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來看,二月河的文學成就與姚雪垠相比優劣如何?

醉臥西湖18


小人書,這個時代的產物對我印象極為深刻,就小人書《李自成》的連環畫就有十幾本看的挺過癮,加深了對李自成美好的印象,從1957年至1999年曆時42年寫成了長萹歷史小說《李自成》獲得了首屆茅盾文學獎,由文學巨匠茅盾親自書寫《文壇飛匠》並獲日本文部省外物省最佳文學獎稱號,是繼四大名著之後又一歷史鉅著約二百三十萬字,歷任兩屆政協委員,這和二月河先生的經歷差不多。《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是根據正史記載的長萹歷史小說,長達540多萬字,歷經20年連續五屆包括十九大的黨代表,是近代最受歡迎的圖書。由於各自所處的歷史條件不同,各有千秋,見仁見智。讓我們深切緬懷兩位文壇巨匠,給我們所帶來的精神享受和人生啟迪,兩位大師精神永存!


320667780009


二月河剛剛去世,對他的歷史小說評價已經成為熱點,人們在藉由二月河的帝王小說系列來反思對這類小說的理解。把二月河與姚雪垠對比,不失為一個好的角度。

先說姚雪垠的小說。長篇小說《李自成》是哪個年代為數不多受到高層保護而創作下去的小說,因為李自成是農民起義領袖,得到過老人家的肯定,姚雪垠寫這部小說的口徑又與上峰要求的一致,所以在萬馬齊喑時才能有創作可能。這部小說的最大缺點就是美化李自成及其起義隊伍,把李自成的“老八隊”寫成了“老八路”,秋毫無犯,紀律嚴明,深受百姓歡迎。按這部小說的寫法,就無法解釋李自成打下北京才短短42天就被迫撤出的情況。說明這支軍隊是經不起勝利的考驗的。

而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說,主要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過多地描寫三個皇帝宵衣旰食、勤政愛民,頂多是用用權謀、宮鬥,還是人民的好皇帝的。小說對三個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怎樣迫害漢族知識分子、製造文字獄方面確實描寫和揭露不夠深刻,主要是沒有足夠的篇幅,對他們統治的殘暴性揭示得不夠全面,反而像歌功頌德,這就讓很多人非常反感。

比較這兩位作家的侷限性,是為了更準確地看待歷史,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當然,任何作家都不免會在自己的侷限性內,沒有侷限性就是完人了。但是,我們應該更好地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爭取有個大視野。


迷樓


二人都是應景的文人。適應統治者不同時期需要寫出了對應的作品。從其二人在全國政協、人大的任職也可已看出,得到了認可。

姚雪垠從五七年開始寫《李自成》配合國朝建立依靠農民戰爭的現實,美化農民戰爭,李自成幾乎成為完人,簡直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只是我就不明白這樣的人怎麼會失敗?他的辯證法和方法論沒有問題呀!

二月河的寫作背景是改革開放了,需要突出集權下有能力的領導人的形象。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正好描寫了,清朝的三代核心。符合人們渴望明君的希望,尤其雍正王朝,突出了雍正改革的難度,為民做主,一心為民著想的形象。很有映射效果。

不同時期,唱響對應的旋律,是他們成功的地方,也是二人存在侷限的地方,用現代建構歷史太多,尤其是建構古代人的思想,結果入戲太深,竟然真把自己當作歷史學家了。至於二人的作品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個人認為,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的那個,並不見得水平就高。同時在流量為王的今天讀者最重要,能有多少人去讀那個化了妝的起義者。而二先生的評價也很兩級:有人認為他給滿清韃子樹碑立傳,讚揚專制統治;有人認為他很好的把皇帝描寫為有血有肉的人。歷史學者認為,他創作的是小說,不能當作歷史來讀;文學界認為他的作品屬於大眾通俗文學,不屑於對它品頭論足。

斯人已去,蓋棺難有定論;殷鑑不遠,是非豈無紛爭。


萊駒為右


姚雪垠


首先向二月河先生致哀,去年我朋友還說要帶我去他家,最終因為我的原因沒去成。

這兩個人區別很大。姚雪垠的《李自成》總體上是一篇小說,小說的味道太濃,文筆不錯,前幾篇的構思也很好,但是他基本是站在李自成的立場上寫的,把李自成寫的比朱元璋還厲害。你當做小說去讀讀,也就罷了,要當成歷史知識去讀,千萬不要讀。

這本小說沒有能夠分析出明末的勢力對比,雖然把明朝的腐敗寫的比較透徹,但是沒有分析滿清的實力,沒有分析李自成真正的實力和麵對的形勢,沒有深刻分析李自成之敗:一敗在戰略失誤,不該那麼快去捅北京這個馬蜂窩,應該堅持先南後北的戰略,把北京留給崇禎和多爾袞周旋,李自成自己經營中原和南方;二敗在李自成沒有根據地,沒有牢固的基本盤,沒有一直核心部隊,“老八隊”一是不夠老,二是不夠大,撐不起百萬流民組成的大軍,所以一打就散,一年後就死。如果李自成真有小說描寫的這麼厲害,天下必定是李自成的,多爾袞算個屁。



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寫的不錯,我看過電子書,也買過紙質書。這三本書也是謳歌大人物的,但是總體上來說,這本書寫的比較紮實,講的多是歷史事實。二月河的清史知識連金庸都佩服,自嘆不如。這三本書深刻刻畫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形象,前兩本更好。二月河自己也知道,無論康熙、雍正、乾隆多厲害,畢竟已經步入封建社會的後期,在世界日新月異的發展潮流中,已經落後,只是在這個落後的過程,二月河沒有去寫。不過,不能求全責備,畢竟清末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撇開這些,這三本書真是好書,可以當歷史書讀,可以收到啟發。

總的來說,我認為二月河更勝一籌,其書也經得起考驗,個人愚見。


坐看東南了


姚雪垠的《李自成》我看過,只是時間久了,有點印象模糊,不過當時看的時候還是一氣讀下去的。二月河的作品,我看了《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印象最深的是《雍正王朝》,一是因為歷史上雍正的非議比較多,二是因為《雍正王朝》的情節更引人入勝。我大概讀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受,也許是作者的“春秋”筆法,使我對雍正有很強的好感,覺得如果中國歷史上的皇帝都能像雍正那樣,天下蒼生應該都很幸運。如果官吏都像李衛田文靜那樣用心做官,老百姓一定生活能夠安寧。當然,小說就是小說,從真正的歷史角度看雍正是在“康乾盛世”之間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執政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期間還是有不少政績的。只是作為古代皇帝,一樣具有很大的侷限性,比如雍正篤信佛學,沉迷於丹藥,對自己手足無情等等,最後死得有點不明不白。


boulder1


我很佩服姚雪垠,用幾十年時間寫了一本書,態度之認真,寫作之嚴謹,由此可見。而二月河,用同樣的時間寫了幾本書,賺了不少稿費,工作效率之高,同樣令人敬佩!

我是一個窮人,在階層固化的今天,翻身的希望很小,但是我渴望翻身,不放棄改變命運的努力。自然我就希望有一個榜樣鼓勵著我,不言棄,不絕望,鍥而不捨,努力向前。現在就有一個現成的榜樣放在眼前,那就是《李自成》以及他的作者姚雪垠。

我說過,不管歷史上李自成是什麼樣子,但書中的主人公李自成和我有一樣的出身,一樣的經歷,一樣的遭遇,但他不甘心命運的擺佈,面對邪惡奮起反抗,面對困難無所畏懼,面對失敗永不言棄,愈挫愈奮的精神是今天的我輩所缺乏的,的確需要精神上的補鈣。所以我很敬佩李自成,也希望以他為榜樣,通過努力改變自已貧窮的命運!

致於有人說李自成打江山守不住自已的江山,不是治國的料。對不起,我還沒有到執掌自已命運的地步。在自已還很貧賤,還在為自已的生活奔波打拚的時候,考慮那種成功之後如何堅守的問題對我來說太過遙遠,也可以說是浪費時間。這就好比一個窮漢還沒掙到幾個錢,他絕對不會去考慮以後的遺產留給誰的問題。

相比之下,二月河寫的那些清朝皇帝們,以及他們的勾心鬥角,陰謀詭計,都是清朝統治階級愚弄百姓的教科書。與我等貧賤階層離得太遠。

有時候想想,晚上看看清宮戲,也挺興奮,很是過癮,可是第二天睜開眼,還得上班打工,還得為五斗米折腰。想想當今的生活這麼難,生活費用這麼高,不但自己,連下一輩人的命運都很難改變,自已還在為清宮戲中的主人公命運而擔憂,這還不是吃飽了撐的。

因為姚雪垠所寫文章的主人公與我等命運相似,能激起我的共鳴,所以我更傾向於姚雪垠以及他寫的《李自成》。


陽城導航


農民起義,其實就是人民起義。因為在中國,特別是古代,特別是封建社會,中國還是完全的農業國。農業國的農民,當然就是人民!


明確了這個前題。我們就會有立場,進而可以站穩這個立場。姚雪垠先生寫《李自成》,是在特殊的年代,在特殊的條件下創作的,當然帶有時代的烙印。這個烙印,就是對農民起義的領袖李自成的肯定和歌頌。我國近代的人民民主革命說穿了,也是“農民起義”。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是自己肯定自己,自己歌頌自己。這就是立場,觀點,方法問題,這就是“人民創造歷史”的自信!

還有,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是在少有大型文學作品的條件下發表的,可以說影響巨大,是一代人的必知書,必讀書。是時代的代表和精典的代表。是文學界的“樣板戲”。

再看二月河先生的帝王系列,是在“百花齊放”,改開後的新時期創作的。我們現在,少有羈絆,特別注重娛樂,什麼作品,只要不是違反法律法規,都可以出籠。二月河寫了康熙,寫雍正,寫了雍正,寫乾隆。而且寫得那麼長。但不管多長,也是為皇帝樹碑立傳。在作品中,很少寫皇帝的缺點和毛病,更不用說寫帝王的殘酷統治了。這樣的作品,我們如果有立場的話,也就只能看看熱鬧了。



還有,二月河先生的帝王系列是在文藝作品眾多,文藝形式眾多的時期成書的。僅寫帝王系列的也不是一家,有幾家,甚至幾十家。難免泥沙俱下,印象不深,過一個時期,就淡忘了。

文學是“人學”。文學是有階級性的。而文學家是一定要有固定的立場的。所以,我們看待任何一部作品,評價任何一位文學家,都要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不同的立場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之所以要提倡主旋律作品,其目的就在於此!


盛廣學雜家雜論


在現代多元社會,社會資訊發達,傳播媒介通暢,因而二月河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受眾層次不一,十分受歡迎,但姚雪垠的《李自成》是新中國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是得到茅盾本人認可的文學精品,該作品第一次把勞動人民作為描述對象,第一次把農民起義作為敘述事件的主脈,也第一次把農民領袖作為歌唱的主角,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觀創作的歷史演義小說。他的意義是重大的,是適應新時代的好作品,把宏大的事件作為作品的場景,是中國文學歷史上第一次嘗試,它擴大了文學作品的敘述視野和空間。這部作品創作態度嚴謹,書中事件的人物,時間,事件真相都是有據可考的,連當時的地點名稱也是經過認真調查之後而寫的。因而作品一出來很受歡迎,當時書價很低,一般都能買得起。連環畫小人書更是不斷出版。二月河先生的落霞三部曲,是改革開放後意識多元的時代所誕生的一部以封建帝王為敘事主角的鉅著。這也是開了先河。它以後人較平實的心態講述了清王朝開疆拓土的宏大基業的歷史性貢獻。但書中所流露出的偏袒意識也是明顯的。可能是有意迴避了清朝對知識分子的禁制。但它畢竟是小說,不能當歷史看。


遠觀歷史的清徒


故事,有宏大與精細之分。姚雪垠先生的代表作,主線是李闖王。從民間到到闖王,到大順天子,再到令人扼腕嘆息。描寫了一群一無所有,食不果腹的人們,賭上一條性命,也要揭開今生賭局的謎底。哪怕為此,萬劫不復也在所不惜的與命運的抗爭!

就故事而言,無疑寫的就是一個帶頭大哥與一幫子文武弟兄們轟轟烈烈,跌跌撞撞和得到與失去的故事。動人,但不能稱之為宏大。

提到二月河,自然而然的就是大清王朝雄才大略的帝君們。每一朝每一代的故事,從宮廷,朝堂,滿與漢,文臣與武將,皇族到外戚,西北到東南,海疆到大漠,所敘述的故事覆蓋了普天之下和率土之濱。

既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和無所不能,也展現了政治鬥爭的殘酷無情和骨肉相殘。描述了天下一統的犧牲與不易,也刻畫了官場爭權奪利,山頭起伏的口蜜腹劍。更揭示了老百姓興亡皆苦的命運苦旅和皇權天下的種種弊端與封建王朝必然將沒入歷史塵煙那無法更改的命運。

從這個角度來看,二月河無疑就是這些宏大故事的創造者。

所以,作家術業有專攻。所謂人間百味,眾口難調。一部小說,一名作家,每個人是否喜歡,喜歡哪一位,都是自有喜歡的道理的。

是吧?


月明樓記


全面來看,二月河的文學成就比姚雪垠相比優劣如何?

他們都是近現代的文學大師之一。都有很高的文學成就。二月河寫了清朝的三個皇帝及清朝國的故事,而且都拍了影視作品,而且收視率很高,既有歷史線索作為主要依據,又有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每個故事都寫得非常成功,特別是拍攝了影視劇在全國反覆播放後,影響特別大。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程度,連農村上至60以上的老太婆,下至幼兒園的小朋友有時都要拿這清朝的“三個皇帝”的故事中片刻說事,甚至也唱幾句中的主題歌。可見是影響深遠。

姚雪垠的代表作就是巜李自成》。這本書也寫得非常有趣,人物的刻畫特別細膩,情節也豐富多彩,從李自成的發生,發展,到最後大順王朝的滅亡各個階段都作了深動,曲折,精彩的描寫,讓故事活靈活現,人物呼之欲出。讓人們清清楚楚瞭解了李自成及其主要成員的發生,發展,結局的悲壯故事。拿起第一卷就愛不釋手地一直硬是把三卷看完才鬆一口氣。總之,就是一個好字了得。

他們二人各有千秋,難分伯仲。但具體來說,二月河略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