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落魄的時候,于謙在幹什麼?

高瓴微觀


當今中青年演員中最為出色的逗哏和捧哏演員能夠走在一起,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沒有于謙,郭德綱應該也能被大家認識,但火爆程度和走紅持續的時間都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郭德綱,于謙應該沒有太多機會再表演相聲了。

于謙13歲考入北京曲藝團學員班,那時候很多相聲老先生們還在,他跟著王世臣、羅榮壽、趙世忠等先生們學到不少能耐。畢業後進入北京曲藝團,和同班的劉穎一起說相聲。于謙的師父是石富寬,劉穎的師父是李金斗。

劉穎和于謙合說相聲十年,那時候他就感覺出于謙這個人聰明,肯琢磨,非常適合說相聲,只不過生不逢時,他們沒有趕上他們的師父電視相聲大放異彩的時代,也沒有什麼機會在舞臺上說相聲,靠相聲這門藝術根本養不活自己。據說,工資最少的時候,曲藝團每月只給於謙開幾塊錢。兩人想辦法多露面,曾一起在《編輯部的故事》中出現,演和葛優對話的一對警察。

于謙還在兒童電視劇《小龍人》等影視劇中出現過。感到相聲前途渺茫,搭檔劉穎赴日本留學,落了單的于謙除了應付團裡不景氣的演出,就想辦法在電視臺做一些工作,以維持生計。為了在電視專業上有所突破,于謙還在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班學習過。那時候,央視和一些地方電視臺的節目中,他擔任過編導、嘉賓或者主持人。

在曲藝團外出小型慰問演出中,于謙與郭德綱有了初次合作,表演起來彼此都感覺比較舒服,而後又有過幾次接觸,于謙也到郭德綱等人發起的相聲大會進行表演。相比郭德綱的老搭檔張文順,于謙的捧哏功底更為深厚,不撒湯漏水,非常善於放大郭德綱的包袱兒效果,而又輕鬆自如不搶戲。兩人在業內和民間逐漸具有了知名度。

侯耀文後來發現了他們倆,就有意把倆人調進他領導的鐵路文工團說唱團。當時于謙的關係還在北京市曲藝團,鐵路文工團派人到曲藝團調于謙的人事關係,非常順利就把檔案調來。

今年1月下旬的一天我進鐵路文工團辦事,在他們排練大廳看到很多鐵皮櫃,其中一個櫃子的標籤上,還寫著一個人的名字,于謙。


鄭捕頭


以前從不聽相聲,不是不喜歡,就像是小時候不想看新聞一樣,沒有認真聽過!後來一個同事愛聽,聽過幾次覺得真是搞笑,之後那天都是聽著相聲睡覺,該看過幾部他們主要的電視劇!可以說郭德綱就是目前最牛的相聲演員,能力最強最全面。但是個人覺得他年輕時的段子既好聽又幹淨,08年左右的,聽的基本上都是傳統相聲,現在黃段子越來越多了,感覺還是不太好!以前他不是特紅時,下載了不少高清音頻,大概500多M一直保留著,沒事就聽聽!挺好!如果只會創作黃段子,可能會後繼無人!雖然岳雲鵬捧出來了,張雲雷最近也是紅得貨明星,但是德雲社還是得看德綱和于謙兩人!郭奇林還遠達不到他老爸的水平,老郭可能是最後一個相聲大師了!德雲社的未來不好說!


明天得更好


郭德綱最落魄的時段要數1995~2003年這段期間,他三闖北京城,有時飢寒交迫,雖然有妻子王惠鼎力相助,賣車給予財力支持,但也是杯水車薪,只能拼命在小茶樓、小劇場演出來維持生計,日子過得相當艱辛,偶然機會認識了于謙(當時于謙正在廣德樓演出,捧哏意外缺席,熟人找了郭頂替,倆人表演了傳統段子《拴娃娃》,大獲成功,倆人有了相識恨晚的感覺),事後在於謙的力薦下,郭德綱成功拜師三叔(候耀文),郭德綱的事業慢慢開始有了起色,後發生了郭德綱徒弟打人事件,與北京臺鬧翻,原委大家都清楚,這裡不在細說,重點說說于謙。


于謙1969年1月24日生於北京,熱愛相聲,1982年考入北京曲藝學校相聲班學習,在校期間跟隨相聲大家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等學習相聲,1985年拜師相聲表演藝術家石富寬先生。無奈當時的相聲已顯疲勢,明顯幹不過小品,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全是陳佩斯、趙本山的小品,那有相聲的位置,在傳統曲藝走向末落的大趨勢下,于謙轉向影視發展,1985年于謙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大專班畢業,開始涉足影視行業,也拍攝了許多電影,《九九歸一》、《天下第一醜》、《李衛當官》、《三笑才子佳人》等。



無奈都是跑龍套角色,收入不多,但餬口是沒有問題的。這時的德雲社已有很大的起色,郭德綱的搭擋張文順老先生年事已高,身體也出了些狀況,郭德綱力邀于謙入夥德雲社,于謙一口答應,從此中國相聲界最佳搭擋產生,倆人共經風雨,不離不棄,見證了德雲社的起起伏伏,如今的德雲社如日中天。

(這是郭德綱、于謙小鮮肉時合影)
(這是網友P的“夫妻“照)


周阿繁


這個問題就有的談了,郭德綱落魄的時候是真落魄,郭德綱是1981年才正式開始學習相聲,1995年開始闖蕩北京,對外稱白全福的徒孫,楊志剛的徒弟,那個時候郭德綱在北京想跟那些大師混,可人家根本就不樂意帶著郭德綱玩啊!這才在1996年郭德綱和李菁等人創立德雲社。


在這段時間,郭德綱為了他的親兒子“德雲社”是費盡心機,那個時候可不跟現在一樣一票難求,那個時候是你送票給人人家都不願意看,最慘的時候臺下只有一個觀眾,就連他郭德綱自己要經常去跑小劇場演出,甚至要到一些地方衛視耍寶扮醜來獲得一份長期穩定的演出。

而這個時候于謙在幹嘛了,這個時候的于謙混的也不算好,但是人家副業搞的不錯。于謙雖然學的是相聲,但是人家也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在郭德綱最落魄的這幾年,于謙輾轉各個劇組演一些角色,大多不算主要人物,但也不缺上戲的機會。



兩人能走到一起也是緣分,1982年于謙考入相聲班學藝,1985年拜石富寬先生為師,而石富寬老師的搭檔就是郭德綱的師傅侯耀文,兩人因為各自的師傅走在了一起,並在在2000年一起合作說起了相聲!其實于謙進入德雲社的時候,德雲社好歹是緩過來一點了,好歹是有點收益。


于謙可以說是郭德綱的貴人吧,兩人相逢於大難時期,于謙對於郭德綱是不離不棄,郭德綱自己也說:“在我最落魄,身無分文的時候,一直是于謙在我身邊。”而郭德綱也沒有辜負于謙,現在的德雲社是明星璀璨,岳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等等都是一個人也能支起一片天的人物了。

兩人的感情不是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的的體會了,兩人相逢於大難,是互相成就,兩人的感情自然是不用了,他們都認了各自的兒子當徒弟,那關係,跟夫妻都差不多了。

認真觀看,認真點評,我是影視娛樂。 關注我,堅持給大家帶來最真最準的點評。


影視娛樂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相比較如今的郭德綱,我覺得在他成名之前都叫落魄吧!可能做一個普通的三線藝人對於這隻日後雄起的金鳳凰,可能都叫落魄!2004年10月份,德雲社才剛剛開始紅火起來。在這之前,郭德綱和妻子王惠,其實過得是非常不容易的,最早之前是靠著做編劇,說評書養家餬口,後來在大興租房住,一個月給徒弟們50塊錢,岳雲鵬、孔雲龍、燒餅等人都餓得不行了。可那個時候的于謙做什麼呢?

于謙的親筆著作《玩兒》中,寫了于謙的成長經歷。于謙老師小時候就參加了相聲學員班,可以說自幼就學習相聲。不過,也是班級裡的差事,老師多次都想開除于謙,有一次還讓校長看演出,讓校長定奪。而於謙老師通過班長得知此事後,便非常努力的訓練,結果表演的時候,發揮出色,校長認為于謙並沒有老師說的那麼差。

于謙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小動物,養小貓,充滿了愛心。相聲那個年代實在太不景氣了,在正規社團的于謙,每星期只是籤兩次到,平時也沒什演出。于謙老師就和自己鄰居發小小夥伴,去山裡抓鳥捕魚。那個時候,也沒有保護野生動物這麼嚴格,粘鳥之後可以拿到鳥事賣錢,不過於謙老師自己說,其實也沒指著這個掙錢,只是喜歡這種和朋友們一起出去玩的感覺。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很多人說于謙老師是鬱郁不得志的,但是筆者認為,可能作為一個普通人,我覺得還好吧,每天吃喝玩樂,沒什麼不開心的。直到28歲,于謙老師也覺得自己需要一個人來照顧,就談對象,結婚了。但是要養家餬口啊,所以就開始拼命的想辦法掙錢。因為朋友多,于謙老師有時候能趕上肥差,就是那種活少,能賺到錢,也能旅旅遊的這種。其實也就是和普通小演員差不多,演出只是一份工作,每天都要做,但是沒有名氣而已。後來因為團裡需要相聲演員,已經沒人會說了,團長來請于謙幫忙,于謙不好拒絕,才這樣認識了郭德綱。

認識郭德綱之後,兩人也只是臨時組合,郭德綱覺得這是個會說相聲的,但是沒有想過會成為日後的長期搭檔。不過後來,因為張文順先生生病了,郭德綱才想起了于謙,不過那個時候德雲社已經開始盈利了。郭德綱和于謙那個時候四處演出,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基本上不著家,最後也成就了彼此。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我是比較喜歡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的,對於他兩還是有點了解的,每天晚上不聽半小時他兩的相聲睡不著覺,已經成習慣了。我想有這個愛好的人不在少數。

郭德綱有現在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受盡磨難的,郭德綱是天津人,1973年出生,1981年才正式開始學習相聲,1995年開始闖蕩北京,對外稱白全福的徒孫,楊志剛的徒弟,1996年郭德綱和李菁等人創立德雲社。2002年才正式和于謙搭檔。這幾年是郭德綱人生的低谷,也受盡了冷眼和嘲笑。那麼這幾年于謙在幹嘛呢?

于謙1995年,于謙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班的進修學業,之後參與電視劇《馬三立》的拍攝,1996年出演電視劇《小井衚衕》,扮演角色肥子,同時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及地方臺的長期欄目中擔任節目編導及主持人。參演的電視劇,電影也大多是一些配角,跑龍套的活,也算是鬱郁不得志。

1997年-1998年間,于謙與郭德綱在幾次演出場合中相識,止於點頭之交。當時誰也想不到兩人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彼此在藝術和生活中的黃金搭檔與莫逆之交。

另外,于謙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也是個有背景的人,娛樂圈一般都不敢得罪的主。




音樂BEYOND


于謙曾經說過,自己很遺憾沒有在德雲社最落魄的時候加入進來。

于謙加入德雲社的時候已經是2004年之後了,離德雲社大火,也就差一丟丟時間。

其實早在2002年的時候郭德綱就和于謙有過合作,那時于謙是曲藝團的掛職演員,但是經常不去參加曲藝團的演出工作,因為實在沒有啥演出,也不掙什麼錢。于謙主要是跑一些劇組,做龍套演員。自己為了在演員行業走的更長遠一些,甚至報班考了個導演。

後來曲藝團有一些下鄉演出的任務不得不完成,也是于謙實在這些年沒為曲藝團出過什麼力,心裡有愧就回到曲藝團開始參加演出。

那段時間演出任務確實多了點,曲藝團能排出去的演員人手不夠,郭德綱屬於從外面借調過來的。這臨時外來的人也沒有搭檔,剛好於謙也才回到曲藝團,也沒搭檔,所以那時候開始,倆人就有一搭沒一搭的開始合作,一開始兩個人也就演出的時候合作一下,下臺以後也沒什麼交情,都是各忙各的。後來也是合作的多了,兩個人也都是真愛相聲,關係就越來越好。

郭德綱就跟于謙說,“哥哥,我在外面有個買賣,現在還不掙錢,等掙錢了一定讓你加入。”

于謙也有事沒事跟著去當時的相聲大會看演出,覺得那個氛圍很好,相聲應該這樣說。有時候也會上臺去票一場。

一直到04年,郭德綱的小劇場演出算穩定下來了,票賣的也不錯的時候,也因為郭德綱的搭檔張文順先生年歲大了,一天連著說幾場也盯不下來,郭德綱才正式邀請于謙加入。才有了現在這個郭德綱于謙的黃金組合。

轉過年來,德雲社大火了。


草野泥塗


應該是在抽菸、喝酒、燙頭,其實,大家有所不知,于謙以前是個演員,演過電視劇,演過小品,當過編導和主持人,于謙還是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的畢業生,正如郭德綱在很多相聲裡提到的那樣,在和郭德綱合作說相聲之前于謙是小有成就的!


那麼,為何于謙會和郭德綱走到一起並且開始說相聲呢?

原來於謙最初也是學相聲出身,1982年,于謙考入相聲班學藝,1985年拜石富寬先生為師,也是因為石富寬和侯耀文是搭檔,于謙和侯耀文的徒弟郭德綱有緣走到了一起,兩人也比較投緣,於是在2000年一起合作說起了相聲!

而在2000年之前,于謙演了幾部電視劇,同時還在央視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的一些節目中擔任編導和主持人!

所以,在和郭德綱合作說相聲之前,于謙也是小有名氣的!


然而於謙也是深愛相聲的,在遇到比較投緣的郭德綱之後,兩人開始合作說起了相聲,起初,于謙和郭德綱合作也並不是為了大紅大紫,純是為了愛好,因為那時讓大家喜歡自己的相聲實屬難事,而郭德綱之所以一直堅持說相聲也是源自於內心對於相聲的摯愛!

也正是兩個人這樣的想法使得他們能夠堅持這麼多年,並且有了今天的名氣和成就,如今的于謙無論是在財富還是名氣上都已經超過當年沒有說相聲時太多太多,而於謙於老師為人也一直謙和低調,深受大家喜愛!


總之,于謙在和郭德綱說相聲之前是一個演員,同時也是央視電視臺和北京電視臺的編導和主持人!


草根說電影


郭德綱真正落魄的時間段分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是郭德綱1995年開始到北京闖蕩開始到2005年真正大火這段時間。



在這段時間,郭德綱為了維持生計和如同自己親兒子的“德雲社”可以維持下去,他要經常去跑小劇場演出,甚至要到一些地方衛視耍寶扮醜來獲得一份長期穩定的演出。



然而,在郭德綱落魄的這個時間段時,雖然出生於北京,85年就拜師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石富寬先生為師的于謙過的比郭德綱好一些,但是也好不到哪裡去。



畢竟,當年相聲這門傳統曲藝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雖然于謙會和師父去一些地方進行慰問演出,甚至為了維持生計要經常在影視劇中跑龍套,可以說賺的也不算很多,好在不會像郭德綱那樣隔三差五斷了經濟來源。



只不過因為當時于謙經常在影視作品中露臉,給觀眾留下一個臉熟的印象,在業內算是有一點名氣,但是也強不到哪裡去。



好在兩個人在比較落魄時相遇,搭檔說了一段相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因如此,郭德綱和于謙兩個人有種相識恨晚的感覺,在此之後兩個人也經常一起搭檔說相聲,郭德綱更是在於謙的幫助下拜侯耀文先生為師,入了相聲界的傳承之中,在此之後,兩個人也因為完美的默契以及深受觀眾喜歡的作品開始走紅。



只不過當時郭德綱火了之後,人紅是非多,受到了主流相聲界的排擠,再加上當時年輕氣盛的郭德綱和北京衛視以及一部分媒體鬧掰,導致郭德綱和德雲社被封殺,這也令剛走紅沒幾年的德雲社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在此期間不少德雲社的老人以及德雲社曾用心扶持的兩個“愛徒”曹金何偉叛離德雲社,令當時的德雲社的情況雪上加霜。



但是,患難見真情,在郭德綱和德雲社逢此大難期間,于謙本可以憑藉自己強大的捧哏實力和好人緣換一個搭檔,重新在相聲界創出一片名聲,但是于謙並沒有這麼做,反而是一直待在德雲社,陪著郭德綱度過這一危難時刻。



可以說,德雲社能有今天的輝煌,除了和郭德綱有關之外,和于謙也有著分不開的關係,也正因如此,對於于謙,郭德綱除了有那種超越友誼的兄弟之情,還有一些感激的情誼在,可以說自2005年之後兩人一路走來,已經成為當今相聲界默契最好的相聲搭檔了,也希望未來兩個人友誼長存,發展越來越好。


拾憶物語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當郭德綱三進北京城,相聲事業屢屢受挫,窮困潦倒失魂落魄的時候,做為根紅苗正的主流相聲界演員的于謙,和當時所有的主流界相聲演員一樣,有正式編制,在北京市曲藝團工作。要不是2003年因偶然的機會與郭德綱合作擦出火花,于謙這輩子恐怕與相聲早就絕緣了!恐怕到現在中國影視劇就多了一位金牌龍套,而相聲界少了一個捧哏天王!


當時的于謙經常隨北京市曲藝團去各地慰問演出,也偶爾跟隨師父石富寬先生去電視臺說個相聲,其餘時間,就是跑各個劇組,客串影視劇跑跑龍套,生活雖然不富足,但也說得過去。這期間于謙參與了眾多經典影視劇的拍攝,比如《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京華煙雲》、《李衛當官》等等,還娶了一個如花似玉比他小十歲的老婆。

“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德綱身邊有于謙”,這是經常掛在綱絲嘴邊的一句話。甚至在東方衛視節目現場懟郭德綱的交通大學李宏燁博士也曾經說過,“我們不像你,你身邊站一于謙。”以上這些言論不管是捧郭德綱的,還是懟郭德綱的,至少都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于謙對於郭德綱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說,郭德綱能有今天的成功,于謙佔一半的功勞。



郭德綱與于謙的合作完全是一次巧合,當時于謙所在的北京市曲藝團正好在廣德樓演出,不巧那天有人缺場,於是就找郭德綱來替演,但是缺少一個捧哏,于謙臨危受命,臨時和郭德綱搭檔演出,演出的段子是傳統相聲《拴娃娃》,但是這一次合作給二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人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之後郭德綱又邀請于謙參加德雲社的演出,搭檔了幾次之後,雙方都感覺已經離不開對方了。於是郭德綱就邀請于謙‘入夥’,出於對相聲藝術的熱愛,于謙欣然接受了郭德綱的邀請,於2004年春節正式加入了德雲社,之後因張文順先生年齡較大,身體不好,在2005年的時候,郭德綱和于謙這一黃金搭檔正式合作,也就是從這時起,郭德綱于謙二人就如同開了掛一樣,登上了相聲事業的巔峰,也成為了中國相聲史上最佳的搭檔之組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