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國熱衷兩棲攻擊艦?

執筆憶流年3


世界上追求兩棲攻擊艦的國家只有2種:1.有戰略投送需求。2.沒錢建航母選擇這種帶直通甲板的“多功能”艦,而大部分情況都是後者。下圖為美國海軍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級的專業兩棲攻擊艦,雖然他帶著直通甲板並能夠攜帶F-35B,但他在正常情況下並不參與制海權和制空權的爭奪,作戰任務就是兩棲登陸。

兩棲攻擊艦和輕型航空母艦雖然表面上都帶著一個直通飛行甲板,但是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航空母艦的主要任務是奪取戰場制空權和制海權,其核心就是艦載機,航空母艦上的設施包括機庫、彈藥庫、燃料庫、艦載機聯隊配置都是服務於艦載機。然而兩棲攻擊艦的主要任務是兩棲登陸作戰,其核心是兩棲登陸部隊,所以艦上除了機庫之外還要有一個巨大的塢艙來運載登陸艇、氣墊登陸艇、兩棲突擊車等兩棲作戰裝備,艦上還要有專門的空間來容納兩棲作戰部隊人員,艦上的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攻擊機也是為兩棲登陸服務的。下圖為美國“黃蜂”級塢艙內部,

除了艦上佈局和設計的不同之外,航空母艦及其編隊是一個“快速機動編隊”,對航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航空母艦的速度一般不會低於28-29節,普遍在30節以上。而兩棲攻擊艦不需要像航空母艦那樣快速進入戰區並執行制空權奪取任務,航速一般在20節左右就能滿足要求。所以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由於任務上的差異,他們的實際結構和作戰方式有著巨大的不同,不能把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劃等號。順便說一下,日本的那4艘並不是兩棲攻擊艦,他們屬於直升機航母→輕型航空母艦,這4艘目前主要搭載直升機用於反潛,並沒有塢艙,更不搭載兩棲登陸艇和兩棲突擊車。將來改造後也是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成為航母。

至於為什麼很多國家熱衷於發展兩棲攻擊艦,其實就是經濟和需求這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的的確確有戰略投送和兩棲登陸需求,比如美國、韓國、法國都有專門的兩棲攻擊艦。美國現役11艘超級航空母艦,他不缺航母,反倒是需要全球部署,所以專業的兩棲攻擊艦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韓國雖然沒有航母,但是因為本身有北面的壓力和與日本的島嶼爭議,所以也是有這方面需求的。法國現役“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但是一直保持著海外部署能力,所以對兩棲攻擊艦的需求也一直沒有減少。下圖為韓國“獨島”號兩棲攻擊艦和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艦尾塢艙大門敞開並進入LCAC的場景

第二種是沒實力發展航空母艦,所以在經濟有限的情況下將輕型航母、兩棲攻擊艦等功能融於一身以滿足各方面需求,這就已經不是單純的兩棲攻擊艦了,可以叫他“戰略投送”艦。比如西班牙“胡安卡洛一世”級戰略投送艦,他同時具備滑躍起飛甲板和塢艙,可以搭載垂直短距起降的“海鷂”或F-35B用於奪取制空權,但是他的航速只有20.5節,他實際上是兩棲攻擊艦帶航母功能。而意大利“加富爾公爵”號則是航空母艦帶船塢登陸艦功能,它本身又有29節的航速和滑躍起飛甲板,但是設計的時候機庫還可以改為塢艙並有通道聯通飛行甲板,可以搭載超過20輛主戰坦克和350名陸戰隊員。相同類型的軍艦還有澳大利亞“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土耳其“安納托利亞”號戰略投送艦,這兩級艦都是西班牙“胡安卡洛一世”級的變種。但是這種多功能的兩棲攻擊艦確實適合這種綜合實力中小的國家,既便宜又能滿足自身有限的需求。下圖為“胡安卡洛一世”級戰略投送艦


雛菊西瓜Peterpan


能建造一流的大型航母的,誰會迷戀兩棲攻擊艦呀,除非是需要遠征作戰的美國,才會在建造大量航母的同時建造大量的兩棲攻擊艦,此外,其他的很多建造兩棲攻擊艦的國家,大都是因為實在是不能擁有航母,或者是航母不夠用。

航母的戰鬥力主要靠機動作戰和艦載機來發揮,具備全面的制海能力,兩棲攻擊艦就差遠了。


兩棲攻擊艦顯然任務和航空母艦是不一樣的,具體來說,兩棲攻擊艦就是一個海上的港口,中轉站,他釘在敵人的沿海地區,然後把後方源源不斷輸送而來的物資、軍力投送到陸地上,然後還可以源源不斷的把陸地上的部隊和物資撤回到海上來,他還可以發揮海上醫院和前線指揮部的職能,因此兩棲攻擊艦更像是一個基地,兩棲作戰的前線基地。

圖為法國海軍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及其結構圖,可見其內部大量的艙室是滾裝艙,還有尾部的塢艙,具備很強的裝載能力,但是航空操作能力和機庫都很小。


但是航母不同,航母是海上機動作戰和海空大決戰的主力核心裝備。他可以利用艦載戰鬥機奪取制空權,利用偵察機去擴大艦隊的發現和探測距離,利用預警機去指揮協調艦隊和空中單位的作戰行動,利用反潛機去獵殺對方的潛艇,還可以用多用途艦載機去打擊敵人的地面和海上的目標,他和護航艦隊在海上不斷的機動陣位,令戰鬥力的指向不斷的靈活變化,取得戰略上的主動權,令敵人疲於搜尋和打擊。

圖為美國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有些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類似F35B這樣的垂直起降戰鬥機,但是那也是為了支援對地打擊的攻擊機。


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無疑是更加全面和核心的,而兩棲攻擊艦則實際是登陸艦的一種發展。具體起來,就是登陸艦從搶灘登陸艦,發展到船塢登陸艦,具備了一定的均衡裝載和超視距投送部隊的能力,不需要搶灘到近海了,後來又擴大了航空操作能力,具備了垂直打擊和空中突擊作戰能力,有了用運輸直升機、攻擊直升機跨過海岸線投送部隊和火力的能力。

能選擇建造航母的國家,很少會願意大量的建造兩棲攻擊艦。


但是這些能力都是為了登陸作戰準備的,而不是為了海上決戰準備的,在海戰中,兩棲攻擊艦的作用甚至不如最小的航空母艦,因此,能造得起大量航母的國家,是肯定不會選擇大量建造兩棲攻擊艦的,美國這個例外則是為了海軍陸戰隊的遠征作戰,才在擁有航母的同時建造了大量的兩棲攻擊艦。

有些兩棲攻擊艦,比如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級,雖然也有滑躍甲板,但是塢艙設計和滾裝裝載都讓他成為實際上的兩棲攻擊艦。


海事先鋒


熱衷於兩棲攻擊艦的國家分兩種,一種是真的有實際需要的國家,比如美國就是如此!美國五大軍中之一的海軍陸戰隊雖然被諷刺為二等人,但是實戰中卻是常規作戰的精銳,這支部隊在全球調動和兩棲攻擊中的主要投送平臺就是兩棲攻擊艦!還有一種是對深藍海軍有憧憬的國家,日本、韓國、西班牙都是此類型。上述幾國不是因為二戰的原因被禁止發展攻擊性海軍,就是因為經濟實力不濟無力打造遠洋艦隊,發展兩棲攻擊艦技能保持造船業的技術實力,為以後打造航母做準備,又能滿足一下深藍海軍的虛榮心。

美國的兩棲攻擊艦多達三個級別共有14艘,最新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建造有限程度甚至高於福特級航母,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它有多重要了。海軍陸戰隊總兵力19.4萬人,預備役還有3.8萬餘人,還有400多架飛機支援作戰,可見陸戰隊規模已經超過或大多數國家的軍事力量。從二戰開始陸戰隊一直是活躍在火線上的尖兵,在太平洋戰場幾乎隨處可見與日軍血戰的陸戰隊士兵,時至今日陸戰隊是美國海外駐軍的主要角色,更是對外作戰的中堅力量,在科威特、伊拉克兩次戰爭中陸戰隊都是最耀眼的明星。

陸戰隊如此重要,它的裝備也跟著金貴起來!兩棲攻擊艦可以幫助陸戰隊獲得強悍的攻擊能力,確保短時間內佔領海灘為後續部隊的登陸做好準備,因此美軍的兩棲攻擊艦排水量都在40000噸以上,超過了一些國家的航母!具備強大的物資轉運能力,搭載F-35B或者海鷂式戰機後也具備一定的制空能力。

除了美國之外,日本、韓國和西班牙也是兩棲攻擊艦的狂熱追捧者,韓國是有一個海軍大國的夢作動力,比我們還早的建造萬噸驅逐艦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它打造獨島級兩棲攻擊艦是在滿足海軍大國的虛榮心,獨島級排水量不足20000噸也具備改造成航母的潛力;

西班牙有一定的防務壓力,這就是與英國的直布羅陀爭端!因此在有限的經費上打造具備海空作戰能力的兩棲攻擊艦是最好的選擇。西班牙的聖胡安卡洛斯一世號叫做“戰略投送艦”,它融合了輕型航母與兩棲攻擊艦的性能優勢,真正做到了一艦多用,是軍費不足的國家最合適的選擇。

而日本就不一樣了,說實話這個國家很需要航母,它也有經濟、科技實力去建造航母,但是受限於二戰戰敗國的身份不能擁有進攻型航母,打造帶有兩棲攻擊艦性質的準航母是它突破和平憲法限制的一種詭計,因此日本並不算熱衷兩棲攻擊艦,而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利刃軍事


為什麼有大量的小國熱衷於兩棲攻擊艦?

實際上,這群國家根本不熱衷兩棲攻擊艦,不就是因為正兒八經的航母太貴造不起,單純的輕型航母,也強不到哪裡去,所以說還是製造擁有制空能力的兩棲攻擊艦吧,至少兩棲攻擊艦一個頂倆


比如說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級戰略投送艦,就是這種需求下的產物。

首先 本身比較有錢,但是無法承擔同時建造一艘大型船塢登陸艦以及一艘輕型航母的價格,或者說因為兩艘船隻要配備的人員太多,所以無法承擔此方面的開銷。

當然了,指望樣樣精通也就成了樣樣稀鬆,的確她擁有的航空作戰能力,


但是胡安卡洛斯一世級戰略投送艦的機庫不大。
並且塢艙也不算大,但是對於今天小國來說有就行了。

戰鬥力叫什麼?完全不用在意那些。

胡安卡洛斯一共有4艘(西班牙一艘,澳大利亞兩艘,土耳其一艘。)

西北風級,也是直通加塢艙,法國三艘,埃及兩艘。

韓國的竹島馬羅島也是同理,

除此以外,還包括美國的八艘兩棲攻擊艦。(因為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它沒有塢艙)

並且還有日本的三艘大隅級船塢登陸艦。

看看就光在上面的就22艘了。

然後再看看有幾個是純粹的輕型航母模板的,意大利的加富爾號,加里波第號,日本的日向號伊勢號,出雲號加賀號。再加一艘美國的美國號,然後就沒了。

美國這種兩棲攻擊艦,純粹是因為他有一個海軍陸戰隊。

至於日本熱衷這種輕型航母/直升機航母/兩棲攻擊艦?不不不日本熱衷的一向是航空母艦....哪怕造了一群半殘,也要一步一步的向它的航母夢想邁進。

至於意大利,畢竟意大利還是有點需要的,並且意大利的

這不是也歸順了這種輕型航母是啥的流派了嗎?


嘯鷹評


首先我們來看看兩棲攻擊艦與航母有哪些區別?

兩棲攻擊艦外觀看上去像是沒有斜角甲板的航母,有著直通甲板,有些兩棲攻擊艦為了起降滑躍起飛的戰機,也加裝了滑躍甲板!

航母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航母,噸位從一萬噸到10萬噸都有。兩棲攻擊艦噸位要小很多,很少有超過5萬噸的兩棲攻擊艦!

兩棲攻擊艦也能夠搭載飛機,但是與航母相比,其飛機種類單一,數量有限!因為兩棲攻擊艦沒有彈射器,所以其搭載的戰機都是滑躍起飛或者垂直起飛的類型!

兩棲攻擊艦主要作戰目標是進行兩棲登陸,所以一般會設計巨大的船塢,用來容納氣墊登陸船和兩棲戰車等登陸裝備,也會設計專門的艙室為兩棲登陸部隊服務。

從功能上講,航母更多是用來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所以可以看做是一個空軍基地搬到了海上!它上面的所有設計和設施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保障戰機的起降,通過各型戰機來實現控制航母附近的海洋和天空的目的。

而兩棲攻擊艦是將一個海軍陸戰營或者團以及其裝備裝載於內,並通過搭載的垂直滑躍起飛的戰機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兩棲攻擊艦往往需要航空母艦提供防空保護傘,在制空權和制海權都穩穩地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情況下使用。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兩種船作戰目的不同,航母用於奪取制海和制空權,兩棲攻擊艦負責實現登陸!

兩棲攻擊艦有哪些優勢?

從二戰開始,各國都已經明白,要奪取制海權,首先要奪取制空權!在海戰中,艦隊中有飛機的一方或者空中力量佔優勢的一方往往能夠佔更大的便宜,所以當前世界上有抱負的海軍都渴望在自己的艦隊中整上一兩艘帶甲板的戰艦。向美國那樣的核動力十萬噸級的重型航母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只有美國前蘇聯或者中國這樣的國力強盛的高端玩家才有能力玩,門檻主要是兩方面,技術和成本。

相對於重型航母,兩棲攻擊艦在技術和成本兩方面都要小很多,可以說是一款經濟適應型航母,有點像二戰時期美軍的護航航母的概念。

一般國家的海軍,對制海制空要求並不高,他們不訴求海上霸權,只求能夠保護自己的經濟區和領海安全,具備遠距離兵力投送即可!

兩棲攻擊艦對他們來說再合適不過了!一艘兩棲攻擊艦可以搭載10到20多加戰鬥力,用於低烈度的空戰也已經滿足了!比如馬島海戰中,英軍的2萬噸級的無敵級航母就在奪取制空權的戰鬥中表現出色,而現在的兩棲攻擊艦,在像f35這種先進艦載機的配合下,空戰能力不可小覷!

其次,兩棲攻擊艦還可以搭載直升機,搖身一變,成為海戰中的反潛主力,用於獵殺戰區內敵軍的潛艇。


登陸和兵力投送就更是兩棲攻擊艦的強項了,龐大的裝載能力以及對登陸部隊全面的保障體系讓其成為威力強大的登陸神器!前些年我軍部隊前往新建成的吉布提海軍基地的時候,就是乘坐的船塢登陸艦,因為它能裝,士兵和戰車都能裝下!這還僅僅是一艘兩萬多級的船塢登陸艦,如果更大的兩棲攻擊艦,其搭載能力更是了得!


博士講軍事


兩棲攻擊艦可以算是“小型航母/輕型航母”。不過裝備兩棲攻擊艦的國家打算卻有所不同。

日本裝備的出雲號是完全意義上的準航母,因為日本可以搭載F-35執行航母艦載機的任務。但是日本對外稱之為直升機驅逐艦。雖說F-35要等一段時間才裝備,遠遠早於日本裝備出雲號的時間。同樣美國,英國參與F-35投資的發達國家裝備兩棲攻擊艦是完全可以當作輕型航母來使用,而不再限於“反潛”和運輸登陸任務。

出雲號


我國短距起降或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鬥機是空泛的。也就是說我們想讓自己的兩棲攻擊艦當成輕型航母作戰能力是完全不及美國的。而廣大沒有航母及艦載機技術的國家更是如此。傳統運輸艦生存能力不高,且威脅早期來自水下,兩棲攻擊艦的任務總的來說就是登陸作戰和反潛。隨著新型裝備的發展,兩棲攻擊艦成了更多武器的平臺。

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這類艦艇有很長的跑道,完全可以當作輕型航母來使用


大型航母/核動力航母製造成本更高,是一般國家難以承受的,如果沒有完整的體系擁有航母也不能形成戰鬥力,所以裝備兩棲攻擊艦是無奈之舉。大型航母同樣也能搭載反潛直升機,預警機等和兩棲攻擊艦一樣任務的裝備,但是擁有大規模固定翼艦載機是空前的,同時航母同兩棲攻擊艦等作戰能力有天差之別。兩棲攻擊艦在大國手裡就是航母編隊的補充。而不發達國家就成了主力。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成為了英國軍費的大開支


現在美國都淘汰了輕型航母,但裝備有兩棲攻擊艦,就是因為在有短距起降固定翼戰鬥機的前提來實現的。如果沒有這種裝備在美國的海軍中是沒有太大規模的。外歐洲發達國家經濟不景氣的現在,兩棲攻擊艦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國伊麗莎白雙艦橋航母維護使用成本過高,但又有老型的鷂式戰鬥機,和新加入的F-35因此未來英國可能會重新使用兩棲攻擊艦。法國還曾為俄羅斯代工製造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其技術是非常成熟的,使用比較廉價的航母無可厚非,畢竟陸軍大國不需要過多的遠洋實力,也不被允許。

未來我國短距起降固定翼戰鬥機能有突破的話不排除會加入兩棲攻擊艦的作戰體系,高低搭配細化體系是最合理的。目前我國075型兩棲攻擊艦設計標準比日本的出雲號還要大,完全可能超過美國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是有重大意義的。關注國防就是關注我們的家園。


客觀評論的愛國者7


也許只是旁觀者的一種想法吧,許多國家不是熱衷於兩棲攻擊艦,而是不得不發展兩棲攻擊艦。無論從那個角度說,兩棲攻擊艦與航空母艦都沒有可比的東西,他倆可不是什麼簡單的替代關係,也不是一個類型的艦艇。

看似外觀差不多,許多特點一樣,其實兩棲攻擊艦再怎麼樣,也只是一款兩棲作戰艦艇,而不是一款真正的主戰艦艇,在地位上與航母相差太遠了,所以呢,兩棲攻擊艦隻是一個國際市場上很容易買到的東西,幾乎是有錢就可以,相比之下。航母屬於主戰裝備,頂級級別,絕對不是花錢就可以買到的,大型航母屬於有錢也沒有的東西。

許多國家不是沒有條件才發展航母,而是有發現兩棲攻擊艦的需求,兩棲攻擊艦實際上是一款多用途的艦艇,可以承擔許多任務,完成許多事情,這個是航空母艦所無法比及的,兩棲攻擊艦對許多國家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可以滿足大多數情況下的需求。相比之下,航母屬於另一個類型,屬於奢移品了,不是簡單的有錢就可以買到的問題,涉及更多更廣!


浴火


如今許多國家都將兩棲攻擊艦作為主力發展的艦種,大國海軍將其作為海軍艦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小國海軍更是將其作為其海軍的旗艦來使用。那麼為何如今各國海軍如此熱衷於發展兩棲攻擊艦,其究竟有著什麼獨到之處,其又將如何改變未來海戰的格局?

儘管傳統的坦克登陸艦在二戰中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但其也暴露出了需要在敵方猛烈火力攻擊下近距離衝灘而容易遭受慘重損失的缺點,因此在60年代之後海洋強國迅速放棄了傳統登陸艦的發展轉而全速發展新型登陸艦。美國是其中最為專注的,其先後建造了惠德貝島級為代表的船塢登陸艦和黃蜂級為代表的兩棲攻擊艦。

這股發展兩棲攻擊艦的熱潮很快就席捲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眼看美國大力發展兩棲攻擊艦,也紛紛效仿,上馬了一大批新型登陸艦。早期有以利托里奧級和貞德級為代表的直升機航空母艦,後來開始發展全甲板的航母型兩棲攻擊艦。法國有西北風,英國有無敵級,意大利有聖喬治奧級。


而遠在亞洲的韓國,日本和泰國等新興國家也開始研究建造兩棲攻擊艦,泰國的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不僅是反潛防空主力,也充當投送陸戰隊的運輸工具。日本先後發展的大隅級,日向級和出雲級都越來越大,意味著其能夠投送更多的軍隊和裝備。韓國也陸續建造了兩艘獨島級。

各國都如此重視兩棲攻擊艦,是因為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兩棲攻擊艦越來越多的可以綜合傳統登陸艦和航空母艦的功能。其全通甲板完全可以操作運行鷂式乃至F35戰機,而機庫和升降機賦予了其不俗的搭載能力。但是保留塢艙又使其能夠運作登陸艇和兩棲裝甲車。這種一艦多用的思想迎合了海軍精簡發展的理念。


在海軍造艦成本越來越高的現代,一型艦如果能同時滿足兩種需求無疑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小國都追求獲得兩棲攻擊艦的建造技術作為其發展航母的最低要求。而大國海軍會將兩棲攻擊艦作為海軍登陸作戰和海外投送兵力的核心裝備。


水鏡曉先生


這樣子的國家一般都是島國,實際需要決定的


123456789wolf


小型航母和輕型航母的任務是近海防禦。而中型航母的任務才是跨區作戰。俄羅斯的中型航母已經完全退役了。近海航母已經變成同志們的新寵了。首先他便宜。其次能解決實際問題。你像法國。西班牙。意大利也都是在玩輕型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