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過分重任小侄,使之遠超李善長、徐達等,別有用心卻很無奈

向敬之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骨子裡還是充滿強烈自卑心理的骨髓的。

自卑,註定了他寡情嗜血的一面。因此也強化了他私愛家族但不容家人背叛的一面。

他同馬伕人視同己子的侄兒朱文正,是其大哥朱興隆的獨子,也是他諸兄的唯一,一度是他最倚重的核心成員。

有著這樣的親情血緣,朱元璋對朱文正的情感是獨特的。但是,朱文正對朱元璋說:“叔父成大業,何患不富貴。爵賞不私親,何以服眾?”(《明史·靖江王朱守謙傳》)

朱文正說此話的情形,是在他追隨朱元璋渡江攻取集慶路建立功勳後,朱元璋封了他一個樞密院同僉後,還問他要做什麼官。

朱元璋過分重任小侄,使之遠超李善長、徐達等,別有用心卻很無奈

劇照

朱文正的回話,頗識大體,也知滿足。要知道,這個樞密院同僉,即韓宋帝國龍鳳二年(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小明王在攻陷集慶路後,對朱元璋大帥的賞賜,即全國最高軍事機構的副領導人。正職則是韓宋政權創始人兼丞相劉福通兼任,他要執掌小皇帝的軍政大權。

劉福通反元,屢敗屢戰。而積極攻城略地的朱元璋,卻屢建奇功。

朱元璋不滿足於一個虛設的同僉,很快在諸將擁戴其為吳國公、組建江南行中書省後,將同僉一職送給了年僅二十歲的朱文正。

五年後,已在應天高築牆夯實根據地的朱元璋,在李善長、朱升、劉伯溫等人的慫恿下,積極積蓄力量(廣積糧),謀劃一統天下的帝業,而不滿足於偏安在韓宋羽翼之下。

於是,割據一方的朱元璋,將樞密院為大都督府,以朱文正為大都督。

此時,朱文正還只有二十五歲,被賦予了節制中外諸軍事的權力,即他已成為朱元璋的軍事代言人。

《明太祖實錄》卷九記載,元至正二十一年三月丁丑,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命樞密院同僉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中書省參議李善長兼司馬事,宋思顏兼參軍事,前檢校譚起宗為經歷,掾史汪河為都事”。

朱文正被安排在朱元璋的首輔李善長之上,足見他已然是朱元璋一人之下。

《明史·靖江王朱守謙傳》對於朱文正首任大都督後的權力級別有一個具體的交代:“及再定江西,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乃命文正同元帥趙得勝等鎮其地。”

也就是說,朱文正作為朱元璋的“骨肉重臣”,“節制中外諸多軍事”的權力和級別,是要凌駕於諸元帥之上。

朱文正,就是軍委主席、大元帥。

另據《明史·常遇春傳》記載:“先是,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曾與江南行中書省平章平起平坐的邵榮,以及大明王朝開國名將徐達、常遇春等,都是元帥將軍,都是要接受更年輕的朱文正的節制和調遣的。

因為他是朱元璋最親密、最放心、最信任的嫡系。

朱元璋過分重任小侄,使之遠超李善長、徐達等,別有用心卻很無奈

朱元璋

邵榮自是不服。他既不甘心屈居於朱元璋之下,也對朱元璋扶持朱文正掌握軍權、制約諸帥的意圖更為不滿,於是在他第二年平定處州之亂回到應天后,組織力量陰謀推翻朱元璋。結果,消息走漏,朱元璋先發制人,邵榮被擒問斬。

當然,朱文正在權力行使上是一個傀儡,但在事功建設上卻是一個能人。他喜歡讀史傳,智勇兼備,曾以數萬守軍,在洪都以堅守八十五日之久,擋住陳友諒親率的六十萬大軍的洶洶來勢,為朱元璋在鄱陽湖一戰中徹底解決陳友諒問題,創造了絕佳的條件。

“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明史·靖江王朱守謙傳》)

可以說,持續三月之久的洪都保衛戰,成就了朱文正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

朱元璋對他也是特別看重的。就連《明太祖實錄》中還專門記載了 “丁卯,皇從孫守謙生,皇侄文正之長子也”(《明太祖實錄》卷九,元至正二十一年九月)。這是皇子皇孫、天潢貴胄的待遇。

然而,勝利歸來的朱文正,沒有獲得常遇春、廖永忠等人所獲的豐厚金帛。朱元璋重點獎勵了朱大都督手下的將帥走卒,嚴重忽略了不畏強敵、數攖其鋒的朱文正。

朱元璋喜歡朱文正初立新功時的格外識大體,也期待他再建殊勳的戒驕不小氣。毋庸置疑,朱元璋的潛意識裡,有意壓制將帥不滿、已難再封的朱文正,不使新近在功勞簿增添濃墨重彩一筆的朱文正,恃巨功而以繼承者自居,成為影響朱家王朝父子嬗替的威脅。

朱元璋對朱文正的命運安排是很清晰的。

朱文正或許很清楚叔父的王者心態,不好直接邀功請賞,而是借酒澆愁,失去底線,縱容手下搶奪將士妻女,遭到按察使李飲冰的彈劾。

李飲冰參劾,朱文正想造反。

朱元璋大怒,愛侄得守規矩。

馬伕人力勸,此兒剛烈不壞。

一位軍事奇才,就因格局太小,丟了遠大前程。

朱文正被免官閒置,拘禁桐城,未幾抑鬱而終。

李飲冰並未受獎勵,而被藉故,慘遭主子誅殺。

朱元璋過分重任小侄,使之遠超李善長、徐達等,別有用心卻很無奈

《朱元璋》徐達劇照

朱元璋愛朱文正不假。他,既是唯一倖存的侄兒,也是骨肉親情的棋子,在朱元璋賦予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寵愛和倚重的同時,不免有崇隆其功、壓制諸將的特別厚望。

朱文正急躁易怒的劣根性,似乎有遺傳。他被貶謫後,其四歲的兒子朱守謙,被朱元璋視若親孫,養育宮中。洪武三年四月,朱元璋封王諸子,特地將已沒了父親的朱守謙,封為靖江王,還為他聘請了一位名儒當長史兼師傅,使之封藩桂林,賜予元順帝留下的行宮給他做王府。但是,喜歡讀書的朱守謙,能力遠不及其父,卻很快恢復了其父傳承下來的暴橫荒淫性格,重視小人,性情乖戾,陰賊險狠,肆為淫虐,引得屬民怨聲載道。朱元璋將其召回京師訓誡,他竟寫詩予以諷刺回擊。朱元璋大怒,將其貶為庶人,發配鳳陽,暴橫如故。朱元璋盛怒之下,對這個紈絝從孫很是無奈,幽禁時卻始終網開一面,保持了他的世襲罔替。這是朱元璋愛侄及孫的情感使然,也是對早逝愛侄的政治補償。

但論朱文正恃功驕縱或恃寵奢靡的秉性,即便不在洪都戰後見棄,也必然在洪武集權中遭遇厄運。

朱元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任人唯親的主。

子侄有別,嫡庶自分。

親侄如此,外甥尚遠。

一代名將李文忠,另一個“骨肉重臣”,雖然被舅舅朱元璋養作兒子,爵封高位,委以重任,但一旦違逆皇帝朱元璋的意志,那亦遑論骨肉親情。

從某種意義上講,活到了洪武開國後的李文忠的政治遭際,可以鏡鑑到立朝前夕抑鬱而終的朱文正的血色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