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這個園區,被深圳人稱為“小南山”

翻看2018年東莞各鎮街GDP排名,發展勢頭迅猛的松山湖一舉超過傳統雙雄——長安虎門,首次躍居榜首,成為經濟第一鎮區。(消息來源於松山湖管委會官方媒體)

曾經被人戲言“好山好水好寂寞”的松山湖如今成為越來越廣為人知的“科技企業棲息地”,在全國高新區的綜合實力排名23位,高新技術企業位居全市第一,高科技人才數量位居全市一。

如同今天的深圳南山區曾經走過的發展路徑那樣,現今的松山湖擁有區位、交通、企業、人才、環境、政策等眾多優勢與發展利好,越來越來具備“東莞版南山區”的氣質與潛力。

東莞這個園區,被深圳人稱為“小南山”

深圳-南山

驚人相似的發展起點

80、90年代的深圳南山,跟現在相比,可以用“一片荒蕪”來形容。今天的南山,可以說是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蛻變,高樓林立、科技企業密集、人才匯聚、創新與活力十足,南山迎來嶄新的時代面貌。

東莞松山湖的起步於2006年6月,當時,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整合東莞東部快速路沿線寮步、東坑、橫瀝、企石、石排、茶山六鎮匯合處約30.5平方公里的土地實施集約開發。當時密集遍佈,人煙稀少,曾被人戲言是“好山好水好寂寞”的處女地。

如今的南山,去年全年本地生產總值4600多億元,未來目標要到達年均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0億元左右,進出口總額500億美元左右。

在回頭看東莞松山湖,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發展,今年上半年松山湖GDP高達330 億元,同比增長13.9%,一舉超越虎門(292億元)、長安(289億元)兩個傳統經濟強鎮,首次登頂東莞33個鎮街GDP榜首位置。

雖然與南山相比,總量上還有不小的距離,但它一直以來都是東莞全市GDP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經濟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東莞這個園區,被深圳人稱為“小南山”

東莞-松山湖

高科技企業集聚

南山區面積182平方公里,上市公司數量佔深圳全市總數的36%,居全國區(縣)第二。上市公司數量之多、之密,全國少見,展現出南山強勁的經濟發展實力。招商局、華潤集團、中興通訊、中集集團等大型企業佈局海外、馳騁世界;創維、康佳、邁瑞、海能達、大族激光、天瓏移動、普聯技術等行業領軍企業,國際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

東莞的松山湖面積72平方公里,是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它被定位為智能型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東莞市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著力培養以節能環保、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為支撐,商貿流通、休閒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為重要補充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今天的松山湖已經成為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最多的科技棲息地,它承載著25家新型研發機構、32個省市創新科研團隊、200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1000家孵化企業,是世界500強聚集的重點高新研發區域。

2017年,松山湖擁有的高新企業數量接近200家,在東莞全市排名第一。雖然數量遠不如深圳南山區,但它的這項指標在東莞市的排名比南山區在深圳市的排名更高。

目前松山湖已經聚集了包括華為、中集集團、大疆無人機、易事特、宇龍通信、生益科技、東陽光藥業總部等一批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企業密度堪比南山,號稱“小南山。”

東莞這個園區,被深圳人稱為“小南山”

深圳南山已經成為高新產業聚集區

東莞這個園區,被深圳人稱為“小南山”

東莞松山湖

均屬高新科技拉動區域發展

對比發現,不管是松山湖,或是南山,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高新科技產業為基礎撬動起整個區域的發展。

深圳著名地產人士鄧志旺曾就深圳南山和東莞松山湖的發展軌道這樣的分析:因為科技園的帶動,深圳南山匯聚了100多家上市公司,吸引的人群十分高端,具備極高的消費能力。南山區成為富豪的集散地,房價一直領軍其他區域,均價已經達到每平方米十幾萬元。其發展已經超過福田和羅湖這些成熟片區。

東莞松山湖的發展軌道亦是如此,其真正的快速發展期是從華為終端總部入駐開始的,也就是十來年時間。如今,在強有力的科技產業支持下,松山湖吸引了一大批優質房企進駐。

以東莞松山湖目前的發展,未來十年最受益的就是承接深圳的外溢效應。

正是有著這樣優越的產業基礎,松山湖吸引了大大小小的科技型進駐,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成熟的配套環境也成為近幾年樓市發展的熱點片區。

華為1900畝移動終端總部和世界500強中集產業園、中以產業園,超過3萬名研發人員轉移松山湖,帶動上下游為華為服務的公司和人員,起碼超過五萬名。

與此同時,隨著中子科學城、華為終端一期、藍思科技一期、中集、安健、華勤通訊等大型高新企業陸續投入生產,據官方測算,未來松山湖將聚集20-30萬全球頂尖科研人才,這將讓松山湖有了加速發展的底氣。

東莞這個園區,被深圳人稱為“小南山”

松山湖片區交通規劃

豐富便捷的交通資源優勢

要想富先修路,無論是深圳南山還是東莞松山湖,除了擁有優質的產業基礎,但真正實現飛速發展,還有賴於交通路網的升級。

深圳南山區有地鐵5號線、7號線和15號線,多條公交路線以及留仙大道、科研大道、南坪快速、城市快速幹線等,密集的路網實現南山區與深圳其他區域的內部循環,同時,多條主幹道連接廣深沿江高速、穗莞深城際幹線等,構建多層次、立體化、智能化的交通體系,為南山區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撐。

松山湖則是東莞地鐵R1、R3、R4線的必經之地,松山湖在交通配套上輻射10條縱向幹道及8條橫向路網,形成十縱八橫的立體交通網絡。其中過境松山湖的R1線西承廣州,南接深圳,中間串聯東莞城區和松山湖科技區,銜接穗莞深城軌,佛莞城軌,莞惠城軌。

按照規劃,松山湖片區將繼續優化片區軌道交通空間佈局,完成國鐵、城際軌道、城市軌道、有軌電車等多種軌道交通方法的高效聯接,推動贛深高鐵支線、佛莞惠城際軌道、深莞快軌、深圳地鐵13號線延長線的規劃建造,擴展軌道交通輻射服務範圍,加強與市區、深圳和廣州聯絡。

另一方面,松山湖也在加速構建高速路網主骨架,活躍對接廣州、深圳和惠州,提高區域聯絡效率。推動多條城市快速路、高速路接駁的改造,實現松山湖園區“15分鐘上高快速”的通勤目標。

東莞這個園區,被深圳人稱為“小南山”

位於東莞松山湖的萬科松湖生活廣場

松山湖正在補齊生活配套短板

無論是松山湖還是深圳南山,從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到吸引人才入駐,都離不開日漸成熟的生活配套。在南山區,彙集了數十家中小學,其中不乏南山實驗學校、深大附中等名校;天虹、茂業、樂淘、海雅、沃爾瑪、人人樂、萬佳、家樂福等大型連鎖商超交織成豐富佈局的商業業態。同時,海上世界廣場、希爾頓酒店等高端配套,讓南山成為深圳市民的消費旺地。

而在松山湖,隨著創意生活城、長城世家商業街、萬科生活廣場、玉華農貿市場、華潤超市等開業運營,區域的生活配套也日臻完善。 松山湖CBD作為東莞第二個中央商務區,從規劃院的概念設計報告可初見其模樣:不僅建設成以軌道站點為核心的CBD標註建築群,更將建設地上地下一體化的公共交通樞紐,及立體的步行交通網絡。

在松山湖新中心,萬科藉助城市配套服務商的優勢已經展開佈局,松山湖CBD、萬科東新翡翠松湖、萬科金域松湖等多個項目搶先入駐,旨在打造能形成聯繫周邊、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形象突出的CBD核心功能區。

不僅如此,松山湖未來的生活配套還將進一步提升。 按照東莞市“十三五”發展規劃,松山湖將全方位提升片區公共教育服務水平。至 2020 年,松山湖片區新建擴建幼兒園32所、小學9所、初中4所。(消息來源:東莞市政務服務辦公室 )

不到20年,深圳南山已成了創新科研中心,有“中國硅谷”的美稱。松山湖作為集合各種資源的“小南山”,也有機會踏上和它相似的發展歷程。可以預見,松山湖的價值將日益凸顯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