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最近小十君看了幾部京腔京味兒的電視劇,如《芝麻胡同》等。北京胡同串兒裡蹦出的市井語言依舊鮮亮生動。但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思來想去,三個字概括便是,生活感。

一個北京不起眼的衚衕裡的不起眼的小老百姓的生活該是什麼樣的?我想今天要介紹的這部許多人印象頗深的經典國產老劇,會給我們一個答案。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張大民》一共二十集,改編自作家劉恆的同名中篇小說,並由劉恆親自操刀電視劇劇本。寫完,劉恆感覺把自己寫殘了,自陳兩三年內再也出不了花活兒。

導演沈好放創作之初,提出了兩個要求,一個是不惜用顯微鏡去觀察生活,其實就是把生活中不足為奇的事情放大給觀眾看。另外一個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而整個劇就是講老大張大民“像老母雞一樣護著一家老小”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生髮點,來自劉恆素材本上一句簡單的記錄:一個很摳門兒的城市男人對錢的那種熱愛和困惑 , 以及錢對他的折磨。小說的原本題目是《加減乘除》,加減乘除實際上就是他算那個錢。

所以,張大民在貧嘴之外,他還很會“算計”

瞧瞧這一大家子吧。

張大民底下,還有四個妹妹弟弟。妹妹是雙數,老二大雨,老四大雪。弟弟是單數,老三大軍,老五大國。外帶一個得了老年痴呆的母親,還有後報到的張大民的媳婦李雲芳、大軍的媳婦毛莎莎。

一家八口人,全擠在北京一個大雜院的兩間小平房裡。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吃飯都坐不下

這日子過得可想而知,一個字,

要想把日子過下去,張大民不得不算計。多吃一口,少掙一毛,他在心裡頭都必須一番加減乘除,算得清清楚楚。

他跟李雲芳掰扯上夜班你賺多少我賺多少,張大民式算計風格初現:

你們廠夜班費6毛錢,我們廠夜班費8毛錢。我上一個夜班比你多掙2毛錢,我要上一個月夜班就比你多掙6塊錢了。看起來是這樣吧……

可是你們廠的餛飩餡兒肉擱得多,算來算去還是我們廠虧了。表面看起來你們廠的夜班費少幾毛錢,實際上1分錢都不少!雲芳,你覺得呢?。

他勸深陷失戀之苦好幾天沒吃飯的李雲芳,認真算了一筆吃飯賬。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李雲芳生完孩子不下奶,大魚大肉王八湯調補;孩子嘴叼,只喝美國進口奶粉不拉稀。那陣子,張大民和錢的關係,幾乎到了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

一場家庭買菜費討論,徹底拉響貧困警報。

一桌子,眾生相:多了一張嘴(雲芳懷了孩子),帶了兩份飯(大雨給男朋友帶一份),與我無關(大國),還有一邊端起盤子往碗裡揀菜一邊說我吃的少我少交點(大軍)……鬧得個個不愉快。

金錢的匱乏,已經讓人喘不上氣,生存空間的壓抑,更是快令人窒息。而這空間,就像從始發站奔向終點站的早高峰地鐵,一路還被一再壓縮。

首先是張大民結婚,塞滿了人的兩間小小平房,要大調整。他和李雲芳住裡屋,家裡其他人住外屋。

把家裡每個人、每件傢俱的落腳處思慮妥當,張大民用一通“開水灌暖壺(談好了對象要結婚)”論,曲曲折折貧嘴滑舌,一一做了分配。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沒多久,“開水灌暖壺”再論——大軍也要結婚,也要安置在這密不透風的小小兩間平房內。解決的方案是,和張大民夫妻在裡屋,中間扯一道簾子,平分天下。

於是,這家裡有老人,有夫妻(還是兩對),有唸書的學生(大國),有待嫁的閨女(大雨和大雪)。男女大防,上下倫理,統統講究不得。

沒有足夠的個人空間,也就沒有隱私可言。白天,所有人都要你來我讓,腿都不能亂放。晚上,都要屏息凝神。就算新婚夫婦,有了快感也不準喊。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大軍夫婦晚上“動靜”大,大民找他談話

空間壓抑到什麼程度?大國半夜起來,碰上正抽菸的大民,說了自己做的一個噩夢,夢裡全是桌子腿兒。

後來終於考上西北農大的大國,在酒桌上抹著淚說的這番話,令在場的人不落忍,令觀者鬆了氣。是啊,太憋屈了。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沒錢,在外面就要幹喘粗氣的活兒。沒空間,回家都喘不上來氣。人活一口氣,可惜都遇不到吐納自如的時候。

身處這樣的環境,似乎只有說出口的話,尚能舒展開四肢,沒事伸個懶腰。活動範圍越來越小,一張嘴越來越貧。

京味兒電視劇的語言,混,油,爽快,神氣。話趕話還話裡藏著話,有時說著說著,就成了胡說八道。這在張大民的貧嘴裡,都有極致體現。

張大民太窮了,窮的只剩一張嘴還富裕。他的貧,像擰開的水龍頭,滔滔不絕。就是擰緊了,也還滴答個沒完沒了。

先看他怎麼勸人的。

這是開場一出“勸雲芳”。因為失戀,李雲芳披頭散髮,捂著被面,在家三天不吃不喝不說話,眾人勸解無果,張大民著最靚的西裝登場。

還是先算一筆賬(大意是,餓死了,省下的飯錢還抵不上一個骨灰盒)來行激將,繼而指著花被面做起文章(是不是尿褲子了怕人知道),胡謅八扯一通後,亮出大招,李雲芳哇唧一聲,憋了一肚子的委屈,全哭了出來: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這一頓結結實實的貧,解了李雲芳的心結,也結了張大民和李雲芳的姻緣。

再他看怎麼罵人的。

這是中間一出“訓妹夫”。張大雨因生不出孩子被丈夫打了一頓跑回孃家,面對登門請罪的妹夫,張大民張口就是一出“不能打老婆三段論”,實力站女權,精彩到大腿拍腫。

直接從原著小說裡扒下來給你們看吧:

貧下中農愛打老婆,這我們知道。可是,你跑到工人階級家裡來打老婆,這合適嗎?你也不問問,我們工人階級同意嗎?想打人,上了街看誰不順眼,你打誰不行,幹嗎躲在屋裡打自己的老婆呀?工人階級一專政,往死裡打你一頓,你受得了嗎?

往後別打老婆,手癢癢了給自己幾個大嘴巴,捨不得打嘴巴就扇自己的屁股蛋子,又解了自己的氣,還過了打人的癮,也沒什麼後遺症,多好!實在憋不住,你拿腦袋撞電線杆子,你跳到水庫裡喝一肚子水,你哪怕拎根棍子跳到豬圈裡揍老母豬一頓,把它揍殘廢嘍……

你也別打老婆!

老婆是誰呀?陪你幹活兒,給你做飯,幫你出主意,甜的留給你吃,苦的留給自己吃,剩一口飯了也給你多半口,她吃小半口,老婆容易嗎?白天忙夠了,晚上還陪你樂呵。你樂呵夠了,爬起來就打老婆,你算什麼東西?你還是個人麼你?

這串詞兒一溜看下來,就是一個通體舒坦。張大雨的丈夫李木勺聽完,豎起大拇指,心服口服,操著山東口音道,“大哥呀,你真是一張好嘴!”。

接著看他怎麼損人的。

這是接近末尾的一出“損情敵”。當初那個拋棄李雲芳出了國的負心漢(張涵予 飾),多年後回國找到雲芳敘舊,不久要返美帝,張大民主動請纓去機場話別“情敵”: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還有一出“名詞解釋”。張大國說畢業回家,打算走仕途。老太太問,什麼是仕途?張大民解釋道,場子中間戳一根杆兒,一敲鑼,一群猴兒搶著往上爬,中間那根杆兒就叫仕途。夠形象,也夠諷刺。

貧之於張大民,既能自我調適,也能應付他人,進而還能發展為防禦的武器。

本劇在語言上的水準之高,不單單表現在張大民的“貧”上,大雨的“潑和辣”,大國的“酸”,大雪的“少女不言花不語”,古三兒的“混”,李木勺的“土”,都表現的生動伶俐,一字一句,都是比劃著人物性格設計出來的。

比如,脾氣和樣貌都不好的大雨擠兌大嫂李雲芳不下奶,一句冷話射到廚房裡正在剁王八的張大民身上:知道的是剁王八,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剁媳婦呢!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大雨 is watching u

但張大民是誰啊?“你不就是嫉妒雲芳嗎……小時候,別人叫她大美妞兒,叫你醜八怪,你就哭。哭有什麼用……”一長串詞懟到大雨哭得跟下大雨似的,當場陣亡。

再比如,大學生大國成了公家人之後,身份變了,說話都不一樣了,談個戀愛到衝鋒陷陣的最後關頭,是這麼一句詞:我是個高尚的人,但是我有點忍不住了……

就是老太太精神頭兒好的時候,說起話來也爽利風趣。老太太勸雲芳多吃菜葉子,說養活孩子聰明。張大民接嘴道,您懷我時候是不是光吃菜幫子了?我說我怎麼這麼笨呢,這事賴您。老太太回,吃家雀吃多了,嘰嘰喳喳,生了個碎嘴子。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對老太太痴情一生的劉大爺

張大民一家子生活上的貧和嘴頭上的貧,大約如此。

一大家子的事,兄弟姐妹各家的事,張大民都要操心:二妹被丈夫打了,三弟媳跟人睡了,四妹的未婚夫犧牲繼而自己也染病了,五弟考大學了,媽走丟了,媽把自己兒子弄丟了,姐妹之間的各種糾紛……張大民都要管,都要解決,解決不了急上心頭,他就越說越多,越說越貧,說著笑著,笑著笑著,酸楚再也止不住。

這份酸楚,在接近尾聲的“老太太過壽”這場戲中,被推向高潮。這裡不得不提扮演老太太的徐秀林老師,真是把一個老年痴呆患者時好時壞的狀態演出了魂兒、演出了彩兒。

彼時,一家人濟濟一堂正在為老太太歡慶生日,只見她緩緩站起,抬手一指,一愣神兒,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到她身上。接著,挨個呼喚兒女們,老二老三老四老五,有時對上,有時對不上,從旁拉過來,端詳,擁抱,親熱如初見,看到不勝唏噓處,還有神來之筆:

最後,她喊起老大,卻拉過張大民的兒子,把他認作張大民,唸叨起來: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從來貧嘴樂天、把苦和累當菜就飯吃、下酒喝的張大民,彷彿三十年多年來,頭一回被人從肩上卸下一家之主的重擔,做回一次小男孩,掙著身子往外走,淚湧如決堤。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這樣的生活,有什麼幸福可言?

張大民的扮演者梁冠華是這麼理解的:

這個人物對自己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沒有能耐……他的目標就是眼前的幾天……只要能看著孩子吃奶,看著媳婦吃炸雞,看著媽媽吃冰,就很好了。這就是他人生中的三大幸福

梁冠華這番話,非真正吃透張大民這個人物,講不出來。

其實結合到小說作者劉恆的創作經歷,也能管窺一二。有一天早上,他悟出了一條人生定律:人一生下來就是被貶低的。妻子說,恭喜你答對了。

縱觀劉恆的創作,我們就會發現,他一直強調筆下人物的自卑感。而這種自卑感,也在張大民身上,有著明暗不一的體現。

想跟大雜院有名的美妞兒李雲芳表白,支吾半天張不開口。李雲芳走後,他滿腹心事地勾著腦袋探到水龍頭下,咕咚咕咚灌水。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李雲芳初戀男友回國請吃飯,他說“你去你去”,但是動作開始猶豫了,說話開始結巴了。後來,他在雨地裡,喝著酒,看他們吃飯。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張大民雖然嘴損點兒,但活兒地道。廠裡本準備給他升副段長,沒成想他在大會上偏不按稿子發言,貧過癮了算完。結果段長沒當上,還光榮下了崗。就是這麼個扶不起的主兒。

自卑感,常讓人感到不安全,但好在得了便宜便賣乖,也讓人常感到知足幸福。

這就是張大民式的小人物在並不如意的生活裡立命安身的保護傘。老婆孩子熱炕頭,在這裡,擔得起“人生理想”四字。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在浪漫化的結尾裡,張大民一家三口坐到屋頂上,放了鴿子,看著天。本劇借張大民兒子之口,問起了關於生死的宏大主題。

什麼是活著?李雲芳答。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為什麼活著?張大民答。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小十君看過那麼多書和電影(假的),聽過那麼多大道理和小道理(真的),關於生和死,沒有比這兩口子聊得更透徹的了。

能把生死看透,面對命運的播弄,人便能坦然以對不平,活好當下即是幸福。

該劇當時播出火了之後,導演沈好放並沒有“乘勝追擊”拍續集。他深諳,無論是做人還是拍戲,都要

懂得剋制

他說,現在有的戲,鋪墊和渲染太多了,反倒不感人。

而《張大民》裡,幾乎每個演員,都不像是在拍戲,而是進入了那種生活狀態,每個人都在“非常小的細節裡暢遊著”。整個節奏,像張大民屋中央那棵小樹一樣自然生長,讓我們真真實實感受到生活本身的複雜與沉重。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這部劇只不過短短二十集,說的也不過是北京大雜院裡一大家子的雞零狗碎與榮辱辛酸,但它飽蘸深情,歷久彌新,如窖藏的老酒,每一口,都能品咂出生活的辣,烈和厚重。

看《張大民》,勸君須滿飲,不勝酒量者,何妨倒頭大睡一場?好漢請上景陽岡。

每句臺詞都戳人心窩,每年都想刷一遍這部國產平民喜劇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