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痛點才是商業模式?

孫先生取暖神器


創業行動家 琳妹觀點:

痛點和商業模式是兩個概念,琳妹覺得痛點是客戶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款產品能解決用戶痛點,就能賣出去。

但很多時候,消費者也不知道自己的痛點是什麼,而且痛點會變化,一個痛點被解決了,就會出現另一個。因此,創業者要不斷生產新產品,不斷滿足用戶需求。

每天去菜場買菜的大媽,其實最大的痛點是價格。所以超市推出晚上9點後蔬菜半價,然後每天都有很多大媽來採購。底層的消費全體永遠都存在,所以打價格戰會一直有市場。

而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系統,所有企業都在探索更好的模式解決用戶痛點,產生更多利潤。

關於商業模式的典範,我們看到一些大家津津樂道的例子:

奇虎360,最開始是通過免費殺毒和安全衛士殺入市場,解決用戶關於電腦安全的“痛點”,當沉澱了很多用戶後,360推出了安全瀏覽器、搜索、首頁等構建自己的盈利業務。

蘋果的“產品+itunes+App Store”生機勃勃,構建了平臺和生態。而現在,蘋果賣iCloud存儲空間,50g要6元每月,很多習慣了把東西存在iCloud上的人就會買,蘋果巨大的用戶群帶來了市場。

愛彼迎並不擁有任何房間、任何旅行項目,利用世界各地閒置的房產,但卻創造了一個基於網絡連接的超級輕資產“另類旅行業或酒店業”。只要你在愛彼迎訂房就要繳納幾十的服務費,愛彼迎只要維護APP平臺就能獲得巨大利潤。


忠言逆耳利於行。 飛哥團隊所答內容,都是多年創業經歷留下的創傷。

沒啥文采,都是乾貨。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創業行動家


最起碼先把問題問清楚吧。你是說有痛點才有商業模式嗎?

不見得,癢點和興奮點也可以成就一個商業模式;

1、比如抖音,抖音是有痛點才形成的嗎?不是,是興奮點!大家渴望創意、搞笑、直觀的效果和互動。還比如那麼多高空蹦極,那麼多主題公園,那麼多KTV,這些是痛點嗎?是離不開這些東西嗎?不是,都是興奮點!

2、比如頭條,大家是缺信息嗎,是效率低嗎?也不是,搜索的效率就很高!但為什麼頭條發展這麼好,核心是癢點,通過大數據推薦算法,讓大家更迅速滑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痛點為核心是基礎的商業模式,不一定能夠做大,因為痛點大家都容易察覺,競爭對手就更多,比如餓的痛點大家都知道,所以餐館很多。

但癢點和興奮點,需要洞察人性,需要發現細節,需要審美!


上木木說,專注互聯網商業模式、品牌營銷策劃和自媒體運營,讓懂品牌的人先富起來!歡迎大家關注與交流!


上木木說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痛點”和“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由此才能搞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繫。

痛點

簡而言之,痛點就是用戶身上最痛的一點,用戶因何而痛?那一定是有什麼急於解決的問題,問題沒解決硌得慌,這就是用戶的痛點。什麼能解決用戶的痛點呢?是商業模式麼?這麼說也沒錯,不過更直接的是創業者及其公司提供的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說產品和服務才是真正和痛點直接相關的。

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直白地理解就是說清楚用戶和產品之間是如何聯繫起來的,就好比用戶和產品是兩個框框,你要用線把它們連起來,而這個連接可能不是單向的一條線,還涉及到用戶反饋這種反向的線。其次用戶不僅會反饋意見還會反饋使用產品的費用,也就是進錢。提到錢這塊,就涉及到公司的收入盈利問題,也就是商業模式中的盈利模式。

痛點和商業模式的聯繫在哪

商業模式怎麼樣才算好,也就是怎麼樣才能讓客戶“買單”,從而盈利呢?那肯定是商業模式中的產品和服務好,不止是產品和服務,還包括渠道等方面,就行剛才打的連線的比方,一條直線,寫商業計劃書,找doctorZbp 和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客戶為了儘快解決痛點,更愛走那條呢?那肯定是直線,這也就是說聯繫用戶和產品之間的渠道做的好。無論產品、服務或渠道都是商業模式中的一部分,這麼說來痛點才是商業模式的觀點也並非沒有道理。


用戶62855054409


置身創投圈,你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痛點,涉及衣食住行等等方面,而正是基於這些痛點,創業公司有針對的設計自己的商業模式,以期在解決用戶痛點的過程中,獲得企業的發展。的確,一定程度上講,痛點就是商業模式。

其實,就痛點的本質來講,無非體現在成本、效率和體驗三個層面,所以,創業者在醞釀自己的商業模式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的業務是否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或改善體驗,要麼具備一個條件,要麼同時具備兩個或三個,若絲毫不跟這三者沾邊,那麼說明你找的不是真的痛點,後期項目發展也不會走的長遠。

在此從這三方面加以分析:

1、降低成本。以生產手機為例,假如你的手機在功能等層面與競爭對手無異,但成本卻可以砍到一半,那麼在同等銷量、其他成本相同的情況下,你的利潤其實是對方的兩倍,日積月累足以吃掉對方。否則,當對方在積極降低成本而你卻在原地踏步時,等待你的或許將是日益被瓜分的市場份額。

2、提高效率。還是以手機為例,在其他因素均一致的情況下,假如你的生產效率提高1倍,你的利潤同樣會隨之增加。否則,競爭對手可以相同時間內提供更多的產品,獲取更多的利潤。

3、改善體驗。同樣以手機為例,在成本、效率相同的情況下,假如你的功能體驗更佳,會更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反之,消費者會將你拋棄,轉而擁抱那些提供更好體驗的競品。

總之,不管你從事的是那個領域的創業項目,首先要做的都是找準用戶的真實痛點,並在分析痛點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式。


鉛筆道



首先正式更正一下“痛點不是商業模式,痛點只是營銷所解決的問題”



什麼是痛點?痛點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利用痛點?


痛點不僅是指我們常說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一點是普通的營銷人員都懂的,其實最大的痛點是:


1、激活那些沒有被重視的潛在問題點,這才是營銷高手的重點


打個比方:胃腸病問題,這是個健康的痛點,大家都知道,你說對手也會說,但如果你說“放屁多、口臭,其背後是胃腸問題,而且是因為你的體內毒素堆積過多所致……”這就是最有說服務的痛點。

2、痛點,也包括“幸福點的失去”,什麼意思呢?比如你讓夫妻關係、小三、這些女人擔心的事,與你的產品相關聯,也是痛點

這一點美容養生領域做的很好……

3、痛點,是產品快速進入市場的營銷引爆口



但痛點不是商業模式,那麼什麼是商業模式呢?


簡單地說商業模式包括:價值創造、價值傳播、價值實現,而每個部分都有多種分支,其實比如價值實現這部分就包括:成本模式、收入模式、壁壘模式……


打個比方:比如你開個實體店和互聯網開個網店,成本不同吧;比如雷軍賣小米,你也賣手機,但是雷軍靠小程序也能賺錢,人家就有競爭力,所以人家敢說,我敢免費了,你敢嗎?比如你的項目被複制跟風吧,但為什麼有些項目就不怕你跟風呢,這就是壁壘。


關於商業模式,我推薦大家一本孫洪鶴聯合編寫的互聯網著作《風口》,還有〈越軌〉這二本書大家都看看,


我就是孫洪鶴,創業教育,自媒體,品牌營銷專家,歡迎大家關注


孫洪鶴


格局就像框架,有什麼樣的框架才會有什麼樣的建築,同樣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有什麼樣的實力,只有擁有了一定的實力才能真正掌控人生。一個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就是各自所擁有的氣魄,而這氣魄取決於一個人的格局,想成為人生的贏家,就必須有比別人更大的格局!

我們經常會看到同樣的項目,不同的人操作會有不一樣的結果,有些人每天只幹幾個小時,非常的輕鬆,而且非常賺錢,而有些人累死累活還不如人家賺的幾分之一。

很多人就會說這是市場不行,市場導致的我們現在賺不了錢。

那為什麼在這樣的市場裡面會賺錢的人還在賺錢?

那是因為時代在變,而你卻在原地踏步,你不肯學習,不肯去改變或者說沒有魄力去改變,別人說一句免費,你就說什麼什麼騙人的,怎麼可能免費了還賺錢?對於這種人只能說一句,你不懂不代表不行,你的眼光只侷限於你自己的小店,怎麼可能看到全世界?別人都在努力學習著跟上時代,而你只會觀望,等別人已經佔領了大部分市場或者模式已經普及的時候你才進場,怎麼就能賺到錢?

你感覺現在生意難做,其實就是你的商業模式中的盈利模式沒有設計好。導致你乾的非常累錢卻沒有賺到。很多人的格局非常小。

有的人說,我的產品很好的啊,解決了用戶的需求,而且利潤高,除去成本,一單好幾百,但是這樣的簡單的盈利模式,是個人都會懂的,基本做不大,很快你就會遇到市場瓶頸。

很多產品只要我們改變一下商業模式,賺錢就會變得非常的輕鬆。改變一下你的格局,你會發現更多的賺錢機會。

很多人都知道報紙很便宜吧,但是如果僅靠這幾毛錢一份的報紙,那麼生產報紙的廠家早就倒閉了,他雖然是賣給消費者,但是他們不從消費者上面賺錢,而是從廣告商那裡賺錢。他們只是通過報紙輸出價值,然後吸引消費者,有了消費群體,那麼就有了價值。

很多人不理解,主營產品都免費了,還賺什麼錢。但是他們不懂得,主營產品免費了,但是通過主營產品創造出了另外一種價值。

電視節目為什麼不向消費者收錢?

電視節目免費給你們看吧,但是電視臺通過節目給你們創造了娛樂的價值,從而吸引了你們的注意,這時候就會有廣告商投放廣告。他們從而實現盈利。如果按照普通人想,我給你們播放節目,輸出價值,這是我的主營業務,我就應該向消費者收錢才是啊。對吧,一個用戶哪怕是10塊,中國人這麼多。數字也會很嚇人啊。

有些商業模式,往往是通過一個產品或者服務去創造另外一個價值,獲得更大的格局,從而賺大錢。

如何在同行虧本的情況下實現盈利成為榜樣的核心?

很多人都知道物管公司靠的的是收取管理費和小區廣告來維持日常的運行。當物價上漲的時候,物管費也跟著上漲,有的甚至通過降低服務質量來獲取利潤。

這是一般的物管公司採用的手法,在這一行也存在著競爭激烈的情況。如果你想獲得更多的業務,那麼你只有收費更低後者同價位你要把服務做得更好才有可能勝出。

但是你把收費做得更低,意味著你的利潤就越少,如果你要把服務做得更好,同樣的你的利潤也會變少。

但是深圳有一家物業公司同時把這兩項服務做到了並且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

如果要把服務做得更好物管費更低,那意味著你的主營業務已經虧本了。所以你必須想辦法通過其他的產品或者服務掙錢。

這家公司看中的不是物管費這個小規模的盈利,他們看中了更大的格局,通過小規模的虧損去獲取更大的收益。

深圳有一家通過這個手段短時間內就發展了幾十個小區的業務。服務十幾萬人。收費低服務好,很多小區的業主就會自動的幫他們口碑傳播。

那麼主營業務不賺錢了,他們靠的是生活服務賺錢,比如購物,送奶,旅遊,充值,送水等等相關的服務。

比如說送水,十幾萬人的桶裝水業務,所以很多桶裝水的公司就非常樂意跟他們合作,這樣他們省了店面租金,省了請員工,省了分銷點的所有成本,自然他們的桶裝水價格就更便宜。

而且由小區保安幫你送到業主家中,業主也很放心啊,有問題可以立刻投訴到物管中心。

他們還成立了專業的維修團隊,這樣維修這塊的利潤也拿下來了。

所以他們就是通過主營業務不賺錢,然後通過優化降低運營成本,再通過增值服務賺錢。

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一個項目能做多大,就看你的格局有多大,很多人不成功不是能力問題,也不是不努力,而是你的格局問題。

很多人在同一時間看問題會存在侷限性,而沒有長遠格局的眼光。很多事情如果你從未來格局長遠的眼光去看當下的事情,你會發現變得簡單。就像下棋的人,輸家永遠只看前三步,總想著給被人下套。高手就是你每下一步棋就已經預見了你未來的結局。

你永遠只是盯著產品或者服務上面的利潤差,你是不可能賺大錢的,就像一條魚,如果永遠只是盯著池塘裡面的小蝦米,那麼你是永遠不可能到達廣闊的海洋,只有眼裡和心中裝滿了大海的鯊魚才能自由自在的寬闊的海洋上遨遊。

~~未完 待續~~

好了,今天的分享先到這。請注意,如果你把它當一個故事看了也許你將一無所獲,我們應該要深度的挖掘其背後的本質,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快的成長,這也將是我分享的價值所在。


用戶51614890594


這個說法有些偏差,痛點是需求,解決痛點的方式才是業務模式(商業模式)!

有痛點就會產生需求,可以派生商業模式

  • 當生活越來越好,人們面臨出行難、停車難的問題時,滴滴打車、共享單車橫空出世;當我們80、90後宅在家裡,不願出去、不想煮飯,只要在美團、餓了麼APP下訂單,就有外賣送上門來;當過年、過節面臨回家難的時候,搶票軟件出現了!!

痛點是客觀存在的,而商業模式卻很主觀

  • 在我們生活工作當中,總會有不同的客觀需求存在。比如說,我想購買名牌手錶,國內價格好幾萬,而國外只有一半價格甚至更低,我想讓出國的朋友幫我順帶買回來,買的多了,於是代購產業就自然形成了!我們的需求就會進一步被挖掘,痛點提前暴露,虛榮心會作祟,“原來,GUCCI(古孜)也不是很貴,我也買一個”,大批量的、可持續化的代購就會產生新商業模式,網易考拉上線了!

痛點是否能帶來商業價值

  • 首先我們要學會去分辨思考,這個痛點(需求)是真是的,還行虛假的;是個別人的需求,還是普遍都需要的!

  • 其次,我們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商業模式的要素),能否為社會(或他人)帶來真正的價值;

  • 第三,商業載體的受用群(客戶)在哪,能否取得收益(這裡不一定是指金錢,也可以是時間,比如微信、抖音等等)。

以上只是我的一點個人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財經者思


自2012年開始承包福建內陸山區的無人自然村,2015年正式投入資金打造有機循環的生態種植系統,遵循自然農法的方式,不用農藥化肥,沒有除草劑!

無人自然村裡種植了高山泉水蓮子、稻鴨米、小黃姜等作物,當年就吸引了很多野鳥回來,蓮子被吃了許多;第二年野豬也回來了,到處拱田,找泥土裡肥碩的蚯蚓吃,小黃姜損失慘重;更頭疼的是,快成熟的稻鴨米一夜之間被野豬糟蹋得面目全非。飛禽走獸都是非常聰明的,知道你這裡沒有農藥化肥,沒有除草劑,他們吃得安全,於是成群結隊的回來,損失一年比一年大。

當年,我是衝著食品安全這個巨大痛點,決定用以保護自然生態的模式獲得健康食材,卻沒能想到產品還沒出山,已經損失殆盡。我們的健康食材因為成本遠超一般農戶,銷售價格自然不低,因此乏人問津,難以為繼。

在這幾年裡,我反覆思考,什麼是痛點?最後卻發現,連健康都是偽需求,哪裡來那麼多痛點?都知道抽菸不好,都知道熬夜不好,都知道喝酒過量不好,都知道辣椒吃多了傷腸胃,可是人們的對於健康的需求根本無法抵擋各種堂而皇之的藉口。

創業市場上漂浮著太多關於痛點的臆想、太多的創業者自以為發現了人性的痛點從而興高采烈的投身其中,深陷沼澤!而我,被生態農業摧殘得遍體鱗傷,卻仍然還有顆不死的創業心。我將目光瞄向了復旦大學,我要藉助科學的力量來發現真正的痛點,於是和復旦大學藥學院多位教授簽訂了小黃姜精深研發合同,並於2017年9月與復旦大學科技園成立了“風口-復旦科技園 生薑精深加工聯合實驗室”。

在與復旦多位教授的合作中,對於痛點的思考更加全面、更有深度。我們得出一個最簡單,也最真實的痛點認知:讓肉體感受到疼痛的痛點,才是真正的痛點。因為會痛,就會讓你無法忍受,比如腹痛、胃疼、關節疼痛等等!

痛點,多少人為此絞盡腦汁挖掘、設計、炮製!我已找到了我要解決的市場痛點,那就是你身上哪裡疼痛了,我來幫你解決,你認為這是痛點嗎?


失眠部落


模式與趨勢

你是不是覺得只要找到了商業模式,優化交易結構,就能夠獲得成功了呢?錯了。

商業模式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利益相關者,比如勞動力價格,可代替技術,社會協作網絡,隨著時間一直在變,所以交易結構也要有對趨勢的前瞻性。

可以用“千百十個思考法”來檢驗商業模式是否順勢而為。

1.千位:時代。這就是順勢而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2.百位:戰略。

3.十位:治理。

4.個位:管理。

模式與能力

當願望和能力不匹配的時候,應該為了願望去獲得能力,還是應該基於能力而修改願望呢?最好的成功應該是願望與能力相匹配。

巨頭企業和創業公司比速度,35歲職業經理人和25歲小朋友比加班,都是屬於商業模式不匹配能力。那應該怎麼做呢?你和我比短跑,我就和你比舉重。巨頭公司專注核心技術,35歲的經理人依靠經驗、人脈和資本,才是長久成功之道。

模式與運氣

研究了半天商業模式,到最後還是要靠運氣。但是幸運的是,運氣是可以管理的。

1.找到牌桌

找對牌桌,上對車,然後等待被砸中。這時不要輕易all in。因為你要保證自己不會被迫離場。活下去,才有運氣。

2.果斷下注

在牌桌上,留下不離場的保命錢,然後重注壓下。如果失敗了,繼續留在牌桌上,下點小注,有輸有贏,但從不離場,直到下一個運氣降臨。

3.增加勝率

組建最優秀的團隊,找到最充裕的資本,不斷探索新模式,迭代,刷新。


個人管理成長營


很簡單,用戶只會為“痛點”買單唄。

但是痛點分“真痛點”和“假痛點”。

其他“假痛點”如興奮點、焦點、熱點、賣點,利益點,就不能成為商業模式。

用戶買單的“痛點”不是你認為的那個“痛點”。

99%人不知道的“真痛點”是“快速消除你的痛點”才是“真痛點”。

比如美圖秀秀,P圖效果是假痛點,P圖工具“易用性”才是“真痛點”。使用方便快捷,麻煩的使用步驟耽誤時間。

比如加多寶,用戶吃火鍋怕上火,但是治療上火是“假痛點”,“在吃火鍋地方順手喝一罐快速治療上火”才是“真痛點”。不信,你去藥房或醫院賣加多寶試試看。

比如快遞,用戶不想去拿,懶是“假痛點”,用戶沒時間去拿,你要“限定時間內送達”才是“真痛點”。

比如頭條,目前用戶花在頭條的時長開始變長了,同時用戶在微信開始變短了。但是時長是“假痛點”,因為用戶為了解悶上來是隨便看看…並不想花錢解悶。

用戶“拼團、砍價、抽獎”是“真痛點”,這個痛點是“節約我討價還價時間”,而頭條圖文裡的“商品推薦鏈接”卻是“假痛點”,雖然方便我下單,但是不能討價還價。

這個痛點,太多人誤解了,所以失敗案例特別多。

真心希望能幫助企業,提升業績,趕緊跳出“假痛點”吧。

如果有疑問,有批評,我會在線回答,雖然這些是“假痛點”。問答“真痛點”是“提供問題清單,節約你思考提什麼、怎麼提問題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