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奶瓶餵養時應注意哪些細節?

寶媽盟


寶寶易嗆奶,所以讓他稍微傾斜一些,給他餵奶,下面這個姿勢也適合新生兒、小月齡寶寶吃奶。奶瓶的傾斜角度最好能讓

液體沒過瓶頸,完全充滿奶嘴,這樣可以防止寶寶吃奶的同時吸入空氣。但使用奶瓶的寶寶吞入空氣是很常見的,一旦寶寶吃奶的時候煩躁不安,很可能他已經吸入空氣了。這時候最好停止餵奶,一邊哭鬧一邊吸奶只會吞下更多空氣。“喝一陣、拍一陣”, 暫時停下餵奶並重新調整姿勢並拍嗝,這樣可以減緩寶寶的吞嚥速度,也是減少吞嚥空氣的辦法之一。如果一時沒有拍出嗝也不要緊,可以繼續餵奶,吃飽後再嘗試。

下面這種餵奶姿勢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容易犯、但不建議使用的姿勢。寶寶平躺的姿勢吃奶,很容易嗆奶,不管是多大的寶寶都不建議這麼喂。

嬰兒“背部平躺”的姿勢,可能造成奶液流入中耳,導致中耳炎,完全平躺時餵奶,還有可能增加窒息的危險。所以使用奶瓶餵奶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

喂完奶,拍完嗝,可以讓寶寶側臥一會,寶寶後背可以放個物品擋一下,側臥時必須有家長看護,以防寶寶窒息。平時寶寶睡覺建議仰臥。


兒科醫生鮑秀蘭


母親產後乳汁分泌不足或下奶不及時,就會選擇奶瓶餵養。可不要小瞧奶瓶餵養這件小事,其實要注意的細節很多,比如水溫,奶瓶的消毒,泡奶的比例,存奶,溫奶(針對母乳放奶瓶餵養的情況),還有餵養姿勢。



首先,水溫,泡奶比例。

沖泡奶粉的建議水溫一個是40度,一個是70度,40度是針對有益生菌添加的奶粉。

泡奶的比例要按各個品牌奶粉規定的奶粉量沖泡。

泡奶時,先加適溫的水再加奶粉。泡好後不要隨意攪拌,用勺子順時針攪拌,或者蓋好奶嘴,雙手握住奶瓶,轉動幾下,奶粉充分溶解即可。

第二,奶瓶消毒。

初次使用,要講奶瓶,奶嘴放在沸水裡煮5分鐘,徹底消毒,然後晾乾。

每次用完和用之前用開水燙一下簡單消毒。每過幾天要認真清洗消毒。

尤其是杯口和奶嘴隱蔽處,容易藏汙納垢,要用奶瓶刷子,專用清洗劑認真清洗並消毒。



第三,存奶,溫奶。

如果是把母乳擠出來餵養,就要涉及到存奶,溫奶。

如何保存?

擠出來的母乳15℃室溫內可保存24小時;19℃~22℃室溫內可保存10小時,常溫的母乳,一定要加熱了才能給寶寶喝。

母乳冷藏最好使用專門的,密封良好的塑料製品,其次為玻璃製品。0度以下冷凍的母乳可以保存6個月,解凍後的母乳不易再次保存。

如何溫奶?

可以用溫水暖奶,也可以買個暖奶器,更方便。

第四,餵養姿勢。

母親以45度的角度懷抱寶寶,奶嘴與寶寶的嘴成90度,保證奶嘴裡充滿奶粉或母乳,這樣可以減少空氣吸入,也不容易嗆奶。


放開那孩子讓我來


對於需要採取人工餵養的寶貝,媽咪們最頭痛的就是寶貝一次餵奶的量該如何掌握?餵奶的時間間隔?配方奶粉應如何調配?是否需要喝水等問題。

一次餵奶量的掌握

掌握一次餵奶量的方法,最常用的有兩種:

1.根據胃容量

通常新生寶貝的胃容量可達30~60毫升不等,3個月150毫升左右,6個月可達200毫升左右,1歲可容納300~500毫升。

媽咪可根據胃容量的多少決定每一次寶貝餵奶的量。

2.根據體重

根據體重計算出寶貝每次的餵奶量會更為精準。

可按照寶貝每天每公斤體重100~120毫升計算,然後根據一天哺餵的次數,平均到每一次即可。

餵奶的間隔

通常奶粉在胃內停留的時間是3.5~4個小時。

因此,人工餵養的間隔以4小時為宜。

也就是說,可每間隔4小時喂一次奶,最短不可短於3.5小時。

正確的衝調方法

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奶粉的調配。既不可過濃、也不可太稀。

奶粉若衝得太濃,會導致寶貝消化功能的紊亂、出現高氮質血癥以及失水等症。

且不益於寶貝的生長髮育、智力的發展。

1.寶貝的胃腸道功能較弱

奶粉衝調得過濃,難以使寶貝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大便秘結。

2.寶貝的腎臟功能發育尚不完善

生理功能不成熟,奶粉衝得過濃會增加寶貝的腎臟負擔。

3.奶粉中含有較多的鈉離子

奶粉如果衝得過濃,會使寶貝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明顯增加。

這樣勢必會造成寶貝血管內的壓力增強,引起寶貝血壓的增高,有可能影響寶貝智力的發育。

4.寶貝的腎臟功能發育不全

若喝了濃度過稀的奶粉,會使寶貝體內積水過多,容易出現水中毒。

時間長了還可引起寶貝營養不良,影響寶貝正常的生長髮育。

5.需按照奶粉說明進行衝調

按照奶粉包裝上的說明,將所需水量倒入已消毒過的奶瓶中。

用奶粉調製的專用勺量取適量奶粉,加入已裝有水的奶瓶中,蓋上奶嘴及奶瓶蓋,而後輕輕搖動奶瓶使其完全溶解。

量取奶粉時,應為量勺的一平勺。既不可冒尖,也不宜把勺中的奶粉使勁往下壓得過於瓷實。

試溫時可將奶液滴一滴至手背上或前臂的內側,如感到有點兒溫熱但並不感覺燙皮膚時,此時的溫度即適合於給寶貝哺餵。

需額外補充水的量

鑑於奶粉中的蛋白顆粒較大,寶貝會有口渴的感覺,所以人工餵養的寶貝與母乳餵養的寶貝不同,一定要額外補充水分。

可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50毫升計算,需將全天飲奶以及其他液體的毫升數刨掉,剩餘的即為可額外為寶貝補充水的量。

額外補充水的時間以兩次奶的中間為宜,即餵奶後兩小時。

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要給寶貝喂甜水。

2.每次餵哺時請給寶貝調製新鮮的奶液,隨用隨調,勿用前次喝剩的奶液。

3.夜間如寶貝不醒,不必因餵奶而刻意將寶貝喚醒。

4.由於寶貝各臟器的功能發育還不夠完善,除應注意每天奶製品的量最多不要超過1000毫升以外,對於3歲以內的寶貝最好選用配方奶而不用鮮牛奶。

5.對於個別因喝配方奶粉即出現腹瀉及過敏情況的寶貝(即乳糖不耐受或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應選用特殊的配方粉哺餵。

6.不要用含乳飲料來代替奶製品。

總之,人工餵養的寶寶需要家長多多注意餵養過程中的問題,這樣寶寶才能吃的健康。


媽咪寶貝傳媒


  寶寶出生後,很快就需要用到奶瓶餵奶、喂水,但需要注意的是,奶瓶使用不當,可能會影響寶寶的飲食健康和腸胃健康,甚至給寶寶的身體造成危害。那麼,在給寶寶用奶瓶時要注意什麼細節呢?

  1.奶瓶衛生:嬰兒食用的奶瓶和奶頭要專用,每次用完後要洗淨,妥善保管。 每天都要煮沸消毒,最好多備幾個奶瓶和奶頭,每天早上統一消毒,需要時一個一個地用。奶瓶和奶頭應放在水中煮沸消毒,在溫水中逐漸加熱至沸點,從燒開起計時,共煮沸5分鐘,以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

  2.餵養注意事項:餵養時,奶瓶一定要保持傾斜的角度,讓牛奶完全充滿奶嘴頭,這樣可以避免奶瓶中的空氣被寶寶吸入,因為吸入空氣可能會導致寶寶脹氣。如果孩子有脹氣、逆流、吐奶的問題,要儘量選擇坐姿餵養。讓寶寶背對媽媽的腿上,頭靠在手臂彎曲處,保持一個直立的姿勢。此外,要留意奶水的溫度,儘量不要超過40度,避免燙傷寶寶。也可以餵奶前,滴幾滴乳汁在家長手背上或把奶瓶貼近臉,感到不燙為適宜。

  3.奶嘴置入嬰兒口中時,要注意奶嘴要在舌頭之上,不要插得太深。嬰兒用力吸吮瓶奶時,奶瓶中應有氣泡規律地冒出;如果沒有氣泡,需要檢查奶嘴的洞口是否阻塞,以及時更換。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用奶瓶給寶寶餵奶之前,須洗淨雙手,取出消毒好的奶瓶、奶嘴正確的衝調方法是將定量的40℃—60℃的溫開水(衝調奶粉不能用滾開的水,這樣會破壞奶粉中的營養物質)倒入奶瓶內,再加入適當比例的奶粉。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控制水溫和水量, 擰緊瓶蓋。將奶瓶傾斜,滴幾滴奶液在手背上,試試溫度,感覺不燙即可。

在寶寶的頜下墊條小毛巾,餵奶時奶瓶要傾斜,要將奶瓶後部始終略高於前部,使奶嘴充滿奶液,之後再送進寶寶的嘴裡,可以有效避免寶寶吸入空氣。如果發現奶嘴癟下去,可以轉動一下奶瓶,或者將奶瓶拔出,讓空氣再進入瓶中,再次開始餵養。這裡需要注意,不要把奶嘴捅得過深,以免嗆著寶寶。給寶寶餵奶完畢後,要儘快拔出奶嘴,避免寶寶吸入空氣。給寶寶擦淨口角之後,讓寶寶趴在你的肩上,輕輕地按摩他的後背、輕拍幾下。餵養過程中,儘量讓寶寶自己控制餵養速度,彆強迫寶寶一口氣把奶喝光。

如果出現嗆奶時,先暫停餵奶,觀察寶寶的面色及呼吸,待症狀緩解後再繼續餵奶。不要把尚不會坐的寶寶放在床上,讓他獨自躺著用奶瓶吃奶,這樣非常危險,寶寶可能會嗆奶,甚至引起窒息。


雲美育兒


很多媽媽沒有時間喂寶寶吃母乳,學會如何使用奶瓶來餵哺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

注意查看奶嘴是否堵塞或者流出的速度過慢。如果將奶瓶倒置時呈現“啪嗒啪嗒”的滴奶聲就是正確的。

喂配方奶時最常用的姿勢就是橫著抱。和餵母乳時一樣,也要邊注視著寶寶,邊叫著寶寶的名字餵奶。

在餵母乳時,寶寶要含住媽媽的乳頭才能很好地吸允到乳汁,同樣,在喂配方奶時也要讓寶寶含住整個奶嘴。

空氣通過奶嘴進入到奶瓶中,會造成寶寶打嗝兒。所以在餵奶時應該讓奶瓶前端充滿奶液,傾斜一定角度,以防空氣大量進入。

即便是抱著的情況下,寶寶也會打嗝兒,這時媽媽可以輕輕地拍打寶寶的背部,這樣就能防止打嗝兒吐奶。媽媽通過壓迫寶寶腹部,也可以讓症狀加以緩解。為了防止弄髒衣物,媽媽可以在肩膀上放塊手絹。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洗淨雙手取出消好毒的奶瓶和奶嘴,把提前涼到適宜溫度(按配方奶品牌要求) 的白水倒入奶瓶,直至需要的刻度。按配方奶包裝上的說明倒人適量奶粉,左右搖動奶瓶讓奶粉溶化。倒轉瓶身,滴幾滴奶水在手臂內側,感覺到熱而不燙即可。喂寶寶時要一直保持奶嘴和瓶口充滿奶液,以防止寶寶吸入空氣。

初為人母,十月懷胎、寶寶的到來我相信給您帶來了無窮的歡喜。但是,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我相信寶媽們一定也有好多困惑的:比如說,應該怎樣護理寶寶?應該怎樣餵養寶寶?在這裡,我們“寶媽盟”收集和整理了近1000條寶寶成長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我們將以小視頻的的形式為大家一一解答,歡迎大家可以關注我們“寶媽盟”的頭條號和公眾號來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