這麼大面積的森林。

而且,蘇聯人和德國人打的可是焦土抗戰,別說樹木,連柴禾棍都被清理了。

蘇德戰場是二戰期間戰鬥最慘烈的戰場之一。

這種慘烈不僅體現在雙方人員的損失上,物資的損失也是難以估量的。而且這些物資不僅有敵人摧毀的,還有很多因為帶不走而被自己摧毀的。

當時,為了打敗德國軍隊,蘇聯執行了焦土抗戰的戰略。這個戰略的核心是:不給敵人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物資。

(人們燒燬了自己的家園)

單單這幾個字就可以看出當時蘇德戰場上是多麼慘烈!

而這一切,早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的一週內就開始執行了。

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天,蘇聯就成立了戰時疏散委員會,並且在一週內製定對人員和設備的疏散計劃,以便將大批物資和人員運輸到大後方。為此,在戰爭開始後的3個月之內,共計有超過1300家工廠被疏散到大後方,數千個集體農場的設備被移走。同時,數百萬熟練工和技術人員也隨設備一起轉移了。

當然,蘇聯能夠如此高效的執行轉移任務,和他們戰前充分的準備是分不開的。早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鐵路系統就被要求必須在一夜之間轉化為戰時狀態。既不能給敵人留下火車頭和車廂,又要依靠鐵路系統將西部工業區的設備和人員儘可能快速的送到烏拉爾山附近。所以,戰爭雖然爆發的極為突然,由於有應急預案的存在,以鐵路為主的蘇聯運輸系統,還能夠幾乎不受影響的高效運轉。

遺憾的是,德軍的攻擊太過突然,在閃電般的攻擊下,前線蘇軍往往還沒做好應戰準備就被消滅了。德軍迅速向蘇聯國土縱深推進,讓很多工廠沒辦法及時遷走。

於是蘇聯決定主動破壞掉那些遷不走的工廠,與破壞基礎設施同時進行,不把它們留給德國人使用。

當時蘇聯的撤退計劃是這樣的:在蘇軍撤走的前10天,必須開始拆除設備,撤離人員。在蘇軍撤走前的24小時,爆破小組已經安放好炸藥準備隨時對工廠進行爆破。在蘇軍撤退的同時,當地開始執行爆破任務。

就這樣,蘇軍每撤出一地,就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然後一座座建築物被夷為平地。

效果是非常明顯的,以電力為例,在德戰區內有超過80%的電力設施在蘇軍撤走後被毀壞,以至於這一地區的發電能力由戰前的257萬千瓦下降為30萬千瓦。

就這樣,蘇聯西部地區的電力設施、通信、鐵路、公路、工廠等被一一摧毀。等德國人打過來的時候發現,這些從來沒有被炮火波及的地方也已經滿目瘡痍了。而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依靠當地的資源實現補給,只好千里迢迢從大後方把物資運過來,這給德軍的持續攻擊造成了很大困難。

而蘇軍為了能在莫斯科地區成功抵禦德軍,早在入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行堅壁清野。周圍樹木被砍伐一空,即便有遺漏的也不能解決德國人的取暖問題。

燒煤就更別想了,蘇軍撤走前幾乎炸塌了所有煤礦,導致整個德佔區的煤炭產量下降了97.9%,德國人妄圖使用煤炭來取暖的想法也破滅了。

公路、鐵路、橋樑盡數被毀,德軍的後勤物資運輸都難以為繼,更不要說從大後方運輸取暖材料了。甚至,蘇聯人在撤走的時候把莊稼都燒了,德國人哪怕想使用柴禾都沒地方拾去。

所以,那個冬天莫斯科附近的德軍註定被凍成狗了。


歷史風暴


1941年的二戰,德國撕毀了和蘇聯的條約後,就帶著精良的武器和軍備襲擊了蘇聯,而在7月,蘇聯人民就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團結起來了,一起對抗法西斯,為自己的民族而戰。

而最後的結果卻是戰鬥能力頂級的德國失敗了,蘇聯人民經過鬥爭翻轉了局面,在1945年五月,成功佔領了柏林,德國無條件投降了。

這場戰爭德國失敗的原因既有天氣原因,也有德國在資源方面的弱勢原因,還有蘇聯的戰爭動員能力的原因。

但是首要原因就是蘇聯極度寒冷的天氣狀況,很多德國士兵被凍死了,那德軍為什麼沒有用有效的策略應對這一點呢?面對寒冷的天氣,為什麼不就地取材,燃燒豐富的樹木資源取暖呢?

蘇聯的寒冬是非常難捱的,氣溫一般都是零下幾十度。這場戰爭從秋天打到了冬天,之前的雨天已經讓後勤補充變的困難,低溫天氣到來後,德國士兵還穿著單薄的軍裝。而蘇聯方面,不管是軍人還是普通百姓在撤離的時候都將所有可用物資燒掉了,所以利用蘇聯人民的資源是不現實的。

那麼很多人就會問了,蘇聯的自然資源很豐富,廣袤的原始森林是最好的取暖源,為什麼德軍不砍掉樹木,生火取暖呢?

一、軍隊過於龐大

首先,德國的軍隊可不是簡單的小型隊伍,德國是一支百萬人的大軍,這麼大規模的行軍,打仗所需的物資都是需要提前預備的。

面對無法控制的天氣狀況,德軍的戰鬥力必然大大減弱。雖然莫斯科周圍的森林茂密,但是面對的是百萬人對樹木的需求,前方戰場的人可能還有乾柴可拾,那些後面的隊伍呢?在大規模戰役下,樹木再多也滿足不了全部人的需求。

二、樹木潮溼,助燃物不充足

再從氣候上說,蘇聯的冬天並不是乾冷,反而是有點類似我國南方冬天的溼冷,樹木都是有點潮的,能點燃都很不容易。再加上有那麼多人都要生火,即使有柴木,也要有足夠的汽油可以助燃,不是憑意念就可以點火的。

而前文也提到了,蘇聯百姓和軍隊在轉移的時候,會毀掉所有的可用物資,所以樹木也都會被燒掉。這時候德國禦寒的物資也無法及時送到,儲備的汽油肯定也不多,生火取暖從根本上就行不通,原材料和助燃物都極度缺乏,且得不到及時補充。

三、戰爭激烈,硬性條件不允許

最後一點,生火取暖的確可以在短期讓士兵們禦寒,不至於落得在異國他鄉凍死的下場,但只能讓他們捱過一段時期,並不能永久性的問題。

只有雙方停戰了,才有條件生火,德國士兵總不能一邊打仗,一邊燃燒樹木,又不是在表演節目。

在殘酷的戰場上,只能衝上去和敵人廝殺,燃燒樹木的方法完全不能幫到德國士兵。德國最擅長的就是打閃電戰,而自然原因和蘇軍的強悍把戰爭時間拉長了,於是數萬士兵都被凍死在蘇聯,最後德軍失敗了,很多德國士兵的屍體都被大雪掩埋。

總而言之,燃燒樹木生火取暖的方法根本不能幫助德國取得勝利,因為關鍵的問題是物資匱乏,得不到物資的補充,就算有再多的樹木和汽油來生火也無法幫助德國士兵,燃燒樹木取火只是一個短期內的解決方法,而且很難被實現。在寒冬中數萬人失去生命的根本原因是這是一場沒有準備好的戰役,他們低估了對手的實力,也沒有考慮怎麼應對寒冷的極端天氣。


小小嬴政


希特勒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行動”,蘇聯沒有迅速崩盤,深入其境的德國官兵面臨寒冬的考驗。拿破崙曾經的失敗,德軍指揮官們都沒有忘記,他們在1941年11月上旬已經清楚無法在巴巴羅薩行動中擊敗蘇軍,德軍不得不打一場冬季戰爭。

蘇聯的冬天有2大特點,很不利於軍事上的行動,一是來自極地的氣團讓地表特別冷,二是蘇聯的土地變得泥濘難行。德軍也是運氣差,1941年蘇聯迎來天氣突變,這一年的冬天異常寒冷。

1941年的寒冬,讓德國人在蘇聯境內受盡苦頭,然而官兵們還不得不在接下來的2個冬季裡繼續吃苦受凍。題主在提問裡說“他們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關鍵是他們有沒有機會來燒樹木,這分幾種情況。

首當其衝的是德軍“沒有足夠樹木來燒”,比如莫斯科戰役裡,蘇軍實行“堅壁清野”政策,郊外的樹林、房子全部被摧毀,想燒木頭取暖可不容易。

“有樹木燒”有會怎麼樣呢?其實,也沒什麼大用,德軍被凍死,跟這個可沒多大關係。我們都清楚德軍是來打仗的,不是來圍著火爐來烤火的,他們要在冰天雪地裡跟蘇軍作戰,打仗的時候可不會來“篝火派對”。

打個比方,在寒冬的蘇聯冰雪裡,1個德軍士兵守住一個散兵坑,才是活命的根本所在。在郊外,幾乎沒有什麼人可以忍受冰原的寒風,只有在散兵坑才是溫暖的家,至少可以擋風、可以取暖。士兵們為保衛這些坑,會幾近瘋狂的戰鬥,因為被趕出來就意味著凍傷、凍死的風險。

蘇聯的寒冬那不是吹出來的恐怖,經歷苦難的德國人才能深刻感受到。1941-1942年冬季存活下來的德國官兵,無論是是黨衛軍還是國防軍,都被辦法榮譽獎章以證明他們為國貢獻,這個獎章被官兵們取外號為“凍肉勳章”。

通過軍需部門的生產以及對猶太人的掠奪,德國官兵的冬季服裝相對還是比較齊全,但是他們必須要把自己包裹好,否則很容易失溫或者凍傷,不適應水土的話,很快就會死亡。

此外,在嚴寒的蘇聯冬季裡,戰鬥的頻繁、身體的傷口往往讓德軍官兵精疲力竭,讓他們一不小心就患上呼吸疾病,以至於更容易被凍死。他們如同生活在冰雪沙漠裡,曾有士兵這樣寫道:“歌聲與精神與我們同在。”


子屠龍


蘇德戰爭的爆發

二戰前期,納粹德國為了希專心攻打歐洲大陸,希特勒和斯大林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聯甚至還和德國參加了瓜分波蘭的勾當,

可是當納粹德國不到兩年就佔領了歐洲大陸之後,希特勒想到了自己的盟友蘇聯,盯上蘇聯的高加索油田,再加上希特勒得知蘇芬戰爭當中,百萬蘇聯大軍拿打一個芬蘭小國打了兩年之後,他覺得他又能力“背信棄義”了。

於是在1941年6月22日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分三個方向以閃擊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襲。

戰爭初期,由於蘇聯情報方面出現誤判導致準備不足,再加上大量的指揮官在“肅反”運動當中被清洗,蘇聯即便號稱500萬紅軍,成千上萬門大炮和飛機坦克裝甲車,它仍是個無頭巨人,依然一路潰敗。

德國憑藉優勢兵力和著名的閃擊戰術長驅直入,不到四個月就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佔領了蘇聯的大糧倉烏克蘭,在基輔和明斯克消滅蘇軍大量的有生力量,終於在1941年的9月末打到了離莫斯科只有12公里遠的伊斯特拉,莫斯科甚至整個蘇聯的局勢可謂千鈞一髮,命懸一線。

粉碎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的莫斯科保衛戰

即便斯大林採取了種種措施,例如簽訂槍斃戰俘家屬的狠命令,號召全民總動員,甚至親自坐鎮蘇聯,也依然沒有阻擋住納粹德國的虎狼之師,打開莫斯科的大門,蘇聯和德國開始打起了巷戰,每一處廢墟都是爭奪的戰場。

然而這個時候德國的進攻的速度慢了下來,因為在廢墟當中,裝甲部隊毫無用武之地,每一處廢墟下都有可能會藏有射殺德軍的子彈。


終於蘇聯挺到了1941年的冬天,此時德國由於禦寒措施準備極其不充分,由於嚴寒而直接被凍死的德軍就高達數萬人,軍備武裝器械有的更是因為天氣的嚴寒而失靈,就這樣,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軍進攻的步伐,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蘇德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蘇聯是在嚴寒的冬天有老天相助下,莫斯科保衛戰才止住德軍閃電般的進攻,從而使蘇德戰場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當中,光因為嚴寒就被活活凍死幾萬人,因為凍傷而導致非戰鬥減員的更是不計其數。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蘇聯有著廣闊的森林資源,為什麼德軍不燃燒蘇聯的樹木取暖呢?

有些人用蘇軍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來說事兒,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蘇軍實行斯大林的“堅壁清野”沒有錯,那也都是戰略物資,武器補給彈藥不給希特勒留下,蘇聯總不能說把森林所有的樹木砍下來然後再搬走吧。

蘇聯也沒有那麼多的運輸車能運走這些樹木,就算有,當時蘇聯的道路交通很不發達,運輸能力也上不去,就算這些條件都具備,從意義上講也沒有必要啊,有這些條件運一些有用的戰略物資好不好。



堅壁清野的目的,顯然不是僅僅通過把物資清空,從而防止落入德軍手中這麼簡單,它的主要戰略目的在於拖長戰線。團不過先發育,以空間換取時間,大大增加德軍運輸補給的難度,從而達到拖住甚至拖垮德軍的目的。

講明白了“堅壁清野”的實質之後,就要闡述一下不燃燒樹木來取暖的原因,不只是一兩點就能說完,涵蓋的方面挺多,本人就將這些原因總結為幾點。

嚴寒當中,當時蘇聯的樹木,不是說燒就能燒的。一般情況下,無論在哪砍樹然後燒,都要把樹砍完之後,等樹的水分減少得差不多了,再去燒,誰家砍樹都不是砍完就燒,那燒不著的。

這還沒有考慮外界的環境,要是在當時冷冬數九的蘇聯的話,就算樹再沒有水分也很難燃燒,首先讓它達到著火點就很難。

那麼說到這問題又來了,有人就問了,德軍可以用噴火器,燃燒彈什麼的,讓樹木燃燒起來豈不輕輕鬆鬆?彆著急,我下一點就解釋這個問題。

就算能燃燒,也不能真的解決保暖問題,還會暴露目標。當時的莫斯科保衛戰,蘇德戰場視野開闊,當時的德軍是不可能像咱們中國古代打仗似的,在地面上安營紮寨,然後晚上燒起篝火,那當時德軍可是500萬大軍,都在地面上建軍營,首先德軍最見長的機動性就會受到影響,其次那目標也太大了。


真要那樣的話,蘇聯派一個飛機小隊來一串燃燒彈下去,德軍瞬間就是升級版的火燒連營了。所以他們會修建臨時的戰壕或者是戰坑,既能相對保暖和能夠安全的休息,又不至於暴露目標,成為蘇軍戰鬥機的活靶子。

既然大軍要注意隱蔽,燃燒樹木取暖從本質意義上就是萬萬不可取的了,一旦有火光還有燃燒的煙出現,這就相當於給蘇軍變相發信號呢。

還有就是,當時的德軍寧願縮在戰事坑洞中不出來,也不會出來砍樹燃燒木材的,因為前者能保暖,後者只能取暖,保暖跟不上,就算你在外面燒了整個一片森林,也照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如果說以上的原因是外界條件決定的客觀因素,那麼接下來的原因,就是由於希特勒決策的漏洞所導致的主觀原因了。

希特勒的進攻蘇聯的戰事方案,其實還是比較無懈可擊的,唯一的漏洞就是沒有考慮到豬隊友意大利,會拖累德軍,使得德軍進攻蘇聯的計劃延遲了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時間差足以影響戰局。

意大利作戰水平是青銅水平,希特勒是知道的也是有心理準備的,為此即使前線戰事吃緊,也要分出幾十萬的德軍去保護意大利。可是希特勒做夢都想不到,誰都打不過的意大利還比誰都不安分,在這節骨眼上,墨索里尼還去巴爾幹半島搞事情,結果還沒打過希臘,甚至還要被希臘團滅,這給希特勒氣的,於是有派了李斯特將軍和12個師去擺平希臘。


要不是有這件事,希特勒春天3,4月份的時候就去攻打蘇聯了,冬天之前戰鬥妥妥的就結束了,為此希特勒還考慮到了節省物資和運輸,就沒讓工廠大量趕製冬天禦寒的羊絨軍大衣。所以說德國的羊肉價格沒有出現波動,蘇聯情報組織通過這一現象斷定,德軍不會在這個時候來進攻。

可是最終希特勒也不顧這些了,依然對蘇聯發動大舉進攻,他們入侵蘇聯的時候可都是穿著單衣呢,甚至還想打算打完仗了再穿著單衣回去,沒想到還要見到冬天。

直到冬天他們也依然穿著單衣,後來希特勒知道這個情況了,急得又是拍腦門又是拍大腿,趕緊號召後方大量徵集冬天禦寒的所有服裝,那個時候德國後方幾乎全是女性了,因為男人但凡成年都去打仗去了。

所以1941年冬天的時候,經常會看見德軍指揮官,穿著女性妮子大衣,帶著女生的羊皮手套在前線指揮戰鬥。


大家想想,指揮官都穿著這麼囧,當兵的想必有很多是根本連棉衣都穿不上的,就後方支援的那點衣服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畢竟那可是550萬大軍都沒有禦寒的衣服穿。

德軍的運輸能力還遠沒有強大到二戰後期美國那種令人恐怖的能力,所以說大軍一時半會是不能都穿上保暖的軍裝的,剛才都說了,連保暖都不能保證的話,靠燃燒樹木取暖,不僅杯水車薪,還不現實。

希特勒沒有好好吸取拿破崙和一戰德國的慘痛的教訓,即便在蘇聯通過燃燒樹木能保證大軍不被凍死(事實上做不到),也依然無法挽救最終的敗局。

希特勒進攻的蘇聯的戰事方案,不考慮意大利的話,確實是很科學的。但是希特勒進攻幅員遼闊的蘇聯這一策略,是失策也是致命的。

蘇聯當時又被叫做“帝國墳場”,當年拿破崙入侵沙皇俄國的時候就折在這了,拿破崙當時都已經佔領莫斯科了,不過他發現他面對的是被一場大火燒的不剩下啥的空城,當時佔領莫斯科的時候也是冬天,拿破崙沒想到,莫斯科是俄國沙皇故意派人放火燒的,目的是拉長拿破崙大軍的戰線,毀掉拿破崙大軍的補給,順便在利用嚴寒凍死他們。



事實證明,這些目的俄國沙皇都達到了。拿破崙決定放棄莫斯科,撤回到法國,他的大軍返回的路上可以說是相當慘,有凍死的,餓死的,被伏擊致死的,還有過橋的時候發生踩踏事件被活活踩死的擠掉河裡的......等拿破崙之前的60萬大軍撤回到法國的時候,就剩下幾萬人了。顯然,希特勒沒有好好吸取拿破崙的教訓,貿然去惹人家蘇聯。

希特勒要是冷靜一點,應該要考慮到後期補給線要拉長的問題,蘇聯不同於歐洲別的國家,閃電戰是滅不了它的。

被閃擊戰接連不斷的勝利衝昏頭腦的希特勒,當然也沒有考慮後期會像一戰的德國那樣,陷入應對兩線的夾擊而作戰,他更沒有想到,日本方面不知道哪根筋錯了,像個精神病一樣,偷襲珍珠港,跟美國槓上了,使德國多了一個大boss級別的對手,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失敗。


策神歷史


希特勒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蘇聯的冬季竟然有如此寒冷,雖說不是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但造成德軍戰鬥力下降以及凍死凍傷的德軍也是非常多的。

有人說不能穿棉衣嗎?不能就地取材?

如果在東北待過的小夥伴就會知道,即使是穿著齊全,棉衣棉褲全穿在身上,如果半夜出去也很有可能被凍僵,如果是城市市內還好,周邊有房屋抵擋著冷風,但是如果是在野外,再遇上白毛風,那就聽天由命了,畢竟一整晚都在郊外,沒有禦寒的物資。

當時的德軍也曾用過飛機運送棉衣,但是因為數量有限,短時間又無法生產出大量冬裝,所以德軍的禦寒效果非常不理想,德軍缺的不止是棉衣,更多的是夜晚禦寒所用的棉被,況且在郊外又沒有足夠的帳篷以及禦寒的靴子。

不要說人,就連一些武器的攻擊力也大打折扣,都被凍住,其實德軍所有槍支彈藥準備齊全,唯獨沒有想到這寒冷的冬季,德軍自認為有信心在冬季來臨之前攻陷蘇聯。

然而被意大利拖了後腿,加上這年蘇聯的冬季比以往來的更早一些,最後導致節節敗退,很多人反問,自己沒有禦寒的冬裝,難道就不能燃燒樹木取暖嗎?

其實我們能想到的德軍早就已經想到,據說當時的氣溫已經達到零下三十多度,積雪厚度已經蓋過膝蓋,許多樹木已經被大雪壓垮,在當時的情況想要生火取暖,可能性極低,甚至可以說連樹木都沒有,溼淋淋的樹木怎麼燃燒?

為什麼說沒有樹木?

因為當時的蘇軍抵禦德軍的進攻意志非常強烈,甚至達到了魚死網破的地步,莫斯科居民在得到命令撤退時,將家中所有的禦寒物資全部燒燬,有的直接將房屋毀壞,不僅如此,斯大林下令將所有的樹木砍光,能運走的運走,不能運走的就燒光。

因為德軍閃電戰實在太快,如果不做好長久抵抗的話,很可能如希特勒所願,不到幾個月就會被德軍攻佔。因此蘇軍這一招實在太精,後因種種原因,德軍戰敗,最後也因為蘇聯寒冷的冬季造成數萬士兵被凍死凍傷。

蘇聯在清理戰場時更是派出了5000人,德軍士兵堆積如山,很多都被大雪掩埋。


羽評郡主


進入蘇聯的德軍有數百萬之多,且戰爭一直在進行,他們原計劃用閃電戰擊潰蘇軍,然後從蘇聯那裡取得戰略物資,因此過冬的禦寒衣物準備不足。蘇聯確實有很多原始森林,德軍也可以伐木取火,但是在前線是不能一直採用伐木取火的方式保暖的,因此很多士兵還是被凍死了。伐木取火只能滿足一時之需,不可能所有士兵都圍在火堆旁烤火,戰鬥時、防守時都會凍死人的,要知道蘇聯的冬天零下三十度左右,人一離開火堆很快就會被凍死的。冬季作戰還是要穿保暖服,這樣才能保證部隊的機動性,如果依靠伐木取火或者焚燒汽油取暖,都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德軍進攻蘇聯時,最開始進展很快,德軍擊潰了百萬蘇軍,但是蘇聯的地盤太大了,它的戰略縱深十分的深,德軍不得不孤軍深入,一旦深入蘇聯腹地,補給線就十分的長了。德國本來戰爭資源就不足,加上千裡運輸,更是力有不及,因此在莫斯科會戰時無數德國士兵被凍死凍傷,部隊戰鬥力大減。蘇聯採用了當年對抗拿破崙法軍的方法,也就是堅璧清野,將一切能帶走的物資都帶走,帶不走的就地焚燒掉,德軍在蘇聯腹地要人無人,要糧無糧,要物資無物資,因此十分的被動。派遣大軍去伐木,然後燒火取暖,這隻能是宿營或者防守時可行,一旦與蘇軍交上火,伐木取暖就不現實了,只能在戰鬥中戰死或者被凍死!

德軍要想獲得戰爭物資,只能是從本土獲得,這就需要千里運輸。蘇聯的冬天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汽車運輸不僅慢,還容易受到蘇軍的飛機轟炸。德軍的工業大部分都用來生產坦克了,因此德軍的飛機並不多,在極端天氣下采用飛機運輸保暖衣也是十分不方便。據說德軍大本營給前線生產了170萬套棉衣,但是受運輸的限制,很多都沒有運到前線;飛機空投的設備多數找不到了,因為那個時候全球定位系統還沒有,空投設備的風險十分大。可以說德軍的後勤保障不力導致了蘇聯的冬天大規模的殺傷了德軍士兵,而蘇聯也充分利用了冬天的優勢兩次擊敗了強敵,第一次是拿破崙的法軍,第二次則是希特勒的德軍。


大秦鐵鷹劍士


其實人在求生慾望很強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幹得出來的,德國軍人也是人,但是無奈條件不允許,只能是活活的被凍死,想想一眼望去都是綿綿不絕的大雪,周圍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躲避的地方,連樹根都被士兵給刨出來吃掉了,樹木更是找都找不到,就算可以找到,在零下三十度的溫度下面,能不能燒著還真的是一個問題,除非用汽油,估計在那種溫度下汽油都已經凍住了。



關於蘇德之間的戰爭,很多人一直認為天氣是蘇聯最後勝利的主要原因,而不是蘇聯軍人的奮勇拼搏,很顯然這是錯誤的看法,首先德國因為戰略部署上巨大的失誤才會造成久戰攻不下蘇聯,這樣的失誤是致命的,其次蘇聯一直都在頑強的抵抗,這為蘇聯爭取到了太多的時間,不然根本不可能可以拖到那麼惡劣的天氣。



德國一直把自己的閃電戰當做招牌,但是在打蘇聯的時候,很顯然這樣的戰術沒有發揮的很出色,當初希特勒定下的計劃就是在入冬前拿下蘇聯,時間拖得越長對德國越是不利,但是大戰之初德國的重心似乎就錯了,德國不是先集中兵力直接打莫斯科,而是兵分三路,一路打聖彼得堡,一路打莫斯科,一路打烏克蘭,雖然在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在烏克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處遇阻,就導致處處艱難。



曾經有人建議放棄烏克蘭,直接打莫斯科,但是德國並沒有採納這建議,最後就導致德國戰線太長,最後被拖死了,而蘇聯呢?更是舉全國的兵力去抵擋德國的進攻,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策略直接把德國人的後路都給斬斷了,蘇聯在大戰前把很多地區的居民都戰爭前線往後遷移,不給德軍留下一磚一瓦。



很多人就問,德國在打入蘇聯之後為啥不去燒殺搶掠呢?因為蘇聯對居民的遷移,導致德軍所到的地方一片淒涼,連個人影都看不到,更加不要說搶農民的食物了,而當時的德軍就算是抓到了蘇聯的俘虜也是直接放了,因為俘虜跟在後面還要給他吃的,自己人都不夠吃,哪裡還有多的給俘虜吃啊,當時的德軍屍橫遍野,連一個像樣的躲避大雪的房子都找不到,更不要說燒樹木取暖了。


史中醉


其原因有兩點,1、德軍打蘇聯當年準備用的是閃電戰,所以沒有準備冬裝。則冷死幾個人是正常的。2、 當年蘇聯的戰鬥準備是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通通燒掉。

你這個問題也問的有些錯誤,因為他們在攻打蘇聯前期是燃燒過當地的樹木,樹木燒完當然是什麼都沒有的,所以他們開始消他們的裝甲車機油,而機油不可能一直燒,因為德軍也不是萬能的。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