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朱元璋一定要殺功臣?不能貶為庶人嗎?

楓落花痴


打天下和守天下是兩回事。打天下是善用人才,守天下是人才為其所用。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個個都是驍勇善戰,才智過人。中國歷史上我覺得朱元璋是對貪官下手最狠的一位皇帝。“株連九族”或者是“斬草除根”,這些都是朱元璋對待貪官的手段。

朱元璋不是一定要殺功臣,而是選擇性的來殺。只殺那些對皇位威脅比較大的,權力較高的。例如李善長(中書左丞相)以協同叛亂被處死,家族一共被殺七十多人、馮勝(宋國公)因功高造朱元璋猜疑被賜死、藍玉(永昌候)著名的藍玉案,共被殺一萬五千多人。朱元璋殺的這些功臣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穩定皇權,鞏固自己的地位。同時,朱元璋的長子當時的太子很早就死了,朱元璋將皇位傳給了他的第二個孫子朱允炆,當時殺功臣就是為了給朱允炆(建文帝)鋪路,只要對皇位有威脅的都一併被處死,類似於現在“站隊”一說。站錯隊伍了自然就沒什麼好事發生。

藍玉案

再拿藍玉案來說。當時的功臣自認功高,目中無人,囂張跋扈,沒有想過“功高震主”這回事,藍玉幫助朱元璋奪得天下,但是沒有想過幫助朱元璋守天下。當時藍玉的乾兒子就達三千多人,同時掌握軍隊大權,這樣朱元璋肯定是要殺他的,這是必然事件。“臥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所以朱元璋殺了藍玉,這不可能貶為庶人的,因為在朝堂之上朱元璋還能看的到,被貶之後叛亂都不一定察覺,而且一定會連根拔起。

沒死的功臣

朱元璋當時幾乎是殺了所有開國功臣,當時朱元璋要對眾多功臣動手的時候就只有一人察覺,這人就是湯和,自己申請解除軍權,並告老還鄉。朱元璋打江山的時候,湯和幫他打江山。拿下江山後,湯和幫他守江山,湯和懂得急流勇退。還有一個人是相反的,這個人就是沈萬山,在皇帝面前炫富,雖然沒直接殺他,但是慢慢的沈家逐漸沒落。當時的世界首富就這樣淹沒在塵埃中。

最聰明的人都死了

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劉伯溫。劉伯溫當時是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臣。在打江山的時候劉伯溫是朱元璋的寶貝,打下江山後劉伯溫是朱元璋最大憂患。太過聰明總不是好事,所以朱元璋肯定是要殺劉伯溫的,為了穩住江山,為了自己的基業。因為朱元璋最怕的還是劉伯溫謀反,而且當時天下太平,劉伯溫的作用不大,並且加上朱元璋嫉妒心理,最終朱元璋找個機會把劉伯溫殺了。

故意殺的人,肯定不會放虎歸山

朱元璋殺的這些功臣都不是光明正大的殺的,都是以各種理由殺死,最多的還是定以叛亂之名。借胡惟庸之手殺死的最聰明的劉伯溫,劉伯溫死後,再就出現了胡惟庸案(明出四大案)株連九族同時連著李善長、陸仲亨等人一起被殺。
以上都是說朱元璋怎麼殺的這些功臣,只是為了強調“一定”二字。既然是一定要殺,那麼就不可能貶為庶人。
歡迎在評論區點評。

四十五度軍報


古代歷史中“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事情很多,只是朱元璋的這一次最為突出而已。為什麼是殺,而是不是貶,因為朱崇八要斬草除根,杜絕後患。

中國古代王朝的更迭,只有西漢劉邦和大明朱元璋是平民起家,其他大多是權臣篡位或割據政權逆襲。於是其他時期,開國之初的爭鬥更多在宗室之間,文臣武將去選擇站隊。

劉邦建國之後,也陸續收拾了那些威脅最大的異姓王們,剩下的那些列候,已經沒有多少兵權了。周勃等誅殺呂氏,那是等到呂后去世後才敢的,而且因呂家也沒有了領軍人物,劉家也是空缺繼承人。所謂特殊時期。

朱元璋的時代,打下江山的都是那些公候們,既有悍將,也有文臣。相比之下,皇子都太年輕了,沒有戰爭經驗。雖然建立分封制度,幾個年長的皇子駐守北部邊疆,但這是為了太子朱標的佈局。沒想到的是,太子死了。朱元璋決定立孫子為繼承人,其面對的局面很複雜,即有叔叔們的虎視眈眈,又有開國功臣的桀驁不馴。這些是讓朱元璋決定痛下殺手的內在原因。至於國家嗎,人總是有的,從來不缺官。打天下一幫人,治理天下可以換一批,反正大股東是自己。

擊功臣們,如果只是貶謫,他還活著,他的威信還在,他的部下還在,於是有很多隱患。特別是當處理面積比較大的時候,以免他們聯合起來搞事情。所以呢,老朱一狠心,都殺了吧。殺一個還不行,圍繞著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各種擴大化,各種株連。於是持續不斷的滿門抄斬、誅滅九族。這種屠殺與恢復宮人殉葬制度是中國文明史的一次大退步。


幾葦渡


(1)殺功臣,是要滅掉這個人,要滅的是他的才能,不是滅掉他的身份。

身份有什麼用?身份對於有才能的人來說,沒有什麼價值。

朱元璋本就是一個普通人,最後竟然做了皇帝,他的諸多功臣很多都是平民百姓,但是靠著才能,坐上了大將軍各種職位。

所以,朱元璋手下這些功臣,都是腥風血雨中打磨出來的,戰鬥經驗之豐富,攻城略地之才幹,無不一以當十,縱然把他們貶為庶人,可是這些人中之傑,一旦天下風雲再起,他們立刻化龍飛天,動搖朱家王朝。

這些英雄豪傑,只要活著,把他們貶為庶人,沒啥意義,因為他們的才能在那裡,一旦遇到好時機,他們仍然可以再起風雲,造成大麻煩。

所以,要想消除隱患,就把可能造成隱患的人直接肉體消滅,這樣才保險。

(2)功臣,不是一個個體的人,每個人背後都代表著大大小小的集團。

既然是功臣,那麼,每個人的背後都站著一大堆他帶起來的人,試想,一個大將軍,他要帶著多少人馬,多少次出生入死才拼的出來這份軍功?在這過程中,有多少他提拔的,跟著他生死不離的部下,兄弟?

每個人功臣背後都有成百上千個和他利益相關的部屬,親族等,動了他一個人,就可能動了一個或大或小集團的利益,就可能遭到整個集團的不滿。

所以,要動,就斬草除根,不然即使把功臣貶為庶人,那些他身後的集團難保找到機會會再把他拱起來。

朱元璋也許就是秉持這個信念,每次一殺就是好幾千人,好幾萬人。

(3)朱元璋的個人性格。

中國歷史上很少去注意一個個體人的性格在歷史事件中的巨大作用,喜歡從大的方面諸如社會形勢,社會條件什麼的去分析,似乎只要在那個形勢下,不管是什麼人都會做同樣的事情。

不然。

在歷史事件中,參與者的個人性格實際上和事件是一直在互動的,會彼此影響,個體性格甚至能直接影響事件的結局。

比如,同樣亡國,臣子們有的選擇投降,有的選擇戰死,有的自盡,每個人的選擇跟他的性格(思想)息息相關。

同樣一件大案子,派一個性格溫和的人和派一個酷吏去審理,死的人數或者人死的形式一定不一樣。

朱元璋時期,出一個案子,都要幾百幾千甚至幾萬人的死,跟他的個人性格也有關係。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一個或兩三個核心性格伴隨他的一生,朱元璋的核心性格里應該有嚴苛或者嚴酷這一個。

此處不是討論這種性格好還是壞,只是說作為一個帝王,他的核心性格基因會造成他在人和事上處理的不同手段和結果。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號稱“人屠”的朱重八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後,大殺四方顯威風,只不過把刀口對待自己一起創業的兄弟,真的也驗證“狡兔死,走狗烹”,也驗證“只是同甘共苦,卻不能共享富貴”的千古盛世警言。也給那些吹大氣,談理想,帶團隊的人說“苟富貴,勿相忘”的臉上狠狠地扇上幾巴掌。

一、如此制度

從大秦帝國統一天下後,封建制度運行一千多年的時間,早已經把該“皇帝與相臣”之間的博弈關係,發揮的淋漓盡致。那時候的貴族與士族階層都被程朱理學新儒家思想給消滅掉了。沒有了階層的對抗,就會出現另外的勢力對抗皇權,那就是“官僚階層利益集團”,不在是單獨的個人對皇權,而是“抱團取暖”方式去面對頂端地皇權。

照看朱重八是看到這樣的危害,就來了一招“取消丞相職位,分設六部”的治理模式,在朱重八這樣式的強勢皇帝來說,他是一家之主,已經完全做到封建專制皇權集中於一人。但他的後世子孫卻被這樣的腦殘方式給害苦整個大明王朝。

二、如此君臣

每個新興朝代建立都是舊利益階層被推翻,新的利益階層重新洗牌上位掌權罷了。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夠以農民起義為代表的農民階層取得最終的勝利,卻只有“流氓式”劉邦與“苦行僧”朱重八做到了。

都是以天命神授的方式預示著自己的未來如何,就像一個初創的企業孵化器般,要資本沒資本的時候,只能依靠“畫大餅”方式去招攬團隊。在初創公司經歷過幾輪融資之後,最後公司成功上市。幾個或是一幫合夥創始人就開始分配鉅額的財富與資本,就開始套現與享受成功之後的富貴生活。不斷地進行套現與買賣股票。但是此時大股東不高興了,你們太誇張了,要低調,雖然我知道你們這一幫人從吃苦到現在的資本膨脹,過上“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生活。但請不要為了自己而禍害公司,公司的股價需要穩定,不能隨意去拋售。隨著大股東創始人的年紀越來越大,就想著公司退市了,進行私有化,然後變成家族企業,讓自己的兒子或孫子進行繼承董事長的位置。

可是又擔心其他的創始人搗亂或是搶班奪權,進而是“鳩佔鵲巢”。那就清洗公司的元老,好為自己的兒子或孫子繼承做準備。目前我們見識太多“公司創始人與原始股東吵架分家的戲碼”。

那麼朱元璋就開始幹一件事情“大殺功臣”,無論是胡惟庸謀反案或是藍玉案或是“火燒功臣樓”的事件製造,還是對自己的兒子朱棣等進行故意打壓,就是為了讓大明王朝的皇權繼續傳承下去。不僅是削藩奪權,削爵奪位,他還要斬草除根,把你的家族香火給滅了,故朱元璋才得到“人屠”的稱號。

三、如此權力

權力就是X藥,讓人敬畏而瘋狂。為什麼會被所有的人崇拜。因為權力可以分為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利。無論古今社會,對於有錢人就是經濟財富分配權的主導群體,我們是敬重有羨慕罷了,所說“社會現實,杯杯都敬有錢人”,但別忘了“對於財富,我們只是羨慕與尊重,但我們對於政治佔有權力,卻是瘋狂而敬畏,這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故朱元璋的手下這幫人都代表各個團體利益集團,他們都佔據大明王朝的社會財富與職位的分配權,這讓人輕易到手,那裡會放棄,那裡可能撒手。即使你是皇帝老子也一樣。當初你能做得來,我就不能,大家都是窮苦出身。故朱元璋太瞭解他們這幫人的習性了,發現這幫開國功臣把國家的大小官職都被掌控其中,那對朱元璋有無即可,那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朱元璋肯定要痛下殺手,徹底消滅。

權力運用的好壞對於不同的相關方評判的結果是不同,故生活於明朝,在朱元璋手下當差,那是艱苦而不能富有。可是小農習性的出身本質是無法改變,“小富即安,大富就瘋狂”的特性就變化。

故小二有言:“碰上朱元璋這樣的刻薄寡恩的領導,甚至猜忌而被往死裡整的領導,那是儘快轉身,辭職走人,不過這個職位上又多錢與財富夢想,搞不好所有的事情都讓你背黑鍋,因為勝利的果實是被勝者摘取吃了,還把樹給砍了”,不斷地時常吹噓“崗位可以有,人又不缺,招個人就完事唄,反正公司的制度能一直運行就好,不知道好不好,都會有倒閉”。


歷史伴讀小二


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草莽出生的皇帝,所以當初他在打天下的那段時間,身邊跟了很多有用的人才,按照常理來說,朱元璋坐上了天下之主的位置之後,當初跟隨他的人就是有功之臣。可是非常奇怪的是,這些有功勞的人都被朱元璋給殺了,不少人認為,對於這些有功大臣,如若害怕他們功高震主,其實可以把他們降職,不一定要全部殺掉。


實際上他們必須死,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為後代子孫剷除出隱患,每一個朝代都怕有功高震主的人,如果有功之臣太多了,那他們的後代子孫們也會被他們這些功勞所庇佑,對於皇室後代們來說,他們就成了隱患。

第二,怕這些有功勞的臣子們憑藉自己當初打天下的功勞而胡作非為,畢竟作為開國皇帝,當時他並沒有穩固江山,而且他也明白一個道理,如果官員腐敗,如果朝廷腐敗,那麼就還會引起民怨,到時候又引起別人造反,他可就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哭了。

第三,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大多數都是草莽出身,所以對於朝廷的發展來說,他們的用處根本就不大,留著也是浪費官職,同時他又怕這些人侍寵而驕,到時候隨便聽別人的蠱惑,又生出了什麼別的心思。


因為以上三點原因,所以朱元璋設計殺死了藍玉,張溫等功臣,之所以不降級,是因為他們手上的功勞太大,即使將他們降職了,他們很快又能夠恢復回來。最後為了從根源上就解決問題,他只能決定對這些人痛下殺手。


合肥歷史


“飛鳥盡,彈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真實的寫照。

公元1390年,朱元璋以與奸臣胡惟庸為伍的罪名誅殺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長,同時被牽連的人共有三萬多人。

又三年,又以“謀反”罪誅殺涼國公藍玉,公常升,張溫,胡海等兩萬餘人。

次年,傅有德,王弼被殺。

又次年,宋國公馮勝被殺。

為何,晚年的朱元璋如此大肆屠殺功臣呢?

本人認為,晚年的朱元璋如此的喪心病狂誅殺功臣,無非有幾下原因:

其一,功臣居功自傲胡作非為,朱元璋維護國綱,殺一敬百。

明朝政權建立後,在戰場上有功勞的大臣們被授予官職後,佔著自己有功勞,受皇帝恩寵,便不可一世,飛揚跋扈,草菅人命,欺男霸女等,明朝的建立之初,朱元璋必須要穩定民心,維護法紀,所以必須忍痛割愛殺一些大臣以儆效尤,同時,朱元璋因年少時被官紳富豪壓迫,導致對達官貴族有著深刻的仇恨,兩種心裡的刺激下,對這欺負良善百姓的官員深惡痛絕,導致朱元璋大開殺戒。

其二,朱元璋的兒子們都以成年,都可以鎮守邊疆,大臣舊將年事已高對國家已無用,且對未來新帝威脅太高,殺之已結心頭之患。

朱元璋兒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燕王朱棣和晉王朱棡,公元1390年,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晉王分別進軍蒙古的乃兒不花大軍,當時正是漫天大雪,朱棣軍隊趁乃兒不花防禦鬆動,偷偷逼近陣地附近將其包圍,乃兒不花萬萬沒想到,朱棣他們會趁著大雪天偷襲,而後乃兒不花為保萬全向朱棣投降,此戰朱棣不費一兵一卒,繳獲大量物資,朱元璋知道後龍顏大悅,心想自己兒子們已能夠保衛國家抵禦外敵,同時也鄙夷大臣:既然你們已無用,又可能威脅新帝地位,不如全殺了。

其三,皇子的懦弱,大臣的飛揚跋扈促使朱元璋舉起屠刀。

太子朱標性格仁慈但也懦弱,在朱元璋看來朱標的性格不足以駕馭那些功臣名將,所以當胡惟庸案發時,就把(李善長,陸仲,費聚等)全部牽連其中,趕盡殺絕。

再則,公元1392年,朱元璋最愛的兒子朱標病死後,決定立太孫朱永炆繼承他的皇位,可是朱永炆當時才十五歲,政治,威望,官場手段都顯得弱不禁風,怎麼鬥得過那些官場老資歷?為保全太子之位,未雨綢繆,朱元璋再一次舉起了屠刀。

還有個原因,朱元璋發跡時得益於淮西老鄉相助,這就造成以朱元璋為首的隊伍大多數大人物都是淮西老鄉組成的,知名大臣徐達,李善長,常遇春等,國家創立需要吸收人才,但浙東集團是朝政新手,資歷,威望遠不及淮西集團,為了權衡雙邊,解決淮浙紛爭,但朱元璋明顯偏向老鄉這邊,朱元璋處理事情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一個字“斬”,就連劉伯溫沒有逃脫這把屠刀

愛歷史,品歷史,看官們如果喜歡我的解答,還請點個關注,以便日後共同品味歷史,一起研究。

如果出錯之處,看官們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我好好改進。


摯潷畫畫紅塵


朱元璋是平民皇帝,沒什麼家庭背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也只能採用像劉邦那樣的方法。在《三國演義》當中曹操說過一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朱元璋也是這麼一個人,他出生貧苦,對權力的渴望,比一般人要強。他為了鞏固皇權,“寧可枉殺千人,也不會使一人漏網”。對於一個平民皇帝而言,鞏固統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屠殺一切對明朝有威脅的人。有人會說,朱元璋為什麼不將那些人功臣貶為庶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功臣往往有很多親信在朝廷,就像胡惟庸一樣,朋黨無數。如果只貶為庶人,以後絕對是心腹大患。作為皇帝肯定是夜不能寐,只有除掉才這些人,才能高枕無憂。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明朝相繼出現了威脅皇權統治的事件,歷史上稱作“明初四大案”。這四大案分別為“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又作“洪武四大案”。明朝出現這麼多大案,正好成為朱元璋排除異己的一個藉口。就拿“胡惟庸案”來說,胡惟庸在朝廷拉幫結派,排除異己,獨斷專行,鞏固自己的地位,對明朝的政治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我們都知道明朝的功臣劉伯溫,他在朝廷受到胡惟庸的排擠,胡惟庸處處打擊報復他。最後在劉伯溫因為他在朱元璋面前說壞話,被革職。在生病的時候,還派醫生在他的藥裡面下毒。對於這種人,應該嚴懲,朱元璋殺他不為過。只是,因為胡惟庸事件波及的範圍太廣。此案本來涉及到胡惟庸一人,但是因為胡惟庸受牽連的人達三萬多人。可見,一般文臣差不多被剷除乾淨了。

明朝時為了防止貪汙,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派人到戶部包裹財政收支賬目,結果數目對不上。原因是地方官員嫌路太遠,都準備了加蓋印章的空白賬冊。最後,被查出來,很多官員遭到殺害。此案和“郭桓案”差不多,一個是造假案一個是貪汙案。戶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盜賣官糧。後被舉報貪汙,所以影響比較大。朱元璋從小出生貧苦,尤其對貪汙,可以說是零容忍。所以,因為“郭桓案”朱元璋下令在全國追查,牽涉了很多人。據說“空印案”和“郭桓案”牽涉的人有四五萬人。

最後,是“藍玉案”,其實藍玉死得比較冤,可以說藍玉是給朱元璋兒子朱標陪葬的陪葬品。當然,更冤的還是受藍玉案牽連的那些武將。如果,朱標沒死,藍玉會成為朱標的輔佐大臣。結果朱標早死,朱元璋害怕孫子朱允炆鎮不住他,就以謀反的罪名將其處死。同時受牽連的將領還有很多,據說達到了一萬五千餘人。所以“胡惟庸案”朱元璋殺了不少文官,因為“藍玉案”朱元璋殺了不少武將。有能力的文臣武將在朱元璋當政時期,殺得差不多了。在他死後,朱棣武力反抗,導致朱允炆身邊沒有將領可以用,所以朱棣很快攻入南京,做了明朝的皇帝。明朝出現叔侄相殘的局面,這都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


謀士說


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其實也有很多是自然死亡的,殺功臣多的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裡的: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四大案只有胡惟庸案藍玉案牽扯的功臣多(空印案比較冤枉,郭桓案是貪汙反腐)。一定要說為什麼殺功臣的話,殺胡惟庸李善長是為了廢除數千年的丞相制度,為了集權。藍玉案是為了朱允炆順利接班,為了穩定。藍玉是朱元璋留下輔佐朱標的,可惜朱標早逝。洪武二十五年朱標病逝,朱允炆被立為太子。洪武二十六年清理留給朱標的武人班子。改朝換代之際穩定壓倒一切,當然藍玉驕縱跋扈也是一方面原因了。

並不是不能貶為庶人,開國功臣就算是庶人一旦有反叛之意殺傷力也是巨大的。為了順利接班守住江山,殺掉最保險,穩定壓倒一切。只能說殺了太多無辜的人,這與朱元璋多疑丶自卑又有些殘暴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兔子星期天


按理說朱元璋在自己打天下的時候,都是因為兄弟們的拼命奮鬥,最後才有了大明王朝,理應好好犒賞自己那幫兄弟才對,可是最後卻把這幫子功臣全部殺掉一個不留。

很多人都說在歷史中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樣的事很正常,朱元璋也是學著這樣的一手才會痛下決心,將這些功臣斬草除根,真實的原因是這樣嗎?

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人心這樣的一個東西,這麼說吧當你每天只能花五十塊錢來度過一天,這五十塊錢包括了你的衣食住行,雖然你認為自己過的很苦,但是長時間的習慣卻讓你可以在這樣的生活中安然的活下去,畢竟自己的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以前過的好好的,以後也會繼續這樣活下去,如果生活條件更好一點也不是不行。

可是當某一天你過了一天要消費五千塊的生活,而且這種生活你已經在這幾年中養成了習慣,那麼再讓你回到五十塊錢的那種生活中,會不會有巨大的失落感,而且你的內心是不是根本就不認同這樣的生活,一心努力要再次回到五千甚至上萬的生活中去。

這就是所謂的人心慾望,他會讓人在習慣中慢慢改變,但是自身卻並沒有太多的感覺。

而朱元璋可以說把人心看得透透的,自己手下的這幫功臣還回到當年的艱苦時代,那完全不是個事,但是現在的條件這麼好,大多數人都已經是除了皇帝都無人可以管的地步。

比如大明的某些功臣以前在軍中養成的習慣,那就是喝酒鬧事,而這種小毛病在戰場上卻也是這些功臣更加拼命的重要原因。

可是當把這些事件放到和平年代,這些喝酒鬧事的功臣就成了大明朝巨大的隱患,尤其他們認為自己是功臣,除了皇帝之外根本就不會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偏偏在治理國家的時候又是這些所謂的文官。

你們說在這樣的不安定份子,朱元璋會放心讓他們安安生生的去養老嗎?

再說了如果朱元璋把這些人全部貶為庶人,這些心理會不恨他,會不想著辦法推翻他的大明王朝。

當然了我們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朱元璋身為一個皇帝,他會怎麼想,畢竟朱元璋可是有著把自己岳父的兒子偷偷幹掉的前科,所以他會把人心想得有點黑暗是太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所以這些功臣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一定不能留的。


虎頭山小妖


朱元璋起於鄉民,出生在社會最底層,父母雙亡,缺少關愛。在成長的過程裡,性格堅毅、猜忌心重。他曾經因為叛亂,殺掉了岳父郭子興的兒子郭天爵。當了皇帝后,疑心就更大了。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擔心功臣謀反,為了皇位穩固、江山萬年,都會想盡辦法削減功臣的權力,朱元璋以殺胡惟庸為理由,直接取消了丞相制度,皇權達到了歷史巔峰,基於不信任感,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監察百官,使功臣噤若寒蟬。

因為出身最低,沒文化,朱元璋最怕有能力又有異心的文武大臣。為了永絕後患,只有殺掉他們,免得自己死後,這些人掣肘朝政,朱元璋選的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來朱元璋又選了皇太孫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朱允炆年輕沒經驗,所以朱元璋大肆屠殺了藍玉、朱壽、王弼等大量將領,功臣良將,誅殺殆盡。

為什麼沒有把他們貶為庶人呢?這些功臣名將,社會影響力太大,關係錯綜複雜。能量破壞力大,他們能把朱元璋輔佐起來,也就有可能性把其他人扶起來,為了大明千秋萬代,只有犧牲他們了。只是朱元璋心狠手毒,手段極端殘忍。

其實功臣也不是全部殺掉的,還有徐達、湯和、常遇春、郭英、耿炳文倖免。徐達非常低調,死後封中山王。湯和聰明絕頂,忠心無比。常遇春英年早亡,後代享福。郭英是朱元璋小舅子,親戚不好下手。耿炳文善於防守,對政權沒有威脅。

所以他殺了有威脅的功臣,而不貶他們為庶人。小夥伴們,你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