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邊村的名字,你讀錯了吧!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
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白洋淀邊村的名字,你讀錯了吧!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漢字語言博大精深;雄安新區文化底蘊濃厚 ,歷史悠久。

安新縣許多鄉鎮村落的讀音也包含了許多典故,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端(duàn)村鎮

根據《安新縣誌》記載,端村於明初年間形成,從湖北地區遷來的一支屯兵在白洋淀邊屯田築城,生息繁衍,形成了最早期的村落。當時的白洋淀扼守大清河水路要道,航船東去,可直達今天的天津塘沽,西北方向可沿府河到達保定府。明政局穩定後,特別是在朱棣遷都北京後,大清河及其沿線水陸交通逐漸繁忙,這裡成為大清河漕運一站落腳點。由於很多村落之間都有水相隔,故明洪武年間建制,稱其為"段村"(村名來源不可考)。

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0年,幾乎每年夏天都要到到白洋淀巡幸、水圍,並在段村建立水圍行宮。乾隆皇帝也多次巡行段村行宮,並作詩慨嘆:"萬柳跋長堤,江鄉景重題。誰知今趙北,大似向杭西。" 因為段村"在水之端",段村二字同調,讀起來繞口,乾隆皇帝遂下令改"段村"為"端村"。但長久以來安新人仍以端(duàn)村稱它。

白洋淀邊村的名字,你讀錯了吧!

馬堡(pù)

馬堡是安新縣端村鎮的一個村子。是清朝民國時期為津(天津)保(保定)貨物水運的中轉小碼頭,這裡風景秀麗,民風淳樸,有國家級原生態野生蓮保護基地,有葦地470畝,野生蘆葦是白洋淀特產物資原材料,八九十年代村裡婦女基本以葦蓆編織和葦薄加工為職業,產品銷往國內外。2005年被政府相關部門評為河北省小康生態村。

朱公堤

安新縣三臺鎮有崔公堤、朱公堤、王公堤、高公堤4個村,但實際上有說法是這些村子是在空地上慢慢建起來的,民間稱法為kōng děi,後來慢慢改名為公堤後當地村民仍以kōngděi稱它。

王嶽(yóu)村

同口鎮王嶽村,是宋太祖趙匡胤常來遊玩的地方,所以當地人稱其為王遊村,後來慢慢演變成王嶽村,但人們仍習慣唸作王嶽(yóu)。

白洋淀邊村的名字,你讀錯了吧!

還有一些村莊在當地有約定成俗的念法,如大王鎮向村當地人習慣稱其為shàng村,而同口鎮曲堤村人們也習慣念成一聲(qū)堤村。

以上信息由筆者根據民間口口相傳信息整理,如有不妥歡迎批評指正。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點右上角關注頭條號“新區白洋淀”帶你走進最真實的河北雄安新區,最真實的華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時間瞭解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容城縣、安新縣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