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边村的名字,你读错了吧!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
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白洋淀边村的名字,你读错了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汉字语言博大精深;雄安新区文化底蕴浓厚 ,历史悠久。

安新县许多乡镇村落的读音也包含了许多典故,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端(duàn)村镇

根据《安新县志》记载,端村于明初年间形成,从湖北地区迁来的一支屯兵在白洋淀边屯田筑城,生息繁衍,形成了最早期的村落。当时的白洋淀扼守大清河水路要道,航船东去,可直达今天的天津塘沽,西北方向可沿府河到达保定府。明政局稳定后,特别是在朱棣迁都北京后,大清河及其沿线水陆交通逐渐繁忙,这里成为大清河漕运一站落脚点。由于很多村落之间都有水相隔,故明洪武年间建制,称其为"段村"(村名来源不可考)。

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0年,几乎每年夏天都要到到白洋淀巡幸、水围,并在段村建立水围行宫。乾隆皇帝也多次巡行段村行宫,并作诗慨叹:"万柳跋长堤,江乡景重题。谁知今赵北,大似向杭西。" 因为段村"在水之端",段村二字同调,读起来绕口,乾隆皇帝遂下令改"段村"为"端村"。但长久以来安新人仍以端(duàn)村称它。

白洋淀边村的名字,你读错了吧!

马堡(pù)

马堡是安新县端村镇的一个村子。是清朝民国时期为津(天津)保(保定)货物水运的中转小码头,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国家级原生态野生莲保护基地,有苇地470亩,野生芦苇是白洋淀特产物资原材料,八九十年代村里妇女基本以苇席编织和苇薄加工为职业,产品销往国内外。2005年被政府相关部门评为河北省小康生态村。

朱公堤

安新县三台镇有崔公堤、朱公堤、王公堤、高公堤4个村,但实际上有说法是这些村子是在空地上慢慢建起来的,民间称法为kōng děi,后来慢慢改名为公堤后当地村民仍以kōngděi称它。

王岳(yóu)村

同口镇王岳村,是宋太祖赵匡胤常来游玩的地方,所以当地人称其为王游村,后来慢慢演变成王岳村,但人们仍习惯念作王岳(yóu)。

白洋淀边村的名字,你读错了吧!

还有一些村庄在当地有约定成俗的念法,如大王镇向村当地人习惯称其为shàng村,而同口镇曲堤村人们也习惯念成一声(qū)堤村。

以上信息由笔者根据民间口口相传信息整理,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河北雄安新区,最真实的华北明珠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容城县、安新县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