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些教育機構的好老師,講課生動很受學生喜歡,但學校內為什麼這樣的老師很少了?

天問觀世界


我看到一些教育機構的好老師,講課生動很受學生喜歡,但學校內為什麼這樣的老師很少了呢?

第一,因為你的見識太少了。

你知不知道全國有1600多萬教師?你才看到過幾個?而且,老師講課,除了家長開放日,你又怎麼能看到!就算能看到,你又看到過幾個老師上課的情況?

相比而言,輔導機構為了吸引家長掏腰包,會時不時地搞些開放活動,找幾個嘴皮子利索的,善於唱唸做打的,來演那麼幾場戲,做幾次精彩的秀。於是,一些不明真相的家長,就特別輕率地得出了輔導班老師課上得更好這麼一個結論。並且在向外傳播的時候有意無意不斷放大,造成更多的人信以為真。但其實,樣本少到可憐,哪有代表性說服力呢?

我敢說,每一所學校裡的頂尖老師,都不比任何一個輔導機構的老師遜色!

孤陋寡聞不可笑,誰都有不知道的地方,但把想當然的東西當成真理般的存在往外說,就顯得太可笑了!

第二,因為你根本也不懂什麼叫好課!

老師上課像講相聲一樣就叫好課,而不溫不火的那種就不叫好課,這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教學效果好不好,根本不在於課堂上熱不熱鬧,而在於學生下課時究竟記住了多少,學會了多少,用對了多少!以前,教改時搞過一程子各種熱鬧的活動,課堂上掌聲雷動,喝采不斷,教師和學生人人都像演員一般哈皮,結果怎麼樣?偃旗息鼓了吧,再也不提了吧!

好老師只在當說的時候說,循循善誘,層層鋪墊,就那麼幾句話,幾次板演,就把學生調動起來,激發出來,水到渠成之時,一點即透,學生喜出望外,教師深藏功與名。那種誇誇其談,口若懸河,整節課都各種秀自我的教師,恰恰是用力用錯了地方。或許這種教師個人素質挺好,比如形象、氣質、談吐、動作,但太自我就看不到學生了。整節課下來,學生除了哈哈一樂,啥都沒有學會。為什麼人們大都喜歡看鬧劇喜劇,而不喜歡文藝片記錄片?前者輕鬆後者燒腦啊!

第三,你根本就是補課機構的托兒!

這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惡性競爭嘛,誰不會耍點下三濫的手段呢?沒有進一步討論的必要。



劍客談教育


其實不管是教育機構還是學校內,這樣的老師都不少。只不過教育機構以盈利為前提,所以越是受學生喜歡的老師,越是能夠承擔更多的課程,讓更多學生和家長看見,當然,對他們自己而言,也能收穫更多的薪水。

而學校則是體制內單位的一種,盈利不是第一目標,穩定才是。換句話說,只要一個老師按部就班老老實實地上課,平時不要做太多出格的事情,那麼自然就會有自己的一碗飯。而即使一個老師講課生動受學生喜歡,也未必能得到重用。因為很可能論資排輩起來他就是個小透明。所以,除了他的學生們,其他人是不會知道他的優秀的。

更有甚者,在學校內,你越是有才氣,越是要低調,因為你稍微高調一點,別人就會覺得你是在故意炫耀。怎麼看你怎麼不爽。

當然,在很多優秀的學校應該是不存在上述情況的,我說的是一般性的中學。可是真正最優秀的中學,請的老師應該每一個都不簡單,也就不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了。

此外,教育機構的課程必須生動有趣,才能留得住學生。至於生動有趣是不是代表教學效果好,這個就不一定了。有的老師的確功力深厚,既能把握到知識點,又能講得妙趣橫生;但還有部分老師,水平不夠,段子來湊。說說笑笑一節課過去了,雖然講不了什麼實質性的內容,但部分學生也會喜歡。畢竟這樣壓力小。

作為教育來說,要是以盈利為目的,那麼老師費盡心思討好學生那幾乎是一定會出現的場面。而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願意認真學習,很多人更願意聽故事閒嘮嗑。自然也就會出現這樣的老師。

這些老師好不好,我們今天是無法評判的,也許要等到很多年以後長大成人進入社會了,才能慢慢去思考這個問題吧。


吹上來的小動物


我是英語老師,我覺得我可以說一下,因為之前在某市裡高中學校待過,後來辭職現在在機構,兩邊都體驗過,說一下區別吧,

首先是學校,

一,不是老師上的不好,而是學校規則太多,有時也限制了老師的發揮,基本是按教研組集體備課的進度和模板走。

二,備課時間緊,每天一備,沒有太多時間去找有意思的東西給學生看。

三,還有就是班級學生人數多,一個班什麼層次都有,要照顧大部分學生來上,這真的很難,四十分的和一百四的一個班,老師能照顧到的基本就是中間段的學生。而且有一些不聽課的甚至會擾亂課堂,針對這類學生,學校老師是沒有多大辦法的,除了些小懲罰,總不能開除了吧。

四,有這麼一小部分的老師,仗著鐵飯碗,只授課,不管質量,這個是極少的,但是不排除也有這麼些人。

五,學校不注重宣傳和包裝老師,我所見到的也有公立好老師,課堂幽默,學生喜歡,但是公立學校領導一般對官僚政治比較感興趣,對這種只知道上課的本分老師無感,導致金子沒被發現。甚至我見過好老師得罪領導後,被調離,很無語。

六,學校的老師,不僅要上課,還要應對各種檢查,負責一些授課以外的工作,所以也會分散老師的精力,比如查寢,查衛生,做資料,做黨建等,我以前的一個同學現在在初中教書,她說她還需要去各個鄉鎮去做精準扶貧,雖然我搞不懂這個扶貧和教學工作有多大的相關。

在機構的話,剛好就可以補充以上的缺點

一,機構比較支持老師的個性教育,只要你能上出效果,受學生歡迎,大的方向不變的前提下,模式可以自己設置,老師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大。

二,的週一到週五備課,大家一起集中練課,集思廣益,備課時間多了,就可以找些熱點話題分享,激發興趣,學生也喜歡。

三,輔導機構基本是小班,而且可以按學生層次分班,一個班最多也就十個人,水平相差不遠,老師講解的內容針對性比較強,而且一旦發現學生程度不匹配,可以馬上降級或升級,比較靈活。比如六十分的放一起,老師講的就比較慢也比較簡單,抓基礎知識的分。如果是一百三的學生一起,上的就是拔高性的內容,追求最高分。其次是來補課的學生,基本上很少有不願意聽課搗亂課堂的,如果有的話,和家長說了,家長會管,畢竟家長是花了心思花了錢的,如果家長不管,學生也不改的話,機構會退費也不願意收這類學生。

四,成績和受歡迎度,就是機構老師的價值所在,如果不行,馬上就被淘汰,競爭力大了,鬆懈下來的老師就會少一點。

五,機構比較注重宣傳和包裝老師,金子不發光的情況較少,比如我去年帶的一個初三班,均分141,還有人考了全市英語單科第一,學校在給家長介紹時就會說我的情況,讓家長認可老師。

六,機構老師任務明確,除了上好課,其他基本不用管,招生有招生部,接待有接待部,簡單的作業,聽寫和背誦有助教負責,老師只需要授好課。

所以我覺得目前來看,學校和機構是互補的,但不是說學校不好,我覺得現在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以後學校可能也會把機構的優點調整進去,但是這種改革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目前很多家長願意花錢在外面給孩子加強一下。而且針對英語的話,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機構是為了練口語,目前的學校教育應試性強,口語就被忽視了,所以這也是很多家長花錢給孩子學英語的原因,很多有留學準備的孩子,家長會提前讓他準備。個人對比後發現學校老師其實任務更重,待遇也一般,我尊重在一線奮鬥的好老師,大家不要把他們的工作想得很輕鬆,同時呢,也希望大家擦亮眼,好的機構是有的,好的機構老師也有,但是現在魚龍混雜,選擇前需要好好對比,不然就是花錢打水漂,還耽誤了孩子學習的時機。


nnio254


我孩子公立學校的英語老師,講課特別好,國內外老師包括外國專家都過來聽課的那種,還特別有責任心,挺著大肚子現在操場上利用體育課休息時間給差生補課的那種。可是差生家長不配合,差生還是跟不上。從一年級開始老師上課幾乎全英文,不配合又不愛學的慢慢就越來越跟不上,本來就調皮變得更搗亂,老師性格又溫柔,加上懷孕身體不好,吼不起來,班級紀律越來越差。最後被這些熊孩子給氣走了。好多家長都說好可惜。換來了另一個名校轉過來的老師,教學方法比較傳統但人特別嚴厲,結果家長們又不幹了,那些淘氣孩子的家長都去找學校說原來老師好新老師不好。我就想,你們早幹嘛了,不管管自己家熊孩子。老師找你家長從來不配合,讓家長過來學校老師要等到八點多。公立學校的老師,如果也給她輔導班那麼點學生,然後這些學生家長都是花了大價錢的為了物有所值也會配合老師管好孩子,那她們會比課外班老師好太多了


Julia80135683


我高二數學老師,是個很嚴肅的男老師,可能是他聽到很多同學在抱怨這個數學老師不會講笑話說段子,他就專門拿一節課來闢謠,他說:“如果沒有課時限制,我一節課都可以講無數個段子,但如果我講了段子,就會縮短我的課時,大綱要求,這學期數學課第一單元第一課要用兩到三個課時,但是因為給你們講段子,我就不能夠完成這個教學任務,我也想給你們講段子,但它會拖我進度。數學本就是一個嚴謹的學科,好好上課,認認真真獨立完成作業,這才是你們該有的學習態度。”


mdzz永相隨


以前我也有所感受,我上高中的時候感覺我們學校的老師講課很無聊(尤其是英語),後來發現某東方的英語老師講的很好。但是,當時也只是發現而已,我也很納悶。現在我當了老師了,我也就明白了。

第一,去機構上課的學生,就算不是好學生,也是願意學的學生,那麼老師也就不用管理課堂紀律,課堂效率就高。

第二,機構是企業,老師賺得多壓力也大,如果不能吸引學生,老師的收入就會大大縮小,公立學校沒有這種壓力,學生劃片就來了。所以當老師講課無聊的學生,你也就在機構看不到他了。

第三,錢的問題。老師這個職業乾的就是良心活兒。機構上課給的多,也就認真備課了。學校給的少,應付日子的可能也就遞增了。拿我們大專說,全年超過480個課時情況下,一個課時是40塊錢。而如果就去兼職教高中,一個課時100塊錢。所以,很多老師一年講夠480個課時,就不願意再接課了,這還是有良心的老師,畢竟480個課時內還好好備課。有一些沒良心的老師,連480課時內都應付差事。

第四,單位屬性問題。像我們體制內的老師,不是你想怎麼講就怎麼講的,講課必須得用原來的那個老套路,老教師稱這個是基本功,你要是按機構那套方法講,碰到教學督察會覺得你不行。而且,現在你不能胡亂說,得講政治屬性,你得複合國家的精神,我們有一位老師當時調侃“菲律賓是彈丸小國,不配跟中國叫板“,結果直接就被學校停課了,說這是激發學生對菲律賓的對立情緒,跟我國的外交政策不符合。

最後來一嘴,其實老師不好乾,沒你看的光鮮,也沒你想的那麼簡單,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是想怎麼講都可以的。


安立特特特特特特特


我女兒初二,上本市較好的私立學校,年繳學費一萬三,其他費用加起來一年近兩萬。孩子小升初入學時排名十六,平行分班,一年多下來到三百多名(年級八百人左右),班級排名第一!從入學開始,班主任就各種作妖,第一次期中考試全班成績不佳,他馬上組織學生開會,把成績不好的原因歸咎於語文老師佈置的作業多,並要求學生向學校舉報語文老師。第二次考試又不理想,於是開始跟家長說要接受孩子不是天才。現在第三學期,期末家長會,訓了家長一頓,直言家長不作為,把家長分四類,每家問題一大堆。孩子每週住校六天,回家一天,問他情況他直接一句,你自己的孩子你自己不知道,問我幹什麼!他教數學,經常上課上著上著上不下去了,改作業就胡亂打勾,不對也打勾,到考試孩子發現錯了去找他,他直接罵孩子誰讓你不聽課,我一個人帶兩個班改九十份作業,怎麼可能仔細看!這種老師還是優秀教師!

現在逼得我們僅有一天休息還要在外補課,機構的老師比起來認真負責多了,每次考試的試卷他都會找出孩子的問題加以解決,孩子考得不好不願說成績他也會及時跟家長溝通,機構的管理的確比學校到位,目的也單純。


jennifer顏


我大學畢業在輔導機構幹了幾年後來去公立學校當老師,我說說我的意見。兩個機構有好老師,也都有生動的課堂。只是學校裡面的好老師和生動課堂更多。就師資力量而言,學校的平均水平明顯高於輔導機構。第一,工資待遇和穩定性以及社會地位上,學校的平均水平高於輔導機構,所以主流的教育人才會往學校裡面擠。第二環境對老師的培養,教育還是以學校教育為主的。學校是主戰場,相當於正規部隊,輔導機構最多是游擊隊。經歷中高考的磨練,學校教師在教學水平上要更高。但是也不排除輔導機構有高水平的教師,只是比例很小。

為什麼學生和家長更喜歡輔導機構教師?因為兩者定位不同。學校教師定位是教育者,承擔教書育人的職能。除了教學,還要對學生的品行進行教育。沒有人喜歡被管理包括學生和家長。輔導機構的定位是服務者,一切以學生開心,家長高興為主。只有這樣才能留住學生,才能生存。兩者比較,學生和家長自然更喜歡輔導機構的老師。學校一個班級數十人,甚至多大八九十人,如果老師沒有權威課堂教學根本無法進行。老師必須做到讓學生有敬畏心才能履行教師的職責。輔導機構的老師只有教學工作,不承擔育人職能,對於學生管理很少。需要的是學生喜愛,最怕的就是學生敬而遠之。

一節好課的標準是什麼?最實際的標準就是學生成績好。教學不是簡單的把學生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簡單的把知識念一遍。而是用老師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和運用知識以及傳授學生應試的技巧。把新知識轉化為學生技能的能力才是老師的教學能力。老師們為此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老師是用勤快,多準備內容,多備課,多領著勤批改作業和試卷。有的老師依靠嚴厲,讓學生敬畏,讓學生不敢不學,不敢不會。有的老師是和藹可親和學生關係好打成一片。有的老師課堂下功夫努力提高課堂效率等等方式。屬於夠著的老師課堂就比較生動,把複雜的知識簡單化,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用幽默的需要吸引學生,把知識類比學生熟悉或者感興趣的事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新東西。這類老師通常都是成績優異的老師,深受學生喜愛,但是現實中不一定是名師。學校領導不一定看重成績,一般不會主動宣傳老師。也有的老師上課容易跑題,過多的段子,過多的與課堂無關,沒有對知識的挖掘,沒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單純為了幽默而幽默。這樣的課也生動,但是學生成績不好。照樣學不會。所以一堂好課是生動的課,但是生動的課不一定是好課。


旅途TLOU


;我不知道我算不算個受歡迎的老師,但我卻知道有部分學生很崇拜我。今天上午我去淅川縣一高給上高三的孩子送飯。學生下課了,一個學生看到我,說:你是翁老師?來見翁瀟嗎?我們站在樓道說了一會兒話,這個學生忽然說道:老師,我抱你一下好嗎?我愣了一下,笑著伸出手和這個學生輕擁了一下。說真的我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中二時的學生,五年過去了,已沒什麼印象,但我卻知道那一班學生很崇拜我。五年前我在縣城教中二(借調)。那時我已接近50歲,已教了二十年中三語文,六年中二語文正是知識深度廣度達到相當層次的時候,再上我又是善於思考對社會對人生認識深刻,覺得不教自己的孩子太虧了,於是就把孩子調到我所教的班級。那一年是我最認真的一年,藉助課文把語文考點認真講解傳搖社會認識人生感悟都穿插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管理,寬嚴結合,90多個學生,對於能上重點高中的嚴格要求,凡是與不注意聽講或粗心不認真有關出現的錯誤,就打手掌。對於那些學習較差的也訓斥偶爾也象徵性體罰一下。(沒當過老師的其實不知道,有部分孩子學習不好,是因為聽講習慣不好,課後作業習慣不好,靠講道理很難改變)當然,對個別對我的“體罰”持牴觸情緒的,我每天檢查其知識掌握情況時,只指出錯誤,不懲罰。我提明白說過,我打你手掌心,是幫你改正錯誤,你若不涼解,我就不多管了。因為我的孩子也在那個班,我儘可能公正公平的對待每個孩子,儘可能不委屈每個學生,避免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怨恨”。沒想到那一年和學生“打”出交情了,許多孩子上了高中也還在對我念念不往。就在剛才,我轉身剛下樓梯,一個看到我的男同學跑過來喊我“老師”。只是剛剛的擁抱讓我有些“尷尬”,我也不想再見到太多的學生,我知道那一層高三學生中,有十幾個我教過的學生,而不得不退到村校過“半隱居”的生活,也讓我不想面對那些過去的學生。那一年後,我在縣城又教了一年中二語文,那也是一班讓我很滿意的學生。接著後半年全縣教師大調整,面試時不願出8個紅包,16000元錢,雖筆試第三,但普通話太差,我離開了縣城。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我不應該選擇教小學,畢竟,我的知識層次及半生積累,初中更適合我。只是離開農村學校8年,鄉下的初中學生對學習沒興趣的幾乎超過三分之二(離開縣城後在鄉初中教了三個月中三語文),加上心灰意冷,只想過一種相對清靜的生活。半個月前我去接孩子回家,孩子的兩個同學搭便車,路上那兩個同學一直在竊竊私語,後來聽孩子說,她們聽你的學生說過你,一直想見你呢!其實學生歡迎不歡迎能決定什麼呢?


伏牛山中一老翁


機構最多一個班30人頂天,這還是大機構,小機構就不說了,十幾個幾個人。

學校50多人,有些大城市60往上。這是人數差

機構的到點上課,到點下課,所有教師只管課堂,最多看著學生別因打鬧受傷,機構本身不大,一般都有前臺看著學生不離開機構,不需要操心。

學校現在大部分都有寄宿制,所有老師基本都是某個班的班主任,一天上全年級的課,晚上備課改作業,時不時約起同年級其他班主任全學校找談戀愛的小情侶,或者大晚上跑來查鋪,怕有學生晚上翻牆跑出去,有跑出去的,所有老師還得出去全城搜索。除了學生放假,基本不敢離開學校。學校老師不只有教學任務,還有管理任務。

去機構的學生至少是被家長提前做好教育了,不然學生不會來上補習班,機構老師不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發動,組織動員,誓師大會等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不想學大不了跟家長一說,退錢了事。

學校學生屬強制教育,跑不掉,初高中成績中下游的普遍有厭學心理,學校老師一方面要做思想教育,一方面要擔心學生壓力太大出現心理問題,一方面還要承受來自學校,家長的成績壓力。

另外,學校學生各方面素質參差不齊,好學生自然不會惹事,後進生一般就只會惹事,今天翻牆出去玩,明天跟人打架掛了彩,一到考試不是白卷就是亂寫,甚至膽大包天作弊,還不能打不能罵,回家告家長,就有家長來鬧事,去網上一曝光,這輩子的工作生涯盡毀,不管學生如何無法無天,只要老師罵人了打人了,輿論永遠一邊倒。

來來來,你告訴我,上課激情哪裡來?上課方法有時間去研討?

我們高中體育老師以前特別嚴的一個人,各方面體育素質,體育方法都不錯。有次上課有個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一直說話,提醒數次仍置之不理,憤然拿籃球砸過去(體育男老師,年齡還不是很大,有脾氣,本身體育老師脾氣都比較大。)家長就來鬧了,從此以後,他上課基本不怎麼教了,上課集合,然後自行在操場玩,不受傷就不管。當時我們對那位同學的行為津津樂道,背地裡還說活該你動手。其他年長一點的老師普遍激情低,年齡是一方面,更可能的是有學生或學生家長的做法使其寒了心。講題倒是很深入,有問必答,有求必應,反正教學水平我這種普通學生是看不到極限,但基本照本宣科。說什麼對學生一視同仁,後進生惹那麼多事他不給小鞋穿已經算師德高尚了,難道還要舔著臉去求你學?不存在的

有時候,毀掉一個人的堅持就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