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色列沒有從德國分割出一部分領土建立猶太國家?

用戶3708573184


首先作為這幫精明的商人是不會做這種賠本的買賣的。此外,二戰後蘇聯和美國對德國在徹底的清算,他們犧牲了那麼多人,想要在德國收割戰利品的時候讓猶太人最後在德國建國,這是不可能的。

從美蘇英法四國和以色列自身利益的角度來講,在德國建國的想法是不成立的,這裡我列舉美國、以色列及其他因素。

美國

站在美國的角度來講,戰後的德國已經被美蘇瓜分了,德國雖然傷害了猶太人,但是美國不會為以色列吐出自己在西德的好處。雖然二戰已經結束,但是歐洲人對猶太人的厭惡是深到骨子裡的,想要在德國建立猶太人國家,英法兩國是不會同意的,且猶太人也怕再進集中營。

雖然二戰協約國和同盟國打的雞飛狗跳,但是歐美畢竟同根同源,都信奉一個上帝,雙方戰爭結束後已達成和解,雙方的利益還是一樣的,在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下,美國也不願意為了以色列讓歐洲做出這樣大的讓步。

二戰結束後,石油越來越顯得重要,因此在盛產石油的中東地帶插個釘子,對美國的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兩者對比,美國不會考慮讓出西德給猶太人建國,而東德,還在蘇聯人手裡呢。

以色列

以色列自己也明白現在處於人人喊打的境地,所以他們不會在德國建國,這裡四周強敵環伺,一不小心自己可能再次成為捱打的靶子。

如果在耶路撒冷建國:

  • 一來,可以為自己找到歷史的依據,讓自己顯得名正言順。

  • 二來,中東國家的軍事力量比較薄弱,就算開戰,自己有美國幫忙撐腰,也不會害怕。

  • 三來,二戰期間,猶太人受到迫害,阿拉伯人將他們收容在巴勒斯坦一帶,猶太人本就住在那裡,在那裡建國更便利不是。

耶路撒冷一千多年來都是阿拉伯人在居住,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兩千年前也有過國家。至於阿拉伯人出於同族的好感,在全世界人都不原接受猶太人的情況下接受猶太人建國,這讓猶太人更容易把建國大業順利完成。

其他方面

網絡上有人說,以色列之所以會在耶路撒冷建國,是因為這裡是他們的聖城,這種說法我不是很贊同。所謂聖城的說法,只是他們給自己找一個合法正當的藉口而已,如果在別的地方有更好的環境、資源,不信他們不搶。

當年猶太人曾想過在中國的東北建國,跟日本人計劃了很久,還弄出了“河豚魚計劃”,所以聖城的說法,只是猶太人掩蓋自己搶奪別人土地行為的一塊遮羞布而已。猶太這個民族,被歐洲人看不起,被人人喊打,不是沒有原因的。別人幫了你,你過河拆橋、恩將仇報,反咬一口,這就是這個民族的特性。

阿拉伯人跟猶太人都是閃米特.罕米特人,都是亞伯拉罕後裔,所以他們的關係非常近,可以算是同族,所以阿拉伯人才會收容猶太人,但沒想到自己收容一頭狼。

在世界流浪的一千多年的猶太人,矢志不渝的想回耶路撒冷建國,除了當時考慮過東北,別的地方基本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德國被蘇美兩國一分為二,猶太人如果在德國建國,就會處於兩大陣營抵抗的最前沿,一旦戰爭爆發,死的最快的就是他們,猶太人都是精明的商人,不會幹這種賠本的買賣。


大國布衣


以色列是一個神奇的國家:猶太先民建立的古以色列王國早已在兩千多年就已滅亡,此後猶太人被迫輾轉各地,在這一過程中他們遭遇了各種歧視、迫害乃至是屠殺,於是從19世紀末開始猶太復國主義思潮興起。1897年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第一次世界錫安主義組織大會把猶太人復國的目的地定在以色列故國即巴勒斯坦地區,隨後猶太復國主義勢力向英、德、法、美等大國尋求支持,在這些大國中英國的猶太人生活較為安定——英國首相之一的本傑明·迪斯雷利是躋身英國政壇的猶太裔代表,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則是掌握著歐洲經濟命脈的猶太裔代表,英國的猶太人開始利用自己在政界、商界積累的人脈圈子游說英國政府支持猶太復國主義。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大臣A.J.貝爾福致函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L.W.羅思柴爾德表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這封信後來被稱為《貝爾福宣言》,這是世界主要大國中正式支持猶太人迴歸巴勒斯坦的第一個宣言。

一戰後昔日的中東霸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為戰敗國被徹底肢解,這時的巴勒斯坦地區成為英國的託管地,大量猶太人趁機湧入巴勒斯坦。猶太人的到來使生活在這裡的阿拉伯人感受到了威脅——他們認為猶太人侵佔了屬於自己的土地。1921年英國人試圖通過分出巴勒斯坦的內地部分成立獨立的外約旦國家來撫慰阿拉伯人,於是約旦河以東的外約旦地區就此從巴勒斯坦地區分出來並逐漸演化為今天的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的獨立阻止了猶太人的滲透,使阿拉伯人在當地佔據了優勢地位,然而在將約旦分出後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卻愈演愈烈。這時作為巴勒斯坦統治者的英國卻認為:猶太人不過只是想回到自己祖先生活的故土,還不至於達到侵犯阿拉伯人在當地的權利和地位的程度,然而1933年納粹黨上臺後大肆迫害猶太人,於是越來越多的德國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1919年猶太人剛開始大規模向巴勒斯坦遷徙時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只生活著65000名猶太人,然而到了二戰爆發時的1939年就陡然上升到45萬人,隨著二戰爆發後納粹鐵蹄肆虐歐洲各國,一時間大量歐洲猶太人為逃避納粹的魔掌而逃到巴勒斯坦。

二戰之後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普遍對猶太人遭受納粹屠殺的慘狀報以同情並承認以色列復國的合理性,但這並不意味著阿拉伯人就願意拿出自己的土地供以色列復國,在他們看來:既然屠殺猶太人的是納粹德國,那麼理當從德國割出一塊土地供以色列復國。事實上猶太人也並不是沒考慮過在其他地區建國,非洲、南美乃至我國東北地區都曾進入過猶太人的視野,不過最終猶太人還是選擇在祖先生活的迦南(巴勒斯坦地區)復國。其實當猶太人的目光在全球掃視一遍後就發現:除了迦南再沒適合自己建國的地區了——首先美、英、法這些歐美髮達國家肯定不願割出一塊自己的領土給猶太人建國,即使是身為二戰戰敗國和加害國的德國由於處於美、蘇、英、法四國分區佔領之外,如果猶太人在此建國勢必涉及四國的利益。拉美一直被美國視為自家後院,如果猶太人在拉美復國勢必會對美國的利益造成衝擊,即使不考慮美國因素猶太人也未必能和巴西、阿根廷這樣的拉美區域大國對抗。如果只單純考慮建國倒是可以選擇在非洲,然而非洲整體落後的經濟條件和遠離國際政治經濟中心的地理區位對猶太人這種商業民族是極其不利的。相比之下迦南地區作為復國的首選之地的優勢是很多的:

首先這裡是猶太先民建立的古以色列王國的故土,可以利用這種故土情結喚醒全球猶太人的的復國意識,而事實上以色列得以復國在相當程度上是依靠海外猶太人尤其是美、英等國的猶太財團的支持。迦南雖然地處西亞,但直面東地中海,這意味著新成立的以色列國可以較為便捷的承受歐洲發達文明的輻射,融入歐洲文明圈,這對國家的發展和未來是很有好處的。然而如果僅僅如此還不足以使猶太人下定決心在此復國,畢竟迦南的劣勢也是極其明顯的:這裡身處沙漠的包圍之中,水資源嚴重缺乏,土地荒漠化十分嚴重,發展工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條件天然受限。同時這裡在地緣政治格局上身處佔據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這意味著在這裡建國勢必損害到阿拉伯國家的利益,也就勢必導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衝突。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了這點:迄今為止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仍有相當尖銳的矛盾,儘管在同阿拉伯各國的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都取得了勝利,然而以色列實在太小了,天然缺乏戰略縱深。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儘管阿拉伯各國在五次中東戰爭中一敗再敗,卻沒導致其整體國力的大幅消減,然而以色列只要敗一次就有亡國之危。那麼以色列為什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實際上以色列這種選擇是為了滿足猶太復國運動的幕後支持者美國的利益訴求。

二戰後美國已發展成為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全方位的霸主,美國最為警惕的就是在某一地區崛起足以獨霸該地區的區域霸主,因為這將威脅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並進而威脅到美國的世界霸權,尤其是在中東這種事關美國石油美元戰略安全的熱點地區這點表現得更為明顯。然而中東偏偏是和美國地緣關係極其疏離的地區,一旦中東地區崛起一個足以獨霸該區域的本土霸主,那麼即使這個中東本土霸主在綜合國力上較之美國仍有差距也完全可以憑藉地緣上的優勢將美國勢力逐漸排擠出中東,畢竟強龍難壓地頭蛇。古以色列所在的迦南地區恰恰是中東的核心關鍵地帶——這裡地處西亞、北非交接地帶,控制了這裡就可以將伊拉克、敘利亞等西亞阿拉伯國家同埃及、利比亞等北非阿拉伯國家分隔開來,從而避免阿拉伯國家形成一個統一的強勢地緣政治實體。以色列選擇在此建國正符合美國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的既定策略。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另外一個原因,中東的迦南地區是猶太人發源地。在3000多年前由於戰爭,猶太人逃亡世界各地。在1917時就出現過猶太人復國運動,由於一戰而被迫停止,當時選止時就在迦南地區。這次在中東迦南地區建國屬於“名正言順”。



最後一個也是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想控制中東。由於阿拉伯什葉派穆斯林國家非常團結,外部勢力是打不進去的。把猶太人組建一個國家,像個楔子一樣打進去,是必導致中東局勢動盪,美國好藉機離間中東,奪取中東利益。當時阿拉伯國家全都反對猶太人在中東建國,果不然猶太人剛建國,就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美國藉機支持以色列,達到了利益最大化。

以色列於1948年5月4日建國,1949年5月11日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適情雅趣


二戰結束以後,受害程度最大的猶太人建國計劃就被提上了聯合國的議事日程,此時的德國正在被美蘇窮盡手段的瓜分,猶太人根本不可能有參與競爭的可能,而且戰後的德國不但歸還了之前被佔領國的土地,自己也失去了包括東普魯士在內的53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介於戰爭期間猶太人對納粹的仇恨,也沒人敢把這兩個冤家丟到一個湖裡,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誰知道能幹出什麼事來?(說實話,這個時候的德國人根本沒有話語權,就算有,也不大敢用贖罪的方式來接納猶太人),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由於猶太人的貪婪,狡詐和沒有國家意識的冷血,大部分歐洲國家也不大喜歡猶太人,種種原因使得猶太人在歐洲竟然沒有一塊落腳之地,,,


其實這個時候對於以色列迫切的建國需求有很多個選項,阿根廷,馬達加斯加,東撒哈拉,烏干達,等地區,但後來由於這些地方種種政治上的利益衝突和民族矛盾,在地理條件上因為氣候條件和出海口問題而被一一否決,,,但是在一戰以後巴勒斯坦地區作為英國的託管地,通過了那個《貝爾福宣言》把這個地區許給了猶太人,但隨著二戰的爆發,英國為了爭取阿拉伯國家的支持,這個計劃也就被擱置了,甚至日本還有個河豚計劃,打算讓猶太人在中國東北建國,但隨著日本的完蛋,河豚計劃自動失效,剩下的就只有重拾《貝爾福宣言》了,,,


打開聖經從歷史淵源來說,該地區既符合猶太人的民族歸屬感,紅海出海口也滿足了猶太人熱衷於經商的條件,所以巴勒斯坦也就成了以色列最終的選擇,,,


冷兵器TILLLINDEMANN


為何以色列沒有從德國分割出一部分領土建立猶太國家?實際上就是宗教問題。

眾所周知,“聖經”分舊約和新約,前半部為猶太教,後半部為基督教。公元391年,羅馬皇帝羅士坦皈依基督教,並宣佈為國教。由於猶太人認為他們是上帝的特選子民,其他人只能通過他們才能與上帝溝通,這樣一來與基督教是“救世主”的教義發生了衝突。猶太人有自己的優越感,他們認為基督教是從“母親宗教”猶太教中分離出來,現在開始弒母。實際上,基督教真的開始弒母。

一、“新約”中說道:耶穌不依猶太教傳統講道,修正摩西戒律,宣講福音。被猶大出賣,耶穌被猶太祭司拷打,同時被送到羅馬巡撫彼拉多處置,彼拉多本想釋放耶穌,遭到猶太人堅決反對,不得已,耶穌被判死刑。

二、基督教認為“撒旦”是生活中的魔鬼,它是一個專門與上帝為敵的怪物,它引誘人類拋棄生命與救贖之路。猶太人是殺害耶穌的民族,他們應該與魔鬼撒旦聯繫在一起。“新約”中有耶穌分餅給他的門徒是說:這是我的身體;又將酒分給門徒說:這是我的血。這是最後的晚餐中演變成耶穌寄宿於麵餅中,稱為“宿主”。1215年,社會上開始傳聞猶太人用令人髮指的方式褻瀆聖餅,猶太人將聖餅投入沸水中煮爛,然後擠壓,將耶穌的血從聖餅中擠出來,這是猶太人再次折磨和殺害耶穌。

三、中世紀,基督教在歐洲取得支配地位,血祭誹謗案開始。據說,猶太人將一個男孩養胖,招來正統猶太教徒,將男孩釘死在十字架上,折磨時與耶穌受難時情節一模一樣。再則,猶太人曾綁架一個希臘小男孩,餵養了一年,使他長胖,然後作為祭品並食用。

四、十四世紀歐洲黑死病(腺鼠疫),這種不講衛生而奪去了歐洲三分之一生命的淋巴腺鼠疫,基督教認為是猶太人和撒旦合謀的行為,他們在水中下了毒。於是,一場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行動在歐洲各地開始展開,在當時的德國、法國、西班牙、英國、意大利等地相繼發生。

1095年,基督教在法國克萊蒙舉行會議,目的是從穆斯林手中奪回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然後,猶太人在歐洲,從一開始猶太人成為十字軍東征的受害者,十字軍在進軍中的口號為“幹掉一個猶太人,以拯救你的靈魂”!屠殺猶太人的行動在德國萊茵河開始蔓延,猶太人預感不妙,請求德國皇帝和基督教教會保守,皇帝和教會滿口答應,只要猶太人付鉅款就能保住生命,猶太人付了鉅款進了城堡,但是十字軍來到,猶太人全部被屠殺。德國沃爾姆斯的猶太人聽到十字軍將來到,預感大難臨頭,向當地基督教求救,基督教要求猶太人皈依基督教,保證沒有事。有些猶太教不肯改教的被主教大人下令統統處死,那些接受洗禮的猶太人也被來到的十字軍斬草除根。

烏克蘭哥薩克,他們帶著蒙古入侵以來從未見過的野蠻和瘋狂,象一股決口洪水奔瀉在東歐的平原上。他們將數以萬計的猶太人殺死或活埋,強姦猶太婦女是如此普遍,以致於各共同體自治委員會不得不磋商如何對待即將降生的新一代猶太哥薩克,有10萬猶太人死於這場災難,約佔波蘭猶太人五分之一。

十九世紀,俄國居住著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猶太人。1881年,暗殺沙皇事件發生後,涉嫌被捕的人有一位猶太婦女,俄頒佈了“五月法令”,迫害猶太人的程度,與中世紀歐洲迫害猶太人程度可以同日而語了。1905年,大屠殺達到高潮,猶太人在歷史上也是最大一次遷徙浪潮,約有100萬俄國猶太人投奔美國。

猶太人歷史上有許多猶太復國主義思想家,有海斯、平斯克,最有名的是西奧多.赫茨爾,他提出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定居和建立猶太國家。儘管,他在1897年提出,事情經過了非常複雜的過程。但是,1948年5月14日,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國在巴勒斯坦特拉維夫博物館宣佈成立。


張律明


因為以色列建國依據的不是二戰前和二戰期間猶太人被納粹屠殺帶來的道義虧欠,而是一戰中猶太人對英國作出的貢獻。這個世界是冷酷無情的,道義虧欠和苦難史可以為一個民族贏得同情,但並不能為這個民族贏得一個國家。

而且以色列其實和古猶太人國家或者聖經裡的猶太復國也沒有關係。以色列建國本身就是違背猶太教的,根據猶太教教義今天的猶太教徒還在等著彌賽亞來拯救猶太人,如果猶太復國主義拯救了猶太人,“那彌賽亞來了拯救誰?”這是直到今天很多保守派猶太教拉比依然不承認以色列的重要理由。

(世紀之交的維也納,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搖籃)

猶太復國主義其實源自19世紀中期俄國對猶太人的迫害。這次大迫害讓大批俄國和俄國統治下的波蘭猶太人向西遷徙,其中最富裕的到了倫敦和巴黎,中產階級到了中歐的柏林和維也納,比較窮的就到了奧匈帝國所屬的加利西亞。同時這場猶太移民熱潮也帶動了原本居住在這組地方的猶太人向西流動。比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代表米塞斯就是加利西亞猶太人遷居維也納。

(1900年代的維也納大歌劇院,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隨著排猶運動的發展而誕生,而在20世紀最初幾年裡有一個林茨來維也納淘金的窮藝術家給這座劇院畫了不少油畫,那個人叫阿道夫希特勒)

這個發生在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猶太人遷徙帶來了兩個後果,第一是中歐和西歐的排猶運動,這兩個地方遇到了猶太人的上層和中層,而市民階級中上層在這個階段剛好得到了選舉權,所以他們的呼聲最容易被社會注意到併成為政治運動。下層階級沒有投票權煽動他們也沒有意義。所以這個時期的歐洲政治煽動家就選了這些人最喜聞樂見的排猶作為切入點。

第二個影響是伴隨著排猶而發生的,那就是猶太復國主義。這種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其實和十九世紀末的其他民族主義並沒有什麼不同,也就是說猶太復國主義者和他們的敵人那些排猶的民族主義者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赫茨爾自己就曾經是德意志民族主義者。他用來論證猶太人應該獨立建國的理由其實就是排猶的人用來證明猶太人不可同化的那些觀點。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之父赫茨爾,他原本是一個堅定的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後來才轉而構建一個猶太民族國家,除了立場之外,從思維方式到手段,他都和德意志民族主義者沒有區別,對他來說猶太民族國家是他們生存之所需,至於在哪建國無所謂)

但是因為猶太人地域上的差異這場復國主義運動有西歐和中歐兩個不同的分枝。中歐在維也納和布拉格還有柏林的猶太復國主義是比較左的沒有宗教色彩的猶太復國主義。在這些人眼中猶太復國主義是他們的現實需要,是締造一個猶太民族國家,而不是去追尋浪漫的宗教性的彌賽亞。而在倫敦的猶太復國主義者跟他們剛好相反這些人是有權有勢的猶太人,有錢有爵位有門路,猶太復國主義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浪漫的理想,實現了很偉大但是實現不了不如不幹。

(貝爾福宣言的收件人萊昂內爾羅斯柴爾德,和他標誌性斑馬馬車,他曾經趕著斑馬拉的車進白金漢宮,對這樣的有錢有勢的上層猶太人來說猶太復國只是一個浪漫的理想,如果那些窮棒子真要建國,最好選到耶路撒冷去)

所以當中歐這些窮棒子知識分子的猶太復國主義折騰的越來越大,赫茨爾甚至和英國的殖民部接洽想要在尼日利亞或者烏干達或者其他非洲的英屬殖民地建國的時候,倫敦的這些上層猶太人就站出來表示“鬼才要去烏干達,猶太人的祖國在巴勒斯坦。”這原本是一個套在中歐和東歐猶太人頭上的緊箍咒,但這些猶太人有錢,猶太復國主義者為了爭取他們的支持還真的開始運動巴勒斯坦計劃。

(威廉二世皇帝在耶路撒冷)

(威廉二世騎馬進入耶路撒冷)

這個巴勒斯坦復國計劃也有中歐和西歐兩個分枝,中歐的猶太人找上的是德國的排猶皇帝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為了把德國的猶太人都趕走對這個計劃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並且跟剛剛與他結盟的奧斯曼帝國蘇丹和青年土耳其黨接洽準備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民族家園以此實現他趕走德國猶太人的計劃。而英國猶太人則和英國政府接洽希望在英國的影響下重返巴勒斯坦。

這兩個計劃在一戰前基本上都停留在空談階段,只有少數真正敢想敢幹或者被故鄉傷透了心的人真正去了巴勒斯坦,建立了那些十九世紀的定居點。一戰爆發的時候猶太人分為三個不同陣營,協約國的猶太人、同盟國的猶太人還有巴勒斯坦的猶太人。

一戰中交戰國裡的猶太人各自為了自己的祖國浴血奮戰,其實這是錫安運動的巨大失敗,因為這件事說明猶太人的國家認同壓倒了民族認同。只有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是在為猶太復國二戰,而他們還分成了兩派,一派基於巴勒斯坦的現狀選擇站在奧斯曼帝國一邊,另一派則寄希望於協約國。而真正奠定了以色列獨立的是英國對巴勒斯坦猶太人問題的態度。

(貝爾福宣言是英國在一戰中開出的無數空頭支票裡少數兌現了的一個)

英國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民族家園的許諾也就是所謂的《巴爾弗宣言》因為1917年奧斯曼帝國在近東的崩潰,尤其是艾倫比勳爵率領軍隊攻佔耶路撒冷而一下子具有了現實性。但是英國人在戰爭期間開出了無數空頭支票。比如許諾給“武裝的先知”費薩爾的大敘利亞國家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英法之間又有對奧斯曼帝國的近東的瓜分協議。英法之間的秘密協定、開給費薩爾的空頭支票還有開給猶太人的空頭支票,彼此矛盾怎麼辦?

於是英國就按照對自己的威脅程度來履行自己的協議。首先法國是英國不能失去的盟友,所以費薩爾靠邊站了。而既然給了費薩爾的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一棍子,怎麼也要再給根胡蘿蔔。所以《巴爾弗宣言》也暫緩了。整個巴勒斯坦作為國聯託管地被交給英國,但英國卻遲遲不執行《巴爾弗宣言》。而且1921年英國把整個巴勒斯坦分為兩部分,其中阿拉伯人佔絕對多數的那部分被叫做外約旦,作為一個阿拉伯人國家分離出了巴勒斯坦。剩下的部分被英國看作是《巴爾弗宣言》中所指的巴勒斯坦,然後主張在這個地方建立猶太民族家園。

(其實要論被協約國坑,這位老兄其實也挺慘,武裝的先知費薩爾的子孫現在唯一保住的就是那個小小的外約旦,而當年協約國許諾給他的其實是大敘利亞)

但是隨著二戰的爆發和納粹在歐洲對猶太人的滅絕行動,猶太人大批逃亡,原本在歐洲被鮮血證明為歐洲各國尤其是德、奧的忠實國民的猶太人,一夜之間被剝奪了一切權力,甚至連生存權都被剝奪了。於是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被納粹的壓迫真正的變成了一場政治運動。

那些原本在自己的國家生活的很好的猶太人隨著一紙命令就被批量屠殺的現實,讓那些原本已經融入各國的猶太人不得不重新認識到自己的猶太人身份,然後當他們試圖自己也建立一個民族國家的時候,巴勒斯坦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從無到有,是歐洲排猶運動的產物。而這個過程中的猶太復國主義又分成比較迫切的非猶太教的中歐猶太復國主義者和比較保守比較有宗教性的西歐復國主義者。對前者來說不要說在德國割出一片土地,就是烏干達或者尼日利亞也可以考慮。因為他們的猶太人國家是一個憑空構建的民族國家而不是古老的猶太國的重現。而西歐復國主義者則追求的是浪漫的古猶太國的重來。這兩個運動再加上納粹對猶太人的暴行,把那些原本已經對猶太民族失去認同和興趣的猶太人,重新逼成了猶太民族主義者。才有了今天的以色列國,今天的以色列國實際上依然有浪漫的猶太人家園和粗暴的猶太民族國家的二重性。這種二重性即使道今天依然有很遺存。比如說在對付本國領土上的少數民族方面,以色列人當然比納粹要溫和,但是和19世紀促使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誕生的那些歐洲民族主義者比,其實就是大哥二哥了。再比如說在我國名聲很響的以色列共產主義農莊基布茲,就是中歐和東歐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一個重要遺產。


克羅採和春天


為何以色列沒有從德國分割出一部分領土建立猶太國家?原因是多方面的:

1、排斥猶太人是歐洲傳統,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都爆發過大規模的排猶事件。而且猶太人從宗教傳統、外貌、文化都是和歐洲白人不同、甚至衝突的,這種情況下哪個歐洲國家敢提議犧牲歐洲國家的領土來給猶太人建國,那會鬧出大亂子的。而當時的阿拉伯地區就相當於歐洲的殖民地,自然可以隨意犧牲。

2、英國人發佈的貝爾福宣言是世界主要國家正式支持猶太人迴歸巴勒斯坦建國的第一個宣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說白了吧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有人背書,有條文支持,二戰後各國就順水推舟了。

3、猶太人自己不願意。當時的德國是東西方冷戰的最前沿,說不定哪天就變成核戰場了,猶太人要是在德國找塊地建國還不立馬成炮灰。而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對手只是阿拉伯人,能夠在建國初期避開世界強國的利益爭端,而且巴勒斯坦地區是猶太人故國,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想回去。


當狗容易做人難


這不能脫離當時的國際環境看這個問題。

歐洲猶太人被大規模滅絕,並不是希特勒心血來潮,而是有歐洲人歧猶反猶深刻背景。一句話概之,猶太人太精明能幹,搶了歐洲白人的飯碗。

這種表現在德國尤為突出。在一戰後,德國受《凡爾賽合約》人為壓榨和世界經濟危機雙重影響,德國人食不果腹、衣不暖身,但其中有點區別,那些不入流的德國猶太人,居然整體比日耳曼人生活的更好。這仇恨被希特勒惦記上了——猶太人是擾亂經貿秩序、破壞規則、投機倒把、巧取豪奪的小偷和垃圾,必須除掉!

歐洲猶太人以600萬人被無辜滅絕的代價,贏取了廣泛的國際同情,促成了猶太人實現了想擁有一個自己國家的願望。

——鑑於歐洲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它們當然不會歡迎在基督教世界嵌入一個異教徒國家。他們也會忌憚猶太人高智商能力本事對它們的威脅。誰也不想在經濟上養虎為患、與虎做伴。

——猶太人在歐洲也心如死灰,他們被歐洲白人殺怕了,若能有選擇,他們當然不願呆在這個傷心恐懼的地方。

猶太人迴歸中東,成了必然的選擇。

——那裡曾是猶太人的國家,有他們昔日的輝煌王朝,今日的聖殿、哭牆遺址。那裡是他們的根,他們從聖殿山瞭望世界,那裡是他們的希望所在。

一切順其自然。、


諶人


以色列建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國際問題,國際社會對此應該有過許多討論。

之所以在中東建國而不是在德國,其理由大致有如下三個:

一是,猶太人不敢。

整個二戰期間,希特勒屠殺了大約600萬猶太人。這樣的屠殺足以給劫後餘生的人足夠的心理壓力和恐懼感。再讓他們回到德國,心理上的陰影太大。

另外,歐洲大陸上的反猶太心理根深蒂固,這種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問題不是一紙世界大國的公報能解決得了的。

二是,猶太人想回到故土。

很久以前,猶太人居住在巴勒斯坦。據《聖經.舊約》記載,大約在4000年前,猶太人從西亞的兩河流域遊牧到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認為這是真神賜予他們“應許之地”。

既然現在國際社會要給他們一小片地方,他們豈有不回到巴勒斯坦的道理?

三是,拆分德國只是想防止其做大而非為了猶太人建國。

人的同情心是有限的。支撐一個人的最終動機還是利益。兩次世界大戰之所以爆發,都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德國。而當時猶太人已經被德國人殺得血流成河,讓他們去抗衡德國以防止其做大,這不是猶太人可能完成的任務。


吉林大福圓


儘管以色列最近的作法是作死,這個問題還是讓我簡單回答吧。

猶太人建國是1948年5月14日,建國依據是為感謝猶太人幫助英國從一次世界大戰中站起來,1917年2月英國發表貝福爾宣言,同意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第二年就有90萬猶太人來到巴勒斯坦。

再談談德國猶太人,馬克思的曾祖父以及曾祖父的曾祖父都是猶太人,馬克思一家大約在公元10世紀前後移居德國萊茵省特利而城,當時的德國猶太人是以聚居方式成為德國公民,但他們有自己的猶太教堂聖經舊約和社區,這就斷絕了猶太人在德國建國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