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兩棲攻擊艦的“兩棲”是什麼意思?

旅遊美食紀實


水陸兩棲,從水面到陸地作戰,海軍陸戰隊又叫兩棲部隊。

至於為什麼把登陸艦叫做兩棲艦,看下面圖就明白了。


早期的登陸艦大多是吃水很淺的平底貨船,船頭上翹,可以直接衝上灘頭,在地質相對較硬的海灘放下跳板,進行登陸作業,避免人員車輛陷入近海的淤泥中,這看上去就像可以爬到陸地上一樣,所以登陸艦也就泛指兩棲艦了。

至於怎麼回去的問題,登陸艦船尾有尾錨,在衝灘前,先把尾錨放下去,在登陸完之後。船尾螺旋槳開始倒車,配合尾錨的絞盤拉動登陸艦回到海上。
尾錨位置示意圖


用錨機驅動絞盤拉登陸艦回到海上。
當年我們舉行登陸演習是這樣的場景

但是平底船不適合遠海航行,受風浪和海浪顛簸太大,也難以做大排水量。適合遠洋航行的V型船底吃水太深,會直接擱淺在海灘上。於是美國人想出了船塢登陸艦的想法。在大型登陸艦水線處設置船塢艙,可以注入海水,讓小型登陸艇和氣墊船以此進出,再進行搶灘登陸。而大型登陸艦自己本身不參加衝灘登陸行動,只需在近海就可以了,不需要設計成平底船。
071級船塢登陸艦放出氣墊船
登陸艦本身停靠在海上就行了。



氣墊船的衝灘能力更強,可以直接越過攤頭工事和雷區,再加上速度快,逐漸成為登陸戰主力。

而小平頂兩棲攻擊艦,美國海軍是想用上面的直升機平臺,搭載武裝直升機或者垂直/短距起降戰機,直接支援陸戰隊作戰,具有攻擊能力。這個名稱實際上進行漢化和簡稱,其英文直譯應該是“直升機攻擊登陸艦”


五嶽掩赤城


兩棲攻擊艦的兩棲二字,顧名思義就是執行兩棲登陸任務。

美國兩棲攻擊艦有兩大載運特點:可攜帶較多的飛機,或者可攜帶較多的登陸艇,或者兩者兼有。這使得它常常可以同時實施垂直和海面登陸作戰,雙管齊下。

例如美軍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裝載量就很大,可裝載 1 個直升機中隊,約28-32架直升機。可運輸1 個海軍陸戰隊加強營, 約2000人及裝備。

硫磺島級本身無船塢設施,但後來許多美國兩棲攻擊艦可以同時運載飛機和登陸艦實施兩棲登陸。

美國海軍的兩棲登陸戰鬥力發展歷程中,建造兩棲突擊艦是一個關鍵要素。繼硫磺島級之後,美國海軍曾發展出滿載排水量將近4萬噸的塔拉瓦級(TARAWA)兩棲突擊艦,於1976年5月下旬服役,其結合兩棲攻擊、船塢登陸、兩棲貨運等功能,大幅改進美國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

除了可以運送較多士兵裝備外,由於兵力投送的平臺往往是敵人攻擊的目標,美國海軍相當重視硫磺島級兩棲突擊艦的艦載自衛武裝。1970年起,美軍在艦上加裝2具MK-25海麻雀近距防空導彈發射器和2具MK-15近距離防禦武器系統,主要用來對付來襲的空中目標。

最初,硫磺島級的基本武裝包含4門雙聯裝MK-33 3吋50倍徑艦炮、2挺MK-38 25毫米機炮,以及8挺0.5吋機槍,但後來為了騰出空間加裝海麻雀近距防空導彈發射器,因而拆除艦上2門MK-33 3吋50倍徑艦炮。仁川號爾後則因轉型為掃雷指揮艦,艦上僅有的2門艦炮和海麻雀近距防空導彈發射器被拆除。

在偵察與電子戰方面,硫磺島級兩棲突擊艦裝備有AN/SPS-40E 2D對空搜索雷達、SPN-35A導航雷達、AN/SPS-10/67平面搜索雷達、SPN-43B航管雷達、AN/SLQ-32(V)2/3電子戰系統、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MK-36干擾彈發射器(SRBOC)及MK-115火控雷達。

這一兩棲攻擊艦也負責兩棲編隊的指揮,擁有完善的指揮控制體系。

直至硫磺島級於1990年代相繼退役,美國海軍改推出滿載排水量達4萬噸以上的黃蜂級直升機船塢登陸艦,一共建造8艘,最後一艘馬金島號已於2009年10月24日服役,堪稱是美國海軍新一代的兩棲突擊艦。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6月30日服役的7號艦再次命名為硫磺島號,以傳承硫磺島戰役精神,並延續硫磺島級兩棲突擊艦為美國奉獻的光榮。

此後美國又發展了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正在進行建造。


轉管炮


對於這個問題,老鷹航空來回答吧:

首先,兩棲攻擊艦這是相對於傳統登陸艦而言的軍事概念名詞。傳統的登陸艦主要採用搶灘登陸方式,將裝甲車輛、人員、物質等送到灘頭陣地,這樣的任務使用過程中往往需要承受敵方防禦火力的打擊,危險係數比較高。因此在二戰結束之後,隨著直升機技術的發展以及燃氣輪機的普及,這種功能單一的登陸艦在登陸作戰中的核心位置逐漸開始被這種兩棲攻擊艦所取代。美國軍隊對於這一種軍艦非常看重,並持續性進行建造,截至目前,美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且性能最先進的兩棲攻擊艦群。

第二,直升機由於速度快,航程遠,可以垂直起降不依賴於機場,可以在遠離灘頭陣地的海面執行登陸作戰任務,從而避免母艦受到敵人炮火攻擊。為了實現這種全新的垂直登陸作戰模式,兩棲攻擊艦往往會配置直通式甲板,並且在甲板下方配置一個機庫,兩者之間通過升降機來進行直升機調配。這就實現了從甲板到灘頭陣地,甚至是灘頭陣地後方這樣的全新人員輸送渠道。因此,這種“登陸艦”在人員運輸方面相比於傳統的搶灘登陸具有非常高的戰術價值,美國甚至專門為兩棲攻擊艦研發了V-22“魚鷹”傾轉旋翼直升機,擁有近500km/h的速度,可以以非常高的運輸效率在母艦和陣地之間進行人員和物質的運輸。

第三,直升機由於自身體積和升力的限制,無法運輸坦克、自行火炮等重型裝備,為了確保重型裝備的運輸,氣墊船技術被引入到這一領域,開發出了大型氣墊登陸艇,最為經典的型號就是美國的LCAC登陸艇。該艇配置燃氣輪機,一方面驅動升力風扇所產生的隔離效應,可以比普通船體擁有更低的阻力,另一方面驅動兩組螺旋槳(有點類似螺旋槳飛機的效果)航行速度超過40節,並且可以搭載超過60噸人員或者裝甲車輛進行搶灘登陸,況且搶灘登陸之後還可以憑藉自身的氣墊自行返回母艇,無需等待潮水,作戰效率比傳統的登陸艇要高得多。

所以,正是因為這種攻擊艦可以一方面提供直升機進行垂直登陸,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氣墊船進行海平面的搶灘登陸,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海面,所以就稱之為“兩棲”攻擊艦。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如需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科技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老鷹航空堅持原創回答問題,不做如何複製粘貼。


老鷹航空


兩棲作戰(Amphibious warfare)是一種戰爭作戰樣式,主要是利用海軍、後勤將己方軍事力量(如陸軍或海軍陸戰隊)自海上投入敵岸或是從己岸移動軍力至他處。

執行兩棲登陸作戰的艦艇,簡稱兩棲艦艇。包括登陸艦、船塢登陸艦、兩棲攻擊艦等。兩棲指的是遂行兩棲作戰,攻擊則體現了它以一般登陸艦不同:其一,兩棲攻擊艦可以用艦載機對陸地目標進行攻擊,以掩護登陸行動。其二,兩棲攻擊艦可以遂行垂直登陸直接攻擊岸上敵軍,與搶灘部隊配合對敵軍進行垂直包圍。


薺菜糰子


兩棲在這裡原本的意思是海軍可用於海戰和登陸作戰的雙重功能的軍艦、部隊、人員和登陸作戰的戰法。比如以前的坦克登陸艦和老式海軍陸戰隊。但是發展到現在,兩棲已不止海陸兩種功能,還包括垂直登陸和航空作戰功能。比如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它們不僅有傳統的海戰、登陸作戰功能,還有艦載直升機甚至艦載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用於執行垂直登陸作戰和艦隊防空以及對岸攻擊任務的新式海軍陸戰隊。戰法和部隊結構都有改變,功能大大擴展,一支登陸艦隊可以單獨完成以前無法完成的任務。


第九區春蟲蟲


兩棲就是水陸兩棲,其實並不全面,現代的兩棲攻擊艦嚴格意義上講應稱之為“三棲”即海陸空立體登陸艦。以我軍071型船塢登陸艦為例,其支持2-4架運輸直升機搭載海軍陸戰隊空中登陸,支持氣墊登陸艇搭載海軍陸戰隊衝灘,還支持搭載水陸裝甲車輛攻擊登陸。全方向立體投放,大大提升攻擊效率,提高第一次登陸的成功率


數碼娘子


簡單說就是水面和陸地。


雨彤6987


兩棲並不是說的能上岸,而是擁有制海和登陸兩種作戰模式。早期的兩棲艦是可以衝灘作戰的,後來的都是通過釋放登陸艇完成的。兩棲其實更多的是名字的沿用。我國在武器上很多名字其實需要修訂了,而且隨著武器發展的進步很多國家的武器名稱都出現了休要重新修訂的問題。當然了對於武器對岸的同胞家更是亂的一塌糊塗,各種導彈都是“飛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