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講究的是什麼?

城農驛棧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潮汕人,對工夫茶可以說是很熟悉的,那麼喝工夫茶的時候有什麼講究呢?

首先說工具,經典的工夫茶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複雜的茶具,一個茶盤、三個杯子、茶壺(或者蓋碗)、朱泥爐(潮汕人叫風爐)、砂銚(又叫茶鍋,煲開水的),還有一把必不可少的大葵扇,這就是老輩人喝茶的工具,而現在都用電爐了。燒火用的炭屬橄欖炭(用橄欖核做的炭)最好,木炭次之,因為橄欖炭耐燒,而且不會冒煙,影響茶的口感,所以以前有條件的都用橄欖炭燒水。水也是有講究的,山泉水最佳,井水次之,這個就不用多解釋了,懂茶的人自然之道泉水泡的茶有什麼不同。

接下來說下衝泡技藝,你在潮州牌坊街那邊的茶館看到的那是其正式場合的技藝,一般生活中喝茶沒那麼繁瑣,不過步驟還是挺多的,大體可以概括為這幾步:滾水燙壺,落茶高衝,刮沫低腮,滾球洗杯,灑茶入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為步驟挺多的,費時間,所以叫“工夫茶”,“工夫”在潮汕話中的意思是形容費時、繁瑣的事情,也可以解釋為時間。

還有叫就是禮儀了,喝工夫茶還是有很多地方要講究的:

頭衝腳液(siêh8),二沖茶葉

這是潮汕地區一種很有趣的說法,以前炒茶是人工炒的,用的是特製的鍋,人坐在旁邊,用腳不斷攪拌著鍋裡的茶葉,既能讓茶葉充分加熱,又能擠出茶葉中的澀汁。所以潮汕人泡茶的時候,第一遍都是不要的,說是為了洗去茶葉上的腳汗。其實第一遍主要是為了“醒茶”,利用高溫將茶香逼出,所以第一遍的話不適合喝。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茶要趁熱喝,因此比較燙手,倒太滿的話客人拿著很容易燙到,一般都是八分滿,而酒就沒有這種講究了,倒得越滿越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茶色不均

這多半是因為“關公巡城”不夠專業,是不允許的

招呼“食茶”

潮汕人喝茶講究稍微燙嘴,這種溫度的茶是最香的,所以茶剛衝完,主人就會立即招呼客人“食茶”,通常會說“來啊,食茶食茶!”而客人也會禮貌性回一句“食”,然後就開始喝。

先賓後主,長幼有序,第一杯有講究

先賓後主,長幼有序很好理解,而第一杯茶要給左手邊第一位客人,這個習俗聽說是潮汕人為了弘揚團結友愛、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而一直保留下來的。

茶色變淡

單叢茶耐衝,但是衝過很多遍之後就會逐漸變淡,這時候就該換茶了,否則就會被認為是沒對客人盡到地主之誼。

新客換茶

不管茶壺裡的茶泡過多少遍,哪怕是剛泡的,一旦有新客來,就必須換新茶,不然的話就會被認為是“待之不恭”。

茶三酒四彳陶二(“彳陶”是遊玩的意思)

潮汕人認為,喝茶三個人為宜,喝酒的話四個人最佳,而遊玩最好就是兩個人了。潮汕人喝工夫茶,無論多少人,通通三個杯子,擺成“品”字形,客人按順序輪流喝,每次喝完都要洗杯,泡茶者是最後一個喝的。

品茶講究的是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這先苦後甘的感覺會讓我們感覺,這品的不只是茶,更是我們的人生啊!

如果你喜歡潮汕文化與美食的話,那就點個關注吧,點個關注不迷路,老吳帶你上高速!


每天都在鬱悶的老吳


功夫茶有幾點講究;第一是煮茶,潮汕人以前泡茶燒水都用木炭。現在都用天然氣或電壺。有可能的話燒炭是最好的,更能顯得古色古香,更有溫暖情調。第二是用水,好茶一定要有好水;茶葉平時要保存好,不能走味或發黴,平時要準備幾種茶葉,適合不同的口味;水最好是天然的山泉水,這樣泡出來的茶味道才會更好。第三是泡茶的方法(功夫),


高衝低斟,能使熱力直透罐底,使到茶葉能被熱水浸透,茶沫上揚,不僅美觀,能使茶味更飄香;斟茶時要輪流依次灑入杯中,杯裝七分就好,不能溢滿,表示做人做事要留三分,如此反覆,一點一抬頭,每一杯的湯色要均勻,叫做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第四點是品茶的禮儀,一般功夫茶只有三個杯,第一杯茶一定要先給長輩或師輩喝,遵老敬師,端茶時要用雙手捧,面帶笑容,眼睛注視對方;每喝完一杯茶,茶杯都要用開水洗一下,重新沖茶輪流給下一個喝,表示團結、友愛;主人泡茶時一般第一輪茶不能喝,要先給客人喝,自己最後一個喝,表示謙讓;喝茶時一般一泡茶泡幾遍後茶色淺了,就要及時換新茶,表示熱情;有新朋友來時,要及時換新茶,表示好客。濃濃的茶香,逐步演變成一種茶文化,變成親情交流、商貿交流的文化橋樑!


翡翠和田玉籽料收藏家


個人覺得,工夫茶並不是那麼高貴那麼複雜的飲品,而是一種隨心的衝飲過程,

約上三五個老友,泡上工夫茶,聊家常,談談心,主要是一個意境的過程,既能品上千上萬的茶,也能飲幾十塊的茶,隨心即可,無需過多的講究

要說講究,覺得工夫茶主要講究還是一個『讓』,也是主要的禮,衝工夫茶,第一衝,沖茶者是不喝的,要禮讓客人,長輩先喝,第二衝起就比較隨性,大家輪流喝,互相禮讓

我是『zengxiaoxin1997麒麟』,與你分享潮汕農村的生活


城農驛棧


茶道是生活非常有品味,人生達到一定程度,普通人論茶只是比白水好喝,哪有什麼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