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起義,只有8位將領,為什麼能殺過半的梁山好漢呢?


看《水滸傳》,梁山攻打方臘時損失慘重,將近半數的人在攻打方臘時死亡。

方臘方只有八位出眾的將領,看似梁山將領的能力更為突出,數量更為龐大,為何死亡率卻如此之高?

方臘看似只有8位出眾的將領,但其實各個實力強勁

俗話說得好,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方臘手下的八大天王,各個實力強悍,武藝非常高強。

第一號人物兵部尚書王寅,文武雙全,一條槍使得神出鬼沒,梁山眾人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加起來都不是對手,後面加了一個林沖,才將此人解決。

第二號人物如來國師鄧元覺,也是和尚,魯智深和其一番惡戰,絲毫不戰上風。還有石寶、司行方、方傑、厲天閏、龐萬春、呂師囊六人,也是武功出眾。

方臘本人組織能力出眾,八大天王各個以一當十,這給梁山好漢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方臘起義能夠席捲東南半壁,不是沒有道理,絕對是有實力的。

方臘主場作戰,以逸待勞

梁山被招安後,朝廷命令他們四處征戰,打田虎,敗王慶,朝廷沒有任何福利和獎勵不說,還命令他們一味地在外征戰,這讓梁山眾人真得很累。

累了,才是對的,朝廷就是要讓他們累,是要讓各個起義軍之間互相消耗。雖然,梁山已經上了“官府”這艘大船,可是人家沒把你當自己人看,一幫打家劫舍起家的官員放在官府軍隊中,人家覺得“風險很大”!

所以,梁山好漢從北往南,一路過來,光是旅途勞頓,就費掉不少精力。而人家方臘軍隊本來就很強悍,再加上主場作戰,以逸待勞,所以戰力更驚人,能夠消耗很多的梁山實力。

一個打了兩個回合的拳擊手,和一個沒有打,且保持良好精力的選手對壘,損失大一點非常正常。

方臘後面的支撐厚度還是有的

從《水滸傳》來看,重點描述了方臘八位出眾將領,但從方臘起義軍的規模來看,何止如此?只不過,作為小說的主角們,梁山好漢被更多的描述和渲染,實際上,梁山好漢當中,又有多少能打的?

方臘的隊伍中,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八位最厲害的天王,但八位天王之下,絕少不了如“梁山七十二地煞”般的人物,也許更多。

方臘隊伍,後面的支撐厚度絕對是強於梁山的。梁山眾人死傷過半,絕不是運氣差,沒全軍覆沒,都算是造化。

打方臘時,有很多不是在戰場直接殺死的,很多都是病死,還有重傷不治

北人南下,難免水土不服,梁山眾好漢病死了10人左右。為什麼這麼大的比例?

因為隨軍醫生安道全沒有來,到哪裡去了呢?被朝廷調走了,看來此人醫術還是非常了得。走了一個安道全,梁山好漢有些舊傷未愈,有些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就沒控制好,所以造成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

非戰鬥減員,使得大家的心理出現了波動,此所謂“兔死狐悲”,還沒開戰,兄弟們就死了10個,確實讓大家的精神和鬥志一度受到了大的影響,這讓餘眾在後面的時間裡的戰力發揮多少有些影響。

梁山攻打方臘,看似方臘處只有八位悍將,實際上人家本身實力雄厚,又是以逸待勞,梁山好漢死傷過半,也在清理之中。


藍風破曉


方臘聚眾百萬起義,最終攻佔六州五十二縣,建立了完善的政權,有精兵百萬,戰將千員,實力十分強勁。梁山雖然有108條好漢,但大部分都是殺人越貨的強盜,真正文武雙全的好漢沒有多少。梁山好漢徵方臘共出動了102名好漢,59人陣亡、10人病死、1人坐化,合計死亡70人;由此可見方臘的實力十分強勁,而梁山軍隊的素養並沒有書中寫得那麼高。筆者認為梁山好漢陣亡過半才擊敗方臘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其一、方臘實力強勁;其二、梁山好漢能力良莠不齊;其三、朝廷後援不力。

方臘實力強勁這一點很容易被人忽略,由於《水滸傳》把梁山好漢的能力寫大了,因此人們認為好漢們都是岳飛一樣的軍政大才,而方臘只是一個聚眾造反的土皇帝。實際上方臘的組織能力與軍事才能是遠遠超過宋江的,他能快速的攻城掠地,成軍建制,其領導水平不下於洪秀全。方臘起事的基礎是摩尼教,也就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明教,明教當時在江南地區是深得人心的;我們可以把梁山好漢比作中原武林裡的六大派。熟悉《倚天屠龍記》的朋友們一定知道明教的實力可以做到以一敵六,而明教下面的五行旗更是精兵的典範。方臘的8位將領相當於大將軍,手下各有不少的好漢大將,這些大將無名無姓而已;梁山的108條好漢並非人人都是將軍,只是大家稱之為108將而已。

縱觀梁山的108條好漢,具備領兵作戰能力的好漢有:盧俊義、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花榮、武松、董平、楊志、史進竺人。其他的人大部分只能是校尉、或者壯士,他們沒有領兵作戰的能力,只有衝鋒陷陣的勇氣。很多好漢只是有一身武功,不怕死,一個人打十個人沒有問題;但是軍陣上作戰一個人想打十個人就很困難,因為方臘的軍隊訓練有素,悍不畏死,陣形精妙,進退有序。江湖好漢遇到軍陣,很難討到便宜,逃走或有餘力,要戰勝則能於登天。戚繼光用礦工組建了鴛鴦陣,這個陣配合得好的話,日本的高手武士都只能引頸就戮;可見好漢雖然是好漢,但是要跟訓練有術的軍隊相鬥,還是力有不及。

最後一點就是大宋朝廷對梁山好漢的支援力度不夠,按朝廷的本意就是讓梁山與方臘火拼,讓兩夥賊人同歸於盡,然後朝廷坐享其成。宋江帶著本部軍馬六萬餘人多次強攻方臘,求勝心切,犯了兵家大忌。宋江徵方臘一點巧沒有用,全是死攻硬拼,許多好漢都是死在方臘軍的機關之下。《孫子兵法》曾說過: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宋江求勝心切,總是命令將士強攻,所以好漢們也死得快。朝廷很可能在糧響上多方面限制宋江,又強令宋江儘快平定方臘,這導致了梁山與方臘火拼後,梁山實力大減。最後提一句,剿滅方臘的人並非梁山好漢而是宋朝名將王稟!


大秦鐵鷹劍士


方臘起義在歷史中非常有名,而這次起義之所以那麼有名,並不是因為它在歷史中產生了多麼巨大的影響,而是因為受到了《水滸傳》的影響,在《水滸傳》各種情節的渲染下,才擁有了如此之龐大的名聲。

現實歷史中的方臘起義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時期,方臘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漆園園主,他有著和劉邦一樣的性格,性情非常的豪爽、為人也十分服眾,在當地算是小有人心。

因為北宋末年朝廷賦稅的加重,方臘就產生了起義的念頭,在他的振臂號召下,很多人加入了他的起義陣營中,然後自此展開了起義。

方臘的起義陣營發展得非常迅速,起義人數很快增長到了大幾十萬的數量。


在這幾十萬人數的起義隊伍中,並非所有人都是自願加入起義陣營中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被脅迫加入起義陣營中的。

而且,這幾十萬的起義隊伍武器非常落後,他們並沒有精良的弓箭、也沒有厚重的盔甲以及其他朝廷軍隊配備的精銳武器。

有的只是一些尋常家用的朴刀或者其他根本上不了檯面的武器,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其實都可以算得上是一支烏合之眾。

不過在朝廷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這支烏合之眾卻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他們點起的起義焰火燃燒了浙江以及安徽、江蘇、江西的一部分地區,他們甚至一度殺入杭州城內,把蔡京的祖墳給刨掉了。


不過在北宋朝廷調動十幾萬訓練有素、久經陣仗、武器精良的軍隊來到後,他們的末日卻來臨了。

他們烏合之眾的戰鬥力根本就不是宋朝正規軍的對手,在這幾十萬軍隊如同散沙一般崩潰後,起義軍的首領方臘很快就被宋朝軍隊給擒住了,連同他的家人一同被押到了河南開封,在那裡被處死了。

自此,方臘起義才算是有了一個了結。

梁山108位好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厲害

接下來我們就回歸正題,說一下樑山好漢和方臘起義的關聯。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知道,梁山好漢在歷史中是並不存在的,梁山好漢只存在於施耐庵筆下的《水滸傳》中。

因此,我們只能拿演義小說中的梁山好漢和方臘進行一番比較。

梁山好漢雖然說著好聽,但歸根到底他們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的土匪,什麼36天罡,72地煞,名號聽著是響亮,但要是拿來和方臘相比,其實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


而方臘的起義軍再怎麼不濟,他們好歹也有幾十萬的大軍存在。

不說他們只有8位大將,即便他們只有方臘自己一位主帥,憑藉著那龐大的人數,他們也是可以輕易碾壓梁山108好漢的,都不用費太大的力氣。

用一句最俗的話說,就是用口水也能把他們淹死。

正如同古惑仔電影裡的那些小混混們,在電影的藝術薰陶下,那些小混混們顯得豪氣干雲天、彷彿無所不能一般,但他們的厲害只是相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的。


如果讓那些小混混們去直面武器精銳的毒梟部隊,那他們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更不用說去直面真正的軍隊了。

梁山好漢和方臘起義軍的區別,就相當於小混混和大規模毒梟部隊的區別。

所以說一支隊伍的實力跟有多少位將領其實是沒有關係的,要判定一支隊伍的實力,主要是看統領這支隊伍的將領有沒有能力、軍隊的士兵們戰鬥力強不強、隊伍裝備的武器精不精銳,而且梁山的108好漢也算不上是什麼將領,他們都是普通的土匪而已。


孤客生


說方臘起義只有八位將領輔佐肯定指的是其手下的八大天王,他們分別是:


兵部尚書王寅、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護國大將軍司行方、皇侄方傑、鎮國大將軍厲天閏、小養由基龐萬春、樞密呂師囊。

這八個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且有勇有謀,比梁山上的五虎將有過之而無不及。

比如關勝曾親口說過石寶的刀法絕不在自己之下;比如厲天閏利用步戰刺死了五虎將之一的董平;比如鄧元覺與魯智深大戰五十餘合未分勝負,還隱隱要佔據上風,直到武松上去協助才將其打敗;比如王寅力敵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四人毫無懼色,直到林沖趕到合五人之力才將其殺死。

從以上戰例可以看出,即使拼單兵作戰的硬實力,方臘一方也不落下風。況且,他的手下除了八大天王,還有許多有實力的能征善戰的將領,比如高可立,張近仁,飛刀杜微等。

也就是說方臘一方在單挑上並不吃虧。

但是,戰爭畢竟不是單純的一對一的死磕,還有一些因素造成梁山泊人馬在征討方臘過程中損兵折將。


1、梁山泊連年征戰,方臘以逸待勞。

梁山受招安後接連征討遼國,平定田虎,王慶之叛亂,屬於連續征戰,軍隊沒有經過大的休整,將士比較疲乏。

而方臘一方由於早就形成了獨立王國的模式,如果不是梁山泊的人馬來征討,朝廷相當於沒有辦法已經默認。他們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了,相對而言比梁山人馬體力要充足,精神要飽滿。

2、公孫勝、安道全以及皇甫端沒有隨隊出征。

這三個人對於梁山泊人馬的作用太大了,公孫勝就不用說了,那是宋江一方最大的一張王牌,相當於那個時期的戰略核武器。而安道全與皇甫端能給軍隊提供最有力的後勤保障,一個醫人,一個給戰馬療傷。

由於種種原因,上述三人都沒有隨隊出征,給梁山人馬也帶來了很多困擾,比如非戰鬥減員以及心理上的不適。

3、江南地形複雜,易守難攻。

梁山以往徵遼,平定田虎,王慶的叛亂時,幾乎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適於大兵團作戰。而方臘佔領的地盤有高山峻嶺,也有湖泊,洞穴,地形,地貌極其複雜,這給進攻的一方造成極大的困難。比如單單昱嶺關一戰梁山就損失了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詠等六員主將,雖然有盧俊義指揮決策失誤的原因,但更大的因素還是地形的險惡造成。



宋江帶領梁山好漢征討方臘,最後造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效果,大宋朝廷等於坐收漁利,這也是高俅等奸佞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從此梁山泊也失去了和朝廷叫板的實力,倖存者大多也被一個個的清除掉,腐敗的北宋朝廷又苟延殘喘了許多時間。


田獲三狐


說幾個點。

第一,方臘手下可不僅僅只有八位將領。

方天定、石寶、厲天閏、司行方、鄧元覺、鄭彪、包道乙、龐萬春、方垕、王寅、方傑、杜微、江南十二神、八彪騎、四龍等等(這裡就不說具體職務了)。

還有方臘本人,每一個人拿出來都不比梁山的人質量遜色。

尤其是厲天閏,石寶和龐萬春,都是梁山收割機一般的存在。

厲天閏殺了周通(武力值一般),張清(樑上八彪騎之一,僅次於五虎大將),間接還造成了董平(梁山五虎大將)的死亡。

石寶一個人幹掉了五個:索超、鄧飛、燕順、馬麟、鮑旭。

龐萬春更加突出,帶著部下一頓亂箭,讓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勇、歐朋七個人說了再見。

可憐一下史進和石秀還有歐朋,前兩個人在前期戲分很足,歐朋的綽號很帥,人氣也不低。都死在了龐萬春手裡。


第二,戰爭的性質。

以前梁山和人打仗,基本上都是幫派鬥爭(祝家莊、曾頭市)、打打官府、或者反官兵的圍剿。這其中很多戰鬥可能也很慘烈,但是戰爭性質卻不一樣。

梁山當時在官府和其他幫派眼裡是什麼?是賊?方臘是什麼?方臘自己稱皇帝了。這就不一樣了。

當賊了可以招安你,可以拿俘虜去領賞,能活捉儘量別殺(晁蓋除外,劇情需要必須死),數數梁山的人被人俘虜過多少次,愣是一個人沒死。

但是對陣方臘的時候,對不起,這是兩個政權之間的戰爭了,還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方臘是造反逆賊,大家必須拼個你死我活。

這也是為什麼梁山的郝思文剛被活捉,就被方臘那邊給活剮了——大家拼的就是你死我活,不存在什麼投降了就能有好果子吃的可能。


第三,梁山大部分的人不是死於單挑,而是死於亂軍之中。

其實你仔細研究梁山死亡名單的話,梁山一八零八將裡面,死於對陣單挑的真不多,很多人都是病死了(林沖、楊志、張橫、穆弘、楊雄、孔明、朱貴、朱富、白勝、時遷,佔了快十分之一)。

或者點背淹死了(侯建、段景住、施恩、孔亮),被毒蛇咬死了(丁得孫)。

亂軍之中被殺了(太多了……)


第四,沒帶安道全。

神醫沒帶上,這一點相當要命。如果帶上了,可能病死的不會死,重傷的沒準也能保住性命(徐寧中毒、李利、湯隆、蔡福重傷)。

另外就是沒帶公孫勝(哥們自己走了),超級大殺器如果帶上了,估計能減少很多傷亡。當然,如果帶上了,又會出BUG,乾脆讓公孫勝直接各種召喚金甲神人平了方臘就行了。


最後題外話,最終的死亡名單:

陣亡五十九人(排名最高的是秦明,最低的孫二孃)。

病故十人。

坐化一人魯智深。


雙俠李侃史


水滸傳中,梁山伯的好漢歸順朝廷後,108將征戰遼國大軍,個個作戰勇猛,威名赫赫,但在攻打方臘時,卻被殺得七零八落,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遼軍那可是一國的正規軍,武器裝備精良,士兵訓練有素,糧草充足,這些都是方臘起義軍不可比擬的。所以,在歷史上方臘的軍隊真的那麼厲害麼?

方臘造反完全是道君皇帝逼出來的,北宋首都每年需要消耗的六百萬石糧食,幾百萬的軍費,這些都要從江南賦稅中抽取。原本就沉重的田賦和油錢銀,現在又加上杭州“造作局”,蘇州“應奉局”等的活生生的壓榨,逼得江南老百姓苦不堪言,於是紛紛造反,方臘就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位。他率部攻陷杭州後,開始大規模地攻城掠地,江浙地帶各起義軍也紛紛開始攻打蘇州,湖州,婺州,越州,衢州等州縣。但是,方臘在攻克杭州後,沒有繼續揮師北上,佔領防務空虛的南京,扼守長江,而是繼續盤旋在江東一帶,錯失良機。

這時,徽宗任命的江浙淮荊宣撫使童貫率15萬大軍緊急南下,迅速進駐南京和鎮江,斷了義軍北上的路線。然後,趁著義軍紮根未穩,迅速出擊,步步緊逼,不斷壓縮義軍勢力範圍,在各州縣進行拉鋸戰,方臘義軍傷亡慘重,接連從所佔的州縣撤退,最後只能龜縮在山林中。這是,官軍採取堅壁清野策略,斷其補給,依靠人數優勢進行搜山,很快就將方臘擒獲。方臘被動固守只能捱打,最終導致失敗。

說實話,北宋的軍隊在當時算是比較強悍的,不管是將領、兵馬還是糧草,都是一流的,而且對外戰爭勝多敗少,功勳赫赫。北宋的滅亡,終究還是歸於朝廷的腐敗,內部的政治鬥爭,只是苦了這些憂國憂民的將領了。





文化百說


梁山泊108好漢,威震華夏!受朝廷招安後去平遼、鎮壓田虎、王慶,每次都是神氣無比的去征戰,風風光光的回來。


但在打方臘的時候戰績卻慘不忍睹,明明方臘手下只有八大天王,怎麼就比不過了呢?號稱個個都是英雄好漢的一群人,怎麼就打方臘時損失慘重、死傷過半呢?

108大將,真的都很能打嗎?

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號稱有108員大將,打大名府、祝家莊,擒高俅,確實可以說是戰鬥力爆表的一群人。

但是,嘴上說是有一百單八將,但真的有那麼多人能打嗎?實際上我們知道在這108位大將之中很多都是一些烏合之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腳貓功夫。

有的甚至還有偷雞摸狗的小混混,真正真刀真槍的上戰場,把他放在英雄、大將的位置上合適嗎?

其實,像盧俊義、林沖、魯智深、武松、關勝這種真正有本事的將軍,並不是很多。也就是說實際上雖說號稱是有108人,但是真正有實力的、能打的只是少部分人,很大一部分是有水分的。這樣下來,實力上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還有梁山好漢,劫富濟貧替天行道,這點確實是值得肯定。但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更多的表現在是劫富人家的錢來救濟窮人,簡而言之就是搶劫。

而軍隊向方臘進攻的時候,需要的並不是這樣,他們需要的是能夠攻城掠地,這方面來說,梁山好漢並沒有什麼經驗,甚至說是處於劣勢的,所以在平方臘的過程中,本身就會受到很大的阻力。

另外,是宋江他們去打方臘,而不是方臘去打宋江。這有什麼差別呢?一個是主場,一個是客場,宋江他們長途跋涉,來和方臘交戰,本身就處於劣勢的一方,而方臘一方可以以逸待勞,一開始就佔盡了先天優勢。

在自己的主場上座戰,當然有自己的優勢,水陸交通情況,地理環境明瞭清晰,這些方臘具備的優勢,宋江他們卻一點也沒有。

八大天王,真的只有八大?

方臘手下有八位,善於能征善戰的猛將號稱八大天王。但方臘,難道就真的只有八大天王嗎?他除了八大天王之外,難道沒有其他的?



我們在NBA裡面經常可以說某某球隊有幾巨頭,但除了那幾巨頭外,其他的人也不是好欺負的啊!方臘肯定是不只有八大天王的,可能還有其他十幾員,20幾員的小將,但實力同樣也不可忽視。

兩者的號召力不一樣

兩者的號召力不一樣,這也是他們之間產生差距的原因。這怎麼說呢?

宋江等梁山好漢很多人的目的是替天行道,他們不願意與朝廷為伍,不想加入朝廷這趟渾水,但是宋江他執意想要招安。本身來講,思想工作就沒有好好做,有的人想要招安,有的人不想招安。這樣一個零零散散的隊伍,實力就會下降很多。



反觀方臘這邊,方臘手下有好幾萬的軍隊,聲勢浩大,浩浩蕩蕩的奪取了宋朝的半壁江山。能夠做到這一點,速度又這麼快,肯定是士氣足,思想集中,大家一起幹,不達目的不罷休。

我們常常說思想的重要性之大,就體現在這裡:思想差別,就會造成戰鬥上的人員損失。


因此,宋江去打方臘的時候本身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宋江這一邊,損失慘重也就不足為奇了。


小小嬴政


兩軍對壘,沙場征戰,刀槍無眼,除了一點運氣成分,還要有真本事。

客觀來說,宋江只是落草為寇,雖偶然劫掠州郡,但都是為了劫掠錢糧或者是報仇,打完就走,屬於小打小鬧。而方臘則是真正的造反,佔據了八州二十五縣,自封國主,設立三省六部臺院,相當於分庭抗爭了,而且方臘手下將領的實力並不弱於宋江,而且並不是只有八位將領。


我們看看方臘手下都有哪些將領:


把守潤州的,樞密使呂師囊,手下有十二統制。

守常州的,高可立和張近仁,都是悍將,陣前殺了韓滔和彭玘。

守宣州的,經略餘慶,手下六位統制。

守無錫的,衛忠,手下十名牙將。

守蘇州,三大王方貌,手下八員戰將,這八員戰將並非泛泛之輩。我們看兩軍對壘時,有過一場當面廝殺。雙方約好,八員戰將一對一,堂堂正正,不能放冷箭,不能搶掠屍體,不能兩個並一個。樑上派出的戰將:關勝、花榮、秦明、徐寧、朱仝、黃信、孫立和郝思文,不論哪一個在梁山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雙方戰了三十回合,只有一個分出勝負,朱仝刺殺了苟正,其餘是平手,這說明方臘手下的戰將實力非同一般。

守杭州,是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個元帥,二十四元大將。這是徵方臘打得最慘烈的一戰,而且也是方臘手下功夫最高的一批人。


我們先看一下四個元帥:


外號寶光如來的國師鄧元覺,使一條鐵禪杖,與魯智深廝殺了五十回合不分上下。後來是中計被花榮用冷箭方才射死。

南離大將軍石寶,可謂是方臘陣營中第一悍將,連關勝都承認其刀法不在自己之下,要知道關勝可謂宋江陣中一等一的高手。死在石寶手下的梁山好漢最多,流星錘打死索超,劈風刀斬鄧飛,劈鮑旭,殺馬麟。最後被圍剿時也沒被擒殺,而是走投無路自殺的。

鎮國大將軍厲天閏,一刀斬周通

護國大將軍司行方,二十回合斬雷橫。

昱嶺關時,有善射箭的高手小養由基龐萬春,連珠箭射死歐鵬。

睦州還有會妖法的包道乙和鄭彪,殺了王矮虎和扈三娘,斷了武松一臂。

守歙州,兩員大將王寅和高玉,尤其是王寅,武功極其高強,一照面馬踏李雲,刀劈石勇,一人力敵孫立、黃信、鄒淵和鄒潤四將,竟然不分勝負,最後加入林沖才將他殺死。

守清溪,方臘的侄子方傑和大將杜微都不是等閒之輩,杜微飛刀劈秦明,導致他措手不及被方傑所殺,而孫二孃和鬱保四都是死在他的飛刀下。

所以說,梁山好漢損兵折將也不是意外,而是實力使然。這也是朝廷的毒計,一石二鳥,用忠義的虛名招降梁山,然後讓兩虎相爭,從中漁利。


倉土


梁山好漢徵方臘損兵折將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有湊數之嫌。像只參加過智取生辰綱,作為正面人物只露過一次面的白日鼠白勝也能列入名單,可見這一百單八將的水分有多大。眾多將領中能真正上得了戰場的可以說寥寥無幾,比如馬軍頭領盧俊義、林沖、關勝等,步軍頭領如武松、魯智深等,像殺人不眨眼的李逵也只是打打平民百姓或者小兵還可以,遇到真正的強者,只有吃虧的份兒。

其二、梁山眾將大大小小也打過多次戰鬥,但是那都是小陣仗,真正的大仗還沒有經歷過,前期的戰鬥基本上是體現在眾好漢聚義上,打仗的目的是為了一起上梁山聚義,所以都要留一手。而徵方臘時卻不同,方臘在南方可以說佔有天時地利人和,而作為北方人的梁山眾英雄,因為水土不服就損傷多人。另外,梁山好漢可謂腹背受敵,一方面是方臘,後面還有朝廷,朝廷的目的就是要你兩敗俱傷。

其三、戰鬥的目的不同。梁山眾人徵方臘是為了升官發財,為了得勝回去好封妻廕子,而方臘方面則不一樣,他是被逼上絕路,只有死戰一條路,勝利了就能活著,戰敗就必死無疑,狗急了還跳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在南方經營多年的團隊呢?

其四、梁山眾人對於詔安也是分兩派的,其中反對詔安的也佔很大一部分,當初在梁山打家劫舍是為了大碗喝酒,大稱分金,而現在打仗是為了給別人做嫁衣,所以有很多人已經想好退路了,基於此,戰鬥力自然會減弱。

總是分析,梁山徵方臘可謂以弱敵強,損兵折將意料之中。


不會游泳了的魚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一水兒的漂亮人物,都是大明星。

大明星最怕什麼?

朝陽群眾!


這就對了,宋江領銜的這班光鮮的明星,骨子裡最怕方臘發動的這些“朝陽大媽”。

把海豹突擊隊放進一個野戰旅當中間兒,分分鐘後,給“海豹”們留有一具全屍就算它贏!

拜託,這是打仗,是結結實實地戰爭,而不是街頭小霸王好勇鬥氣,酒量大、能使蒙汗藥、會把人肉剁餡做包子很了不起麼?抬起來醋缽大的拳頭能抵擋弓箭麼?

《水滸傳》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好漢,各個身懷絕技,除暴安良,替天行道,多次在施耐庵嘴炮的助攻下和官軍作戰大獲全勝。在梁山首領宋江的堅持下,歸順朝廷,聽封聽調,南征北戰,先後受詔佔遼國,平河北田虎,淬淮西王慶,不同評書版本有不同說法,就不詳細敘述,總之這幾場戰役損失都不大,一路凱歌高奏。


此時的梁山好漢們就好比是滑鐵盧之前的拿破崙,未有敗績,殊不知梁山好漢的“滑鐵盧”就是下一場戰役——征討方臘。

方臘何許人也?《水滸傳》裡只是講述了梁山好漢征討方臘,沒有交代被征討的方臘到底是哪根蔥蒜。

歷史上的方臘,浙江人氏,貧苦人家出生,這個和歷史上農民起義者的身份一致,起義的原因也和他們的原因一樣,反對統治者的苛政。 歷史上的北宋中後期是比較軟弱的,先後面對北方遼國和金國的巨大壓力,他們的做法是交貢保平安,皇帝們都是隻顧自己陶冶情操、罔顧國家的國防建設,整日歌舞昇平,為了滿足自己的愛好,勞民傷財,搜刮各種珍貴器物。

方臘所在時期的皇帝是宋徽宗,北宋被金國滅掉的時候被俘虜的皇帝,就是他這位仁兄和他的兒子。

這位仁兄官家喜歡各種奇花異石,所以就在全國各地搜找此物,各地官吏也就此搜刮民脂民膏,搜刮的奇花異石需要運抵京城,於是運送奇花異石的交通運輸就叫做“花石綱”(《水滸傳》裡有解釋)。 “花石綱”讓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民不聊生。

話說有壓迫就有反抗,反對“花石綱”的第一人正是方臘,南方民眾紛紛響應,“方臘起義”由此爆發。

在施耐庵的助攻下(我之所以老是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歷史上的徵方臘還真不是宋江的功勞),朝廷調宋江征討只有8員大將的方臘,108將損失慘重,59名好漢戰死,之後梁山好漢分崩離析,走上了滅亡之路。

宋江是打的108:8的富裕仗,為何被打得這麼慘?

無外乎就是以下原因:

一、方臘起義順民心民意,中國的農民是最容易滿足的群體,具有樸實的優秀品質(好吧,我想說的其實就是抗壓能力,但凡有口飯吃,誰也不樂意造反),方臘也是如此。只會在沒有活路的時候才不得不反,參與起義的所有人都是貧苦大眾,所以方臘的起義在浙江地區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遠征千里的宋江到了浙江,那就是兩眼一摸瞎,成了瞎子和聾子。

二、作戰方式不同

宋江被招安前所處的水泊梁山,水網密佈,各個人員對該地地形都是爛熟於心,作戰機動就遊刃有餘。朝廷的多次征討都大敗而歸的原因就是不熟地形,梁山好漢以偷襲和水下破襲的方式出擊作戰,官軍大敗而歸。

反觀征討方臘的宋江的處境,像極了征討梁山官軍的處境。方臘才是坐擁主場之利,據城而守,宋江則是在低處攻城,這哪裡是梁山好漢的強項。這就好比是讓擁有強大裝甲集群的德軍打叢林戰一樣,完全就是不對路。


三、朝廷借刀殺人

宋江在被招安之前和朝廷多次交戰,官軍都是狼狽而逃,這把一些朝廷大員的臉打得啪啪作響,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高俅。宋江被招安後自是要好好的“招待招待”。同時宋江在梁山佔山為王,本就是朝廷的一心腹大患,屢攻不下,招安後正好借用方臘“鷸蚌相爭”,去削弱宋江實力,甚至是直接幹掉梁山一眾人等,在糧餉、兵備供應等方面,不卡脖子才怪。

打仗上下不同心,後院失火,自然是輸。 宋江一腔赤誠的報效朝廷卻落得被賜毒酒而亡的下場,還連累了眾家兄弟,實在是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