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豪很多,為什麼蘇東坡格外被追捧?

舒夢陽


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歷史,光華燦爛,這其間出沒的文化墨客數不勝數。為何蘇東坡獨得眾人追捧?

有書君認為,這得益於蘇本坡的文學貢獻和豁達個性。

一、 蘇軾的文學貢獻。

1、 “廷臣無出其右”。

蘇軾才華縱橫。他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侷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宋孝宗在為東坡文集所寫的《御製文集序》中稱他:“一時廷臣無出其右。”這位皇帝老兒認為蘇東坡的才華其他大巨都比不上。

蘇軾的才名不僅在當朝傳揚,在遼、西夏、高麗等國也早已廣為傳頌。

在一次外交宴會上,遼國使臣劉霄高聲朗誦:“痛飲從今有幾日,西軒月色夜來新!”並熱情邀請蘇軾滿飲杯中之酒。

蘇軾不無驚異地寫道:“虜也喜吾詩,可怪也。”

可以說,作為北宋藝術才華最全面之人,蘇軾對增進宋朝與周邊各國的文化與情感交流起到了推動作用。

2、 蘇軾的文學貢獻。

我們都學過宋詞《明月幾時有》,也聽過由這首詞改編的歌曲。這首朗朗上口、意境深遠的詞就由蘇軾寫就。

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其奔放豪邁、傾蕩磊落如天風海雨般,幾千年後還被國人誦唱。

蘇東坡的豪邁詞風,轉變了詞的文學地位。

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雖然柳永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展,但他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

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本質和表現功能應是一致的。

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並論,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

在兩宋詞風轉變過程中,蘇軾是關鍵人物。他強化了詞的文學性,弱化了詞對音樂的依附性,為後代詞人指出“向上一路”。

正是在他的倡導下,宋詞的體式和內容得到了很大的擴展,使得宋詞得以與唐詩一併發揚光大。

二、 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有句名言:“守其初心,始終不變”。他在曲折坎坷的一生中,始終泰然自若,豁達樂觀。

正如他在其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所描繪的那樣:何妨吟嘯且徐行。

蘇軾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他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蘇軾四十三歲時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在黃州,蘇軾住在江邊的一間簡陋小房裡,沒有積蓄沒錢吃飯,蘇軾不得不親自下地耕種。

面對生活上的窘迫,蘇軾並未將身外之物的多寡看在眼裡。江邊小屋他住的十分快活,黃州賤如泥的豬肉他也吃的津津有味。

還給後人留下著名的“東坡肉”食譜。

重回朝堂後不久,蘇軾因新舊黨爭再次被貶,當時的他已經是個五十九歲的老人了。

在被貶的路上蘇軾還曾寫詩表揚自己“浩然天地間,唯我獨也正”,到達惠州。

面對前來迎接他的惠州百姓,蘇軾大為感動“彷彿曾遊豈夢中,欣然雞犬識新豐”。

紹聖四年,時年六十二歲的蘇軾再次被放逐到海南儋州。

宋朝時的海南還是荒涼的蠻夷之地,被貶至此處的蘇軾並未一蹶不振,而是紮下根來,辦學堂,興教化,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成為儋州文化的開拓者。

在儋州,他寫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來表達對儋州之地的熱愛。儋州並未成為蘇軾人生的埋葬地,而是成為了其幸福的源泉。

蘇軾將他的三次被貶經歷看作他畢生的事業,“問汝平身事業,黃州惠州儋州”。

與一般的文人因為愁苦而“長太息”不同,蘇軾善於苦中作樂,他的豁達與通透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三、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蘇東坡趣味軼事很多,有次他與王安石同行,見到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牆向東傾斜。王安石出上句戲曰:此牆東坡斜也!蘇東坡大笑,隨之對曰:是置安石過也!

東坡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 大磬( 木魚)之下。

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心裡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

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餘。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裡有魚(餘),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蘇東坡陷入“烏臺詩案”的那次差點丟命。在被欽差捉拿進京時,家裡人一片哭聲,蘇東坡居然還有心情給大家講故事。

並在故事中杜撰了一首詩,蘇夫人聽了,破涕為笑,這首詩最後兩句是:“今日捉將宮裡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一個人若有才而無趣,那是高冷;若無才也無趣,那是蠢笨;若無才而有趣,那是耍活寶……蘇東坡卻是那種極有才加極有趣的人。

蘇東坡這樣才華橫溢而又通透有趣,得到眾人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詩人余光中曾說過:“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為他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

我也不想跟杜甫,因為他太苦哈哈;而蘇東坡就很好,我們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在中國古代的大文豪中,再沒人有蘇東坡那樣高的人氣了。甚至有不少美女感慨,如果能夠穿越到蘇東坡生活的那個朝代去的話,一定要嫁給他。

(蘇東坡)

那麼,蘇東坡為何能夠獲得那麼大的追捧呢?

關於這個問題,回答的人很多,講的道理也很多。我這裡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研究一下。

一、蘇東坡沒有“文人相輕”的毛病。

文人能寫出相當不錯的文章,才華比一般人都高。但是,自古以來,文人都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文人相輕”。也就是說,都覺得自己的文章最好,瞧不上別人的文章。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曹丕在《典論·論文》就直截了當地說:“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但是,蘇東坡卻沒有這樣的毛病。班固和傅毅的文章差不多,但班固非常看不起傅毅,說他“下筆千言,不知所止”。蘇東坡的文章在那個年代完全沒有對手(就算是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很少有文豪是他的對手)。那時候流傳一句話“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根”。就是說,你要想揚名,想當官,就應該學蘇東坡的文章,由此可見,在當世蘇東坡的文章就非常厲害了。

但是蘇東坡並沒有因為自己寫得好,就瞧不上其他人。他不遺餘力地表揚過很多人,總之你從他身上看不到他輕視別的文人的那些東西。

民間傳說中,蘇東坡與兩個人的故事被廣為流傳:一是蘇東坡與蘇小妹的故事;二是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蘇東坡與蘇小妹的故事,大體都是寫文章,而幾乎每次蘇東坡都寫不過蘇小妹。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則是說蘇東坡在說話機鋒上,經常輸給佛印。比如蘇東坡和佛印曾談到,各自在對方心目中是什麼。佛印說,你在我心中是一尊佛。蘇東坡則說,你在我心中是一團牛糞。蘇東坡覺得很得意,自己佔了佛印的便宜。回去給蘇小妹一講,蘇小妹卻說,哥哥是吃虧了!蘇東坡問為什麼吃虧?蘇小妹說,心中有佛,看別人就是佛;心中有牛糞,看別人就是牛糞。

這些傳說故事,總之都是蘇東坡在蘇小妹和佛印面前灰頭土臉。而事實上,這些故事其實是不存在的,連蘇小妹這個人也是沒有的。但是,這些故事為什麼能廣為流傳呢?正是因為蘇東坡從來沒有輕視過其它文人的表現。

(傳說中的蘇小妹)

二、蘇東坡沒有“他人即是地獄”的狹隘。

蘇東坡因為性情直率,得罪了不少人。前期他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很不高興他。中期因為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司馬光又不高興他。後期他因為在影響力上大於章惇,章惇也不高興他。因此,王安石、司馬光、章惇等人,都極力貶低蘇東坡。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與這三個人對他的整治,不無關係。

很多文人都是很狹隘的,都是很記仇的。但是恰恰蘇東坡沒有這種毛病。他對朋友很好,對他的敵人也很好。王安石整他,但是司馬光上臺,王安石倒黴後,他又為王安石說話,還說王安石的新法有很多是好的,不應該全部廢除。章惇把他貶謫到海南島。後來換了皇帝,章惇倒黴被廢黜,蘇東坡重新獲得重用的時候,返回的路上,他還非常關心章惇的身體,把一種去除溼熱的藥方送給章惇,希望章惇健康長壽。

(王安石)

三、蘇東坡沒有“明朝散發弄扁舟”的矯情。

中國古代的文人,一方面對仕途經濟極為熱衷,每天都想著受皇帝召見,得權貴器重(比如李白,極力巴結韓荊州,寫出“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這樣巴結人的詩句。比如杜甫,也寫出過“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這樣的詩句)。另一方面,如果皇帝或者其他權貴不重用欣賞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且放白鹿青崖間”,或者“明朝散發弄扁舟”。表示要尋仙訪道,不與權貴合作。但是像李白這樣的,剛說完不與權貴合作,永王要用他,他立刻又寫出“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這樣的詩句。

但是,我們看看蘇東坡寫的那些詩文,就從來沒有這樣動不動就去訪道求仙的矯情。因為不矯情,後人都覺得他真實,與他的距離非常近。


張生全精彩歷史


他是享譽天下,連皇帝都要搶著他的詩來讀的大才子;也做過餵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的農夫;他做過杭州、密州、徐州等一線城市,勤勤懇懇為民辦實事的太守;也做過放浪形骸,酩酊大醉的世外高人。

他的一生中,曾兩度被皇帝提拔重用,又兩度被貶謫。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貶出嶺南的文人,最遠竟被放逐至“天涯海角”的海南,也可見有些人對他嫉恨之深。

但那又如何呢?他仍然是那個名揚千史的人物,那個既能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詞人,又能寫“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細膩男兒。他用橫溢的才華和樂觀的心性,給了命運漂亮的反手一擊。

他是如何做到的?

理想暫不能實現的時候

就先追求麵包吧

公元1080年,正當壯年的蘇東坡由於名動一時的“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

這樁莫須有的案子,是由於他才華太高,鋒芒太盛,嫉妒他的人如蒼蠅一般盯上來,汙衊他的詩詞歌賦裡有反朝廷的跡象。一時間,朝堂震動。

他差點兒丟了性命,好在宋神宗的一個不忍心,他得到一條生路。

帶著政壇和文壇潑的一身髒水,帶著從高處摔落的理想,還帶著一大家子20多口人,他來到黃州。

黃州是長江邊上的一個窮苦小鎮,他的生活無著,好在朋友馬正卿在城東為他弄到了一片幾十畝的荒地。

那是一塊貧瘠的山坡,荒蕪已久,滿是荊棘瓦礫,加上當年大旱。他一度無從下手,奈何生計使然,只能擼起袖子往下幹。

一個人,在他忙起來的時候,就不會胡思亂想了。

他脫去了文人的長袍方巾,改穿上了農人的芒鞋短褂。他忙著築水壩,建魚池,從鄰居處移菜苗,從老家四川託人找菜種。

一片大荒地,終於被他改造成有稻田麥田,桑林果園的小農場,他也在終日的勞作中找到了快樂,索性自封“東坡居士”。

當孩子們告訴他,打的井裡出了水;或是他種的地上冒出了嫩綠的苗,他都能高興得像孩子般跳起來。他會因為微風中挺直搖曳的稻莖,或是月光下沾滿露滴的植物高興,也會因為吃到自己親手耕種的稻米而滿足。

當你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這就是站起來的第一步。接受能改變的,承認不能改變的。然後從最細微之處起,讓生活美好起來。

沒錢的時候

也可以過上高品質的生活

有人說,愛做飯的人,脾性一定不會太差。因為他可以從煙火氣中,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好。

蘇東坡對美食和下廚,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即便是生活艱苦,也能玩出花樣來。他創造的種種著名菜色——東坡肉、東坡魚,其實都是在匱乏的原材料和極其便宜的食材之下做出的美味。

彼時在黃州,他實在吃不起肉,又發現當地沒人吃豬肉,豬肉便宜得就像泥土一樣。他索性買了許多豬肉回家,反覆燒製,研究怎麼煮豬肉才好吃。反覆嘗試之下,才有了他樂呵呵地向世人傳授的“東坡肉”秘訣:“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甚至到他後來被貶到偏遠的惠州,實在沒東西吃時,他還能向屠戶買到沒人要的羊脊骨。將它們煮熟,用熱酒淋一下,撒上鹽,放在火上燒烤。這大概是最早的羊蠍子吃法。

同是在惠州,他發現了荔枝這種中土罕有,豐腴甜美的水果。“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還在書信裡跟兒子開玩笑說,說千萬別讓那些陷害他的人知道嶺南有荔枝,否則,他們會跑過來跟他搶荔枝吃。

他是逆境中的生活家。最窮的時候要把錢吊起來,每天數著花。他偏偏經過幾年的農耕勞作,不僅過上了溫飽生活,甚至自己手把手在農莊裡修了小橋,亭子,閒時看書寫字,和朋友小酌飲酒。

他甚至還養成了運動習慣,修煉起瑜伽術,不是非要“得道昇仙”,也不做那些扭腰屈腿的奇怪動作,主張控制呼吸,精神高度擊中,以此獲得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寧靜。

生活中的幸福,不在於吃穿用度的奢靡,也不在於聲色犬馬的刺激,而在於過生活的那個人,有沒有踏踏實實把每一天過好的心性,和善於發現生活之美的眼睛。在這點上,無論是當朝大官,還是科技發達時代的現代人,都比不上一個蘇東坡啊。

你的興趣愛好

是你失意時的盔甲

王小波曾經說過:“一個人只擁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要擁有詩意的世界。”

蘇東坡有著一個五彩斑斕的詩意世界。他精通詩詞、繪畫、書法,也樂於談道談禪,說人生哲理。

在他最艱難的那些日子裡,他對詩文畫藝的審美,使他對艱難的生活保持了一顆敏感明亮的眼睛;而他讀過的書,對禪道哲理的深切體悟,又讓他用開闊的心態,活過了曲折的人生。

在一個仲夏之夜,他和友人楊世昌於江上喝酒吟詩。友人善吹簫,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聲中,他寫下名垂千古的《赤壁賦》。

“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在另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他無法入睡,跑到承天寺去找好朋友張懷民,兩人一同散步。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詩意的世界,在你一切順遂的時候,可能只是賞月喝茶的錦上添花,但在一個人的逆境中,它可能會變成雪中的碳,寒風中的廕庇,世俗否定下的盔甲。

對於我們,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寫字,運動,堅持一件讓你真正感到快樂的東西。在世事莫測之間,它會成為你心靈的屏障。

放下過去,享受當下

心理學大師羅傑斯說,人生最重要的,是擁有製造快樂的能力。它來源於三個方面——放下過去,面對現實和享受當下。

在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波折之後,學會與過去告別,和當下握手言和,才能抵禦無常人生中的更多風雨。

蘇東坡也有過這樣一番心路歷程。

那是在他被貶謫到黃州,終日耕田務農之後。大概是整天的體力勞動讓他沒有時間傷春悲秋,踏實收穫的喜悅,又讓他悟到,人生在名利場之外,可以追求的喜悅,簡直太多了。

一天,他與友人劉倩叔共遊南山。友人以蓼菜、新筍等野菜相待,他嘗著這些淳樸而清新的美味佳餚,突然感慨了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他漸漸學會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在那不久之後,某天他出門遇到大雨,同行人都被淋得十分狼狽,他卻若有所思。回到家之後,他寫出了傳世名篇《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對啊。他站在命運的這頭,回首看來時的路,風雨已經散去,而曾經糾結的情感也漸漸溶解,煙消雲散。

他開始綻放出成熟圓融的光輝。那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是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是停止向老天的不公哀怨悲嘆的大氣。

後來他被重新啟用,回到京師做了大官,物質豐足之時,他也沒有得意忘形。再到後來,他的人生起起落落,他有過反覆的傷神與苦楚,但卻始終未曾被打倒。

蘇東坡最大的才華,就是當個人命運的悲劇毫不留情地碾壓之時,他卻善於用諸多具體而微的快樂,化解掉那些巨大的悲傷。

人生的低谷並不難過,真正難過的,是自己這道檻。

所以啊,在這個人面前,我們又有什麼資格慨嘆,時代太糟糕,命運給得太少呢?

所有的傷春悲秋,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強,你走過的那些艱難曲折裡,藏著你未來的福氣。

你如何度過低谷期,決定了你的格局。


十點讀書


提問者水平甚高,佩服!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為世人格外追捧,我認為,“追捧”一次是不合適的,應該用“推崇”一詞,方能顯示出對蘇軾的態度。

但順著這個邏輯,我們結合蘇軾的一生經歷及各方面的成就來看,我以為,蘇軾受人格外推崇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人生態度:為人豁達,胸襟廣闊

很多人一說起蘇軾,就會說他是什麼大文豪,是“三蘇”之中最有成就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等等,但我以為,蘇軾最為人稱道的是,應該是他的胸襟。

蘇軾少年得志,年方弱冠,即名動京師,但仕途不順,屢遭打擊,特別是“烏臺詩案”,更是讓他進入人生的低谷,他的最大落差是從湖州知州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從正廳級被貶為副科級,也就是今天所謂的“斷崖式”。但他屢遭貶謫,心情不變,豁達依然,遊山玩水,飲酒賞月,填詞賦詩,揮毫潑墨,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為曠達之士。如在《記承天寺夜遊》中,他自比“閒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又發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特別是在《定風波》中,一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和“一蓑煙雨任平生”,更是寫盡豁達。

今天的我們,總希望一生風平浪盡,可誰知,“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可又有幾人能像東坡一樣,淡看風雲?

試想,他的詩詞文以及書法、繪畫,又有幾人能學到?倒是對人生的態度,可以如雞湯一般,浸入人的心靈。所以,我以為,其豁達的人生態度、曠達的胸襟,是備受推崇的第一個原因。

二、與人交往:重情重義,幽默風趣

蘇軾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試舉兩例以說明之,意識與兄弟蘇轍,二是對待亡妻王弗。蘇軾一生與其弟蘇轍,情同手足,多有詩詞唱和。著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寫給弟弟蘇轍的,每每想起二人進京趕考的時候,兩人寫了許多的詩詞寄託兄弟之間的思念。

在《絕命詩兩首寄子由》中又說:“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世未了因。”1097年,蘇軾被貶謫於海南儋州,蘇轍被貶謫於廣東雷州,兄弟二人相遇於廣西藤州。蘇軾作詩云:“勸我師淵明,力薄且為己。微痾坐杯酌,止酒則瘳矣。”這是蘇氏兄弟的最後一次面別。其後直至子瞻病卒於常州,他們再無緣相見。另據宋人筆記所載,蘇軾病逝後,“二蘇兩房大小近百餘口聚居。”

可以說,蘇軾的重情重義,在與蘇轍的關係中可見一斑,以至於有人說,“古來兄弟相親相愛相知相念之樂,未見有過二蘇者”。

而蘇軾對其妻王弗的感情,情真意切,至今讀來,讓人垂淚: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可以說,對待妻子的態度,文學史上,只有兩段佳話,一是蘇軾與王弗,一是陸游與唐婉,千年絕響,一直唱到今天。

蘇軾做人,也非常有趣,不像一般的學究,板著一副臉孔說教。他與佛印之間的交往,就非常有趣,留下了許多的文壇掌故,有的讓人忍俊不禁。如蘇軾笑佛印“狗啃河上骨”,佛印回“驢吃東坡草”(也有的是東坡問“禿驢安在”,佛印答“東坡吃草”)。東坡與其妹蘇小妹(秦少游之妻)之間,經常相互開玩笑,妹妹笑他臉長,說“昨日一滴相思淚,今日方流到腮邊。” 東坡笑妹妹額高,反唇相譏: “蓮步未離香格下,額頭已到畫堂前。”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都說明蘇軾是一個很風趣的男人,用今天的話說,他是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和他在一起,不會覺得無聊。

再加上蘇軾還是一個典型的“吃貨”,一生髮明瞭許多好吃的東西,今天想一想就會讓人掉口水的“東坡肘子”、“東坡肉”,都是蘇東坡的得意之作,放到今天,起碼也是國家級的烹飪大師!

你說,這樣重情重義又有生活情趣的人,不受人推崇,天理何在??

三、文化成就:詩詞文俱佳,書、畫一絕

但蘇軾不僅有上述兩點,他的詩詞文俱佳,書法、繪畫都堪稱一絕:

從詞的角度而言,他突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沒有蘇軾的開創,詞就不能成為一種與詩並列的文學體裁。

他是豪放派詞作的開山祖師,又能創作出纏綿悱惻的婉約詞,同一個詞牌,豪放與婉約,都被他發揮到了極致。《江城子·密州出獵》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還有影響千年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從詩的角度而言,蘇軾將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如“前後赤壁賦”,《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飲湖上初晴後雨》等等,題材廣泛,既有宋詩的理性,又有唐詩的藝術性。

從文的角度而言,他上承韓柳古文之道,推崇文理兼備,提倡藝術風格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反對千篇一律的統一文風,認為那樣會造成文壇“彌望皆黃茅白葦”般的荒蕪。蘇軾特別擅長寫議論文,如《賈誼論》、《留侯論》、《平王論》等等,形式活潑,議論生動,而且往往是夾敘夾議,兼帶抒情,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邏輯說服力。

除此之外,蘇軾還是左右成就的書法家和畫家,他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蘇軾擅長畫墨竹,且繪畫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今天一個著名的成語“胸有成竹”即來自於蘇軾。

以上五項,在任何一項上有蘇軾這樣的成就,都很了不起,何況蘇軾一人身兼如此多的長項,不受後人推崇,豈不怪哉?

四、為官之道:體恤黎民,造福各方

今天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就是蘇軾的典型寫照。素食特別擅長治理水災,要知道,在古代,天災往往是不可抗拒的,特別是在治理水患方面(大禹因為治水,被尊為王),蘇軾在這方面就做出了開創性的壯舉。在徐州,他親自帶領官員防洪、築堤、引洪入黃;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築蘇堤,創辦醫院,賑濟災民;在密州,他捕蝗抗災,常山祈雨,收養棄兒,檢斂餓殍;在惠州,他引泉入城,供百姓飲用;此外,各地的東坡井、東坡書院,惠州的東坡孤兒院,海南的東坡醫所……也都是蘇軾為民創下的實績。

再給我三天三夜,我也寫不完,總之,有了上述四個方面的特點或者是成就,蘇軾備受世人推崇,也就是眾望所歸,理所當然了。今天的我們,瞭解蘇軾,也就是要從他身上吸取動力,特別是他在困哪和挫折面前的曠達胸襟,為人上的真誠與幽默,萬一為官,也要想想,如何“不忘初心”,造福一方百姓,其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平凡如吾輩者,瞭解一些,多謝談資罷了,這些,需要天賦的,強求不來甚至學習不來的。

是否恰當,還望各位不吝賜教。也希望大家關注。


三水三心


蘇軾是備受後世追捧喜愛的一位歷史文化名人,他會通百家,冠絕千古,在眾多領域上堪稱大家,他是集文學家,詩人,詞人,書畫家,美食家為一體的被譽為“千古一人”的蘇東坡,被後世譽為“詩神”“詞聖”。而除了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之外,他的人格魅力更是讓人無法忽視。他才華橫溢,瀟灑不羈,曠達堅韌,熱愛生活,儒家喜其忠,道家喜其曠,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義。正如林語堂的評價:蘇東坡是這世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間絕版。



蘇軾備受後世追捧的原因:


一方面是:蘇軾的才華,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


在所有的領域裡,蘇軾以詞的成就最高,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蘇詞中常常表現對人生的思考,常常蘊涵著深刻的哲理。他的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更被譽為豪放詞開宗立派之作。



另一方面是:蘇軾對人生態度:進退自如,寵辱不驚,曠達堅韌,這也是讓後代文人景仰的範式。蘇軾的一生,三起三落,他卻自我調侃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是他一生三次被貶,政治失敗,生活困苦的時候,卻也是他文學創作的高峰時期。


面對人生的失意,他沒有自怨自艾,而是表達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胸襟。夢見自己已故的妻子,他傾訴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一片深情。對國家他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為國殺敵的豪情壯志。對生活他有“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喜愛美食,釀酒比較有情調的一面。



正如王國維先生的評價:“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此評價正說出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四人,他們之所以能光照千古,不只是作品,更是人格。


如此“千古一人”的蘇軾,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永不褪色的傳奇,他身上無數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追捧喜愛和學習。


詩詞散文世界


蘇東坡被推許為中國文化人最理想的成功人生範式。但人人眼裡卻又有自己的蘇東坡。


王水照先生總結蘇東坡四個文化性格則是:狂、曠、諧、適。

真文人無一不狂,狂就狂在恃才傲物,隨心所欲,而狂的最突出標誌,便是直言敢說,嫉惡如仇,魯迅似的對邪惡小人一個也不饒恕,這時的文弱書生,就如李逵一樣是真的猛士。



相對於狂,曠則更難做到。曠是達到人生的最高度後“俯仰人生古今”的超凡境界。此時看透是非、榮辱、得失,敢撒手時即撒手,絕不與小人邪奸們死纏惡鬥,因為志在高遠豈戀俗戰?超脫是一種天馬行空的行止自由。

而諧,則是風流文人的標配,超強的幽默感則是藝術的靈魂所在,也是最討喜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最見人生智慧所在。詼諧幽默的人生猶如四季如春。毫無疑問蘇東坡是幽默大師,不信你看《東坡志林》去,那首《示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之諧不僅有笑熨天下焦慮父母之效,也能讓人暢笑痛快一吐世道不公惡氣。



萬變歸宗是一“適”,適者生存是最低層次,適者快樂是最好層次,而適者中又能最充分張揚自我到“江湖任我行”的無所不適而又無所不樂且又無所不能時,則是蘇東坡的層次了!

美妙人生當狂曠諧適,反躬自問:我們能做到多少?做不到,心嚮往之,景行行止,做一個忠實鐵桿蘇粉,也就已是有了幾分狂曠諧適了!


大洲文苑


蘇東坡,他耳熟能詳,就連背過詩的三四歲小孩兒也會知道他。而柳宗元、蘇洵、劉禹錫……可能就沒有那麼知曉了。舉個例子,2002年,在法國的一家報紙社上舉行的一次“十一世紀以來的名人”投票活動中,進入前十名的只有一名亞洲人———蘇東坡;洛杉磯市有一家東坡餐館………

他能夠為世界之名望,最主要的便是對國家的忠心耿耿。在宋神宗熙寧變法時期,他投入反對派,只是因為他對國家的希望與忠誠不一。而後來,持反對的他又站到了變法派。去反對派時,勸說王安石不要這麼快變法,否則民眾不會適應,進行起義,釀成大禍。後來去變法派時,看到新法中有比較好的措施需要保留下來,向皇帝批奏。


他是百姓的心聲。在烏臺詩案被審後,被貶黃州,雖說變為庶民,但他依然為百姓著想,並寫出了千古名詞。在宋神宗早期,他不願去往朝廷任職,請奏於當杭州太守。一去到那裡,就發現杭州西湖遍地生草,宦官橫行霸道,欺壓百姓。他非常憤怒,立馬將那些小官全廢為庶民,重用賢小官,將杭州治理得井井有條,老百姓也高興,他博得民心後,率領老百姓們將西湖整治,並建造了一個堤壩,後人稱之為“蘇公堤”。當蘇東坡離開杭州時,杭州所有老百姓站成兩排,向蘇東坡惜別,蘇東坡與杭州之緣永不停止。

不僅如此,他還擁有高尚的品德,被貶時,也不會覺得悲傷,反而覺得自己終於擁有清閒的時光。所以,他創造了東坡肉與其他的美食,供世人們享用,還為此寫了一首打油詩《豬肉賦》。他由元豐三年時進行瑜珈打坐,練道家的絕食與氣功,還同時給武昌太守寫信,向他請教煉硃砂的方子,在他詩中,他說在臨皋堂已闢室一間,設有爐火,供煉丹之用。

他還是一位工程師,當杭州太守時,最關心的是杭州居民的用水問題,還有通過杭州城的運河淤泥。蘇東坡向專家請教,把運河的高度測量過後,擬好一項計劃,這是他在杭州的第一次工程。他計劃在錢塘江建水閘,為保持城內運河的水位,他又在餘杭門外開了一條新運河,與西湖相通。

他還是一位皇帝的秘書、慈悲的法官……

他千年來始終閃耀在中國歷史的星空。


斯圖爾頓


蘇東坡確實有他過人之處。他是北宋最大牌的名人,直至今天,他的粉絲也特別多,可以說,是在中國古今文學史上一顆屈指可數的大明星。


首先,他是一個大文豪。他從小聰明好學,21歲跟弟弟蘇轍一起中進士,跟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爺仨在史上並稱“三蘇”。他詩、文、書、畫都特別突出。有很多是開創先河的成就,比如“豪放詞”。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近3000多篇,且其中,讓人耳熟能詳的名篇、名言警句比比皆是。

比如,《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再比如:厚積薄發、勝故欣然,敗亦可喜、淺交言深,君子所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瑩瑩、詩酒趁年華、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腹有詩書氣自華、老夫聊發少年狂,等等,等等,太多膾炙人口的佳句,也是出自蘇東坡,可見他的文采對後人影響有多深。


第二,他是一個實幹家。蘇東坡有想法、有幹勁,在治理國家上,也有很多建樹。他最高官至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在很多地方任職,一生起起落落,但他當官,幹了不少實事。為當地百姓所稱道。他帶頭大幹,心懷百姓,為地方修路、建橋、抗洪,被貶海南時,還克服困難,建起了史上第一座醫院和書院,老百姓認可,尊敬他。關於他的傳說也特別多,蘇小妹、東坡肉、東坡巾、東坡墨、蘇堤;甚至他住過的屋舍,用過的書桌、紙筆,物件,可見老百姓都爭相收藏,視若珍寶。


第三,他是個樂天派。蘇東坡雖然命不好,但活得不憋屈!他因才華出眾受人嫉妒,遭人打擊,特別在“烏臺詩案”中,受到重摧。他一生顛沛流離,整個職業生涯充滿了動盪,幾次被貶,但心胸豁達,處世樂觀,創作出令人驚歎的詩文,比如“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活出了自己的精神頭,這一點,也是他高出其他文人的寶貴品格。

總而言之,一千年,才出了這麼一個蘇東坡,我就特別崇拜和欣賞他,身邊還有很多人,甚至林語堂,餘秋雨,周國平那樣的名人,也喜歡他,追他是有道理的。


春天筆記


凡是讀過點書的人,很少有不知道蘇東坡的。蘇東坡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成就最高、影響力也最大的傑出人物之一。用林語堂的話來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

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

林語堂對蘇東坡的評價,是迄今為止我所見到的對蘇東坡其人其文的最為精妙的概括。

對於蘇東坡這樣一位性格特異,才華超群,在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驚人成就的文化巨人,我一直深懷“高山仰止”之情,並常常在思索一個問題:蘇東坡在他六十五年的生涯中,為什麼能取得冠蓋中華、譽滿九州的偉大成就呢?

我想,除了蘇東坡的個人天賦之外,還一定另有神秘的因素在起作用。

最近,看了龍吟先生的長篇歷史小說《萬古風流蘇東坡》之後,似乎對成就蘇東坡偉大事業的“神秘因素”有了一點感悟。

龍吟的小說,依據史料,記下了蘇東坡少年時代的許多軼聞趣事,其中有兩件使人印象特別深刻。

蘇東坡少年時代的老師是四川眉山遠近聞名的張易簡道士。張道士是一位研究《易經》的專家,此人不僅有學問,而且有見識,教育方法新穎別緻,不落俗套。有一次,他提了一個問題讓蘇東坡回答:“只有飛,才是龍的品性!將來如有機會,讓你騰飛之時,你能飛得起來麼?”小東坡回答道:“龍是用來比喻天子的,我有何能耐,敢用龍來比自己?”張道士連忙說:“錯了,錯了!龍是日月精華所鍾,凡得天地性靈者都可成龍,只有皇上才能稱龍,這都是世間腐儒的說法!

”老師的一席話讓小東坡茅塞頓開,聯想到母親也經常教導自己要學著當“人中之龍”,於是他突然開懷大笑起來。看到這件軼事,我立刻想到,蘇東坡其人其文,都那樣豪放,都那樣大氣,是不是和這有些關係?

還有一次,小東坡向張道士請教《易經》上面的學問,張道士覺得他有些鑽牛角尖了,於是啟發他說:“《易》中許多道理,都是靠人的悟性悟出來的,決不是死摳字眼兒摳出來的,要想解透《易經》,必須終生感悟。沒有悟性的人,只能陷於泥潭之中難以自拔,你是有悟性的,千萬不要陷於其中!大千世界,處處是‘象’。《易》的特點,是以‘象’解‘象’,正因為此,它才成了謎中之謎。宇宙萬物,千變萬化,你認得一,它便生出二來;你知道了二,後面還有四,有八,有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人生有限,宇宙無窮。記住我的話,靠你的悟性,去感悟這一切東西,感悟到一點,你就享受一點;一天有所感悟,你就幸福一天。如果你要說明這種感悟,你便也用《易經》以象解象的方式去說,後世之人,便可同你一道領略這些物象,與你一同感悟,歷時再久,物象常新。

這樣的話,你便也會永遠立足於不敗之地。”聽了老師的這番話,小東坡豁然開悟,一下子彷彿聰明瞭許多。

把林語堂對蘇東坡的精當評價和龍吟先生對蘇東坡少年軼事的精彩描寫結合起來,我們一定會得到一些新的啟示。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您可以關注萃辰天心書院官方訂閱號“萃辰天心國學傳播”(cctxgxcb),收聽完整圖文、音頻哦~


萃辰天心書院


文壇文豪很多,為什麼蘇軾格外被追捧?

1.才華橫溢,多產作家,名篇佳作廣為流傳。

文豪的很多,都有才華,多產的也是文豪的重要特徵。

2.高貴的品質,也該是文豪的重要特徵,不過,有的文豪是有爭議的。

3.逆境中的豁達樂觀,

一帆風順的文豪居多,逆境中不斷成長的文豪也有,不多。

4.從書法作品風格來看,

蘇軾獨樹一幟,堪稱書法史奇葩。一反傳統常態的審美情趣。

繼書聖王羲之開創雅美淡的傳統美學之後,他是又一座美學豐碑。

顏真卿書法也是一座豐碑。

此三人組成傳統書法的信達雅三劍客。

此三人行書代表作被譽為三大行書,分別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侄兒稿,蘇軾的黃州寒食帖。

5.俗話說字如其人,從書法藝術角度分析,蘇軾的獨樹一幟,在書壇,和整個文壇都是廣受追捧的。

總之,文豪很多,像蘇軾這樣的文豪很少,就顯得尤為可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