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怎麼樣?

高嵩Jey


瑞幸咖啡在我國一直被視為比肩星巴克的存在,瑞幸咖啡自2018年2月宣佈開店計劃,利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新興咖啡售賣模式和頗具特色的多元營銷方式迅速切入市場,截至2018年底,線下門店總數突破2000家。

但是從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瑞幸還比較年輕,所以發展模式和發展趨勢還尚未清晰。

  瑞幸咖啡發展策略透視

  中國咖啡產業發展驅動力

以上數據來源於艾媒諮詢權威發佈的《2018-2019中國咖啡產業商業模式及用戶畫像研究報告》,報告完整高清PDF版共42頁,可點擊文章底部下載按鈕進行報告下載。

http://report.iimedia.cn/report.jsp?reportId=36267&acPlatCode=IIMReport&iimediaId=63469


艾看戲


一年前,從神州優車大堂0001號店出發,僅一年時間,瑞幸咖啡已經成功拿下14城,從最初的1家內測店,裂變出1100+店,咖啡供應量超過3000萬杯…

瑞幸咖啡增長這麼猛,為什麼?——「燒錢砸廣告唄,鋪天蓋地的廣告!」品叔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聽過這樣的論調,甚至蠻多人自己就是這麼感覺的。廣告對於luckin來說,究竟有怎樣的妙用?luckin又是怎麼投放自己的廣告的?品叔這就從營銷手段出發,給大家分析一下瑞幸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效應的。

聯合既有IP,借用其場景做營銷

IP 聯合營銷,是這幾年比較熱門的營銷手法。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說 IP 營銷,又是燒錢的遊戲,玩不起玩不起。但其實,當品牌做到一定體量,除去付費合作之外,本身一定還有其他可以與 IP 進行置換的資源,例如流量。

以瑞幸咖啡的用戶量來說,用流量置換 IP 合作並不是難事。與什麼 IP 進行怎樣的合作,反而是其考慮更多的。瑞幸咖啡怎麼玩的呢?


① 向豪門IP借逼格

4月份,「第八屆北京電影節」閉幕式上,初出茅廬的瑞幸咖啡就成為咖啡飲品指定服務商。來自世界各地的影視大咖人手一杯瑞幸咖啡,產品即廣告,藉助這樣的場景融入,不僅僅獲得這部分優質人群的接觸點,更為品牌贏得了口碑背書。

C 位出道的瑞幸咖啡,將「與平臺級 IP聯合營造逼格」的營銷打法迅速複製,快馬加鞭地與各類高端會展、體育賽事進行合作。

例如,今年北京車展為了避免參展觀眾就餐排隊,「下單時不用排隊」瑞幸咖啡成了其首次引入的互聯網就餐平臺。


② 向話題IP借聲量

故宮,最近兩年來也算是營銷界的網紅了,話題本身不斷,加上今年暑期檔《延禧攻略》《如懿傳》兩大熱播劇燎得故宮熱度更上一層樓,在這個當口,瑞幸咖啡「奉旨入宮」將新店開進紫禁城,國慶前又玩出一波小高潮。

在話題、流量都極其亮眼的ChinaJoy上,瑞幸咖啡也打破次元壁入駐,與Cosplayer 愉快玩耍的樣子,自然深得二次元擁躉的心。


③ 向科技IP借姿勢

作為咖啡行業顛覆者的瑞幸咖啡,對於科技感有著天然的關聯需求。一直以來,機器人外賣、AI 咖啡、刷臉下單等黑科技,瑞幸咖啡玩了個遍。各大科技盛會也一個沒拉下。

百度 AI6 大會上秀人臉識別下單。WRC 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藉助獵戶機械臂平臺魔豆、沖泡、打奶沫、奶油拉花,瑞幸咖啡聯合獵豹移動,玩起了 AI 操作。9月6日,瑞幸咖啡又與騰訊簽署「智慧零售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雙方也將共同探索圖像識別、人臉支付、機器人配送、AR互動及其它前沿技術在線下業態的應用,為用戶提供更新鮮的消費體驗。


④ 向熱門IP借人氣

除了作為指定咖啡、輕食服務商入駐平臺型大 IP之外,瑞幸咖啡還通過影視植入,主創背書,聯合Event 等方式,分階段與時下熱門 IP 合作,借勢換人氣。

不論是這些本身早已 IP 化的平臺,還是熱門影視 IP,瑞幸咖啡的借勢、植入並不是簡單地掛名,而是作為產品本身進行場景融入,藉助名人、大咖的背書,瑞幸咖啡的使用場景,被很好地展現了出來。

另外對於這些 IP 來說,圍繞它們本身就有海量的媒體傳播,藉助深度的場景融合,瑞幸咖啡也巧妙地截獲了不少 PR 資源。

去關鍵場景,建立接觸據點

寫瑞幸咖啡的文不少,關於瑞幸咖啡的目標受眾,大多數的討論都停留在了「白領人群」的層面上,但大家忽視了瑞幸咖啡官網上及其重要的一個細節——企業用戶。

這有差嗎?企業用戶裡不還是一個個白領嗎?有差。一個由諸多白領構成的企業與單個白領個體,瑞幸咖啡需要做的溝通場景絕對不同。

落到營銷活動上,瑞幸咖啡主動出擊,與話題度、社會關注度最高的,體量、知名度最大的新銳企業,按照細分需求針對性地進行品牌聯動,在關鍵場景建立關鍵據點,引發用戶裂變。


① 企業福利

「別人家公司的福利」一直是朋友圈的熱門話題,這個洞察被瑞幸咖啡玩得很好。今年4月,雖還是試營業卻已登上熱搜榜的瑞幸咖啡趁熱出擊,去到深圳騰訊大廈北廣場開了家快閃店,以#這一杯,QQ愛#為主題,聯合鵝廠給程序員小哥哥發福利。期間,有讓程序員各種扎心的文案杯創意玩法、有特別對程序員口味的各種黑科技、更有來抖音上一呼百應的滑板小姐姐遞上的咖啡。這一杯,誰不愛?這福利,誰不服?


② 企業慶功

不論對於企業還是白領,慶功這事兒,都是咖啡強需求場景。所以,在2018年上半年為社會所關注的上市慶功會上,瑞幸成了咖啡服務擔當。

6月29日,獵聘港交所上市,瑞幸咖啡作為慶功咖啡,打入獵聘內部,積極參與慶功活動。二十多天之後,小米上市刷屏。瑞幸咖啡快閃店現身小米辦公區,聯合小米有品以#這一杯,敬熱愛#為創意主題,慶祝小米上市。


③ 創業激勵

全民創業時代,每個企業都覺得自己是創業公司,這是一種精神,無關企業規模。瑞幸咖啡捕捉到了這一點,並在創意上,聯合騰訊新聞、36氪等互聯網公司,以杯套為創意載體與企業玩得不亦樂乎。有對創業這件小事吐槽的,有借用大師金句來打氣的。


④ 延伸辦公場景

9月19日,瑞幸咖啡入駐北京奔馳總部。對於奔馳來說,總部大樓有一家專屬咖啡店貼心服務,無疑是最好的對內公關玩法。畢竟,不用出公司大樓,坐在頂層玻璃窗前,一份輕食配上一杯咖啡,別有一番愜意,員工的尊寵感瞬間爆表。對於瑞幸咖啡來說,入駐奔馳總部,則是其具備 「延伸辦公場景」實力的最好體現,對於後續拓展企業用戶來說,是不錯的實力背書。

利用社交暗示,創造使用場景

基於企業用戶細分使用場景,重點突破企業用戶,以企業用戶帶動白領用戶,是瑞幸咖啡重要的溝通策略,並不意味著瑞幸咖啡不重視2C 的溝通。

就在10月8日在朝陽區工體附近,瑞幸咖啡北京汗水兌換工廠正式開業。一家開在健身房的咖啡店,對於運動達人來說,運動前後吸收適量咖啡因,不但能釋放腎上腺素、提升運動效能,還可以刺激身體燃燒脂肪。

同樣是玩杯套創意,在世界盃期間,瑞幸咖啡就聯合網易新聞客戶端玩了一場#非正常球迷研究院#。「冷」眼借勢世界盃大熱點,利用用戶對於網易新聞客戶端的信任,進行暗示:球迷都好這一杯。

傳統廣告理念有個觀點是說,品牌是要潛移默化、不斷教育的。但是,不論是 在2B還是2C 的溝通中,品叔認為瑞幸咖啡的手法以及心態都很自信。

除了主動出擊去聯合各大新銳互聯網企業,在與個體用戶的溝通中,瑞幸咖啡更是主動通過社交暗示,告訴用戶:你關注的明星、網紅很心水瑞幸咖啡,你要不要一起?

並且藉助社交平臺的力量,在內容、福利的驅動下,引發關注培養興趣、慾望,進而引發行動。

例如,以代言人湯唯、張震為原點,瑞幸咖啡請來網紅、明星持續做了一系列的街拍,透過這些時尚感強,元氣滿滿的小姐姐、小哥哥的「自然態街拍」,營造一種自然而然的需求場景——有瑞幸咖啡就有時尚感。

總結:讓咖啡找人,而不是人找咖啡

通過品叔的分析你肯定也意識到了,瑞幸咖啡的廣告費並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高。因為瑞幸咖啡非常注重廣告的時效性,始終儘可能地用最小的創意投入做到最大的用戶轉化。這也是其 CMO 楊飛在其著作《流量池》中及其強調的一點。

基於這個理念,瑞幸咖啡通過APP 以大數據技術在一開始就實現了對用戶的精準標籤。人群的精準標籤,有助於品牌、產品實現對於消費環節的精準把控:

瑞幸咖啡應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以什麼心態、呈現怎樣的狀態。具體怎麼做?換句話說就是,就是讓咖啡自己,去到目標場景中與用戶溝通。

縱觀上文提及的營銷活動,既有頂級賽事頂級資源,也有互聯網企業有趣好玩的創意,不論是大IP合作,定製化創意盃套,還是街拍等,品叔認為瑞幸咖啡都在極其用心地通過複製、裂變的方式控制創意成本,簡單說來就是通過可複製、模板化的套路營銷,以最小的成本達到了提升瑞幸咖啡產品品質、品牌形象的效果。

通過這些複製性、裂變性、執行性極高的模板化營銷心法,瑞幸咖啡成功將品牌、產品觸及企業用戶、白領用戶以其他目標用戶身邊最核心的社交連接點,最大程度地打通了用戶整個關係網絡,從而實現對消費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各種需求場景的全方位覆蓋。


首席品牌官


作為一個喜歡喝咖啡的普通消費者,談談我對瑞幸的感受。

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自從喝了同事的手衝咖啡,由奢入儉難,速溶咖啡再也難以入口。

公司的咖啡機不知道是什麼豆子,加奶加糖也掩蓋不了的土腥味。

自從同事離職,只能自某出路。

上班時間小藍杯。

週末在家喝掛耳。太懶,手衝咖啡做了幾次感覺太麻煩,感覺濾泡也可以接受。

價格便宜

雙十一促銷的時候,買一送二,平均下來9塊/杯。

星巴克呢?隨便一杯就要小30。偶爾喝喝還行,當口糧真消費不起。

配送方便

忽如一夜春風來,北京到處遍佈小藍杯。它可以自提也可以配送,配送費6元。

星巴克之前一直保持高冷範,不支持配送。後來競爭激烈,也後知後覺接口外賣進行了配送服務。

口味

我自己只鍾情拿鐵,換著樣的喝香草拿鐵、榛果拿鐵、焦糖拿鐵配單糖。我喜歡絲滑的口感配上微甜的感覺,午飯後來一杯,感覺充滿了能量。

朋友想嘗試,我也首先推薦他們香草拿鐵。

星巴克的香草拿鐵我也喝過,太甜膩。

總之,其他都是浮雲,味道接受,價格便宜,購買方便,我選luckin[呲牙]

前段時間收到小藍杯推文,獲了獎,是不是說明我的口味不是很差。


夏天愛詩和遠方


暢想未來,“立言”為證。

提到咖啡館,我們首先聯想到的是一系列歐美品牌。同時咖啡館不僅僅是消費的場合,也是重要的歐洲歷史中的文化空間。17—18世紀,無數偉大人物的爭辯、無數燦若星辰的論著誕生在咖啡館和沙龍中間。這造就了西方社會對於咖啡館這一線下空間的重視。

互聯網時代中,由於預定、配送和物流的革命性變化,對於咖啡館,中國誕生了很多新興的線上線下服務兼具的飲品品牌,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就是一家新起步,針對咖啡這一類飲品的品牌。

和我們這個時代裡很多商業公司一樣,瑞幸咖啡可以說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在背後投資方和資本的支持之下,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瑞幸咖啡進入了一二線城市白領的視野中。其進入市場的方式是突然的而且某種程度上,堪稱“殘暴”。

瑞幸咖啡產品定位也非常明確:價格定在 20-30 元之間,避開了 30-40 的星巴克主流價位,也

跟 10-20 元的麥咖啡 / 肯德基 / 全家等快餐咖啡劃清了界限。

品牌端,瑞幸的解決方案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明星代言。通過張震和湯唯來消除新品牌的陌生感,產生移情的效果,進而對品牌產生一定的親切感。這兩個代言人都屬於品質感比較出色的類型,應該是經過了比較嚴謹的論證。

但是瑞幸咖啡卻仍舊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被它表面的強大攻勢所掩蓋,使人們在資本的金色迷霧中看不到其運作背後的粗糙。

其實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中國這種獨特的資本運作模式的又一次被驗證。資本投資——橫空出世——廣告轟炸——消費者被洗腦——市場被分割。近些年來的拼多多就是這樣的先行者。

但是瑞幸咖啡帶有中國資本獨有的那種特徵——沒來由的自信、狂暴的金錢資本和宣傳、對於產業鏈和知識產權的不重視、想要氣吞山河的野心。這引發了它以一家新興企業挑戰星巴克的新聞事件。

前些日子,瑞幸咖啡公告說星巴克咖啡壟斷整個咖啡市場產生熱議。這又是中國資本支持的企業又一經典的特徵,就像之前中國喬丹狀告美國喬丹抄襲自己一樣。拿行業最優秀企業蹭熱度,為自己爭取關注度。

這次瑞幸咖啡說星巴克壟斷,還拿出許多文件,但實際上星巴克並沒有壟斷。

在美國星巴克在咖啡業的排行是第五,在中國也談不上壟斷企業,最多算領軍品牌,知名度比較高而已。星巴克在中國不僅面臨著costa的直接競爭,還有金拱門、肯德基咖啡的後來者虎視眈眈。

反觀瑞幸咖啡,前幾年才開業,品牌宣傳不夠很正常。在2018年開展品牌戰略,可是才到2018年中旬居然就狀告星巴克壟斷。

成立不足一年的企業,直接去告行業內暫時知名度較高的星巴克壟斷,這可真讓人大跌眼鏡,有點跳樑小醜的意味了。瑞幸咖啡如此下去反而會讓品牌下降,因為這樣難免讓人覺得瑞幸咖啡有“碰瓷”的嫌疑。

關於這次碰瓷事件,星巴克的第一回應就是“我們不參與炒作”這一句話就點明瞭瑞幸咖啡的目的。瑞幸咖啡這家企業也自然是無比尷尬,小公司找大公司碰瓷蹭熱度不少見,但像瑞幸咖啡這樣往大里搞的也不多見。

除了瑞幸咖啡告星巴克碰瓷,一個品牌最重要的還是其產品的質量。可在網上搜索一下就會發現,瑞幸咖啡喝出蝦米、要加冰咖啡最後送來的只有冰塊、外送不和客戶協商、沒有咖啡團隊培訓這樣一系列的品質問題。

瑞幸咖啡的宣傳本身問題較大,前期大量投入宣傳,結果品質很差,許多人也就是抱著支持國產的態度來喝,結果卻多次出現服務問題和品質問題。

飲品行業成本低,利潤高,瑞幸咖啡正如同許多中國資本支持的企業一樣,眼睛裡只有錢。或許其本來的目的也沒有考慮到長期經營,很多中國資本支持的企業不就是賺了錢就跑嗎?他們心中只有利益,是沒有消費者的。

國內企業的競爭一直很激烈,自從出現創業的號召以來,國內的新企業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出現,當然也有不少的被淘汰者,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能有良好的品質和品牌競爭力。

即使就如同瑞幸咖啡的創辦者錢治亞所說,中國的咖啡市場正處於爆發的前夜;即使瑞幸咖啡的背後有著強大的資本支持;即使瑞幸咖啡用給用戶優惠的方式佔領了市場,在熱度上用或明或暗的手段久居不下。

瑞幸咖啡,它依舊是一家快錢堆積起來的搖錢樹,對於星巴克具有的完整和具有悠久歷史的產業鏈;對於一家大型企業應該具有的社會責任感;對於消費者的尊重,瑞幸咖啡都是欠缺的。

而它本身,就是中國目前快錢時代裡的快速資本聚集的手段,或許它自己也沒有長遠的考慮。

這次“碰瓷”風波之後,加上其質量出現諸多問題,而錢治亞的誇大海口,讓我們對瑞幸咖啡更加的不信任。小編在這裡預測一下,瑞幸咖啡5年內一定會消失在市場裡。

5年後,中國的市場會好嗎?會有更多的良心企業懷著對於消費者和社會的責任感進入市場嗎?依靠快錢,賺快錢就走,不考慮身後洪水滔天的企業會少嗎?

我們都在期待著這一天。


立言


瑞幸咖啡,對於大家來說不陌生吧,一個本土互聯網咖啡品牌。

利用線上竄動的流量,打破線下門店的物理空間限制,提高線下門店的坪效,從而實現最高的投資回報。

這種新零售獨特典型模式,有何可借鑑,有何不一樣的地方呢?

首先,瑞幸咖啡宛如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少爺,相比其他咖啡品牌,起步還要高。一開始打造就有10億元的啟動資金。

也就說瑞幸咖啡創始人要用這10億來教育中國消費者另一種消費概念,用這10億來撬動中國咖啡市場另一種可能性。

因此資金雄厚,短短3個月內成功入駐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福州、武漢等13個主流城市,門店數量超過300家,5月份,要實現全國500家門店的覆蓋率。

瑞幸咖啡這般野心瘋狂,堪比中國咖啡市場排名第二的悅達咖世家。這樣操作,豈不是走上上島咖啡老道路?

這點上,和瑞幸咖啡和上島咖啡還真的不一樣。雖然瑞幸咖啡線下門店有3種類型: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但這些門店均為直營門店,在品控、品牌管理上嚴格統一

瑞幸咖啡在體驗方面給消費者帶來一番新鮮感!瑞幸咖啡線下門店多而小美,每個門店做成10平米左右的消費者觸達點,簡單的裝修和少量的等候吧凳,不提倡消費者店內消費。

言外之意,瑞幸咖啡更加專注咖啡外賣市場。在這點上,瑞幸咖啡還和順豐合作,承諾如果在應用上下單,會在20-30分鐘送達,並且口感不變。

這大膽嘗試的舉動,對於上島咖啡而言是無法企及!

輕運營模式,一是減去加盟商這環節,二是可以減低單店成本和縮短開店週期,從而換來高密度的線下門店覆蓋和快速的門店區域擴張,在短時間內觸達到更多的消費者。

成本降低,就有大量資金玩起營銷活動。以前很多品牌為了打響名聲,不斷砸錢在廣告營銷上,而瑞幸咖啡用這筆費用改為補貼消費者。

這手段用到實體店推廣,提高獲客效率和營銷費用效率,大大降低互聯網獲客成本。

【電商報,中國電商影響力媒體!歡迎關注我們!】


電商報


你好,我是餐魚,專注於傳播餐飲創業經管知識的短視頻。非常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成立於2017年的瑞幸咖啡,由原神州優車創始成員、COO錢治亞創建。

瑞幸咖啡給人的最大一個印象是,一個字——快

工商註冊信息顯示,瑞幸咖啡公司註冊於2017年10月31日。

2017年12月5日,瑞幸咖啡的第一家線下門店在北京望京開業,並聘請張震和湯唯作為代言人。

之後,瑞幸咖啡迅速擴張至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13個城市。

2018年5月8日,瑞幸咖啡宣佈開始正式營業。短短半年時間,店面數已經超過500家。以店面數量統計,瑞幸咖啡以位居國內第二,規模僅次於星巴克

瑞幸咖啡披露,從今年1 月份至5月初,瑞幸咖啡在試營業期間累計完成訂單約300萬單,銷售咖啡約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

7月11日,瑞幸咖啡官方宣佈,獲得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和君聯資本的2億美元投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

用半年時間,瑞幸咖啡晉升為了獨角獸企業,

這一速度也打破了國內最快成為獨角獸公司的記錄。

3 瑞幸咖啡憑什麼價值10億美元?

Costa、太平洋咖啡等咖啡品牌,已在國內市場經深耕多年,但始終未能呈現出挑戰星巴克的決心和實力。

比如,

Costa咖啡,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國內的店面數僅有400多家,而太平洋咖啡2011年進入國內市場,門店數也只有300多家。

這些咖啡品牌之所以沒有被星巴克嚴肅對待,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們與星巴克在同一緯度競爭,與星巴克走了相似的發展路徑,而且沒有太多的創新和顛覆性的產品或商業模式。但是星巴克早在1999年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知已經固化,追隨者想採用相同的發展路徑,超越星巴克是幾無可能的。

另外,星巴克能夠在國內咖啡市場一騎絕塵的殺手鐧是,黃金交通區位+高能見度。星巴克依靠其品牌勢能,選址的位置往往佔據了商業地產的最佳的“金角”位置,在同一塊市場區域,競爭對手很難拿到優於星巴克的位置,從而星巴克如一個黑洞一樣,將顧客都吸走了。

但是,瑞幸等外賣咖啡品牌的出現,讓星巴克之前具備選址優勢消失了

。因為,瑞幸咖啡與星巴克的競爭,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

第一,線上和線下的戰爭。

不可否認,星巴克的優勢在於線下門店的體驗,對於線上市場,星巴克一直保持謹慎的態度,還未曾涉足。但線上卻恰恰是瑞幸咖啡的主攻方向,比如,瑞幸咖啡目前全部採用線上下單的方式,即便是到店消費,也需要掃碼下單。

事實上,瑞幸咖啡主打線上,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顧客的一個痛點:線下購買咖啡很不方便,這需要走到門店,有時候還需要排隊。

瑞幸咖啡也開設了很多店面,但主力店面主要為50至60平方米的小店,裝修很簡單,簡單擺幾張木桌木椅。另外,瑞幸咖啡的店面選址,並非是主流商圈,通常遠離高流量和高可見度的區域1-2條街道

。店面也更多承擔線下取貨點的功能,這與星巴克定位的休閒、舒適的社交場所是非常不同的。

因為,在瑞幸咖啡的創始人錢治亞看來,“瑞幸咖啡的落腳點是咖啡本身,咖啡是主語,而文化環境是附屬”,而“有些品牌賣的貴、提供優質的空間,都是在刻意的給大家一些標籤”。

第二,教育用戶。

許多人不看好瑞幸咖啡的朋友,都會提出這樣的質疑:

中國人不太喜歡喝咖啡,而星巴克的消費者大多是因為商務、社交需求,談事情才喝咖啡的。

沒錯,公開數據顯示,歐洲國家每年人均消費咖啡700多杯;在美國,這個數字是400;而中國人每年人均消費的咖啡只有4~6杯,即使是在上海、北京這樣的一二線城市,每年人均咖啡消費也只有20杯

但是,在瑞幸咖啡看來,目前國人對咖啡消費數量少,也正說明增長的空間很大,因為國人對咖啡的消費習慣可以培養。

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這正是瑞幸咖啡擅長的,因為瑞幸咖啡的團隊大多來自神州優車,網約車的補貼大戰,教育了許多用戶在線打車的習慣。

瑞幸咖啡幾乎全盤複製了網約車攻佔市場的打法——大量燒錢補貼。

比如,“新會員可以免費獲得一杯咖啡”、“邀請好友註冊成功,與好友均可免費獲得一杯免費咖啡”,這些營銷獲客的策略,都是網約車大戰時的慣用手法。

在瑞幸咖啡看來,補貼是培養用戶習慣、改變固有認知,最有效的策略。因為瑞幸咖啡對用戶的定位很聚焦,寫字樓裡的白領們,這部分人群也正式網約車的忠實用戶,他們接受新事物的習慣,已經被驗證過了。

錢治亞也表示,瑞幸咖啡初期將投入10億元資金教育市場和推廣品牌。

第三,價格殺器。

如同淘寶網用免費打敗了eBay,小米手機用低價策略挑戰蘋果手機,瑞幸咖啡同樣在用低價策略,試圖改變市場的格局。

相較於星巴克35元左右的定價,瑞幸咖啡的定價只有25元,拿鐵的售價比星巴克低了近30%,而且在品牌推廣的前期,瑞幸咖啡採用了瘋狂的低價策略,比如“買二送一”、“買五贈五”,“外賣滿35元免運費”。

錢治亞也曾提到,價格貴是國內咖啡消費的另外一個痛點。但事實上,麥當勞的麥咖啡售價只有10幾塊,品牌似乎也一直不溫不火。

對於剛需的產品的,毫無疑問,價格是一大痛點。但對於非剛需的產品,品牌+品質+價格,才是痛點。

4 新零售的造“星”運動

和它的名字一樣,瑞幸咖啡在這個時間點誕生是非常幸運的。

如同區塊鏈,許多和區塊鏈題材相關的創業公司,大多估值可以以火箭的速度倍增。新零售也是如此,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無人售貨機等新零售概念企業,也都獲得了較高的估值。

而瑞幸咖啡對自己的定位,也正是“新零售專業咖啡運營商”。

事實上,伴隨著消費升級,2017以來,飲品市場異常的火熱,大筆資金瘋狂地湧入這個行業:

2018年3月,連咖啡,宣佈獲得1.58億元的B+輪融資;

2018年3月,奈雪的茶,宣佈獲得了天圖資本投資的3億元A+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了4億元。

2018年4月,喜茶,宣佈獲得龍珠資本4億美元的B輪融資,總融資額已超過5億美元。

2018年7月,瑞幸咖啡融資2億美元。

...

另外,從去年至今,Teasoon、煮葉、有飲咖啡、萊杯咖啡、咖啡零點吧等飲品品牌,都已拿到融資。


餐魚


好奇心食堂,探味不打烊

最近簡直被瑞幸咖啡刷屏了,據說全國開了500多家店,由原神州優車集團的COO錢治亞創建,2018年1月1日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開始試營業。

據說是要叫板星巴克,佔領中國咖啡市場。堂妹很看好這份勇氣和夢想。

於是,堂妹決定去試試瑞幸咖啡腫麼樣。

首先,看下門店。

瑞幸咖啡的線下門店主要有旗艦店(ELITE),悠享店(RELAX)和快取店(PICKUP)3種類型,這些門店都是直營門店。其中快取店是數量佔比最多的類型,節省空間,節約時間。所有門店都支持外送業務。

外送這一點,堂妹著實喜歡,快節奏時代送餐上門什麼的確實很不錯。

接下來,看下價格。

瑞幸咖啡宣稱主打性價比與高品質咖啡,在定價上比星巴克略低一些,還有許多的活動。公司願景也很不錯——做每個人都喝得起、和喝得到的咖啡

最後,說下味道。

衝著買5送5,和公司的小夥伴一口氣買了10杯。

當然大家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堂妹個人覺得,瑞幸咖啡的味道比較濃厚一些(冰摩卡),但是喝了美式和拿鐵的小夥伴覺得太清淡。

so,百人百味,堂妹還是對luckin 抱著很大的期待,好奇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去嘗試下。


好奇心食堂


在國內說到咖啡,通常大家會想起星巴克。

不過,現在,許多人還會說:“小藍杯瑞幸(Luckin Coffee)”。

這說明,短短1年時間,瑞幸咖啡已經成功進入了咖啡消費群體的心智。

不過,由於仍在燒錢補貼和市場教育階段,這個模式能否成功,猶未可知。

對於在極速開城拓店的瑞幸咖啡而言,在促銷補貼資金、平臺訂單數據處理、咖啡師培訓和產品供應鏈等諸多環節承壓。

前兩天天,一則瑞幸咖啡新一輪融資的消息,刷屏移動互聯網和咖啡茶飲業界。

投前估值20億美元!該輪融資3~4億美元,不僅金額巨大,還刷新奈雪の茶60億元的估值。不過,由於官方並未宣佈,因此是否完成還猶未可知。

在此之前的7月,瑞幸剛完成了A輪2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

作為可堪參考的樣本,今年3月,新茶飲品牌奈雪の茶宣佈完成數億元 A+ 輪融資,該輪投後估值達60億元,為之前公開數據的茶飲品牌中估值最高。

4月,喜茶宣佈獲得美團旗下產業基金龍珠資本的4億元B輪融資。

瑞幸早前曾宣稱,2018年要把門店數量擴張到2000家。目前的數據是,這家剛成立滿1年的新品牌,已經在20多個城市開設了1400多家咖啡店,其中福州地區已有29家,並且還有約10家布點在建,速度之快也是令人瞠目結舌。

業界普遍認為,新一輪的融資,或許與開業投資、補貼燒錢大量消耗資金有關。

創始人錢治亞稱,瑞幸咖啡的促銷和補貼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顯然,稚嫩的瑞幸咖啡尚且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和時間,來持續提升用戶粘性互動,以培育做大外賣場景的咖啡市場蛋糕。

瑞幸從出生開始,就開始喊話對標星巴克,而如今雙方“咖啡館+APP+小程序”的全面較量,上半場才剛剛開始。

這廂,星巴克剛剛推出一年一度的聖誕小紅杯,那廂,瑞幸就蹭“雙11”的熱度,推出Luckin狂歡節“充1贈2”的大手筆促銷。加上代言人湯唯的號召力,APP頓時再度活躍!

不過,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一些用戶反映,瑞幸APP對手機機型和系統的兼容性存疑。

而這並非瑞幸APP第一次被曝不穩定。包括此前5月份宣佈正式開業,且推出1.8折券促銷活動時,其APP就曾一度奔潰。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瑞幸的微信小程序終於也姍姍來遲,今天與大家見面了。其可以跟APP一下,共享會員權益和咖啡錢包,大大提升了用戶的轉化率和留存率。

在此之前,星巴克的用星說小程序,業績養眼曾在業界引起側目和垂涎。

與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門店越來越多不相匹配的,還有瑞幸的產品與服務的口碑美譽度。

與創業初期相比,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關於瑞幸咖啡出品和口味不穩定的吐槽不斷,與之前打造的“大師咖啡”形象背道而馳。

而說商道市的親歷是,瑞幸線下門店之設備簡陋,三明治等輕食沒有烤箱、微波爐等加熱。

試問,在天寒地凍的冬季,吃上一口硬邦邦、冷冰冰的“健康輕食”,只是權當裹腹而已了,哪裡還有些許美味和體驗感可言?

類似的遭遇,小編在萬象·九宜城(原萬象生活城)門可羅雀並且關閉了歐包子品牌店的1 Cake也遇到過。

而這不說在國內一線城市的7-11、全家,福州大街小巷的許多便利店,都可以輕而易舉做到,設備不貴且是咖啡師的舉手之勞。

你心裡沒有客戶,品牌再高大上、店名再怎麼“味覺藝術”“旗艦”“悠享”,在客戶低留存率的“冬天”也會“凍死”。

同時,作為行業領導者,星巴克也並非不為所動。

筆者從相關渠道瞭解到,星巴克與盒馬、餓了麼的戰略合作,也將有全國性的大動作——咖啡外賣業務將逐步從上海試點,向全國各一二三線城市市場推廣。

福州的時間表,預計在雙11。

也就是說,再過幾天,福州的小夥伴就可以通過盒馬、餓了麼APP下單,即可享受到半小時達的星巴克咖啡外賣。

儘管星巴克的溢價,在於品牌標籤和第三空間的附加值,但星粉還是很樂於為其品牌和推陳出新的產品買單——從聖誕紅杯剛推出就開始刷屏,就可見一斑。

相對而言,瑞幸刷屏的多是邀約拉新和折扣抽獎,就品牌調性而言,真的是“不高級”。且與咖啡這種還是被不少國人認定是“小資情調”的時尚標籤,格格不入。

而作為反制和應對,今年9月,瑞幸也正式站隊騰訊戰略合作,雙方有意在微信入口、數據營銷等多渠道進行智慧門店、精準營銷的合作。此舉無疑繼續提高了其新零售領域的商業邊界和成長想象力。

然而,一個頗耐人尋味的插曲是,在獨角獸快速發展和估值飆升的關口,作為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監事的郭謹一,居然從瑞幸所屬的北京瑞吉咖啡技術有限公司股東退出了。

此前,他因怒懟星巴克控制物業和供應商而“走紅”。此舉也給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和管理團隊的可持續性是否穩固,蒙上一層猜測。


雖然最快成為咖啡茶飲行業獨角獸

值得恭喜

但顯然

成長期的“小藍杯”

仍然有不少成長中的煩惱!


說商道市,有一說一
海峽領先的財經智庫
與商業精英砥礪前行全案策劃 / 整合營銷 / 全媒推廣會展演藝 / 影音視頻 / 模特網紅

說商道市


首先,不得不說瑞幸咖啡的營銷做得很棒,請了女神湯唯代言,線下門店迅速擴張、各種優惠券:新人免單券、2.8折券、3.8折券、充1送1、充2送1······用了優惠券後對比星巴克確實很划算。

瑞幸一下子從不知名的品牌一炮走紅。以前我是不知道瑞幸,現在也會偶爾來一杯小藍杯。

瑞幸想要和星巴克分庭抗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口感、品質:

單純從咖啡的口感來說,星巴克的摩卡、拿鐵、瑪奇朵等口味確實要比瑞幸要好很多,不過因為價格擺在那兒,所以普通消費者依然會買單。

  • 店面、位置:

瑞幸的門店位置比較偏,有幾次我都找了半天才看到。面積相對星巴克來說比較小,座椅也很少,很多顧客基本打包帶走,但是打包也會影響口感。

  • 多產品線、多維競爭。

咖啡只是星巴克盈利的一小部分組成,星巴克更多地是一種咖啡文化的輸出。同時,星巴克產品線很豐富,利潤很高:星巴克的速溶咖啡、麵包、杯子、會員卡、鑰匙扣、卡套等······星巴克的杯子,每個都非常精緻,從最近火的貓爪杯可見一斑。星巴克可以從多維度對競爭對手進行打擊。

總而言之,祝願瑞幸發展越來越好,市場被寡頭壟斷是消費者不願意看到的場景,還是希望有更多的後起之秀可以加入到市場競爭中來,這樣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價格、服務等都會回到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瑞幸需要找尋自己的盈利點,在燒錢大戰結束後可以活下來,才能繼續發展。


同看知產新視界


瑞幸咖啡從商業模式上來說是成功的,但是口味上就差強人意了。

很多朋友都說,喝過第一杯免費之後,就不會再喝第二杯了。

其實作為一個連鎖咖啡店,尤其是對標的星巴克,飲料的口味真的很重要。

現在人對口味其實是越來越挑剔的,咖啡的味道整體不是很好,苦澀味比較明顯,估計可能選用的豆子比較一般,所以口感真的是算不上好,很多人說把各種中藥沖劑的味道都喝了一遍。

因為本身咖啡的基地就不好,再做其它的飲料,口感估計能好些,但是估計也不能改善太多。

所以即便是商業模式上成功,也很難讓它在口味上脫穎而出,如果想要持續發展,還是需要在口感上多下功夫,畢竟日久見人心的東西,國內現在對單品咖啡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了,一旦喝過品質比較好的咖啡,估計就很難接受其它的了。

故此模式+口感才能長久發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