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年轻人“嫌弃”种地,仅靠老人坚持,农业还有发展吗?

疯疯癫癫大洋葱


这个问题不用担心,相信不会过太多时间,也就是十年左右,这种现象会逐步改变。现在,中国正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农业现代化离我们不会太远。

农村年轻人为什么会嫌弃土地?其实这是表面现象。农村年轻人其实嫌弃的不是农村的土地,而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嫌弃传统老旧的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每家三五亩地,人拉肩扛,手工操作,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日晒雨淋,汗流脥背,累得要死,还没有效益,这样的艰苦劳动,谁不嫌弃呢?现在社会都发展成电脑化了,谁还愿意干这样又苦又累,没有效益的工作呢?

如果农业都是土地连片,机械化的操作,规模生产,科学管理,效益可观,生活富裕,农民象城里工人一样上下班,老了有退休待遇,安度晚年,农村年轻人,会嫌弃土地,嫌弃农村吗?

因此,农村年轻人真正嫌弃的不是土地,而是落后老旧的生产经营方式。

年轻人都进城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去了,村里只剩下了老年人种地了。

但是,农业今后的发展,是大有前途的。

我国的土地承载力,只需要一亿多农村人口就足够了。隨着年轻人逐步进城,农业人口的逐步减少,国家正在合村并镇,土地流转,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将逐步打破或大大减少,土地连片,集体合作经营农业生产将大大增加,全面机械化,科学种田将全面普及,过不了十年八年,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将逐步形成,那时候,农业农村,才真的是广阔的天地,农村年轻人,才真的大有作为。


珲春徐飞768


对于新一代的农村年轻人,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应该去干什么,更不能因为别人不种地而去绑架。

回首想想我们这一代从农村出来的中年人,当初努力考学,为的是什么,就是想摆脱农民的身份,进入城市获得更好的机会,寒窗十年,我们也不愿种地,何况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出生在农村难道就应该是天生种地的命吗?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书本里描述的城市生活,深深的吸引着我,考入大学才是生平第一次坐火车,站在学校门口的时候就在想这才是我奋斗的目标,如今毕业已经十年,为了生活苟活于城市,只为在此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难道我错了吗?我只想努力奋斗,我只想能够和你一样可以喝着咖啡享受生活。

也许是造化弄人吧,大学调档还是学的农业相关的专业,不过如今再回到农村想法就有了转变,农业的发展不能只是依靠农民,所有的农业相关者,甚至关注农业的人们都能贡献一点力量。

时代是在发展的,农业的发展对于中国这样拥有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走的比较缓慢,但是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也能看出他的变化是良性的,基于题主的问题农业的发展目前是朝着土地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以前的那种依靠人口基数从事小农形态是不同的。现代农业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甚至可以说释放劳动力正是土地集约化的一个优势方面,大片的田地通过机械运作和合理的种植技术,种植大户会不断产生,因此农业的发展大家大可不必过于杞人忧天。

对于国家而言,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问题也是国家最为关心的一个方面。从近些年的政策我们也能看出,一村一品的成功推行,早就打好了良好的基础,鼓励大家对于土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对于农作物而言,多形式多种类全面铺开,各种冷门的特种作物在很多地方都有产出。

另外对于农业,工、商方面也在往农业方向发展。只是在我们看来,资本力量还未过多的踏足农业,对于目前的猪肉涨价,实际上就是很好的机会,资本力量进入农业方面未尝不是一件坏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农业方面必将出现独角兽。


陕南雨农


农村老人种田也是迫于一种无奈,因为他们不像城市退休人员一样到月拿退休金,农村老人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双手劳作创造生活。国家尽管在为农村老人养老上发放了很多补贴,但是,每个月仅凭三四百元的老人补贴钱那里够生活的,不种田又有什么办法?我们那里有些农村老人真正年纪太大做不动田了,他们就把田挖成鱼塘养鱼,为什么这样做?也是为了养老,村干部也不管不问,就是说挖鱼塘没有农业补贴。

年轻人不种田,并不是年轻人的本意,因为在农村人均只有一亩三分地,哪里够他们留在家里种地,外出打工他们也不情愿,怎么办?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要生活呀,他们选择外出打工是必须的。

未来的农村要想不让老人挖鱼塘,可持续发展农业,必须进行土地流转,继续进行土地整改,小田并大田,全面机械化耕作,让有经济能力的人承包,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老人拿着流转土地的钱,和国家对老人补贴的钱,加上儿女在外打工给一点,这样老人可以做到安稳的度过晚年的生活。农村农业也会长久的发展。


乡村老农有话说


看了题主提问关于年轻嫌弃种地,使得许多人担心,但是我很乐观看待这件事,我认为这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只有实行了改革开放而且取得了伟大成就后,农村年轻人才有胆量敢于嫌弃士地,或者放弃土地才有机会脱离农业生产赴城里务工,从事其它行业,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话,有那一代农民敢离开土地,还生活的这么好,没有,只有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才能实现,如不信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从民国到建国初期,农民从事不敢远离自已的那块士地,有的人一生没去过自已的小县城,而且一直在温飽线上挣札。就拿改革开放前的六七十年代来说吧,农村执行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评工记分得報酬,把大家捆绑在一起劳动,允不允许从事其它行业,你再有本事和可技能,也不允许出去挣钱,违者要受自处罚,为何温饱都没得到解决,那能变改变自已的命运上像今天一样的生活呢。但是现在农村确实年轻人在外务工,老人在家种地,这样务必会有人担心农业的前途与命运,根据我们当地情况,集中成片的土地都转包出去了,老年经营的都是零星士地,老年爱惜土地,舍不得荒废,有的老人确实生活所需不得不种地,但有的老人並非这样,大家想一下如果现在真的是依靠老年人来坚持农业,能维持中国14亿人消费这个大市场平稳运转吗?中国的农业並非是依靠老年人坚持农业才能运转,才能发展。依靠的是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与关心,依靠的是党和政府出台一些支撑农业持续发展的好政策,依靠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才是农业的根本出路。我们这些老年人百年之后,中国的农业绝不会消亡,会发展的比现在更好,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大家不需担心。‘


蒋山老徐



知足常乐张吉西


其实农村的年轻人并不是嫌弃种地,而是当前的形式,仅靠种地是养活不了一家人,所以年轻人没有办法才会选择出去打工,而放弃了在家里务农种地,如今由于干旱的原因,这是很多农村的农业答到绝收的状态,如果年轻再不出去打工的情况下一家人就没有办法维持生计。

就拿我们村来说吧,就这几年来看年年都是大旱,如果年轻人不出去打工,正常的生活开支,都难以为持,我们每天的花销都很大,亲戚朋友乡里乡亲的往来,孩子读书补课的费用,老人生病吃药的药费。这样7788算下来,一年大概也需要几万元的开支,所以没有办法逼得年轻人必须出去打工,留下老人来的照顾孩子,收拾农田,挣点种地钱好不容易啊,

其实农村老年人坚持去发展农业,一方面是为了有一些收入,另一方面也是为儿女打下基础,所以说无论年轻人到什么时候,我们在外面发展的怎样,到最后嘟嘟转转还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发展。去发展农业,在外面的闯荡多年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经验,长了很多的见识,让他的们回到家乡去发展新型的农业,把我们农村建设的更加美好。


颖姐爱唠叨14644


很高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农村年轻人“嫌弃”种地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父亲爷爷们那辈,干农活确实是非常的辛苦,完全依靠劳动力,加上农业机械不普高,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农业是国之根本,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农业肯定有会有发展的。

我国针对农业的优惠政策还是很多的,很多作物种植都有补贴,尤其是粮食作物种植补贴。目前国家为了让农村很多耕地不要荒废了,更是加大了补贴力度。

国家又农机补贴也出了很多相关政策,18年农机相关政策如下文。

农机补贴标准:

一般补贴机具:单机补贴额原则上不超过5万元;

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

100马力以上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

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

大型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40万元;

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60万元。

国家也出台农房改造补贴,

以下4类农村人可以申请危房改造补贴:

①贫困残疾人家庭;②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③农村低保户;④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财政补助项目、贷款贴息,这几年随着国家对于农村的优惠政策也越来越多,农村的发展比前几年要好上很多了。而国家在对农村给予一些主要的支持政策之外,在贷款方面针对农村户口的部分农民也出了相关的补贴利息的福利政策

现在国家只会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农业以后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90后农民阿信


我是小风子桥牌,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觉得有道理的还请关注下小编。


农业发展早已经过了靠劳纯体力投入才能有收获的阶段了。

在美国,成百上千亩的农田所耗用的劳动力也不过就是农场主一家几口人,其中不乏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年轻人都在外求学或者工作。

他们靠机械化的力量克服了老年人体力下降的弱点,不仅种了成百上千亩的地,还能够让土地获得高产出。

这样的例子就实实在在的发生在大洋彼岸,足以证明,老人种地只要方法方式得当,一样是可以让农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的。

回过头看我国现在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纷纷外出打工,仅留下老人在家种地的现象,虽然短期内会造成一些影响,但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我国的农业发展会渐渐摆脱对纯体力劳动投入的依赖,老人种地一样可以轻松高效!

农村的农田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虽然农业发展的大前景并不会因为是老人种地而停滞不前,但弄清楚造成当前现象的原因仍然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美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环境约束不一样。美国地广人稀,主要以平原居多,容易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机械使用能够很快普及,成本也能降下来。但我国地少人多,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大规模、大机械的使用不太现实。

二是我国农业发展中农村田地所承担的不仅仅是生产功能,还承担社保和维稳功能。美国发展农业,农田就是简单的农业生产资料,在既定投入下尽可能提高生产就可以了。我国不一样,我国的农田是农户的命根子,农民的所有生活都在农田上系着,有了农田,所有在外闯荡的农村年轻人就有一个最后的退路,有利于社会稳定,而这些也是提升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方面。

三是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和政策补贴力度还有待提升。农业生产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产业,之所以美国能够做到这么发达的农业与美国高额的农业补贴是脱不了干系的。这样一来,通过补贴就提升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收入,就会让一部分农民心甘情愿的留下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不是一窝蜂的涌到城市去。现在,我国就是在这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还做不到让农业生产的在收入吸引力方面至少与城市打工相持平。

所以,在现阶段还是要仔细分析农村年轻人不爱种地,只有老人坚持种地的现象。

先说说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的现象。不光是农村年轻人,城市年轻人一样不愿意去种地,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种地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一亩地精耕新作收入也不过数百斤,看看现在的粮食价格,一亩地的年收入不过千元左右。

与收入低相对应的是投入高。农业生产是一个要持续性高强度投入的劳动,要及时播种,要及时除草,要及时杀虫,这不仅是体力活还是细致活。这样的劳动占据了年轻人太多的时间,但如果年轻人把这些时间投入到打工等产业工作中,他们所获得的收入相比农业产出来说是非常可观的。

在这么可观的机会成本下,没有人会愿意去种地的。

除了收入低之外,农民的身份和地位也总是被不经意的看轻,传统社会中士农工商身份格局给农民造就的身份优势也慢慢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被慢慢的抛到最后面,在以金钱衡量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的当下,农民也很少得到社会其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再说老人种地的现象。按说老人年纪大了,种地这种重体力活是不应该干了,但是家里的农田总不能荒芜着,自然还是要去种,一方面是不得不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种地来满足自家的吃喝。

老人种地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老人也有优势,那就是农业耕种的知识和经验是具备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种地,连带着这些年轻人对种地其实是越来越陌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种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

在这个角度看,老人种地其实更加有效率。所以不应该一味的看衰老人种地。

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种地,老人坚持种地的背后,其实是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的过程,而这种现象在带来困难的同时,又何尝不是一个改变当前农业发展方式的契机呢?

随着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田集中规模化运营的条件就越来越成熟,改变的成本越来越低,这不正是为科技发展农业打下基础嘛!


小风子桥牌


现在很多年轻人基本很少愿意留在家乡以种地为生了,外边的花花世界才具有吸引力,留下的都是老一辈的人了,很多地方面临地多没人种的现象。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农业的发展的,因为未来是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的。也就是在成片集中的土地上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高效的农业机械进行耕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还降低土地面积的生产成本,提高产量,让农产品的价格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如运输、农机制造、维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大农业的发展局面。所以我们不必过分担心以后地没人种。


大桃新农人


农村年轻人嫌弃种地,仅靠老年人坚持种地,农村还有发展前途吗?

农村年轻人嫌弃种地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农业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太少,每人不过三亩地。我们这里人均一亩半地,三四口人之家四五亩地,实在也不值得一个青壮年人在家种。

二是近来几年粮价很低,种这几亩地只能维持温饱,不能致富奔小康。所以青壮年人都选择外出打工。

当然只剩老年人种地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那靠什么发展我国的农业的?我想靠国家的农业政策,流转土地给农企,农场及农业合作社。实现现代化的大农业。

这是中国农业的必由之路。

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