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器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用戶4274414320332


五彩也稱為硬彩、古彩,它是在己經燒成的瓷器上、按照紋飾和圖案的需要,再施以紅、綠、黃、藍、紫、等多種顏色的彩料於釉上,並再將其放入窯爐中,經700一800度的溫度燒製而成。

而五彩瓷的施彩方法一般為,勾線平塗填色,填色時在勾線內一筆壓一筆地順序平塗,並要達到適合的厚度,燒成後、其色彩微凸出瓷面,並有鏤空、開光、暗刻等裝飾工藝。

據有關專家考證, 廣義上的‘五彩瓷’、始燒於北宋時期我國北方最大的民窯‘磁州窯’。當時、磁州窯所燒製的‘白釉綠彩和白釉紅綠彩’,應為明清時期五彩瓷的先聲和始祖。

五彩瓷、經歷金、元、明、等多個時期的發展和完善。而明宣德時期首創的、‘青花五彩’的燒製,則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大。

明嘉慶、萬曆朝,為明代五彩瓷的興盛時期,其盤、碗、杯、盒等器形種類、繁多,並出現了‘官搭民燒’的燒製政策,從此五彩瓷的燒製進入了較大的發展時期。

至清代康熙朝,五彩瓷的燒製、則進入到了最為鼎盛的時期。當時的五彩瓷,以色彩華貴、繪工精湛、線條豪放流暢而著稱於世。

康熙時期,主要燒製’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大類五彩瓷,其釉上五彩、不施鉛粉而且施彩肥厚,這樣燒製出的五彩瓷,其呈色效果、光豔奪目,有寶石般的美感,故有‘硬彩或古彩’之稱。

康熙時期、民窯的藝術成就較高。常見的有‘日常生活用品、陳設瓷及文房用品瓷’並繪有嬰戲、八仙、人物、花卉等畫面,其造型規整週正、紋飾繪畫精美,色彩豐富豔麗,特別是描繪戰爭場面的‘刀馬人’器物,則尤為名貴。





古今文玩鑑賞


據說宋代已經有五彩瓷,但實物罕見並且未被世人認可。到了元代,據有關記載,有一種叫做熗金五彩的瓷器,民間也偶有所見,但亦未得到學術界認可。到了明代,至少在宣德朝已經正式形成了五彩瓷,據史載宣德五彩以堆花填色開五彩瓷器先河,但堆花填色的宣德五彩瓷器亦罕見,在本人手上有一個不知是筆筒或是鬥蟋蟀的容器,與記載中的堆花填色五彩相符(見圖二至圖四)。到了清代,有康熙五彩、乾隆七彩等精美瓷器。











葫蘆一笑1


文字記載在宋代就已有五彩器出現。但現存實物確證的是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元代五彩器,但彩料及畫工都不是很成熟。比較成功的五彩器,出現於永樂宣德朝。宣德青花五彩實物現存西藏茄薩寺,及景德鎮出土再修配好的青花五彩盤。私人藏家應存有,永樂朝及宣德朝的五彩器。但據我所知能確認的公示出來的未見實物。我自已亦手中藏有永樂朝及宣德朝的五彩器,但都末得到確證。




董時琛


宋代的易窯就已經有刻花描金五彩瓷了,當時的五彩瓷的顏料百分之百都是用礦石細磨加金屬細磨調劑反覆調較而成,色澤比較粗糙,看上去有點象粉彩,很多收藏家把它當作粉彩,其實清未的粉彩表面上看比宋五彩靚麗,一眼便可以看出。


瓷皇一一五代後周柴瓷


總是以發現實物為依據,迄今為止唯以西藏布達拉宮的五彩是實。書籍能參考,實踐未必!


王江80625517


具資料所記載,五彩瓷器產生於北宋晚期,在對汝窯進行改進時成功地在卵白色汝窯上創燒了五彩瓷。當時也是制瓷業歷史上巔峰時期正統的代表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