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賣棗殺豬的關羽張飛有著頂尖的功夫?他們有沒有拜師學藝,一身功夫從何而來?

孔夫子說歷史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名著之一,這部小說為大家非常生動的描繪了三國時代群雄匯聚、英才輩出,同時又是諸侯割據、紛爭不斷的年代,而《三國演義》除了其非凡的文學成就之外,裡面的文臣武將更是被大家津津樂道。而作為《三國演義》中,超一流武將關羽和張飛二人,他們並沒有任何學武的記錄,為何卻能攪擾一個時代的風雲?

下面小哥詳細分析。


武功對於軍隊的影響。

武功的起源在那裡?沒有人說的清楚,只知道武功是上古人類在和惡劣的大自然爭鬥中,特別是和動物的搏鬥中,總結出一些威力強大的殺招,而這種殺招被不斷的推廣,久而久之傳入軍隊。

在春秋戰國時期,最早進行軍事改革的秦國,就是因為對士兵作戰能力和軍械進行了升級,所以很快強大了起來,並逐個吞併了其他六國。

所以說,武功對於軍隊而言,影響力不言而喻,而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喬峰施展武功《太祖長拳》打的聚賢莊眾好漢血流成河,這《太祖長拳》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創立的一部拳法,早期是在軍隊推廣的,後來傳入了民間。


軍隊如何克敵制勝?

古往今來有很多非常優秀的軍事家,而兵法更被稱作“萬人敵”。

西楚霸王天生神力,早期跟隨叔父項梁學習劍術,但是項羽學了一段以後不願意學了,項梁問為什麼,他就告訴項梁,“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但是在隨後的作品中,特別是《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鑑》、《魏書》、《隋書》、《宋書》、《三國演義》等等作品中,“萬人敵”被用來形容“武力高強”的人,比如關羽和張飛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都被稱作萬人敵。

那麼,在真實的戰場,除了士兵的身體素質非常優秀,軍械裝備有足夠的優勢,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之外,影響一場戰爭勝利最關鍵的,是兵法。

在歷史中,如白起、孫武、韓信、王翦、李牧、衛青、霍去病、諸葛亮、郭子儀等等,無不都是以兵法而屈人之兵,而《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都是非常優秀的軍事將領,他們之所以打了很多勝仗,都源自於他們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優秀的軍事領導能力。


《三國演義》中關於武功的描述。

如果按照我們目前的審視標準,再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三國演義》中,基本上沒有任何關於武功的相關描述,比如“三英戰呂布”,描述最精彩也不過是“劉關張三兄弟走馬燈一般合鬥呂布,呂布左攔右擋,一時間落了下風”,呂布和張飛的打鬥,鬥了五十回合,張飛也不過是“槍法漸亂”,而趙子龍七進七出,基本描述也是“如入無人之地”,大將單挑,最多也是往來衝殺多少回合。

所以說,《三國演義》雖然也是小說,寫自明代,但是其寫作手法更加接近現實,而不是和《隋唐演義》《說唐傳》這些書一樣,對各種各樣的武功描繪的出神入化。

而對於個人武功能不能影響整場戰爭的勝敗?很明顯個人在千軍萬馬的激烈戰場面前,影響能力非常有限,強如呂布最後也無奈自縛降曹操,而關羽敗走麥城,最後更是被押往孫權座下。



關羽和張飛戰鬥力為何如此強悍?

關於武功鬥技到底有多厲害?小哥認為一句話可以表達,就是“一力降十會”。

那麼,關羽和張飛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力氣呢?

關羽強大臂力探秘。

關羽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又命“冷豔鋸”,重八十二斤。

如此重如此長的兵器,關羽如何用他克敵制勝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於關羽臂力驚人,而關羽臂力如此厲害,這和平常的鍛鍊密不可分。

關羽出場的時候是賣棗的,既然賣棗必然要去深山打棗,這棗樹可不同於現代我們看到的優良改進品種棗樹,這些棗樹都是非常高大,並且枝繁葉茂,同時樹枝帶刺的棗樹,而關羽持長棍上樹打棗,必然需要腰部用力,雙腿騎(夾)緊樹幹,雙臂用力揮杆打擊棗樹枝,進而收貨山棗,用來換掉生活費。

長期以往,就練就了關羽“腰部肌肉發達,雙臂粗壯有力”,所以關羽才能駕馭赤兔馬,揮刀斬天下。

張飛勇猛衝殺探秘。

張飛是屠戶,這在古代可是非常吃香的職業,並且考慮到當時經濟狀況和社會生活形態,張飛可謂是壟斷了當地肉類市場,因為古代物質生活遠遠沒有現代發達,而肉食也主要以豬肉為主,所以張飛不僅僅有肉鋪,還有田產,家資頗豐。

而古代人殺豬不像現代人,拿個鐵鉤或者直接用電,古代人殺豬都是幾個壯漢一起動手,把活蹦亂跳的豬強行按在殺豬板上面(外觀類似於寬長的凳子),然後由殺豬人執刀刺入豬的咽喉。

首先非常確定的一點,殺豬是個體力活+技巧活。

我們俗話講的“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可是排在第一的,可見豬這個動物要是發起瘋來,那個殺傷力可是非常強的。在前幾年,北方部分地方殺豬都是幾個人一起出力,全力將豬死死按到殺豬板上面,再由專門殺豬的人刺殺生豬的,只不過現在科技發達,用電的普及開了而已。

所以說,張飛的生猛,力氣大,嗓門大,氣勢逼人,很大程度和他是個屠戶有關。


小哥點評。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水滸傳》,作者對於武功描述都不是非常細緻,因為在強大的力量面前,再多花巧的技能也不會有太多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都在質疑中國功夫的實力戰鬥力到底強不強的原因,甚至有人以“功夫是殺人擠”來強調功夫的強大,殊不知你讓少林和尚(少林有七十二絕技)去和泰森那樣的力量型選手對打,這兩個對手年齡一樣,那麼少林和尚贏的概率有多大?

所以說,關羽和張飛戰鬥力為什麼這麼強,和武功沒有任何關係,這主要源自於他們對於力量的訓練和作戰技巧的總結,而這個作戰技巧也是非常單一的,就是如何佔據最大的優勢以最快的速度打敗甚至擊殺敵人。

謝謝大家。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古梁鏞


張飛關羽都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也是河北武將派系的代表。大家比較認同的觀點是張飛 關羽的武功來源於他們的職業。套用一句話:武功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張飛是一個屠夫,平時的工作就是殺豬賣肉,如庖丁解牛需要了解豬的構造自然也就習慣劈。砍。捅。削。這些動作重複的次數多了,也就練出一身的蠻力,其實他是不怎麼會武功的,何以見得。就是劉關張準備起兵時,三個人各自打造兵器,在此之前張飛是沒有兵器的,有也可能只是裝飾或者是殺豬刀。比較有錢的張飛都不可能有兵器,至於關羽更是難有。對了,張飛肺活量大可能和他職業的叫賣還有給豬剃毛需要人工吹氣有關。關羽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從關二爺的自我介紹可以知道關羽為人喜歡鋤強扶弱,愛打抱不平。他殺人不管是誤殺還是秒殺,只能說明他為人,要是真的會武功還害怕那個戰亂年代的衙門捕快。至於關羽為何戰力強我們可以大致猜猜,殺人潛逃身無分文,不免要賣賣力氣噹噹力工,有了點錢以後加上愛面子就去賣棗,當然關羽也不怎麼會經商。極大的可能是他去棗園用棍子打棗然後再來賣他總是穿個綠衣服也有可能是偷的,呵呵,這樣的工作量也很大,良久以後一身氣力那就不在話下。其實漢朝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不怎麼會武功的,會武功的人多是一些俠客,殺手。舉個例子可作證,劉秀一個莊稼漢可以打天下,當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但也足以說明關羽張飛的武功來源於職業,而且實力不差。







歷史書童


關羽青龍偃月刀赤兔馬傲視三國群雄,張飛丈八蛇矛動不動捅人一萬個透明窟窿,連呂布也是不放在眼裡。他倆的武藝全憑自己先前生活工作中自己摸索出來的。

東漢末年那時功夫可能還沒有這麼系統的教學,一個是靠天賦,一個是自己的身體素質,

就像是前段時間有個新聞是說一個搬水泥的人把一個職業教練給打到醫院去了。通過這件事情可以說明功夫的技巧在身體素質面前顯得沒那麼好用。

張飛關羽之前一個是殺豬的,一個是賣棗的。這兩個職業看起來跟功夫沒有關係,但是我給您分析一下,您看看對不對哈。

關羽之前賣棗,而且可以維持生計。說明不是直接去進貨的二道販子,是自己去打棗。朋友們,我不知道你們打過棗沒有。你想想拿一個長杆子去打棗那些動作,像不像之後關二爺揮青龍偃月刀?而且其實關羽的招數套路並沒有那麼多,你們發現了麼?關羽通常是秒殺對面,十合之上就只能是平局。但憑藉之前打棗的經驗,臂力是練出來了,反應能力也是練出來了,所以再憑藉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的裝備壓制,還是有不錯的戰績。

再說張飛,可以說除了劉備關羽,其他人沒幾個能入三爺的法眼。就連呂布如此驍勇,跟張飛百八十回合難分勝負。張飛原來是殺豬的,殺豬既是技術活也是力氣活。殺豬需要了解豬的各個補位的構造,殺一頭豬跟現在做一場外科手術差不多。殺豬也需要刺、捅所以跟矛法類似。豬被殺死後需要充氣,讓皮膚繃緊。屠夫的做法是用一根鐵釺從豬的後蹄開口然後一直捅到腹部,拔出鐵釺後往腹部充氣。那時候沒有打氣筒,只能用嘴去吹氣。於是練就了三爺這麼大肺活量。長坂坡三聲大喝,嚇破了夏侯傑的膽,這一招就是這麼練出來了,豬我都能給你吹起來,何況你個人!

再就是關羽張飛都屬於大塊頭,關羽兩米一,體重三百斤,在戰場上對於輕量級的對手來說無疑是碾壓。張飛稍微矮一點,但屬於也屬於力量型的,揮著他那丈八蛇矛本來就很難躲過去了,嗓門還這麼大,在氣勢上就先壓倒對方。

關羽張飛跟著劉備南征北戰,在實戰中也獲取了不少經驗,再加上自己的天賦和強健的身體素質和裝備,自然成為了三國最強武將。




董先生說歷史


張飛天生神力,且非常喜歡與過路的俠客們,互相切磋,相互學習,歷史上的張飛,是非常斯文的,他飽讀詩書,而關羽則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他自幼習武,也是難得的英雄


功大哥


名師之徒未必有工作,初入社會賣水果賣豬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