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為什麼要和大清為敵?

zh周晶


明末清初的時候,蒙古分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塊,漠南蒙古早歸順了滿清,漠北蒙古往西伯利亞經營,威脅不到內地,問題就出在了新疆的漠西蒙古。當時的漠西蒙古有4個大部落,分別是塔城一帶的土爾扈特部、烏魯木齊一帶的和碩特部、阿勒泰一帶的杜爾伯特部、伊犁一帶的準噶爾部,這4個部落本是“臣服”滿清的,後來最遙遠的準噶爾部出了個噶爾丹,形勢全變了,滿清碰到了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敵人。

噶爾丹戎馬一生,他所建立的準噶爾帝國叱詫草原,是滿清最大的敵人。

噶爾丹是個天生的活佛,藏傳喇嘛教有3大活佛,分別是達籟、班禪、哲布尊丹巴,這3大活佛有各自的領地,達籟和班禪負責西藏,哲布尊丹巴負責蒙疆,而噶爾丹是班禪的溫薩活佛四世,當年溫薩活佛三世活著的時候就指認了噶爾丹母親生的孩子為將來自己轉世,所以噶爾丹一出生就是溫薩活佛四世。

圖為鼎盛時期準噶爾帝國勢力範圍。

1670年準噶爾部首領僧格被殺,而僧格是噶爾丹哥哥,於是噶爾丹繼承準噶爾部首領。當時的人們對佛教非常崇信,甚至懼怕,所以噶爾丹利用他活佛的身份開疆拓土,比如在和杜爾伯特部一戰中,對方几萬人馬,看到噶爾丹活佛前來,嚇得全部投降,根本就不打了,所以噶爾丹在漠西蒙古建立了絕對領袖的地位。

1762年乾隆設置伊犁將軍後,新疆徹底掌握在滿清手中。

隨後噶爾丹開啟了統一蒙古各部的大業,1678年噶爾丹兼併了漠北蒙古,領地達到了350萬平方公里,同年噶爾丹建立準噶爾帝國,1688年揮師南下,收復漠南蒙古,領地達到400多萬平方公里,此外攻佔青海、西藏、四川部分地區,當時整個中國的1300萬平方公里,噶爾丹佔了近一半的領地,並對滿清形成了合圍之勢,康熙如果不親征,滿清將危在旦夕。

圖為承德普寧寺,當年乾隆為紀念平定準噶爾而建的寺廟。

能夠對滿清形成巨大威脅的準噶爾帝國為什麼要臣服於滿清?準噶爾帝國一直以來的目的就是統一各部復辟蒙古帝國,強大的蒙古應該自己人當家做主,豈能由女真領導,所以統一蒙古各部是準噶爾立國信條。但這勢必要染指到滿清的利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滿清一直以來都在強徵這個偌大的對手,而準噶爾帝國一直都在收復和統一蒙古各部,如果戰敗了媾和一下,一旦有實力再次收復蒙古各部,直到1762年,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收復新疆,直搗準噶爾部老巢伊犁,並設置伊犁將軍,才徹底解決了這個敵人。


圖文繪歷史


準噶爾之所以和大清為敵,其本質是爭奪蒙古乃至整個中原的控制權。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9年,成吉思汗孫子忽必烈統一全國。

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順帝逃離元大都北京,蒙古人重新回到草原,蒙古草原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兩個遊牧政權。至朱棣時代,明朝發動了5次大規模的北伐,對韃靼和瓦剌等都造成了沉重打擊。

明朝後期,韃靼在蒙古草原東部的蒙古人以察哈爾等部的黃金家族嫡系形成漠南蒙古,而韃靼的一支在外蒙古地區的部落逐漸喀爾喀蒙古(漠北蒙古)。瓦剌勢力衰弱後逐步西遷到今天的新疆、青海一帶,形成衛拉特蒙古也被稱為漠西蒙古,此時的漠西蒙古有四大部落,分別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

公元1670年噶爾丹繼承了準噶爾汗位,當年溫薩活佛三世活著的時候就指認了噶爾丹母親生的孩子為將來自己轉世,所以噶爾丹一出生就是溫薩活佛四世。當時的人們對佛教非常崇信,甚至懼怕,噶爾丹就大肆利用活佛的身份開疆拓土,1678年並漠北蒙古並建立準噶爾帝國。

公元1635年準噶爾部就和俄羅斯之間就針對雙方交界地區一些中亞民族的從屬問題達成了協議,之後雙方往來不斷。公元1688年噶爾丹出兵喀爾喀時,俄羅斯哥薩克甚至同步出兵,準噶爾和俄羅斯的兩面夾擊導致土謝圖汗的速敗,喀爾喀南遷之後,其故地也被準噶爾和俄羅斯人瓜分。

俄羅斯人不僅和準噶爾部聯合進行軍事行動,還為準噶爾部的軍隊提供了大量先進的軍火,使其火器水平把所有其它蒙古各部遠遠拋在了身後,這也是其能夠迅速崛起並稱霸的重要原因。

噶爾丹和俄羅斯哥薩克的舉動引起了清廷的高度警覺,康熙帝在公元1685年和1686年先後兩次派大軍在雅克薩擊敗沙俄入侵者,並在公元1689年迫使沙俄簽署了《尼布楚條約》。此後沙俄對中國東北的滲透活動有所收斂,而且在蒙古草原地區放棄了和準噶爾公開結盟的行動,使準噶爾軍事實力的擴張速度放緩。

1690年葛爾丹向已經歸順清朝的喀爾喀蒙古進攻,喀爾喀部無法抵擋,於是向清朝求救,康熙皇帝親自組織大軍討伐葛爾丹,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正式爆發。

對於噶爾丹而言,要想壯大,必須統一蒙古,即征服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才能進而統一中原。

而對於清朝而言,要想真正解決蒙古問題,光征服漠南蒙古是不夠的,征服漠北蒙古也是不夠的。為了漠南、漠北蒙古的安全,也為了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的安全,必須要征服漠西蒙古,也就是新疆地區。

1690年,烏蘭木通之戰爆發,清朝和噶爾丹第一次交手,噶爾丹戰敗。隨即,1691年,多倫會盟,清朝臣服漠北蒙古,在對漠北蒙古的爭奪中取得先手。

1696年,昭莫多之戰,清軍再次擊敗噶爾丹,迫使其自殺。隨即清朝開始了對準噶爾的長期圍攻,一直到1757年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

隨著準噶爾汗國的徹底滅亡,清朝終於取得征服蒙古的偉大勝利!


美麗青春您真痘


準噶爾為什麼要硬懟清朝,這事說起來就一點,他要當蒙古人的老大,而清朝要當中國人的老大,清朝要當中國人的老大,就必須要把蒙古,特別是內蒙和外蒙穩定下來,否則清朝的老大就當不安穩。從來中原最大的危脅就是蒙古高原上的遊牧勢力。

清朝比準噶爾崛起得早,清朝在1644年入關佔領中原以前,基本上跟內蒙古的察哈爾、科爾沁等部打了十幾年,基本上把他們打服了,察哈爾、科爾沁等部都歸順了清朝,清朝的八旗裡面就有蒙古八旗,皇太極稱帝的時候就有蒙古諸部上表勸他當皇帝。

準噶爾真正崛起大概在1670年代,在時間上比清朝晚,但是當時如果從蒙古人的視角來看的話,1670年代可以說是元朝以後,蒙古人最厲害的時代,準噶爾絕對有這個信心,再創一個蒙古帝國出來。當時從東北的科爾沁諸部到內蒙一線,再到外蒙的喀爾喀諸部,到新疆的準噶爾,甚至是青藏高原,都是由跟準葛爾同源的和碩特蒙古控制著的,從地盤上來說,從東北、到內蒙加外蒙,再加上新疆、西藏、青海、川西等地,這個地盤已經是佔了中國的半壁河山了,這個實力,為什麼不可以和清朝一爭天下呢?


準噶爾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可是蒙古的天下是分裂的!當時蒙古人的基本盤看起來很大,但內部分裂,當時沒有一個把所有蒙古人聯合起來的力量,準噶爾就是想做這個力量。但準噶爾要想把所有蒙古人弄到一起,清朝就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因為清朝建立後,一直在拉攏蒙古各部,並且手段溫和,像是一個有錢有勢的人倒追一個美女,而準噶爾反倒像一個欺負自己家的小姑娘。

準噶爾想當蒙古人的老大,可是蒙古各部大多跟清朝比較親近,內蒙古已經是清朝八旗的一部分就不說了,和碩特蒙古也在順治時投靠了清朝,而且當年他們本來就是因為被準噶爾打壓,才離開新疆去青藏高原發展,打出一片新天地的,自然跟準噶爾混不到一塊。

不過外蒙的喀爾喀蒙古最初只是跟清朝談戀愛,並沒有真的投懷送抱,但準噶爾強大起來後,等不及了,一言不和,就霸王硬上弓,搞得喀爾喀蒙古人走投無路,只好跟了清朝。準噶爾又繼續打和碩特蒙古的主意,偷襲拉薩,把和碩特蒙古的首領拉藏汗給幹掉了,這樣下來,準噶爾自己成了蒙古人全民公敵,成了大反派,清朝反倒成了蒙古人的大救星,這個時候準噶爾只有幹掉清朝,才能讓其他蒙古各派放棄幻想,跟著自己一起戰鬥,所以與清朝為敵,就是惟一的選擇了。


只愛潘多拉


不是準噶爾要和清朝為敵,而是兩個崛起的政權為了入主中原,始終還是要幹一下子的,不打怎麼知道誰厲害!

按照我們教科書上的說法,準噶爾政權是叛亂,這種說法的來源是在清朝政權崛起的過程中收服了蒙古各部落,其中也包括衛拉特各部,衛拉特盟主於1935年遣使歸順當時的後金,到1646年衛拉特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所以確立了清朝和衛拉特蒙古之間的關係。

衛拉特部往上追溯的話可以追溯到蒙古瓦刺,在被韃坦部攻擊後不斷西遷,被稱為衛拉特部,下面除了準噶爾部,還有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也被稱為漠西蒙古。

1676年準噶爾部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打敗了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然後將這個鬆散的聯盟改變為較為集權的體制,也就是準噶爾汗國,在葛爾丹的率領下,準噶爾汗國不斷髮展擴大,成為清朝在西方直接的威脅。

在準噶爾汗國崛起的過程中,實際也是大清崛起的時候,清兵在多爾袞的帶領下進入關內,並且擊敗南明政權,建立起一個新興的中原王朝。

準噶爾汗國已經具備一般政權的性質,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的戰爭並非平叛,而是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清朝想要獲得準噶爾的土地,而葛爾丹想要入主中原取代清朝。

1690年葛爾丹向已經歸順清朝的喀爾喀蒙古進攻,喀爾喀部無法抵擋,於是向清朝求救,康熙皇帝親自組織大軍討伐葛爾丹,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正式爆發。

實際上平定準噶爾的過程是十分艱辛的,康熙兩次率大軍親征,雖然葛爾丹戰敗自殺,但卻並沒有完全打敗準噶爾政權,在雍正時期,雙方又發生大戰,其中清軍在西北還被打敗,直到乾隆時期才完成對準噶爾汗國的最後打擊,1757年準噶爾汗國徹底滅亡。

所以,不是準噶爾要和清朝為敵,而是政權和政權之間難免要發生衝突,尤其是噶爾丹和康熙又都是同時代比較有抱負的領導人,不嗑一下子誰知道誰才是真命天子!


史論縱橫


準噶爾要統一蒙古,重現祖先的榮光。大清要實現“滿蒙一家”,讓蒙古成為大清的西北藩屏,雙方就是你死我亡的關係。

準噶爾是衛拉特蒙古一部。衛拉特是蒙古太師建立的國家,準噶爾部又是太師駐地,地位不一般。

衛拉特在清朝時叫"厄魯特”,明朝時叫“瓦剌”,歷史再往前翻就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征服的“林中百姓”。他們部族的首領與黃金家族是姻親關係,理論上是不能稱汗的。

元朝滅亡後,蒙古陷入無盡的內訌之中,瓦剌此時趁機崛起。在《明史》中“土木堡之變”的瓦剌首領也先在政治上有了“繼承元朝皇帝遺產”的念頭。

權利的念頭在心裡只要萌發出一點小芽,只會越長越大,很難被扼殺。從也先開始,準噶爾部首領始終在保持著重建元帝國的政治意圖和計劃。

準噶爾部在噶爾丹的父親巴圖爾琿臺吉和哥哥僧格的帶領下,人口有了長足的發展,這為噶爾丹重建蒙古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內訌讓蒙古各部族要麼被外族逐個擊破,要麼被陷入極度的貧困之中。噶爾丹帶領準噶爾部統一衛拉特各部和西域後,蒙古人原先“有一馬者即稱富饒”,但在噶爾丹時期,他卻能“令其屬下兵丁毀實者各備馬十匹、駝三隻、羊十隻,窘乏者馬五匹、駝一隻、羊五隻”。

到了噶爾丹的孫子時期,準噶爾汗國已經發展到“控弦百萬,牛羊滿山”的富裕程度。準噶爾的老巢伊犁,當時也被描繪成“人民殷庶、物產饒裕,西睡一大都會也”。這就是統一的好處,如果單從蒙古民族的角度評價噶爾丹,他就是民族英雄式的人物。

準噶爾為什麼要跟清朝為敵,一是東蒙古還在滿族皇帝的控制之下,二是中原物產豐富。準噶爾臨近的俄國西伯利亞和中亞富裕程度根本無法與中原相比。準噶爾部的生活必須絲綢、茶葉、大黃,還有喇嘛教的宗教用品都要從中原獲得。


史料不輯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準噶爾汗國的前世今生,準噶爾部是衛拉特蒙古的一支,衛拉特蒙古就是明朝時的瓦刺,後來聯名歸順清朝。1676年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打敗原先衛拉特蒙古盟主鄂齊爾圖汗,把原來鬆散的衛拉特蒙古整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強大中央集權汗國。後來在康熙至乾隆年間屢次與清朝發生衝突戰爭,各有勝敗,乾隆皇帝把握準噶爾內亂之機,果斷出兵滅亡了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為什麼屢次三番的挑釁清朝

首先準噶爾部的首領都是極具野心抱負的,驅使他們不斷利用軍事手段,進行對外擴張來增大增強自己的權利。

其次準噶爾部的地緣位置極差,外部環境很是惡劣,北面面臨沙皇俄國的不斷擴張的巨大壓力,西面面臨以俄國做靠山的哈薩克汗國的挑戰,東方又要面對龐大清帝國的戰略擠壓,作為四戰之地的準噶爾汗國想要突破周圍戰略壓迫局勢,必須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迅速擴張,為自己贏得戰略騰轉的空間和時間。

隨著準噶爾汗國不斷征服其它部落,尤其是在整合了以衛拉特為首的西蒙古後,原來的權利架構不斷瓦解,新的權利系統正在構建,需要不斷擴充權利的蛋糕,才能滿足新生勢力集團和原來的利益集團的胃口,只有不停的地對外軍事征服,才能轉移集權體制內的新舊勢力的矛盾和各部族的利益衝突,更好地為完善和加強準噶爾汗國的中央集權體制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緩衝地帶。

遊牧民族的生存環境不如農耕文明穩定,這就需要他們不斷對外掠奪和戰爭,以滿足族群有足夠能生存下去的資源,尤其是肥沃的草場。當準噶爾自身的資源已經滿足不了族群的生存和發展時,對外進行軍事擴張,也是遊牧民族壯大的重要手段。



自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蒙古每個部族都思想精神上的夢想,就是繼承成吉思汗的事業,統一蒙古各部,繼而征服整個世界,再創蒙古族昔日的榮光,這幾乎是整個蒙古部族的精神內核。另外,喇嘛教對準噶爾部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噶爾丹一直想建立以喇嘛教為國教的強大帝國。

而作為統一中國的清朝也有與準噶爾汗國不得不戰的重要原因

準噶爾汗國佔據的新疆地區對於中原王朝是極為重要的,沒有任何強大的中原王朝願意會在戰略上放棄西域,佔據整個西域的準噶爾汗國可以東向進取河西走廊,進而威脅關中地區,南下可以進攻青藏高原,北上可以威懾蒙古高原各部族,尤其是鼎盛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從實力上對清王朝構成了巨大的挑戰。

準噶爾汗國的存在對清朝最基本滿蒙一家政策構成嚴重的威脅,清朝一直對蒙古各部執行安撫懷柔為主,武力懾服為輔,分化治之,但蒙古各部中一旦出現強大的部族,同源同宗會造成思想上更容易親附,尤其是當這個部落武力足夠強大,這將嚴重威脅到清王朝的統治根基。

準噶爾汗國確定以向東和清王朝爭奪領土的基本戰略,這就決定了必將與清朝發生嚴重的對立和衝突。當準噶爾汗國把手伸向青藏和漠南漠北地區時,清朝統治者都敏銳地察覺到,如果不採取果斷措施阻止準噶爾部的擴張勢頭,必將會成為清朝的大患。因為一旦失去青藏地區,富饒的四川盆地將受到巨大威脅,一旦準噶爾汗國在漠南和漠北穩定住局勢,清朝對蒙古的統治必將瓦解,清王朝將會像以前的漢族王朝一樣,在長城一線面臨北方遊牧民族的巨大威脅,更重要的是清朝龍興之地也會出現巨大動盪。

清朝皇帝明顯地感覺到滿清八旗的戰力在入關後出現極大下滑,如果不早點解決在西域地區不斷壯大的準噶爾汗國,以後會更難加以解決,將會給後世留下巨大的禍患。

清朝連續三任皇帝都極具戰略眼光,雄才大略,同時也具備著很強的侵略性和擴張慾望。



準噶爾汗國是如何走向強大,又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每個民族的崛起都需要偉大的領導者,從巴圖爾到噶爾丹,再到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都充滿擴張的野心和抱負,能審時度勢,堅定不移的執行國家戰略,不斷加強中央集權,改革政治制度,一步一步帶領部族走向強大。

準噶爾部落開始崛起時,其佔據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這也導致了其實力不斷加強,擠壓了衛拉特其它部族的生存空間。

戰略措施和目標選擇正確,不斷打擊弱小的勢力來壯大自己,首先征服西蒙古部落不服勢力,統一衛拉特蒙古全境,之後向西進攻最弱的哈薩克汗國,擴張戰略空間,最後向東進取漠南漠北各蒙古部族,向南拿下青藏高原,進而統一整個東亞地區遊牧民族。

對內進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構建國家政治體系,把原來傳統鬆散的部族聯盟整合成國家政權,削弱各部族長權利,統一部族資源和人力的支配權。

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準噶爾汗國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權利傳承的穩定性問題,使得準噶爾部很長時間處於政治內鬥,嚴重地消耗了國家的實力。更加致命的是,一旦最高統治者沒有足夠的威信和熟練的政治手腕,國家權利運行就會不穩定,國家將被巨大的內耗拖垮。

歷史留給我們最重要的教訓,便是強大國家的消亡,都是起源於內部紛爭,政治內鬥必將導致國家分裂,如何完善政治權利結構的長期穩定,如何合理地解決國家內部矛盾,如何提高政府適應外部挑戰的能力,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阿馳2585


在古代,中原地區經常遭到遊牧民族的擾亂。即使是強盛的漢朝和唐朝也不例外,難以忍受,只能發起戰爭。在清朝康熙在位時,率領三萬軍隊攻打蒙古,從此,一場長達68年的拉鋸戰一觸即發。

準噶爾特別擅長野外作戰,可是攻堅力量很一般。當初準噶爾與俄國發生了衝突,看著人家的堡壘各種結合,自己卻無能為力。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他們在戰俘中挑選一些俄國的技師,學習鑄炮技術,為準噶爾軍隊鑄造了七門大炮。可以說,此時的準噶爾軍隊仍然以輕型武器為主,沒有太充足的重型武器。

可是雍正對準噶爾部的瞭解不夠深入,有點盲目自大。要求部下必須儘快完成築城工作,然後率領精兵突襲額爾齊斯河的牧地。可是,令雍正意料的是,準噶爾並沒有坐以待斃,也沒有覺得多麼突然,而是做好準備對付清朝的軍隊。此時,他們已經準備集結兵力,向北面進攻。這時,準噶爾軍開始對吐魯番的清軍進行進攻,導致清軍被圍困了40多天。

這樣的戰況令雍正皇帝相信,準噶爾軍的主力仍然集中在哈密以及吐魯番地區,所以對於下屬遞上來的戰報進行冷處理。本來還有一點點疑惑,後來抓住了一名準噶爾人。他說,準噶爾軍的三萬多人聚集在奇蘭之地,但是還沒有集結齊全。現在只有兩萬多人,還有一部分軍隊由準噶爾可汗的妹夫帶領,至今沒有匯合。

根據這個人的供述,再加上以前對戰況的瞭解,清軍指揮者立即先發制人,想趁著準噶爾軍沒有完全集結完畢進行突襲,殺一個措手不及。怪不得清軍指揮者這麼著急,當初科舍圖之戰失敗之後,令清軍一直都處於被動的局面,為了找回主動地位,不得不先出手。

於是,這位清軍將領沒有來得及向皇帝彙報情況,直接率領軍隊突襲準噶爾軍。在科布多只留了不到一萬人,準備好一切,大軍開拔。兩軍在和通泊進行交戰,清軍損失將近七千名將士,只有兩千多人存活下來。戰後和通泊遍地遺骸,血流成河!這一場戰役太過慘烈,也被外界看做是19世紀之前,清軍敗的最悽慘的一次。因為各種原因,清軍損失慘烈,是整個大清王朝的敗筆。


傲嬌的小農人


準噶爾汗國和清政府的關係,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比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波蘭,歷史上就是死仇,無時無刻不在盤算怎麼把對方置於死地,然後納入自己的版圖之內。另一方面,這兩個政權本身也是外向擴張型的民族,對土地有天然的佔有慾。

所以,民族性和歷史因素,這是準噶爾和大清為敵的第一個原因。



準噶爾的祖先是蒙古人,準確的說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明朝中期,瓦剌部落分崩離析,草原被韃靼人所佔據。瓦剌人便西遷到了現在的新疆。

到了明朝末年,西遷的瓦剌部落分成了五大部群,史書上稱為厄魯特蒙古五大部。其中的土爾扈特部被準噶爾趕走了,去了中亞地區。五大部就只剩下了四大部。留下的四大部:杜爾伯特部牧於額爾齊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和碩特部以塔爾巴哈臺和伊犁為中心,地理位置最好;準噶爾部位於和碩特部之東,以和布克沙裡為中心,北至額爾齊斯河,東至阿爾泰,南至準噶爾盆地;輝特部牧於裕勒都斯河流域。

在當時,和碩特部的實力最強,而且該部落的首領固始汗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後代。無論是血統還是實力,和碩特都符合擔任四部落的盟主的條件。當時的準噶爾只是不起眼的小弟,名義上歸順於和碩特部領導。

幾乎是同時期,後金在東北崛起。在與明朝激戰數年後,後金的發展陷入了瓶頸。尤其是努爾哈赤死後,遼東年年遭災,後金的統治者又不善於建設,只會搶。大明的關寧錦防線,後金始終攻不破。於是,皇太極想到了先打敗漠南蒙古,然後從蒙古繞道進攻大明的策略。

大明崇禎七年,皇太極打敗了漠南蒙古的首領林丹汗。這一戰,後金勢如破竹,從遼東一直殺到了西北,林丹汗在青海病死。第二年,他的兒子向皇太極投降。漠南蒙古全部納入了後金的勢力範圍。



後金與漠南蒙古的這一戰,其實跟準噶爾沒什麼關係。畢竟準噶爾遠在新疆,皇太極離它還有八丈遠,根本就打不著它。而且皇太極攻打漠南蒙古的目的是為了進攻大明,準噶爾在西北,也沒有戰略價值。後金不可能主動去打戰略價值不大的準噶爾。

但是,由於當時沙俄和喀爾喀蒙古兩面夾擊厄魯特四部,厄魯特聯盟的首領固始汗,想到了遠交近攻的計策,希望利用後金牽制喀爾喀蒙古,於是便也遣使歸了皇太極。因為他是準噶爾部的盟主,所以他歸順於後金,也順便把準噶爾給一起代表了。

正是因為準噶爾和後金(清朝)從來都沒有過過招,他們只是被和碩特給代表了。所以後來噶爾丹一直就不服氣,認為滿洲人有什麼了不起的?憑什麼要臣服於清朝?便一口氣跟康熙連幹了三仗。

準噶爾與清朝並沒有交手,但卻被和碩特把自己代表了,頗感不服氣,這是雙方為敵的第二個原因。


準噶爾在康熙時期挑起的三戰(兩次由噶爾丹挑起,一次由策妄阿拉贊布坦挑起),均以準噶爾的失敗告終。這一階段的戰爭,實際上就是兩個侵略成性的民族之間的較量。

雍正時期,準噶爾和清朝又大戰兩次,清軍先是大敗,後來大勝。一勝一敗,明面上雙方是個平手。但實際上,以清朝的地理位置和國力優勢,其實還是準噶爾人吃了大虧。

那麼,準噶爾在明知國力劣勢,輸不起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起與大清的戰爭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雙方都是侵略民族,侵略成性;準噶爾不服大清,總想挑戰大清的霸權這兩點外。還有一點,是準噶爾不得不主動挑戰大清的關鍵因素。

準噶爾的地緣環境太差了!

它的東面是大清,北面是沙皇俄國,西面是沙俄扶持的哈薩克汗國。準噶爾歷任大汗在位時都遭到過三面夾擊!經常是東面在與清軍廝殺時,西面和北面就被沙俄侵佔一大片土地;等到準噶爾調轉兵力回西面收復失地的時候,清軍又乘機在東面築城、駐軍,蠶食準噶爾的土地。在這種三面夾擊的局面下,準噶爾只能向外謀求突破,避免被沙俄和清朝瓜分。

那麼準噶爾為什麼不跟沙俄打,而只跟清朝死磕呢?這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準噶爾的目標是統一蒙古,利用一個統一的大蒙古,對抗沙俄和清朝。沙俄方向已經沒有蒙古部落了,它再向西擴張,就沒有意義了。

其次、與準噶爾相鄰的青藏高原和喀爾喀蒙古的實力都比較弱,好打一點。而沙俄和哈薩克的實力強,如果準噶爾在西面跟沙俄死磕,得不償失。

另外、沙俄方面公開表示願意支持準噶爾對付清朝。而清朝方面又明確的表示,一定要滅了蒙古殘部,統一蒙古。這兩相比較,準噶爾只有跟清朝死磕這一條路可選。

所以準噶爾跟清朝死磕,在原則上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它在青藏和外蒙古的擴張,最後都被清朝打回去了。究其所以然,還是雙方的實力差距導致的。雖然這些擴張都失敗了,但是它的擴張策略是正確的。如果準噶爾不向外擴張,它也遲早要被俄羅斯、哈薩克、大清給瓜分掉!早死玩死都是死,還不如拼一把試試。

這是準噶爾與清朝為敵的原因,下面再說說清朝的為什麼堅持要滅掉準噶爾。


從清朝方面來說,它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滅掉蒙古!但是蒙古很大啊,除了歸順的漠南蒙古和喀爾喀蒙古外,在現在的外蒙古以北,還有大量的韃靼人的存在,這些部落並沒有向清朝歸順。而在新疆,準噶爾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歸順。為了滅掉這些蒙古人,清朝的皇帝可謂是煞費苦心。

當時為了對付準噶爾,清政府一連在《布連斯奇條約》、《恰克圖條約》這兩個條約中,主動的放棄了大量領土,目的就是穩住沙俄,專心對付準噶爾。就連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在私下裡都對人說,現在清國正在對準噶爾用兵,他們有求於俄國。這個時候不能讓步,應該儘可能的為俄國謀得更大利益!

雍正皇帝主動割地給俄國人,並不是因為他大方,而是他覺得自己割的那些地,那都是蒙古人的土地。在他的眼裡,這兩個不平等條約的性質是這樣的:

《布連斯奇條約》:清、俄第一次瓜分不歸順的蒙古部落《恰克圖條約》:清、俄第二次瓜分不歸順的蒙古部落

以清朝的立場來說。雍正割讓的這些地,都是蒙古人的地,不是它自己的,雍正皇帝並不心疼。但是這些條約畢竟是清政府代表中國與沙俄簽訂的,具有國際公信力。實際上清朝還是把中國的利益給賣了。

理解了清朝為什麼寧可割地給沙俄,也要滅掉準噶爾。準、清朝之間為什麼是死敵關係,也就可以總結了。



第一,準噶爾夾在強敵中間,它沒有發展的空間,想要自保就只能向外擴張。但是沙俄它惹不起,而且沙俄還忽悠它,讓它去惹清朝。再加上歷史上準噶爾的祖宗成吉思汗有過滅掉女真的成功案例。準噶爾有信心向東擴張,企圖一舉滅了清朝。

第二,清朝要謀求蒙古人的領導地位。準噶爾不服,這個目標就達不成。為了滅掉蒙古,清朝甚至不惜與沙俄聯手瓜分蒙古。對於清朝來說,只要能滅掉蒙古,它願意與沙俄共同瓜分蒙古的領土,反正這些領土也不是滿洲人的。

第三,清朝和準噶爾的死仇關係,實際上還是它們兩方的落後國際概念導致的。在它們的眼裡,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對中國以外的地方不感興趣。清朝皇帝甚至還認為,羅剎國(也就是沙俄),就是當年的匈奴或者突厥,而準噶爾是羅剎國扶持的小弟。跟沙俄翻臉,成本太大了,跟準噶爾死磕,還是有能力的。因此也就導致了清朝和沙俄共同瓜分蒙古的這一歷史現象。漠北蒙古早已經被它們兩家給瓜分完畢了,而準噶爾則是清朝與沙俄瓜分的最後一塊蒙古部落的土地。


Mer86


準格爾汗國與滿清的戰爭,仍舊是遊牧民族的蒙古人與滿清爭奪草原上領導權的戰爭。

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派遣徐達等人北伐,元順帝逃離元大都北京,蒙古人重新回到草原,後來朱元璋有派兵進入遼東和雲南,將蒙古人控制的遼東和雲南納入明朝版圖。

明朝初期地圖

朱棣成為永樂大帝以後,多次對於塞外的蒙古人進行打擊,在明軍的打擊之下,北逃的蒙古人逐漸分化為韃靼和瓦剌兩大勢力。

起先瓦剌率先強大起來,瓦剌的著名首領也先,打壓韃靼勢力,還入關和明軍發生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將明朝的皇帝明英宗給生擒,不過後來在於謙組織的北京保衛戰中失敗,重新退回草原。此後韃靼強大起來,著名俺答汗時期,明軍是韃靼時戰時和,俺答汗的三娘子還主持修建了呼和浩特城。

瓦剌勢力衰弱後逐步西遷到今天的新疆、青海一帶,形成衛拉特蒙古也被稱為漠西蒙古,而韃靼在蒙古草原東部的蒙古人以察哈爾等部的黃金家族嫡系形成漠南蒙古,而韃靼的一支在外蒙古地區的部落逐漸喀爾喀蒙古。

明末清初,女真人在遼東建立後金政權後來改國號為“清”,後金政權的對外征服戰爭中,除了朝鮮和遼東明軍外,再就是漠南蒙古,滿清擊敗了最後一代黃金家族的直系蒙古大汗林丹汗,征服漠南蒙古,滿清對於漠南蒙古的統治比較溫和,滿蒙進行通婚聯姻,滿清皇帝被蒙古人尊稱為博格達汗。滿清正式入關以前多次對明朝腹地的劫掠,由於無法突破袁崇煥防守的寧錦防線,都是借道蒙古繞行到北部的雁門關進入北京腹地的。

康熙初年時的清朝疆域

但是此時滿清對於蒙古的征服僅限於漠南蒙古,滿清入關以後,清軍忙於對關內的明軍殘餘力量以及反清勢力的打擊,無暇顧及塞外,而此時的葛爾丹成為準格爾汗國的大汗,並且大力發展勢力,並且積極對東方進行侵略的沙俄的支持下,向喀爾喀蒙古發動進攻,而最終喀爾喀蒙古在沙俄與滿清的選擇之間,選擇了滿清,而葛爾丹要做的就是席捲整個蒙古草原,建立成吉思汗時期的龐大草原帝國,比已經將兵鋒直抵到關外科爾沁草原一帶。

此時的康熙皇帝御駕親征,與葛爾丹在烏蘭布通草原展開大戰,最終擊敗葛爾丹,準格爾汗國的勢力退回新疆,但是準格爾汗國與清朝的戰爭沒有結束,清朝歷經康雍乾三代,才徹底摧毀準格爾汗國,將西域徹底納入中央政府管理。

準格爾汗國的與滿清的爭雄,其實是仍然蒙古人和滿清爭奪草原上領導權的戰爭,葛爾丹生不逢時,準格爾強盛時的滿清已經基本上將明朝疆域納入版圖,國力空前,不是準格爾汗國這樣的遊牧帝國可以比擬的。

乾隆時期清朝疆域圖


大東北的小豆包


因為世界太小。

玩笑了,準噶爾之所以和大清為敵,其本質是爭奪蒙古乃至整個中原的控制權。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隨即開始了在亞歐大陸瘋狂的擴張。1279年,成吉思汗孫子忽必烈在崖山海戰中消滅南宋最後一支抵抗力量,統一全國。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成中原境內統一的少數民族政權。但元朝的統治並不長久,僅僅過了98年,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順帝逃回草原,元朝作為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時代結束。

雖然元朝失去了中原,但他們沒有失去蒙古高原。從朱元璋時代開始,明朝和蒙古就不斷髮生戰爭,朱元璋的北伐消滅了北元政權,蒙古草原分裂為韃靼和瓦剌兩個遊牧政權。

至朱棣時代,明朝發動了5次大規模的北伐,對韃靼和瓦剌等都造成了沉重打擊。

但隨後的仁宣時代,明朝主動轉入戰略防禦,長城外的衛所紛紛被放棄,蒙古得以起死回生。

其後,瓦剌稱雄草原,並在1449年土木堡之變中沉重打擊明朝,俘虜了明英宗,其後明朝反擊,瓦剌衰落。受到韃靼等部落的攻擊,被迫西遷。

瓦剌衰落後,韃靼再次崛起。韃靼是北元的後裔,因此比瓦剌更有正統性。明朝中期,韃靼俺答汗不斷對明朝進犯,至隆慶開關後,明朝與韃靼握手言和。

明朝後期,蒙古再次分裂,韃靼分成漠南和漠北蒙古,瓦剌則稱為漠西蒙古。

此時的漠西蒙古分化出四個部落,分別為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

在其後的攻伐中,準噶爾部強大起來,噶爾丹奪取汗位後,組建一支10萬人的部隊,稱雄漠西蒙古。

此時,清朝早已經征服漠南蒙古,並不斷向西擴張,意圖徹底解決蒙古問題。而噶爾丹也意圖征服漠北的喀爾喀蒙古,進而征服清朝,恢復大元帝國的榮光。

二者開始劍拔弩張。

對於噶爾丹而言,要想壯大,必須統一蒙古,即征服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才能進而統一中原。

而對於清朝而言,要想真正解決蒙古問題,光征服漠南蒙古是不夠的,征服漠北蒙古也是不夠的。為了漠南、漠北蒙古的安全,也為了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的安全,必須要征服漠西蒙古,也就是新疆地區。

所以,清朝和準噶爾汗國,不可能出現和解。

而在此時,來自歐洲的沙俄佔領了西伯利亞地區,它的加入讓蒙古局勢更加複雜。

早先,沙俄最先侵入準噶爾,但是準噶爾兵威正盛,沙俄佔不到便宜,遂開始向東擴張,侵佔貝加爾湖以及黑龍江流域。

黑龍江流域是清朝的龍興之地,而貝加爾湖地區是漠北蒙古土謝圖部的遊牧地,在沙俄的步步緊逼中,漠北蒙古不斷收縮。

此時,《尼布楚條約》簽訂,沙俄被迫退出黑龍江流域,開始在貝加爾湖地區做文章。

此時,準噶爾和沙俄關係緩和,沙俄開始支持準噶爾,輸入火槍等先進武器,開始對漠北蒙古大舉進攻。

1690年,烏蘭木通之戰爆發,清朝和噶爾丹第一次交手,噶爾丹戰敗。隨即,1691年,多倫會盟,清朝臣服漠北蒙古,在對漠北蒙古的爭奪中取得先手。

1696年,昭莫多之戰,清軍再次擊敗噶爾丹,迫使其自殺。隨即清朝開始了對準噶爾的長期圍攻,一直到1757年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

沙俄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是卻是和清朝鬥爭的主角,準噶爾反而越來越衰落。

隨著準噶爾汗國的徹底滅亡,清朝終於取得征服蒙古的偉大勝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