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輔導員的條件是什麼,容易達到嗎?

用戶718190397120


保研輔導員制度實際上已經推行很多年了,不同的學校可能政策上不太一樣,總的來說,實行保研輔導員,一方面是採用這種靈活聘用方式來補充輔導員隊伍,解決輔導員出路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整體質量。

隨著思政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國家對高校輔導員的比例要求也從此前柔性要求變為了剛性要求(輔導員1比200比例要求很早就有了,但很少有高校能達到,16年思政會後,上面再次重申了這個比例要求,後期在各類巡查考核中,這個比例將作為考核指標),在這個背景下,各高校不得不加大輔導員隊伍的建設。

輔導員是中國高校所特有的,初衷是給學生做思想工作,但實際上卻變成了給學生當保姆。實話實說對高校的核心指標並沒有多大的幫助。而問題是,專職輔導員大多數是佔編制的,按照1比200的比例,高校要拿出大量的編制來給輔導員,這對大多數高校都是不現實的。

另外,輔導員(也可以叫保姆)的工作有特殊性,年輕的時候乾乾還行,年齡大了可能經不起那個折騰了,那輔導員的出路就是個大問題。很多學校輔導員可以進機關,但機關崗位也有限,所以最後很多輔導員都40多了,還在一線忙碌。這個時候,國家又開始提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要給輔導員評職稱。這並不是說輔導員有多專業,主要還是給輔導員找出路。

保研輔導員的出現,算的上是一個創舉。一舉解決了輔導員不足和輔導員流動這兩大問題。而且,本科畢業做輔導員,其實比研究生畢業的更貼近學生。一般保研輔導員都是本科畢業後先幹兩年輔導員,然後讀全日制研究生,畢業後,可以優先應聘正式的輔導員崗位。

這對很多想留校的學生來說,也算是個福音。不過,保研輔導員的要求不低,剛瞭解了幾所211、985高校的情況,基本上都是要求首先要達到學校保研的要求,然後再從中選思想好、能力強、有學工經驗的,並不是一些人認為的先看能力再照顧保研資格,也就是說,學習成績是基礎,其次才是工作能力。至於題主問是否容易達到,那要看個人本科期間的表現了,比如我自己,當年如果選擇做保研輔導員,估計妥妥的沒問題。不過,也不是每個保研的人都會選擇去競聘保研輔導員,畢竟,中間工作這兩年可能會破壞專業學習的連貫性,等到上研究生後,可能會感到生疏、跟不上趟。另外,研究生畢業後,學校也並不是包解決,還得自己努力。

好吧,又是一篇說了跟沒說一樣的回答。如果題主有意向,別問容不容易,直接投簡歷去試試就知道了。


高校人才真經


我有三個不同高校的朋友是通過行政保研做輔導員的,我們會發現不同學校保研輔導員的條件是不一樣的,說它簡單還挺簡單,說它難確實也比較困難

。那麼我以我所瞭解的情況,向大家說一下保研輔導員的條件吧。

在我的理解當中,保研輔導員和支教保研是差不多的計劃,不過一般很少有獲得保研資格的同學會這麼選擇,因為可能會多一年或者兩年的讀研時間。所以,一般保研輔導員或者支教保研的同學都是在保研線附近的同學,然後進行學院的面試和筆試才會被確定拿到行政保研和支教保研的名額。一般那些在本科期間有學生工作經歷的人,會在面試當中有優勢。

而且不同的學校,保研輔導員的職責一般也是不同的,據我瞭解上海交通大學的保研輔導員屬於半工半讀,基本可以和同屆的研究生一起畢業,每個周抽一段時間去做學生工作,而華中科技大學的保研輔導員則屬於全職輔導員,碩士採取2+3的方式,就是做兩年專職輔導員,再讀三年碩士才可以畢業。具體的還是看學校啦。


綜上而言,想要保研輔導員雖然不用成績達到保研那麼高,但是也要在保研線附近,而且一般都需要學生工作經歷傍身,那麼這麼說起來,你覺得簡單嗎?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交流啊~



咯骨頭上


各個學校有差異,成績達標的情況下,學生幹部比較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