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杀功臣?不能贬为庶人吗?

枫落花痴


打天下和守天下是两回事。打天下是善用人才,守天下是人才为其所用。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个个都是骁勇善战,才智过人。中国历史上我觉得朱元璋是对贪官下手最狠的一位皇帝。“株连九族”或者是“斩草除根”,这些都是朱元璋对待贪官的手段。

朱元璋不是一定要杀功臣,而是选择性的来杀。只杀那些对皇位威胁比较大的,权力较高的。例如李善长(中书左丞相)以协同叛乱被处死,家族一共被杀七十多人、冯胜(宋国公)因功高造朱元璋猜疑被赐死、蓝玉(永昌候)著名的蓝玉案,共被杀一万五千多人。朱元璋杀的这些功臣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稳定皇权,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朱元璋的长子当时的太子很早就死了,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他的第二个孙子朱允炆,当时杀功臣就是为了给朱允炆(建文帝)铺路,只要对皇位有威胁的都一并被处死,类似于现在“站队”一说。站错队伍了自然就没什么好事发生。

蓝玉案

再拿蓝玉案来说。当时的功臣自认功高,目中无人,嚣张跋扈,没有想过“功高震主”这回事,蓝玉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但是没有想过帮助朱元璋守天下。当时蓝玉的干儿子就达三千多人,同时掌握军队大权,这样朱元璋肯定是要杀他的,这是必然事件。“卧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所以朱元璋杀了蓝玉,这不可能贬为庶人的,因为在朝堂之上朱元璋还能看的到,被贬之后叛乱都不一定察觉,而且一定会连根拔起。

没死的功臣

朱元璋当时几乎是杀了所有开国功臣,当时朱元璋要对众多功臣动手的时候就只有一人察觉,这人就是汤和,自己申请解除军权,并告老还乡。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汤和帮他打江山。拿下江山后,汤和帮他守江山,汤和懂得急流勇退。还有一个人是相反的,这个人就是沈万山,在皇帝面前炫富,虽然没直接杀他,但是慢慢的沈家逐渐没落。当时的世界首富就这样淹没在尘埃中。

最聪明的人都死了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刘伯温。刘伯温当时是朱元璋身边的第一谋臣。在打江山的时候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宝贝,打下江山后刘伯温是朱元璋最大忧患。太过聪明总不是好事,所以朱元璋肯定是要杀刘伯温的,为了稳住江山,为了自己的基业。因为朱元璋最怕的还是刘伯温谋反,而且当时天下太平,刘伯温的作用不大,并且加上朱元璋嫉妒心理,最终朱元璋找个机会把刘伯温杀了。

故意杀的人,肯定不会放虎归山

朱元璋杀的这些功臣都不是光明正大的杀的,都是以各种理由杀死,最多的还是定以叛乱之名。借胡惟庸之手杀死的最聪明的刘伯温,刘伯温死后,再就出现了胡惟庸案(明出四大案)株连九族同时连着李善长、陆仲亨等人一起被杀。
以上都是说朱元璋怎么杀的这些功臣,只是为了强调“一定”二字。既然是一定要杀,那么就不可能贬为庶人。
欢迎在评论区点评。

四十五度军报


古代历史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很多,只是朱元璋的这一次最为突出而已。为什么是杀,而是不是贬,因为朱崇八要斩草除根,杜绝后患。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迭,只有西汉刘邦和大明朱元璋是平民起家,其他大多是权臣篡位或割据政权逆袭。于是其他时期,开国之初的争斗更多在宗室之间,文臣武将去选择站队。

刘邦建国之后,也陆续收拾了那些威胁最大的异姓王们,剩下的那些列候,已经没有多少兵权了。周勃等诛杀吕氏,那是等到吕后去世后才敢的,而且因吕家也没有了领军人物,刘家也是空缺继承人。所谓特殊时期。

朱元璋的时代,打下江山的都是那些公候们,既有悍将,也有文臣。相比之下,皇子都太年轻了,没有战争经验。虽然建立分封制度,几个年长的皇子驻守北部边疆,但这是为了太子朱标的布局。没想到的是,太子死了。朱元璋决定立孙子为继承人,其面对的局面很复杂,即有叔叔们的虎视眈眈,又有开国功臣的桀骜不驯。这些是让朱元璋决定痛下杀手的内在原因。至于国家吗,人总是有的,从来不缺官。打天下一帮人,治理天下可以换一批,反正大股东是自己。

击功臣们,如果只是贬谪,他还活着,他的威信还在,他的部下还在,于是有很多隐患。特别是当处理面积比较大的时候,以免他们联合起来搞事情。所以呢,老朱一狠心,都杀了吧。杀一个还不行,围绕着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各种扩大化,各种株连。于是持续不断的满门抄斩、诛灭九族。这种屠杀与恢复宫人殉葬制度是中国文明史的一次大退步。


几苇渡


(1)杀功臣,是要灭掉这个人,要灭的是他的才能,不是灭掉他的身份。

身份有什么用?身份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朱元璋本就是一个普通人,最后竟然做了皇帝,他的诸多功臣很多都是平民百姓,但是靠着才能,坐上了大将军各种职位。

所以,朱元璋手下这些功臣,都是腥风血雨中打磨出来的,战斗经验之丰富,攻城略地之才干,无不一以当十,纵然把他们贬为庶人,可是这些人中之杰,一旦天下风云再起,他们立刻化龙飞天,动摇朱家王朝。

这些英雄豪杰,只要活着,把他们贬为庶人,没啥意义,因为他们的才能在那里,一旦遇到好时机,他们仍然可以再起风云,造成大麻烦。

所以,要想消除隐患,就把可能造成隐患的人直接肉体消灭,这样才保险。

(2)功臣,不是一个个体的人,每个人背后都代表着大大小小的集团。

既然是功臣,那么,每个人的背后都站着一大堆他带起来的人,试想,一个大将军,他要带着多少人马,多少次出生入死才拼的出来这份军功?在这过程中,有多少他提拔的,跟着他生死不离的部下,兄弟?

每个人功臣背后都有成百上千个和他利益相关的部属,亲族等,动了他一个人,就可能动了一个或大或小集团的利益,就可能遭到整个集团的不满。

所以,要动,就斩草除根,不然即使把功臣贬为庶人,那些他身后的集团难保找到机会会再把他拱起来。

朱元璋也许就是秉持这个信念,每次一杀就是好几千人,好几万人。

(3)朱元璋的个人性格。

中国历史上很少去注意一个个体人的性格在历史事件中的巨大作用,喜欢从大的方面诸如社会形势,社会条件什么的去分析,似乎只要在那个形势下,不管是什么人都会做同样的事情。

不然。

在历史事件中,参与者的个人性格实际上和事件是一直在互动的,会彼此影响,个体性格甚至能直接影响事件的结局。

比如,同样亡国,臣子们有的选择投降,有的选择战死,有的自尽,每个人的选择跟他的性格(思想)息息相关。

同样一件大案子,派一个性格温和的人和派一个酷吏去审理,死的人数或者人死的形式一定不一样。

朱元璋时期,出一个案子,都要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人的死,跟他的个人性格也有关系。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或两三个核心性格伴随他的一生,朱元璋的核心性格里应该有严苛或者严酷这一个。

此处不是讨论这种性格好还是坏,只是说作为一个帝王,他的核心性格基因会造成他在人和事上处理的不同手段和结果。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号称“人屠”的朱重八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大杀四方显威风,只不过把刀口对待自己一起创业的兄弟,真的也验证“狡兔死,走狗烹”,也验证“只是同甘共苦,却不能共享富贵”的千古盛世警言。也给那些吹大气,谈理想,带团队的人说“苟富贵,勿相忘”的脸上狠狠地扇上几巴掌。

一、如此制度

从大秦帝国统一天下后,封建制度运行一千多年的时间,早已经把该“皇帝与相臣”之间的博弈关系,发挥的淋漓尽致。那时候的贵族与士族阶层都被程朱理学新儒家思想给消灭掉了。没有了阶层的对抗,就会出现另外的势力对抗皇权,那就是“官僚阶层利益集团”,不在是单独的个人对皇权,而是“抱团取暖”方式去面对顶端地皇权。

照看朱重八是看到这样的危害,就来了一招“取消丞相职位,分设六部”的治理模式,在朱重八这样式的强势皇帝来说,他是一家之主,已经完全做到封建专制皇权集中于一人。但他的后世子孙却被这样的脑残方式给害苦整个大明王朝。

二、如此君臣

每个新兴朝代建立都是旧利益阶层被推翻,新的利益阶层重新洗牌上位掌权罢了。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够以农民起义为代表的农民阶层取得最终的胜利,却只有“流氓式”刘邦与“苦行僧”朱重八做到了。

都是以天命神授的方式预示着自己的未来如何,就像一个初创的企业孵化器般,要资本没资本的时候,只能依靠“画大饼”方式去招揽团队。在初创公司经历过几轮融资之后,最后公司成功上市。几个或是一帮合伙创始人就开始分配巨额的财富与资本,就开始套现与享受成功之后的富贵生活。不断地进行套现与买卖股票。但是此时大股东不高兴了,你们太夸张了,要低调,虽然我知道你们这一帮人从吃苦到现在的资本膨胀,过上“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生活。但请不要为了自己而祸害公司,公司的股价需要稳定,不能随意去抛售。随着大股东创始人的年纪越来越大,就想着公司退市了,进行私有化,然后变成家族企业,让自己的儿子或孙子进行继承董事长的位置。

可是又担心其他的创始人捣乱或是抢班夺权,进而是“鸠占鹊巢”。那就清洗公司的元老,好为自己的儿子或孙子继承做准备。目前我们见识太多“公司创始人与原始股东吵架分家的戏码”。

那么朱元璋就开始干一件事情“大杀功臣”,无论是胡惟庸谋反案或是蓝玉案或是“火烧功臣楼”的事件制造,还是对自己的儿子朱棣等进行故意打压,就是为了让大明王朝的皇权继续传承下去。不仅是削藩夺权,削爵夺位,他还要斩草除根,把你的家族香火给灭了,故朱元璋才得到“人屠”的称号。

三、如此权力

权力就是X药,让人敬畏而疯狂。为什么会被所有的人崇拜。因为权力可以分为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利。无论古今社会,对于有钱人就是经济财富分配权的主导群体,我们是敬重有羡慕罢了,所说“社会现实,杯杯都敬有钱人”,但别忘了“对于财富,我们只是羡慕与尊重,但我们对于政治占有权力,却是疯狂而敬畏,这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故朱元璋的手下这帮人都代表各个团体利益集团,他们都占据大明王朝的社会财富与职位的分配权,这让人轻易到手,那里会放弃,那里可能撒手。即使你是皇帝老子也一样。当初你能做得来,我就不能,大家都是穷苦出身。故朱元璋太了解他们这帮人的习性了,发现这帮开国功臣把国家的大小官职都被掌控其中,那对朱元璋有无即可,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朱元璋肯定要痛下杀手,彻底消灭。

权力运用的好坏对于不同的相关方评判的结果是不同,故生活于明朝,在朱元璋手下当差,那是艰苦而不能富有。可是小农习性的出身本质是无法改变,“小富即安,大富就疯狂”的特性就变化。

故小二有言:“碰上朱元璋这样的刻薄寡恩的领导,甚至猜忌而被往死里整的领导,那是尽快转身,辞职走人,不过这个职位上又多钱与财富梦想,搞不好所有的事情都让你背黑锅,因为胜利的果实是被胜者摘取吃了,还把树给砍了”,不断地时常吹嘘“岗位可以有,人又不缺,招个人就完事呗,反正公司的制度能一直运行就好,不知道好不好,都会有倒闭”。


历史伴读小二


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位草莽出生的皇帝,所以当初他在打天下的那段时间,身边跟了很多有用的人才,按照常理来说,朱元璋坐上了天下之主的位置之后,当初跟随他的人就是有功之臣。可是非常奇怪的是,这些有功劳的人都被朱元璋给杀了,不少人认为,对于这些有功大臣,如若害怕他们功高震主,其实可以把他们降职,不一定要全部杀掉。


实际上他们必须死,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为后代子孙铲除出隐患,每一个朝代都怕有功高震主的人,如果有功之臣太多了,那他们的后代子孙们也会被他们这些功劳所庇佑,对于皇室后代们来说,他们就成了隐患。

第二,怕这些有功劳的臣子们凭借自己当初打天下的功劳而胡作非为,毕竟作为开国皇帝,当时他并没有稳固江山,而且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如果官员腐败,如果朝廷腐败,那么就还会引起民怨,到时候又引起别人造反,他可就是哭都找不到地方哭了。

第三,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大多数都是草莽出身,所以对于朝廷的发展来说,他们的用处根本就不大,留着也是浪费官职,同时他又怕这些人侍宠而骄,到时候随便听别人的蛊惑,又生出了什么别的心思。


因为以上三点原因,所以朱元璋设计杀死了蓝玉,张温等功臣,之所以不降级,是因为他们手上的功劳太大,即使将他们降职了,他们很快又能够恢复回来。最后为了从根源上就解决问题,他只能决定对这些人痛下杀手。


合肥历史


“飞鸟尽,弹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真实的写照。

公元1390年,朱元璋以与奸臣胡惟庸为伍的罪名诛杀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长,同时被牵连的人共有三万多人。

又三年,又以“谋反”罪诛杀凉国公蓝玉,公常升,张温,胡海等两万余人。

次年,傅有德,王弼被杀。

又次年,宋国公冯胜被杀。

为何,晚年的朱元璋如此大肆屠杀功臣呢?

本人认为,晚年的朱元璋如此的丧心病狂诛杀功臣,无非有几下原因:

其一,功臣居功自傲胡作非为,朱元璋维护国纲,杀一敬百。

明朝政权建立后,在战场上有功劳的大臣们被授予官职后,占着自己有功劳,受皇帝恩宠,便不可一世,飞扬跋扈,草菅人命,欺男霸女等,明朝的建立之初,朱元璋必须要稳定民心,维护法纪,所以必须忍痛割爱杀一些大臣以儆效尤,同时,朱元璋因年少时被官绅富豪压迫,导致对达官贵族有着深刻的仇恨,两种心里的刺激下,对这欺负良善百姓的官员深恶痛绝,导致朱元璋大开杀戒。

其二,朱元璋的儿子们都以成年,都可以镇守边疆,大臣旧将年事已高对国家已无用,且对未来新帝威胁太高,杀之已结心头之患。

朱元璋儿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公元1390年,朱元璋命令燕王和晋王分别进军蒙古的乃儿不花大军,当时正是漫天大雪,朱棣军队趁乃儿不花防御松动,偷偷逼近阵地附近将其包围,乃儿不花万万没想到,朱棣他们会趁着大雪天偷袭,而后乃儿不花为保万全向朱棣投降,此战朱棣不费一兵一卒,缴获大量物资,朱元璋知道后龙颜大悦,心想自己儿子们已能够保卫国家抵御外敌,同时也鄙夷大臣:既然你们已无用,又可能威胁新帝地位,不如全杀了。

其三,皇子的懦弱,大臣的飞扬跋扈促使朱元璋举起屠刀。

太子朱标性格仁慈但也懦弱,在朱元璋看来朱标的性格不足以驾驭那些功臣名将,所以当胡惟庸案发时,就把(李善长,陆仲,费聚等)全部牵连其中,赶尽杀绝。

再则,公元1392年,朱元璋最爱的儿子朱标病死后,决定立太孙朱永炆继承他的皇位,可是朱永炆当时才十五岁,政治,威望,官场手段都显得弱不禁风,怎么斗得过那些官场老资历?为保全太子之位,未雨绸缪,朱元璋再一次举起了屠刀。

还有个原因,朱元璋发迹时得益于淮西老乡相助,这就造成以朱元璋为首的队伍大多数大人物都是淮西老乡组成的,知名大臣徐达,李善长,常遇春等,国家创立需要吸收人才,但浙东集团是朝政新手,资历,威望远不及淮西集团,为了权衡双边,解决淮浙纷争,但朱元璋明显偏向老乡这边,朱元璋处理事情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斩”,就连刘伯温没有逃脱这把屠刀

爱历史,品历史,看官们如果喜欢我的解答,还请点个关注,以便日后共同品味历史,一起研究。

如果出错之处,看官们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好好改进。


挚滗画畫紅尘


朱元璋是平民皇帝,没什么家庭背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只能采用像刘邦那样的方法。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说过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朱元璋也是这么一个人,他出生贫苦,对权力的渴望,比一般人要强。他为了巩固皇权,“宁可枉杀千人,也不会使一人漏网”。对于一个平民皇帝而言,巩固统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屠杀一切对明朝有威胁的人。有人会说,朱元璋为什么不将那些人功臣贬为庶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功臣往往有很多亲信在朝廷,就像胡惟庸一样,朋党无数。如果只贬为庶人,以后绝对是心腹大患。作为皇帝肯定是夜不能寐,只有除掉才这些人,才能高枕无忧。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明朝相继出现了威胁皇权统治的事件,历史上称作“明初四大案”。这四大案分别为“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又作“洪武四大案”。明朝出现这么多大案,正好成为朱元璋排除异己的一个借口。就拿“胡惟庸案”来说,胡惟庸在朝廷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独断专行,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明朝的政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功臣刘伯温,他在朝廷受到胡惟庸的排挤,胡惟庸处处打击报复他。最后在刘伯温因为他在朱元璋面前说坏话,被革职。在生病的时候,还派医生在他的药里面下毒。对于这种人,应该严惩,朱元璋杀他不为过。只是,因为胡惟庸事件波及的范围太广。此案本来涉及到胡惟庸一人,但是因为胡惟庸受牵连的人达三万多人。可见,一般文臣差不多被铲除干净了。

明朝时为了防止贪污,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派人到户部包裹财政收支账目,结果数目对不上。原因是地方官员嫌路太远,都准备了加盖印章的空白账册。最后,被查出来,很多官员遭到杀害。此案和“郭桓案”差不多,一个是造假案一个是贪污案。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举报贪污,所以影响比较大。朱元璋从小出生贫苦,尤其对贪污,可以说是零容忍。所以,因为“郭桓案”朱元璋下令在全国追查,牵涉了很多人。据说“空印案”和“郭桓案”牵涉的人有四五万人。

最后,是“蓝玉案”,其实蓝玉死得比较冤,可以说蓝玉是给朱元璋儿子朱标陪葬的陪葬品。当然,更冤的还是受蓝玉案牵连的那些武将。如果,朱标没死,蓝玉会成为朱标的辅佐大臣。结果朱标早死,朱元璋害怕孙子朱允炆镇不住他,就以谋反的罪名将其处死。同时受牵连的将领还有很多,据说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所以“胡惟庸案”朱元璋杀了不少文官,因为“蓝玉案”朱元璋杀了不少武将。有能力的文臣武将在朱元璋当政时期,杀得差不多了。在他死后,朱棣武力反抗,导致朱允炆身边没有将领可以用,所以朱棣很快攻入南京,做了明朝的皇帝。明朝出现叔侄相残的局面,这都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


谋士说


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其实也有很多是自然死亡的,杀功臣多的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里的: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四大案只有胡惟庸案蓝玉案牵扯的功臣多(空印案比较冤枉,郭桓案是贪污反腐)。一定要说为什么杀功臣的话,杀胡惟庸李善长是为了废除数千年的丞相制度,为了集权。蓝玉案是为了朱允炆顺利接班,为了稳定。蓝玉是朱元璋留下辅佐朱标的,可惜朱标早逝。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朱允炆被立为太子。洪武二十六年清理留给朱标的武人班子。改朝换代之际稳定压倒一切,当然蓝玉骄纵跋扈也是一方面原因了。

并不是不能贬为庶人,开国功臣就算是庶人一旦有反叛之意杀伤力也是巨大的。为了顺利接班守住江山,杀掉最保险,稳定压倒一切。只能说杀了太多无辜的人,这与朱元璋多疑丶自卑又有些残暴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兔子星期天


按理说朱元璋在自己打天下的时候,都是因为兄弟们的拼命奋斗,最后才有了大明王朝,理应好好犒赏自己那帮兄弟才对,可是最后却把这帮子功臣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很多人都说在历史中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样的事很正常,朱元璋也是学着这样的一手才会痛下决心,将这些功臣斩草除根,真实的原因是这样吗?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人心这样的一个东西,这么说吧当你每天只能花五十块钱来度过一天,这五十块钱包括了你的衣食住行,虽然你认为自己过的很苦,但是长时间的习惯却让你可以在这样的生活中安然的活下去,毕竟自己的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以前过的好好的,以后也会继续这样活下去,如果生活条件更好一点也不是不行。

可是当某一天你过了一天要消费五千块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你已经在这几年中养成了习惯,那么再让你回到五十块钱的那种生活中,会不会有巨大的失落感,而且你的内心是不是根本就不认同这样的生活,一心努力要再次回到五千甚至上万的生活中去。

这就是所谓的人心欲望,他会让人在习惯中慢慢改变,但是自身却并没有太多的感觉。

而朱元璋可以说把人心看得透透的,自己手下的这帮功臣还回到当年的艰苦时代,那完全不是个事,但是现在的条件这么好,大多数人都已经是除了皇帝都无人可以管的地步。

比如大明的某些功臣以前在军中养成的习惯,那就是喝酒闹事,而这种小毛病在战场上却也是这些功臣更加拼命的重要原因。

可是当把这些事件放到和平年代,这些喝酒闹事的功臣就成了大明朝巨大的隐患,尤其他们认为自己是功臣,除了皇帝之外根本就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偏偏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又是这些所谓的文官。

你们说在这样的不安定份子,朱元璋会放心让他们安安生生的去养老吗?

再说了如果朱元璋把这些人全部贬为庶人,这些心理会不恨他,会不想着办法推翻他的大明王朝。

当然了我们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朱元璋身为一个皇帝,他会怎么想,毕竟朱元璋可是有着把自己岳父的儿子偷偷干掉的前科,所以他会把人心想得有点黑暗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所以这些功臣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定不能留的。


虎头山小妖


朱元璋起于乡民,出生在社会最底层,父母双亡,缺少关爱。在成长的过程里,性格坚毅、猜忌心重。他曾经因为叛乱,杀掉了岳父郭子兴的儿子郭天爵。当了皇帝后,疑心就更大了。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担心功臣谋反,为了皇位稳固、江山万年,都会想尽办法削减功臣的权力,朱元璋以杀胡惟庸为理由,直接取消了丞相制度,皇权达到了历史巅峰,基于不信任感,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监察百官,使功臣噤若寒蝉。

因为出身最低,没文化,朱元璋最怕有能力又有异心的文武大臣。为了永绝后患,只有杀掉他们,免得自己死后,这些人掣肘朝政,朱元璋选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来朱元璋又选了皇太孙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朱允炆年轻没经验,所以朱元璋大肆屠杀了蓝玉、朱寿、王弼等大量将领,功臣良将,诛杀殆尽。

为什么没有把他们贬为庶人呢?这些功臣名将,社会影响力太大,关系错综复杂。能量破坏力大,他们能把朱元璋辅佐起来,也就有可能性把其他人扶起来,为了大明千秋万代,只有牺牲他们了。只是朱元璋心狠手毒,手段极端残忍。

其实功臣也不是全部杀掉的,还有徐达、汤和、常遇春、郭英、耿炳文幸免。徐达非常低调,死后封中山王。汤和聪明绝顶,忠心无比。常遇春英年早亡,后代享福。郭英是朱元璋小舅子,亲戚不好下手。耿炳文善于防守,对政权没有威胁。

所以他杀了有威胁的功臣,而不贬他们为庶人。小伙伴们,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