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同繳費年限和我們的養老金有什麼關係?

視同繳費年限,會不會影響我們養老金的待遇?實際上很多人是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基本上就是在1992年之前參加工作的這部分群體,那麼這部分群體基本上已經到達快退休或者是已經退休的年齡了,所以說可以說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群體,是佔有少數群體的。

視同繳費年限和我們的養老金有什麼關係?

當然視同繳費年限,對於我們退休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甚至可以這樣理解,視同繳費年限,甚至比我們的實際參保年限獲得的養老金待遇還要多,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就通過養老金的一個計算方式,來解答這樣一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的計算方式,一共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個人基礎養老金部分,第2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那麼第3部分也就是個人過渡性養老金部分,這個個人過渡性養老金主要就是針對於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那麼才會有這個過渡性養老金待遇,如果說你個人沒有視同繳費年限,那麼也就意味著也就沒有過渡性養老金待遇的。

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方式,是怎麼樣的呢?因為本身視同繳費年限就相當於是等同於他的繳費年限,但實際上又沒有真實的交費,所以說被稱之為是視同繳費年限。 那麼它的認定方式就只能通過所在的工作單位來建立有效的個人檔案,並且從個人檔案中明確的記載,這個員工從哪一年到哪一年在這個單位工作?那麼這樣的話才能夠認定你的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和我們的養老金有什麼關係?

也就是說如果你要辦理退休,想要認定你視同繳費年限,就必須要提供有效的個人檔案,並且在個人檔案明確記錄,你在1992年之前的一個工作年限,那麼只有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你的這個視同繳費年限,才是有效的才能夠被認定,才能夠計算你的過渡性養老金待遇。

如果視同繳費年限能夠被認定,那麼我們的這個個人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都是根據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來確定的,當然它的這個平均繳費指數是按照140%來計算的,所以說這個繳費指數相對來說是非常高的。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實際養老保險的參保繳費指數基本上都是按照最低標準來交費的,佔有了絕大部分,也就是說按照60%來繳費,那麼這個視同繳費年限,按照140%來計算,就相當於是兩年的一個實際繳費年限,所以說視同繳費年限對於退休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那麼也就相當於,你有擁有一年的視同繳費年限,就相當於擁有兩年的一個實際繳費年限。所以說可想而知,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個人在計算過渡性養老金的過程中,那麼他可以獲得一個什麼樣的養老金待遇?基本上可以說是遠遠超出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個人,養老金的一個待遇。

視同繳費年限和我們的養老金有什麼關係?

感謝閱讀,每天講退休知識那點事,本人專注於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夥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