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長不高?

jessica宣


孩子為什麼長不高?

<strong>

<strong>這是一個好問題,菁媽平時最怕家長問: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瘦,一般我就馬上問:孩子有多高。

我們的體重活到100歲都有可能會發生變化,而身高一般在20歲左右就定型了,不會再長高了,甚至老了還會變矮。

所以家長確實要應該更關注孩子的身高。

孩子的正常身高體重

看下圖的情況孩子的正常體重和身高如下。

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1、遺傳佔70%以上

我們每個人都是由父母的基因遺傳的,在我們身上都可以發現父母的影子,而我們的身高體型都和父母的遺傳息息相關。

2、營養

不僅指孩子的營養還和孕期媽媽的營養有非常大的關係。

3、睡眠

晚上孩子睡得好才長得更好,因為晚上生長激素分泌量會更大。

4、疾病

有一些疾病會影響到孩子身高的發展,比如甲狀腺低下,垂體疾病等等。或者一些慢性病也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5、運動

最好的戶外運動,在陽光下每天讓孩子玩1-2小時,有效利用營養,促進骨骼的發育。


菁媽育兒


孩子為什麼長不高?

之前我帶孩子在家附近溜達,碰到一位年輕的奶奶在帶孫子。她遇到我的時候就跟我說:“你看你們家哥哥怎麼就長那麼高?而我家弟弟怎麼就那麼矮呢?”聽了她這句話,以後我第一就是要糾正她,你家的才是哥哥,我家的是弟弟,我家弟弟比你家哥哥還小几個月呢?

雖然我家孩子比他家孩子小几個月,但我家孩子卻比她家孩子高大半個頭,身材也比他家孩子大快,所以一看起來就覺得我家孩子是哥哥。後來聽了這位年輕的奶奶發牢騷才知道她家孩子長不高,也是有原因的:

後天營養不足

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孩子的媽媽就戒奶了,開始用奶粉餵養。大家都知道,現在養兒難。普通一點的奶粉,一罐兩三百塊錢。一個月吃四罐左右,加上尿不溼,一個月起碼要1000多塊錢的花銷。這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真的有點養不起。

戒奶之後,孩子的媽媽就出去工作啦!之後孩子都是由奶奶來帶。晚上的時候孩子比較鬧騰,一晚上要喝好幾次奶。總是喝不飽的樣子,這位年輕的奶奶索性就用一大奶瓶的水,兌一勺奶粉給孩子喝。這樣衝奶粉又有什麼營養可言呢?跟喝白開水有什麼區別?

孩子正在發育長身體的時候,卻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這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讓孩子發育遲緩。

先天不足

高個子父母,一般孩子也會隨著父母高個子。矮個子的父母雖然有一些孩子也會突破,會是高個子,但大多數也是矮個兒。這就是所謂的遺傳。原來這位孩子的父母都比較矮,特別是父親不到一米六,母親也只有一米五多。他們的整個家族都是比較矮的,沒有一個超過一米六。

但如果是矮個子的父母怎樣養出高個兒呢?除了後天營養要充足以外,還要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晚上八點半儘量就讓孩子上床了,九點就要讓孩子深入睡眠。還要讓孩子有適當的運動,比如跑步,游泳,跳躍,這些運動都是有助於孩子長高的。


幼兒那點事兒


孩子身高增長緩慢,其主要原因如下:

1,父母遺傳的原因:

寶寶的身高增長,遺傳因素父母各佔35%,加在一塊兒就是70%,所以如果父母普遍個子偏矮,那麼寶寶身高增長的空間相對就小一些。所以剩下的30%的增長空間,就非常重要!


2,寶寶睡眠不充足的原因:

一歲之內的寶寶其生長髮育非常快,寶寶出生第1年身高應該增長25釐米左右;寶寶出生第2年身高增長應該12~15到釐米左右;寶寶出生第3年至少應該增長8cm。

寶寶生長髮育與睡眠質量有非常大的關係,一歲之內生長激素,白天晚上都會分泌。寶寶一歲之後生長激素主要集中在晚上9:00到凌晨1:00分泌。所以如果寶寶睡眠質量不好,身高增長就會緩慢。

寶寶睡眠不好,又與寶寶維生素d缺乏,以及經常腸脹氣,腸絞痛發作有關係。所以寶寶出生之後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單位,一直補充到寶寶三歲之後。

寶寶經常腸絞痛,腸脹氣,翻來覆去睡不著,這樣也會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寶寶睡眠不好,生長激素分泌就減少了,寶寶身高增長就受到影響。


3,營養不充足的原因:

影響寶寶身高增長的主要營養素是:鈣,鎂,以及維生素A。鈣元素可以促進寶寶骨骼發育;鎂元素可以促進寶寶肌肉和骨骼健康發育;維生素A能夠促進寶寶視覺,皮膚,呼吸道,胃腸道,頭髮和肺部的健康發育。

所以寶寶每天要堅持喝牛奶,牛奶含有大量的鈣和蛋白質。寶寶一歲之內每天要喝800~900毫升奶粉或母乳;寶寶兩歲之後,可以自主飲食了,適當減少到每天500~600毫升。寶寶三歲應該至少也要喝350毫升牛奶。

補充鎂和維生素A,寶寶可以多吃一些海帶紫菜,小米,玉米,燕麥;以及動物肝臟,胡蘿蔔,南瓜,芒果,黃椒等等。


4,寶寶缺鋅的原因:

寶寶一旦缺鋅了,自身免疫力就會下降。一般缺鋅的寶寶主要表現為:生長髮育緩慢,食慾減退,頭髮枯黃,皮膚粘膜發白,好動症,指甲長倒刺,身高增長緩慢,以及智力發育都有影響。

如果寶寶有以上症狀,就要及時給寶寶補鋅。給寶寶補鋅可以多吃海產品,比如說牡蠣,扇貝,魚肉。將這些海鮮曬乾切碎熬成粥,比如說乾貝粥就非常補鋅。


5,寶寶缺少鍛鍊,身高增長也緩慢:

平時活動量少,在戶外曬太陽也不多,身體機能得不到鍛鍊,量寶寶身高增長也緩慢。實際上大量的戶外活動,能夠刺激寶寶骨骼發育。比如說長跑,跳高,跳繩運動都非常好。

總結:

總之,寶寶身高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就是以上這些。另外還有一點容易忽視,就是平時寶寶缺愛,缺少安全感,家庭環境不夠融洽,寶寶的心理壓力比較大,寶寶比較孤獨,這樣的寶寶身高增長也會緩慢。所以給寶寶充足的愛,也能增高寶寶的身高。



爸爸不講理


那些年號稱可以讓孩子長高的謠言,當真了,就輸了!

孩子安全健康是每個父母都關心的事情,除此之外,身高算得上是又一個重點了,網上五花八門的各種增高方法,但是謠言也不少,這些謠言,你信了嗎?

1、父母高個兒 孩子一定不會矮

生長髮育除了遺傳因素之外也有個體差異,如果孩子在生長的黃金期健康問題較多,諸如挑食、營養不良、體弱多病,就會阻礙他生長髮育的進程,會出現父母雖然高,孩子卻不高的現象。

2、補鈣等於長高

補鈣跟長高並沒有必然聯繫。鈣質的主要功能是強化骨骼、增加骨質密度。通常意義下的補鈣,是及時補充體內流失的鈣,以維持骨骼密度。補鈣並不能使骨骼變長,甚至也無法使骨骼變粗,而且一旦鈣攝入過多,反而易導致泌尿繫結石及出現便秘等不良反應,不僅給孩子帶來病痛,還會影響長高。

3、打生長激素孩子就能長高

生長激素並不是所有個矮的孩子都適合,缺乏的人用了才有效。哪些人會缺乏?產傷、窒息、腦垂體損傷、先天性發育不好,還有後天的顱內腫瘤等,都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但是,患有腫瘤、糖尿病的孩子即使缺乏生長激素,也不能隨意使用這類藥物,否則還會加重病情。

4、補充營養多多益善

很多家長想讓孩子長高就通過各種途徑給孩子進補,由於過於盲目反而也會抑制孩子長高。譬如,孩子蛋白質攝入量長期過多,過量的蛋白質不僅不會被人體利用,而且在分解的過程中,會生成過多含氮的最終產物,勢必增加肝、腎及消化道的負擔。時間一長,便會導致消化不良和營養障礙影響長高。

5、3歲是最佳長個兒期 錯過了就再也沒戲

有家長認為,3歲前是小孩長得最快的一段時間,若生長髮育落後,今後再怎麼追也追不上了。其實,如果孩子在宮內生長髮育不足,生下來就個子小,要追趕這個差距確實在3歲前。但是,這不代表3歲後個矮就沒得追了。生長髮育的每個時期都很重要,只是不同時期長不高的原因不相同,應對的方法也相異。

6、田七燉老母雞等偏方能增高

一些中草藥號稱能增高,其實療效不確切,而且大部分中草藥中起作用的成分都是性激素或類似物,副作用也偏大。民間還流傳著一些像田七燉老母雞、石蛙等偏方也有人在大膽嘗試。目前,並無科學依據顯示吃這些能長個子。

謠言說了不少,但是作為媽媽最關心的是如何才能讓孩子長得高,這個問題下次再說。


月嫂阿花


真相了,寶寶長不高的“兇手“居然是…


現在是個長高的好時候,各種長高手段陸續登場,但是有些事情物極必反,反而阻礙寶寶的長高。

媽媽都是希望寶寶長得高高的,身體壯壯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給寶寶補充營養而沒有注意這些阻礙寶寶長高的“真兇”,那也於事無補。趕緊先把這些“兇手”揪出來,讓寶寶長高路上沒有阻礙。
1、吃太多
很多家長總是擔心寶寶吃的不多,會影響身體的發育。即便寶寶已經吃飽了,也還是要再喂他幾口。尤其是長輩覺得寶寶只有壯壯的才是健康,但其實吃的過多很可能對寶寶的生長不利。而且很多寶寶喜歡吃零食,但是很多零食特別是高熱量食品,多吃會導致生長骨骼提早癒合,不僅會影響正常飲食,導致寶寶不愛吃正常的食物,而且還會長成大胖子。
2、宅在家
有些小孩是由長輩或保姆照顧的,平時都在家裡很少出門,但是經常不出門不運動的寶寶是長不高的。寶寶都是精力充沛的,經常讓寶寶在家裡不出門,會讓寶寶沒辦法呼吸到大量新鮮空氣,曬到足夠的陽光。寶寶都是在愛玩的年齡長高的,越是喜歡玩的寶寶才會長得高,多曬陽光會讓寶寶更快長高。
3、睡太晚
有些寶寶喜歡晚睡,父母也由著他看電視看到好晚睡,但其實晚睡會導致寶寶的睡覺時間及睡覺的質量都是不夠的,而且會影響第二天的精力。正常寶寶的睡覺時間是比大人要多的,如果寶寶和是大人同樣的休息時間,會對寶寶的生長都有不小的影響。
4、大量補鈣
一些家長總想著寶寶長高我給他補鈣不就可以了,除了各種補鈣的食物都上,還另外給寶寶買各種鈣片補充,還想著鈣不缺,總能總能長高吧。但這是應該很大的誤區。寶寶喝生長是需要補鈣,但不可以大量補鈣,過量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壓力,反而會造成寶寶長不高。
雖然現在 “兇手”找出來了,但寶寶長得高還是要看父母的。

歐陽婆婆輔食百科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父母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很多家長可能還不知道,除了基因遺傳外,還有以下八種情況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1、家族性矮身材(即父母身高偏矮)。

2、出生時為宮內發育遲緩(足月小樣兒)、早產兒身高小於正常新生兒。

3、營養不良,沒有足夠的鈣量。

4、性發育過早或過遲發育。

5、肥胖兒。

6、臀位產、難產、出生窒息、腦外傷等病史又合併生長緩慢。

7、睡眠不足,鍛鍊不夠,情緒波動大。

8、性早熟,合併性發育過快、生長突增過早。

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公式計算孩子的遺傳身高:男孩=45.99+0.78×(父身高+母高)÷2±5.29CM 女孩=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如果計算結果差強人意,爸爸媽媽也不必過悲觀。及時找出孩子個兒矮的原因並對症下藥,讓孩子茁壯成長。

回答完畢。我是不二之旅頭條號作者,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關注。


不二之旅


我覺得主要是遺傳的因素,父母一方有個子不高的,孩子都有可能長不高。我的某個高中同學,爸爸一米八以上,媽媽一米五,姐姐一米七以上,而他這個男生還不到一米七。

其次是營養因素。在孩子的長高關鍵期營養是否跟得上也至關重要,可以發現,現在的孩子普遍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孩子長的高,營養因素在這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是人類進化因素。人們普遍喜歡個子高高體態勻稱白白淨淨的樣子,久而久之,人類就朝著這個方向進化。在我的周圍,孩子長得漂亮白淨的越來越多,而且個子不高的越來越少。

以上純屬個人總結,沒有數據支持,僅供參考!


見賢思齊我和你


孩子的身高有很多的影響因素,說說生活中最常見的幾種影響吧!這是我根據自己身邊的案例中總結出來的。

孩子長不高,遺傳因素佔比很大。

研究證明,我們的身高遺傳佔比到50%-60%,也就是說,父母的身高比較高,孩子的身高也會比較高。現實生活中確實是這樣,我女兒的七八個玩伴中,個子最高的孩子就是父母身高最高的。

這個孩子爸爸身高在一米八以上,媽媽身高在一米七,孩子的身高比同齡人高了小半頭。

但是基因遺傳也需要看父母的身高。在基因遺傳中,我們常說爸矮矮一個,媽矮矮一窩,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X染色體攜帶身高基因,而人類X染色體來自於母親。

所以,如果媽媽身高比較低,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不挑食的孩子長得更高

想讓孩子長得高,除了遺傳,後天的營養也很重要,很多比較瘦小的孩子,都有挑食的習慣。

我女兒從小不挑食,沒有她不愛吃的東西,她的身高在同齡人中中等偏上,比他大幾個月的鄰居家孩子,還是男孩,因為挑食又瘦又小,還沒有我女高。

如果父母仔細觀察,經常挑食,吃零食的孩子身高可能都會偏低。

吸收不好的孩子也不容易長高

中醫上常講脾胃虛弱,脾胃虛弱的孩子只吃不吸收。最常見的就是孩子可能吃的也比較多,但是每天的大便次數也會比較多。這類孩子,雖然不挑食,吃的也比較多,但是特別容易積食,消化不良。

脾胃虛弱的孩子長得會比較慢,身高、體重可能都會比同齡人低。

孩子長不高,除了遺傳因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後天,也就是想讓孩子長高一點,後天的努力完全可以彌補。


豌豆媽媽育兒


孩子為什麼長不高?聽聽專家怎麼說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360,"vname":"孩子為什麼長不高.mp4\

love--333


孩子長不高,很有可能患上了矮小症。

專家提醒:如果孩子總是低於同齡人“半個頭”或突然猛長,就需要引起警惕!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些發達國家的家長會經常帶孩子監測骨齡狀況,國內則很少。其實每年都應該監測孩子骨齡1到2次,通過骨齡監測,若生長停滯,或年增高不到4釐米,或突然特別加快,都要找到原因,特別是一旦發現孩子生長曲線向下,更加得重視。

目前臨床上一般用標準差法來判斷身材矮小,即兒童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同種族正常兒童身高標準兩個標準差,就可診斷為矮小症。

家長該如何判斷?

首先每三個月給孩子量一次身高,如果孩子長期低於同齡人半個頭(比同齡孩子矮5-10釐米)、一直坐在班級第一排、排隊總站在班級前三位,每年長高不到5cm,則可懷疑為生長髮育遲緩,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科學診斷。

生長速度減慢通常是兒童疾病的早期信號之一。

正常兒童不同時期生長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時身體有50釐米,小於47釐米,體重小於2.5kg則提示宮內生長遲緩;

出生第一年增長25釐米;

第二年增長10釐米;

第三年至青春期開始生長速度為每年平均5-7釐米。

性早熟有什麼危害?

如果女孩在8歲前乳房發育、10歲月經初潮;男孩9歲前睪丸體積增大,提示出現性早熟,要儘快到醫院診治。

性早熟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骨齡提前成熟。醫學上,也是通過監測骨齡來判斷是否性早熟。

所以,孩子要長高,必須防止性早熟情況出現。

而且性早熟具有矇蔽性,往往性早熟初期的孩子比同齡孩子還要高,等家長髮現孩子不長個的時候,往往為時已晚;同時,孩子如果出現突然“猛長”也需要家長多注意。

通常比同齡孩子高出1/3頭或超出6-7釐米以上;但孩子猛長一截後,又很快進入緩長,這樣的孩子往往骨齡偏大,生長週期短,骨骺提前閉合而停長,孩子就長不高了。

矮小症在臨床上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孩子年齡越小,骨骺生長空間及潛力就越大,對於治療也越好。

另外一方面,矮小症治療費用跟患者體重成正比,孩子體重越重,費用越高,4-12歲是治療黃金時間。

矮小症患兒若不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將會導致成年後身材明顯矮小,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升高,並且有可能伴隨性腺發育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缺乏,嚴重影響今後的工作、學習、婚姻和生活質量。

如能得到早期治療,可達到正常人身高範圍,並有利於維持患者肌肉活力、改善心臟功能,防止其骨質疏鬆。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人民醫院 兒童醫學中心 彭丹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