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品牌都是這樣取名的

各行各業都有被消費者遙不可及的大品牌,但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大品牌都是被消費者熟知並樂於傳播的,那麼對於新創建的新品牌來說,如何向大品牌取名看齊才能為品牌某一條出路呢?本文我們就大品牌都是這樣取名的來了解下。

大品牌取名的基本原則

1.降低識別成本

2.降低傳播成本

3.降低使用成本

首先,名字要夠簡單,一定要通俗易懂,符合潮流,符合用戶的認知,方便理解和記憶,不要搞得很複雜,打字都得半天。

市場上許多的大品牌,絕大多數都是非常簡單的,沒有搞得特別複雜。有些公司就是喜歡把名字玩各種花樣,這不是創意,而是無端的增加品牌名的營銷成本。

其次,傳播傳播,重要的還是傳,口口相傳,品牌名一定要便於傳播,符合大家的說話習慣,這必定會省一大筆推廣費用。

你要是讀著繞口,搜起來還麻煩,說給別人聽還得解釋半天是哪幾個字。

你說這樣的名字,客戶是有多愛你才會耐著性子幫你推薦?

給大品牌取名需是你說出這個品牌名,別人一下子就能理解,還能很快的寫出來。

其實這個很簡單,你隨便找幾個人,告訴他們你的品牌名,看看他們是不是一下子就能知道是哪幾個字。

如果每個字都要問是哪個字,你想想看,光這介紹成本就有多高。

然後,品牌名更好不要用英文名,也不要搞什麼中英混搭。

接著,如果一看品牌名就知道是做什麼的更好,如果品牌名本身不能看出品類,儘量宣傳推廣時能加上品類。


大品牌都是這樣取名的


大品牌都是這樣取名的

1.轉運+老闆姓名論

如:全聚德

全聚德老闆名為楊全仁,在他接手前店鋪的生意很蕭條,但當楊全仁買下該店鋪後,便請來一位先生。這位先生圍著店鋪轉了兩圈,突然站定,捻著鬍子說:“啊呀,這真是一塊啊!先生眼珠一轉,又說:“不過,以前這間店鋪甚為倒運,晦氣難除。除非將其‘德聚全’的舊字號倒過來,即稱‘全聚德’,方可衝其黴運,踏上坦途。”

先生一席話,說得楊全仁眉開眼笑。“全聚德”這個名稱正和他的心意:

他的名字中佔有一個“全”字;

“聚德”就是聚攏德行,可以標榜自己做買賣講德行。

2.古詩詞典故和傳說

如:杭州樓外樓

杭州西湖著名餐飲品牌-樓外樓,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悠久歷史。關於“樓外樓”的起名有兩種說話:

一是,店主從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詩中得到啟發而取為"樓外樓"。

二是,因菜館建在近代著名學者俞曲園先生俞樓前側,洪瑞堂就到俞樓請先生命名,曲園先生說:"既然你的菜館在我俞樓外側,那就借用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的名句,叫做'樓外樓'吧!

3.民俗風情+好記

據張勇說,四川人很喜歡打麻將,四川麻將中更後一張和牌就叫海底撈。

關於取名“海底撈”得益於張勇的太太,當時她正在邊上打麻將,和了一把海底撈,也就是一張牌和。張勇太太就說:“別愁了,就叫海底撈”。

4.多角度解讀+有點意思

如,俏江南、伏牛堂這些品牌名,很多人都吐槽品牌定位不清晰,但他們是想實現品牌價值重組,一個名字能夠多角度對它進行解讀,而非性。

5.圍繞品牌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