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衛青、霍去病不死,劉據的結局還會那麼悲催麼?

就是路過滴


如果衛青、霍去病不死,那麼漢武帝劉徹應該要提前駕崩了,而太子劉據將順利登基成為漢朝的新一任皇帝。

推測劉據應該可以成為漢朝的一代明君賢主,畢竟輔佐他的人都是名臣良將,衛青、霍去病、霍光隨便拉出來一個都可以獨當一面。而其母親衛子夫,能夠在漢武帝面前得寵那麼多年,如果沒有遠見才識,只靠美色是做不到的,到時候的衛太后也必能助其子一臂之力。

外戚專權,自漢朝立國之後的呂氏就已經開始了。特別是在太子劉據死於“巫蠱之禍”後,漢武帝劉徹為了防止子少母壯,外戚把持朝政,首創了“子立母死”的制度,他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立刻就賜死了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趙婕妤。

劉徹雖然到了晚年,還是很有遠見的,到了唐朝,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立為帝,奉李淵為太上皇,也主要是因為外戚長孫無忌做了推手和堅強後盾。

衛青、霍去病如果沒有那麼早去世,那至少外戚“貳師將軍”李廣利可以歇著了,領兵打仗的事情,不出意外還是霍去病的職責。而在朝廷內部輔助漢武帝主政的將是衛青。

衛青是太子劉據的舅舅,而霍去病是太子劉據的表兄弟,他們兩人和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的利益息息相關,只要不是突然腦筋急轉彎,必然會全力維護太子和皇后。

衛青自不必說了,為人低調,有城府。衛青在世,大臣們沒一個人敢構陷太子劉據,更不要說還有霍去病了。霍去病為了維護太子劉據,也曾上書武帝,讓武帝立三位年齡較大的兒子為王,並就任封國,離開京城。

即使是退一萬步,宦官江充還是藉機挑起了“巫蠱之禍”。那麼太子劉據起兵討伐江充之時,將會得到衛青的強力支持。太子劉據調不動駐守京師的北軍任安,還有守城的田仁等將領和軍隊,但是衛青可以呀,這些人全都是衛青的舊部。再加上霍去病及其部下的支持,太子劉據可以穩坐釣魚臺了。其他很多觀望的大臣,甚至一些原本支持丞相劉屈氂平叛的大臣,恐怕都會重新站隊,改而支持太子劉據。

劉屈氂的平叛大軍面對漢朝的兩大頂級將領,將會敗的很快很徹底。再加上宮城內有皇后衛子夫接應,武帝劉徹也沒地方可逃。

太子劉據兵變成功,即使事後劉徹說既往不咎,應該也沒人信了。在劉徹看來,劉據敢做第一次,必然可以做第二次。而在太子劉據等人看來,難保武帝不會秋後算賬。怎麼辦?只能是結束武帝的時代,迎來劉據統治大漢的新時代了。


奕天讀歷史


要想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把衛青,霍去病和劉據的關係給簡單的介紹一下。

劉據是漢武帝和衛子夫的長子,他早早的就被漢武帝立為了太子。

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也就是說衛青是劉據的舅舅。同樣,衛青也是霍去病的舅舅。這也就是說劉據和霍去病是表兄弟。

衛青因為姐姐衛子夫受寵,被漢武帝提拔為將軍去打匈奴,因為衛青的天上就是打仗的料,他和匈奴交戰,基本上都是大獲全勝。

這樣漢武帝對衛青十分的倚重了。

那時候漢武帝不但把衛青給封為了侯,而且還把他的三個兒子一起封了侯。

可見,衛青在漢武帝心裡的地位有多麼的高。

衛青最為權貴的時候,朝中的大臣見了他都要行跪拜禮的。這也就是說,衛青是漢武帝之外,朝中最為炙手可熱的人物。

這樣的人物,肯定誰都不敢得罪了,巴結還來不及呢。

所以,衛青若是活著,肯定是沒有人敢找太子劉據的事情的。更何況衛青還有一個漢武帝十分賞識的外甥霍去病。

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那個時候,誰敢得罪衛青整個衛氏家族,等待他們的肯定是死路一條。

因此而得出結論:若是衛青和霍去病不死,太子劉據的命運也不會那麼悲催。

下面我們說一下太子劉據是如何死的?

劉據是在漢武帝晚年,被人陷害到了巫蠱之禍之中,然後蒙冤而亡的。

陷害劉據的人,正是漢武帝晚年最為倚重的酷吏江充。

江充因為充當漢武帝的爪牙,十分的飛揚跋扈。他在執法的時候,得罪了太子劉據。

兩個人從此就結下了仇怨。

隨著漢武帝的年齡越來越大,江充越來越感到害怕,因為萬一漢武帝一死,繼承皇位的就是劉據。

劉據若是當上皇帝,肯定會第一個殺了他的。

為了先下手為強,江充就想趁著漢武帝,讓他審理巫蠱之禍的時候,把太子劉據也給捲入進來。因為他知道,只要在漢武帝朝,捲入到巫蠱之禍中的人,無論是誰,都必須處死。

當江充陷害劉據,說太子劉據家裡埋有詛咒漢武帝的小人。他就把這個情況給上報給了漢武帝。

劉據因為害怕,就把江充給抓起來私自殺了頭。

漢武帝得知消息後,以為劉據要造反了,就讓丞相帶兵來平叛。

劉據看到父皇的大軍來了,就趕緊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他就自殺了。

這就是劉據死亡的大致原因。

說實話若是衛青,霍去病在,江充怎麼敢對劉據下手呢?

衛青若是想弄死江充,就如同捏死一隻螞蟻。

江充之所以這麼猖狂,還不是漢武帝比較年老昏庸了,然後太子劉據身邊又沒有倚重的人了。所以,他才敢選擇向太子劉據下手。


史學達人


漢武帝曾經非常後悔逼死太子,因為當時他意識到了巨大的危機,那就是儲君年幼,而且能力也不強。劉據當年雖然不是特別的出色,但是絕對不會太差,相反劉據在朝野之中威望非常高,而這些都來自他的舅舅衛青。劉據的背後是強大的外戚集團,沒有那個皇子可以比擬,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漢武帝放心不下。

如果衛青不死、或者霍去病不死,漢武帝不會把太子怎麼樣,因為漢武帝相信衛青和霍去病。劉據有衛青在,就相當於有軍隊的支持,這足夠保住他的太子之位。當時太子死於巫蠱之禍,很多人都說那是江充所為,故意誣陷太子。其實這背後還是儲君之爭,漢武帝之所以會逼死太子,不是因為江充,而是他感覺到了太子不足以繼位。

漢武帝當時也追求所謂的長生不老,太子則認為這十分的可笑,暗地裡說過漢武帝的不是。這讓漢武帝大為惱火,漢武帝當時正被術士迷惑,居然相信了永生之法,於是太子在巫蠱之禍中沒能倖免。而那一次漢武帝也是剷除了外戚的勢力,衛子夫也為此而自殺,這算是漢武帝一生中最大的一個錯誤,這個錯誤造成的影響是漢朝的衰微。

曾經多次分析漢武帝晚年求長生是為了什麼,畢竟漢文帝時期就說過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也就是說當時承認了不可能長生不死。但是當時提出了類似於“君權神授”的思想,漢武帝作為一個雄才偉略的君主,晚年居然和秦始皇一樣發起了瘋,實在是令人嘆息。太子劉據也成為了漢武帝長生的一個犧牲,簡直就是人間悲劇,可憐生在帝王家啊!


小司馬遷論史


孤立無援的太子

如果衛青、霍去病不死的話,劉據在面臨巫蠱之禍江充的陷害時,他去請教的就不是自己的太子太傅,而是衛青或者霍去病,這兩個人自然不會建議他矯詔除掉江充,更不會建議他起兵謀反。衛青或許會帶上劉據直接去面見漢武帝,揭發江充的陰謀,至於霍去病,也不會採取這麼過激的行為。


不怒自威的將軍

說得誇張一點,如果衛青和霍去病在的話,巫蠱之禍就不可能發生,江充等人也不會有機會去構陷太子和皇后。以大將軍衛青的沉穩,以冠軍侯霍去病的狠辣,只要稍有風吹草動或者苗頭出現,江充之流早就被斬草除根,扼殺在萌芽之中了。說的誇張一點,如果衛青和霍去病還在的話,借給江充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折騰這件事情。

漢武帝的情緒,劉病已的命運

但是衛青和霍去病去世以後,衛子夫和太子劉據在朝廷中,就成了孤家寡人,大多數朝臣對他們並不支持,加之漢武帝也不喜歡自己兒子。

同時,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已經老了,人老了會更容易受情緒所左右,而失去理性的判斷,在巫蠱之禍上,漢武帝過於情緒化的狀態,偏聽偏信,錯誤的判斷,直接導致劉據的失控和最終悲慘的命運。


不過冥冥中自有定數,經歷的若干年後,太子劉據一脈的劉病已,成為了大漢天子,也就是漢宣帝,這位平民天子將大漢帶向了真正的巔峰。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劉據就是漢武帝的兒子,也是當時的太子,但是,他在漢武帝晚年,他卻被漢武帝給逼死了。

劉據死的時候,舅舅衛青和表兄弟霍去病也都早已作古了。

那麼衛青和霍去病若是沒死的話,劉據的命運是否可以改變?

可以毫無疑問的說,若是衛青,霍去病不死,劉據的太子之位,就會穩如山嶽。

你想呀,衛青是誰呀,霍去病是誰呀,那可是漢朝戰功赫赫的,打匈奴的第一名將呀。

這樣的人除了漢武帝之外,誰敢得罪他們。

雖說衛青在後來不那麼受漢武帝的寵信了,但是,衛青的影響力還在。他是當朝太子舅舅的這個身份還在,這樣的人若是在的話,誰敢去動劉據呢?

可以說那時候只要衛青跺跺腳,地就會搖動三下。

所以,說只要衛青或者霍去病有一個人在,劉據就不會死。

可是事實上衛青和霍去病都先劉據而去了。這時候的太子劉據勢單力薄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就據就被漢武帝的寵臣,小人江充給惦記上了。兩個人之間因為江充執法太嚴厲,有過小摩擦。

江充怕漢武帝去世後,劉據當了皇帝,會對他不利。

所以,他只好先下手為強,趁著漢武帝查巫蠱之禍,索性就把劉據也給捲入了進來。

太子劉據因為害怕,就把江充給殺了,要知道江充是朝中高官,若是殺他,必須要經過皇帝的同意。

可是,劉據私自殺了他,漢武帝就以為太子劉據要造反。隨後漢武帝派了宰相來鎮壓,劉據趕緊逃跑,在逃跑的路上被追兵給追上,結果劉據就自殺了。



漢史趣聞


都說老小老小,皇帝也不例外。"堯母門"的修建,雖表現出漢武帝對幼子劉弗陵的喜愛。廢長立幼的心思應該還沒有的,但他對太子劉據的不滿確實在增長。

雖然萬歲萬歲喊的山響,劉徹是人也不可避免衰老了。朝中的奸臣眼見皇帝快到了退休的年齡,見風使舵對他變得敷衍起來,轉而奉迎太子。這對掌權幾十年的漢武帝來說,心中是不免有人走茶涼的危機感。縱是父子也是君臣,作為一個老小孩,權力就是他最心愛的寶貝玩具,誰也不能碰,更不會讓人拿走。

夢由心生,他夢到成千上萬的木偶人朝著自己殺了過來,其實他是在向命運爭權。漢武帝也心知自己是不可能永生的,對於死亡的恐懼,使之變得乖張暴戾,迷信起來了。也因為迷信,對十四個月生的幼子,天賦異常而倍受寵愛。

儘管劉據非常謙恭,但在父皇的眼裡,他太子當了30多年了,巴不得自己取而代之。而劉弗陵還很小,不存在這種危險。漢武帝對太子的冷漠,其實正是這種擔憂使然,他要給他一個警告,老子還強的很,你不要張狂。

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漢武帝也明白,千秋萬代之後,江山始終是要給兒子的。他曾讓衛青轉告皇后和太子,當今天下除了太子是沒有其他人適合當皇帝的。但是卻又不甘心放手。巫蠱之禍由漢武帝一手造成的,江充等人不過是察顏觀色的小人,根本作不了主。

當太子起兵之後,他都不相信太子會謀反,在他的心中知子莫若父。由於蘇文的假報告才信。但是作為君王,逼宮謀反的事,卻是最不願意看到的。太子死後,明白真相的漢武帝后來也感到後悔,建思子亭,處死江充等。他也覺得過了。

回過頭來說,如果衛青霍去病還在世,起兵之前劉據母子一定會向他們請教。衛青生性謹慎當然會叫太子隱忍,扣押江充而不是衝動的起兵。


若起兵後,衛青也得不上陣幫忙,畢竟他深知皇帝秉性,即使靜觀其變,也難逃牽連。"巫盅之禍”前車之鑑,劉徹逼死兩個女兒,任衛皇后跪地哀求也難逃一死。憑衛青掌兵多年,又廣結人緣,霍去病手下盡多精銳之師,二人支持兵變軍隊的一定多過保皇的,從勢力對比來說,皇帝為弱勢,兵變成功可能性極大。對於中立派來說,太子繼承大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事成之後,劉據性仁慈,漢武帝退位和唐玄宗一樣成太上皇。



但霍去病若感念天恩,反過來與衛氏為敵,這也不奇怪。霍去病驍勇善戰,年輕氣盛被漢武帝所欣賞重視,容易感情用事,如私下殺死李敢。若他控制住局面,至於結果,很可能是太子被廢,衛青和晁錯一般成為替罪羊。畢竟虎毒不食子,殺子不忍。

樹欲靜而風不止,衛青早死未嘗不是幸運。而霍去病勤王有功,成為託孤之臣也未可知也。


學有境,思無涯。元元期待你的順手點評,手有餘香哦。

元元的天下


但凡長點腦子的人,都能看出武帝是借巫蠱之名,辦外戚之實。

劉據和皇后只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放眼整個大漢朝,就是一部舅子當權的宮庭鬥,從呂后開始,到竇後,完了王莽,最後曹丕也算是舅子...

不管你怎麼看不上武帝,但你不得不承認武帝的雄才大略,目光長遠,當機立斷,敢做敢當。

以這樣人格魅力的皇帝,來看待劉據這個事情,也就很明白了。為了國家利益,親兒子也必須犧牲,包括後邊的鉤弋夫人......

所以漢武帝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他是相當成功的,他的功績甚至超過了秦皇,但作為一個父親和丈夫,顯然是殘忍的。

自古忠義難兩全,和普通人一樣,他也患得患失,只不過他正確的選擇了國家利益,因為他是領導,很多時候身不由己!

自己的親兒子和老婆的下場,他也是悲痛的,畢竟是自己的至親,他沒有開口補救,這很符合他的性格,國家利益任何人都不容挑戰,更不用說衛青、李陵、司馬遷這些人了...

所以,衛青、霍去病只是武帝的將軍,戰打好了有賞,別的事情多說無益,並不能左右武帝的決策。由其衛氏外戚的壯大,是武帝不能容忍的。


君子好球


漢武帝窮兵黷武,到了後期國家疲憊不堪,民不聊生,漢武帝還是好大喜功,看不到民間的疾苦。但是太子劉據知道國家百姓的現狀,想休養生息,劉據的思想很適合漢武后期的國家現狀,這和漢武帝的方略是衝突的,所以漢武帝經常說子不類父,劉據也知道漢武帝有點討厭他,但是劉據萬萬沒想到會被廢。劉據的太子地位太穩固了,母親是皇后,舅舅是大將軍,穩固的連他自己都不提防競爭對手,不去討好漢武帝。結果後期被李廣利趁虛而入,離間父子關係,漢武帝后期又剛愎多疑。劉據自殺後,漢武帝后悔了,當他知道了民間的疾苦,陷入了自責,下了罪己詔。如果劉據繼承皇位,可能百姓會過的好些。


龍行天下89855722


如果衛青不死,那不就是一部琅琊榜嗎?

漢武帝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但是你可以看看,無論是漢武帝還是唐太宗,這種特別有手腕特別厲害的皇帝,都有一個特點。

戀權

他們不能容忍別人分走他們的權利,到了老年猶為過之,無論是誰,哪怕是自己那德才兼備的太子也不行。

所以,如果衛青和霍去病不死,加上衛子夫,加上一個在朝中深有威望的太子,漢武帝再雄才大略也會對這股勢力感到深深的忌憚,夜不能寐。

所以,我認為,如果衛青霍去病沒有死的話,局勢會更加的糟糕。一個監國太子背後有軍中兩員大將,誰都會怕。就算武帝雄才大略不怕,西漢自呂后開啟外戚干政不斷,武帝自己登基時也深受竇後的多般掣肘。那好,為了他劉氏江山的穩固,他會選擇一個外戚深受到別說他兒子,就連他都可能控制不住的人嗎?

衛青霍去病死了,武帝年老戀權,受小人矇騙,說到這裡,大家還記得琅琊榜最後梁帝一跪嗎?

大概武帝,是後悔,但是如果再來一次,還是依舊這樣選擇吧。

琅琊榜之所以經典,不僅僅在於演員的精湛演技,還在於他的故事情節來源於真實的歷史。

所以,就算衛青霍去病不死,也影響不了該有的結局。


木劍溫不勝


如果衛青霍去病不死劉據的結局會怎樣?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我們應該從兩個維度去分析。第一先看歷史,據史記講太子劉據在衛青死之前沒有任何不良記載。僅僅是說太子文弱,而漢武帝專門給衛青說自己在位時打仗太多了。將來正好需要劉據這樣的太子接替皇位休養生息。而衛青死之後有兩件事需要我們注意。第一有宮中宦官偷偷給漢武帝說劉據好色,結果漢武帝敕給太子一大幫美女。第二漢武帝有一次得重病時又有一個宦官誣告劉據非常高興。於是漢武帝馬上招見太子確發現劉據滿臉淚痕眼睛很紅應該是剛哭過。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沒有了衛青霍去病的劉據地位不穩經常被人算計。在朝臣這個維度中有衛青霍去病那麼太子劉據的地位一定是穩定的。但是如果從漢武帝這個維度去分析就不好說了,如果衛青霍去病都活著的話那麼加上太子劉據其勢力是否過去龐大了!漢武帝能否允許這樣龐大的勢力一直持續發展還只是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